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林丹汗在蒙古左翼與努爾哈赤較量,最后以失敗告終后率領察哈爾本部西遷。
2.東哥拒絕嫁給努爾哈赤,她的哥哥布楊古決定讓她遠嫁東蒙古達爾汗貝勒的兒子莽古爾岱。
3.可以理解為聰明活潑、乖巧伶俐,顯然努爾哈赤更喜歡這種類型的女人。
4.從此,后金先后五次假道蒙古犯明,都避開了明軍的寧錦防線,并以蒙古騎兵為響導,肆意對明境腹地進行蹂躪,實現了努爾哈赤“欲砍大樹,當先斷其枝葉”。
5."知子莫如父,誰可有言?"努爾哈赤告訴他說說無妨。
6.八旗制度是清太祖努爾哈赤創建的一種耕戰合一的社會組織形態。
7.清太祖努爾哈赤于天命六年,定都遼陽,曾多次到湯河溫泉洗沐。
8.清太祖努爾哈赤于16世紀后期和17世紀初期,活躍在中華統一多民族大家庭的歷史舞臺上,他戎馬一生,瑕不掩瑜。
9.她的爺爺舒爾哈齊在與努爾哈赤的權力斗爭中失敗,被幽閉而死,同時被處死的還有自己的大伯父與三伯父。
10.七月,努爾哈赤又率八旗兵進入雅鶻關,圍攻清河城,明將鄒儲賢固守抵抗,結果城破被殺,接著后金又占領一堵墻、堿場二城。
11.武則天題寫的扇面,宋微宗的花鳥四條屏,吳道之的山水畫,戰國時的兵符,努爾哈赤用滿漢兩種文字刻制的玉璽……,件件都是無價之寶。
12.萬歷四十三年努爾哈赤于關外正式建立八旗制度,同年三到六月份山東北直隸旱災,盜賊蜂起,明神宗下詔賑濟收效甚微。
13.話分兩頭,先不表天嘯,卻說石大川照鐘磊意思有意將努爾哈赤冷落了幾天后,突然問他。
14.于是吉賽便找努爾哈赤準備大打一場,但事情往往就是這么巧,就在這千鈞一發之際,東蒙古喀爾喀部達爾汗貝勒之子莽古爾岱也來向東哥求婚。
15.再于旅順汪家口等地派駐舟師,與鎮江、寬甸兵合,使努爾哈赤陷于腹背受敵的困境,以守則固,以戰則克,不愁不滅。
16.鄭重地告訴努爾哈赤,他并不是為了推諉而不把長女嫁給她,實在是自己品貌出眾的小女兒才配得上他,是他未來的佳偶,希望他能耐心地等待。
17.楊吉砮鄭重地告訴努爾哈赤,他并不是為了推諉而不把長女嫁給她,實在是自己品貌出眾的小女兒才配得上他,是他未來的佳偶,希望他能耐心地等待。
18.為了補償他們的冤死,努爾哈赤被襲封建州左衛都指揮使。
19.大敗四年后,遣使向努爾哈赤通好,葉赫部還表示愿將死于“九部之戰”。
20.死后努爾哈赤下令不準修陵,直接在她生前居住的院子中掘坑掩埋。
21.一定把努爾哈赤老奴生擒活捉。
22.如果東哥順利地嫁給努爾哈赤的話,那就是要與她的姐姐孟古共侍一夫了。
23.是努爾哈赤時期共柄國政的八大和碩貝勒之一,也是皇太極時代四大親王之一。
24.而在名震中外的薩爾符一役之中,戰績最為突出的,就是努爾哈赤座下兩大愛將之一的拜重樓。
25.泱泱華夏子民億兆,竟然被努爾哈赤帶領一個幾十萬人的女真族逐步壓迫,形成了關門打狗之勢,不能不讓人扼腕長嘆。
26.塔克世是個軟耳朵之人,心中沒啥主見,慣聽老婆話,自然在耳鬢廝磨之中,聽了不少老婆的話,而冷落了對努爾哈赤的關心。
27.努爾哈赤敬之如賓,愛之彌深,除卻軍國大事,一時一刻也不愿離開她。
28.訥申策騎猛撲,砍斷努爾哈赤馬鞭,努爾哈赤撥轉馬頭,奮力揮刀,將訥申后背砍為兩段;又轉身回射,巴穆尼中箭落馬斃命,追兵也因之驚怯呆立。
29.在逃跑途中,馬中箭斃命,努爾哈赤只好躲在一個大草甸子里。
30.明軍進剿努爾哈赤時,要求朝鮮出兵,朝鮮卻不記明“壬辰拯救”之恩,推三阻四,還暗通后金,用“兩端外交”兩邊討好,敷衍明朝,毫無信義可言。
31.努爾哈赤漸漸冷靜下來,聽他鞭辟入里,暗自佩服。
32.李如松的心思的確機巧,逍遙子領了命,李如松拿出一封書信托逍遙子轉給努爾哈赤,又叫過小飛單獨給了他一封信,道是臨別贈語云云。
33.此后,努爾哈赤看見林丹汗根本沒有絲毫準備,絕對不可能騷擾自己身后,所以立即揮師東進滅掉了葉赫那拉氏,徹底解除了后顧之憂,一時間聲威大震。
34.努爾哈赤用兵如神,聲東擊西,避實擊虛,把明軍殺敗了。
35.而努爾哈赤是于天命九年(公元1624年)四月,將其祖父、父親及袞代皇后富察氏、長子諸英等人的遺骨靈櫬,從原葬地赫圖阿拉移至東京楊魯山安葬的。
36.這位貝勒就是尚還年幼的皇太極,時年十四歲,自小聰穎,深為努爾哈赤喜愛,一般出行,除去惡戰努爾哈赤都會將他帶在身邊,言傳身教,讓他長些見識增些計謀。
37.努爾哈赤死后,第八子皇太極繼承汗位,北伐蒙古、南征朝鮮,并于明崇須九年(1636)稱帝,國號清,建元崇德,奠都盛京,與明朝遙相對峙。
38.現如今遼東以北的努爾哈赤勵兵秣馬隨時會揮兵襲擊我遼東防線,每每即將過冬時都南下入我領土搶掠我百姓。
39.努爾哈赤“經始大業,造創帝基”,是大清帝國的開創者和奠基人。
40.明末努爾哈赤即借用《三國演義》中蔣干盜書的手段離間成功明朝,使崇禎帝冤殺一代滿名將袁崇煥。
※ "努爾哈赤"造句CNDU漢語詞典查詞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