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金陵(南京)有王氣,且有長江天險,足以當我的穩固后方,不如先取常、潤二州,穩定基業,然后再進兵中原。
2.“金陵王氣黯然收,一片降幡出石頭”。
3.得名于漢代,漢人認為此山“金陵王氣所鐘”。
4.金陵王氣黯然盡,煌煌大明遷燕幽。
5.地險悠悠天險長,金陵王氣應瑤光。休夸此地分天下,只得徐妃半面妝。李商隱?
6.從三千年前的泰伯奔吳、兩千年前的秦始皇鑿方山引淮水鎮金陵王氣,再到六朝繁華舊事,方山凝聚著南京半部文化史。
7.夜華雙臂伸展,凜然正氣的帝王氣息散發,給人能包容天下萬物的明君帝王。
8.距離開國皇帝武帝司馬炎意氣風發,指點江山,“王樓船下益州,金陵王氣黯然收”的輝煌時刻,不過短短37個年頭,大統一就迅速演變成了覆滅悲劇。
9.“王濬樓船下益州,金陵王氣黯然收”。
10.手能動、能寫、能畫,不過是不能再提刀,那又如何?多少人能提刀,能殺人,卻還是死在這王氣郁蒸的金陵帝京?
11.小學的六年,常進就讀于南京瑯琊路小學,地處民國建筑區,西式的洋房密布僻靜的街道,如網格般伸展,拘謹、沒落,金陵王氣黯然。
12.的帝王氣概相去萬里,為什么會這樣呢?翻閱有關資料,便發現了一個有趣的問題。
13.繁塔拆除過半,王氣泄露罄盡,朝廷已無后顧之憂了。
14.物寶天華王氣蒸蔚,這里連城門也與他處不同,格外的巍峨堅實。
15.金陵王氣沒了,六朝故事沒了,沒有了槳聲燈影的秦淮河,以血的凝結,在冷風中嗚咽。
16.楚使有口難言,只得空手回來報告楚王。這一來,可把懷王氣昏了。
17.國字八筆,國慶到了,送你八個祝愿:喜氣,樂氣,福氣,才氣,霸氣,牛氣,人氣,王氣;氣氣相繞,祝你國慶快樂!
18.秣陵,是南京歷史上的一個別稱,過去的觀點認為,秦始皇為了壓制金陵王氣,貶低金陵,將“金陵”改為“秣陵”,“秣”是軍馬糧草的意思。
19.遷延歲月,而機不留,是得不長太息哉!中興以來,諸大將宣皇威,敵王氣,垂功名與竹帛,紀勛伐于金石,眷遇始終,無遺憾者!獨此四臣,或困于讒,或抑于媢嫉。
20.南京雖是六朝古都,被譽為有“金陵王氣”,但定都此地的王朝卻多為短命王朝。
21.王濬樓船下益州,金陵王氣黯然收。千尋鐵鎖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頭。人世幾回傷往事,山形依舊枕寒流。今逢四海為家日,故壘蕭蕭蘆荻秋。劉禹錫?
22.大殿正中御座上,端坐著秦二世皇帝胡亥,冕旒袞服,佩太阿之劍,和秦始皇帝當年的裝束一模一樣,只是全然沒有帝王氣度,沐猴而冠,揚揚自得。
23.此色不似皇家城墻有著卑視萬民的帝王氣,也不似和田棗取悅口腹肉頭頭的肥紅。
24.聽聞遠古間的不動明王是阿彌陀圣人座下護教法王,縱橫諸天,偉力無限,可是一個小小的妄斷之境都未到的小人物,怎會喚出如此人物?哪怕只是一絲明王氣息。
25.而金陵王氣的傳說實際是在三國東吳才出現,當時途經南京的諸葛亮看到紫金山后,說出了“龍盤虎踞,真乃帝王之宅”的話。
26.萬戶千門成野草,只緣一曲**花!’楊廣滅陳之后,為根除金陵王氣,便下令將建康城夷為平地,宮殿也改作耕田。
27.看到有人釀假酒毒死人的新聞,老王氣得暴跳如雷,破口大罵。
28.書法師董而不為其所囿,以二王氣韻為勝,能吸收山水中的意境與趣味,加以中鋒線條,顯得質樸純清、氣格高邁。
29.拍碎雙玉斗,慷慨一何多!滿腔都是血淚,無處著悲歌。三百年來王氣,滿目山河依舊,人事竟如何?
※ "王氣"造句CNDU漢語詞典查詞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