1.以老病乞骸骨,吏人詣闕上表請留,上嗟嘆者久之。
2.百姓詣闕訴冤,公卿上疏,劾奏許馘等人所舉皆出于黨私,是“放鴟梟而囚鸞鳳”。
3.后賓卒,孝孫為掖縣丞,委官入京,上其事,詔留直太史,累年不調,乃抱其書,使弟子輿櫬來詣闕下,伏而慟哭;執法拘而奏之。
4.臣恐有司卒然見構,銜恨蒙枉,不得自敘,使后世論者擅以陛下有所比方,寧可復使子孫追掩之乎!謹詣闕伏待重誅。
5.到了永平十三年間,忽有男子燕廣,詣闕告變,彈劾楚王英,說他與漁陽人王平顏忠等,造作圖書,謀為不軌等語。
6.惟梁后父執金吾梁商,奉命為大將軍,獨不愿就任,托疾固辭,順帝使太常奉策,就第冊拜,商不得已詣闕受命。
7.江南桐城縣生員周南在“詣闕”上疏中,曾要求孝莊太皇太后垂簾聽政。
8.卿但以事見推,吾年已五十七,月食四斗米不盡,何容得有宦情?昔荷圣王跂識,今又蒙旌賁,甚愿詣闕謝恩,但比腰腳大惡,此心不遂耳。
※ "詣闕"造句CNDU漢語詞典查詞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