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愁腸已斷無由醉,酒未到,先成淚。范仲淹?
2.千嶂里,長煙落日孤城閉。范仲淹?
3.愛青陽、九華山山水秀美,戀契友范仲淹情深,曾有言“愛彼九華書契”。
4.教易為善,善而人正,國之所以治。范仲淹?
5.再如北宋時的范仲淹,身為宰相,卻兩袖清風,其二子只有一件長褂,誰出門誰穿。
6.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范仲淹?
7.明月樓高休獨倚,酒入愁腸,化作相思淚。范仲淹?
8.塞下秋來風景異,衡陽雁去無留意。四面邊聲連角起。千嶂里,長煙落日孤城閉。濁酒一杯家萬里,燕然未勒歸無計。羌管悠悠霜滿地。人不寐,將軍白發征夫淚。范仲淹?
9.人不寐,將軍白發征夫淚。范仲淹?
10.羌管悠悠霜滿地。人不寐,將軍白發征夫淚。范仲淹?
11.碧云天,黃葉地。秋色連波。波上寒煙。范仲淹?
12.碧云天,黃葉地。秋色連波,波上寒煙翠。山映斜陽天接水。芳草無情,更在斜陽外。范仲淹?
13.銜遠山,吞長江,浩浩蕩蕩橫無際涯;朝暉夕陽,氣象萬千。范仲淹?
14.紛紛墜葉飄香砌,夜寂靜,寒聲碎。真珠簾卷玉樓空,天淡銀河垂地。年年今夜,月華如練,長是人千里。愁腸已斷無由醉,酒未到,先成淚。殘燈明滅枕頭攲,諳盡孤眠滋味。都來此事,眉間心上,無計相回避。范仲淹?
15.都來此事,眉間心上,無計相回避。范仲淹?
16.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范仲淹?
17.碧云天,黃葉地,秋色連波,波上寒煙翠。山映斜陽天接水,芳草無情,更在斜陽外。黯鄉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夢留人睡。明月樓高休獨倚,酒入愁腸,化作相思淚。范仲淹?
18.范仲淹在應天為母守喪期間,雖然離開了政界,但并沒有忘卻對社會問題的關注。
19.宋代一改婚姻重門第舊風,名相王旦、富弼、呂蒙正,范仲淹、韓琦與王安石,女婿門第多無足稱道。
20.范瑤為宋代名臣范仲淹的后裔,世居蘇州,曾任大同知府,正是他組織畫士將乾隆南巡蘇州的場面描繪出來的。
21.在南方,范仲淹到睦州上任,過嚴陵祠,正遇吳地群眾來此歲祀迎神,歌唱的就是柳永的【滿江紅】。
22.帝意遂決,于是中丞孔道輔率諫官范仲淹、宋庠等切諫,皆坐貶,廢郭后為凈妃玉京沖妙仙師。
23.不是晏殊開辦的,而是后晉商人楊愨所開辦,晏殊知了應天府后,大力發展睢陽書院,還力邀了范仲淹前來書院講學。
24.卻似乎走俏得很,蘇東坡的千古風流人物好象都擠到三國的赤壁戰場上了,雖然范仲淹笑話他們說“費盡機關,徒勞心力,只得三分天地”。
25.景?3年,范仲淹上百官圖諷刺宰相呂夷簡任用親信,又上書譏切時弊,希望宋仁宗不要一味信任呂夷簡。
26.范仲淹曾主張,為政者應當“究其所病,察其所宜”,“彼患困窮,我則躋之于富庶;彼憂苛虐,我則撫之以仁慈”,這種情懷,歷千年而不褪色。
27.小時候聽講范仲淹少年求學時“斷齏畫粥”的故事,便對古人清貧自守的精神肅然起敬。
28.崇福宮是道家之地,令它聲名大赫的卻是那些大儒:范仲淹、韓維、司馬光、程顥、程頤等,先后來到了崇福宮,輝煌了崇福宮的文名。
29.此時,范母葬于應天府,范仲淹在守喪期間應邀執教應天書院。
30.范仲淹親自召見他,看他思維敏捷、志趣不凡,認為他必成大器。
31.范仲淹當年整飭吏治的時候說過,免職官員的一家人哭,強過一路百姓哭。
32.宋仁宗時,范仲淹經略陜西,抵抗西夏,發現楊文廣勇敢善戰,細問之下得知他是名將之后,就將其留在帳下做了鎮將。
33.右司諫范仲淹帶頭,全體臺諫官都“極陳其不可”,結果遭受黜責。
34.這一切,既奠定了范仲淹垂拱而治、百業俱興的太平局面,又促進了他“先憂后樂”思想的形成與升華。
35.鑿壁偷光、囊螢映雪、頭懸梁錐刺骨的故事家喻戶曉;李白鐵杵磨成針、司馬光警枕勵志、范仲淹斷齏畫粥、宋濂冒雪訪師的事跡千古傳誦。
36.寺廟重修,余下的錢購置了三百多畝廟田,住持感念范仲淹恩德,便在寺廟旁建了一處范仲淹讀書堂。
37.歷史上,北宋范仲淹力除門蔭、納粟之風,遭遇重重阻力;明朝張居正力推“考成法”,糾治政以賄成、鉆刺成風的弊政,推行中梗阻不少。
38.縣城內還有晉代就開辟為公園的芝山,江南保護最好的宋塔永福寺塔,范仲淹稱為“小海南”的湖中鳥島瓢里山,有朱元璋大戰陳友諒的古戰場遺址等等。
39.仁宗時期人才輩出,留芳百世的有包青天包拯、歐陽修、范仲淹、蘇軾、蘇轍、曾鞏、王安石、司馬光、柳永等等,全是些文章千古、忠肝義膽的名士。
40.提出者范仲淹本身曾屢遭奸權排斥誣謗,數度被貶,生活幾度陷入困境,這就是個最好的例證。
41.杭州知州范仲淹沒有簡單地采取開設粥棚救濟難民的辦法,而以“賽龍舟、修寺廟、興土木”三策應對,取得了“里巷康衢,垂髫怡然”的良好效果。
42.范仲淹自幼家境貧寒,過著“斷齏畫粥”的日子。
43.“國而忘家、公而忘私”;北宋范仲淹說:“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明朝顧炎武說:“天下興亡,匹夫有責”。
44.值得深究的是,蘇軾為何會提出與范仲淹先憂后樂相反的去悲向樂的思想呢?原因一,個人性格差異。
45.在北宋歷史上,“圣相”李沆的身后,還有王旦、寇準、范仲淹、包拯、歐陽修、王安石、蘇軾等一個個彪炳史冊的名字。
46.我不禁想起陸游“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我也不曾忘記范仲淹“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還有龔自珍那“我勸天公重抖擻,不拘一格降人才。”他們都時刻牽掛自己的祖國,時刻擁有著一顆感人的愛國心!
47.人生的真正價植首先在于對社會的奉獻。“老吾老。以及人之老”是我們民族千秋相傳的美德。范仲淹在岳陽樓下長嗟嘆,杜少陵“安得廣廈千萬間”,樂于助人,已升華為憂國憂民之情。無怪乎人們總贊美這一金玉良言。
48.第二天,有人警告王質說,他昨日送范仲淹的一言一動,都被監視者記錄在案,他將作為范黨被審查。
49.呂蒙正起于“寒窯”后,還有“斷齏畫粥”的范仲淹、“以荻畫地”的歐陽修……
50.“范仲淹”手持書卷和毛筆,寓意“筆頭生花”。
51.范仲淹通曉吏風民情,語真情切地寫道:“某觀今之縣令,循例而授,多非清職之士。
52.1043年,范仲淹這位文韜武略的詩詞大家,因為《十事疏》慶歷新政的失敗而辭職,回到南陽花洲書院(鄧州)。
53.據宋史記載,范仲淹少時家境清寒,輾轉流離,攻苦食淡。
54.宰相呂夷簡雙手贊成仁宗廢黜郭后,而時任右司諫的范仲淹則直言極諫,不讓仁宗離婚,最終仁宗被煩的受不了,把范仲淹貶知睦州。
55.哲宗朝宰相范純仁是范仲淹之子,公忠體國,為人正直,因受章等迫害貶謫永州,歷經磨難。
56.想當初,范仲淹出身貧寒,自己一個人出外讀書,真正的坐斷冷板凳,磨穿鐵硯。
57.由于范仲淹號令嚴明,訓練有方,又能團結當地羌人,戍邊數年,名重一時,羌人尊呼為“龍圖老子”。
58.寶塔山又名嘉嶺山,是延安的標志,宋范仲淹鎮守延安時曾在此筑寨防止西夏進攻…
59.范仲淹慶歷興學掀開了宋代三次大規模興學的序幕。
60.范公祠:范仲淹,宋蘇州吳縣人,字希文,大中祥符間舉進士。
61.原來中國歷史上對三光還有另外一番解釋:范仲淹批評朝政,主張寧鳴而死,不默而生,一生被貶放三次。第一次送行,朋友們說,此行極光。第二次,朋友們說,此行亦光,最后一次說,此行尤光。他笑答,仲淹前后三光也。
62.比較而言,范仲淹不以地域作為臧否人物的標準則要高明得多。
63.范仲淹小時候家里一貧如洗。
64.我們先哲對我們的教育是很多的,譬如像范仲淹那句話“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名言就很精彩的!換句話說,就是我們要為天下著想,也就是為中華民族的事業著想。
65.一文不名的范仲淹終于考中了進士。
66.范仲淹胸中具數萬甲兵,楚項羽江東有八千子弟。
67.有位哲人曾說過這樣一句話:“如果一個人肩負責任,那么他必定是精神上的成功者。”范仲淹的“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強烈責任感流傳至今。像范仲淹這樣有強烈責任心的人哪一個又沒有名留千古呢?責任是社會上必需的。
※ "范仲淹"造句CNDU漢語詞典查詞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