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因此,廣州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康復中心主任林國華教授認為,長夏保健,當先健脾以袪濕,可選擇艾灸脾俞穴。
2.關元穴離肚臍很近,溫熱的艾灸在灸此處穴位時,讓人很舒適,同時關元穴是小腸的募穴,小腸之氣結聚此穴并經此穴輸轉至皮膚。
3.我想艾灸對我更合適.做完這治療后,我感到松快了.
4.令狐公子,曾多次和人發生劇烈的爭斗,導致你的臟腑經絡都受到了損傷,這道無妨,內服對癥之藥,外施銀針艾灸,即可復原。
5.然后,對重點穴位太沖、太溪、肝俞、膽俞、肺俞、胃俞、脾俞進行拔罐和艾灸。
6.我聽說可以用艾灸灸太陽穴防脫發,不知道管不論用,可以咨詢一下醫生……
7.艾灸對女性有暖宮養血之功效,可溫宮暖腎、溫經散寒、扶陽固本,提高免疫力。
8.女性保健要穴來溫宮暖腎,艾灸治療宮寒可以達到溫經散寒、疏通氣血、化淤止痛、調節內分泌的功效。
9.冬季腸胃炎患者,可用艾灸上脘穴、中脘穴、天樞穴、足三里穴和內關穴。
10.目的:探討艾灸神闕穴結合耳穴貼壓治療術后尿潴留的效果。
11.目的觀察針刺與艾灸對慢性原發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的影響。
12.近來有關研究表明,艾灸中脘、脾俞、肝俞、足三里等相關穴位,可以防治肝氣不足、肝腎陰虛、腎陽虛,充實腎精腎氣,從而達到預防骨質疏松的作用。
13.目的觀察艾灸至**矯治胎位不正的臨床療效。
14.鐘偉泉建議,市民可自行艾灸大椎、肺俞、肝俞、膈俞、腎俞、太溪、涌泉等穴位以保養腎氣、調達肝氣,起到調節人體陰陽平衡,增強免疫力的功效。
15.除了拔罐,艾灸有開郁、祛濕、補陽氣的作用,所以同樣可以使用艾灸祛濕,專家推薦了幾個穴位,分別是關元穴、命門穴、中脘穴、足三里穴、解溪穴。
16.林國華教授推薦,夏季艾灸穴位是與脾肺腎三臟相關的背部穴位,如脾俞、胃俞、小腸俞、大椎、身柱、肺俞、腎俞、命門、次髎等等。
17.此外,為了增加溫通督脈陽氣的作用,常常輔以艾灸腰陽關、關元、腎俞、命門,轉輸各經絡氣血,從而有效地防治脊柱的退變。
18.結論:提示艾灸大椎、命門穴具有延緩衰老的作用。
19.針刺、艾灸、按摩都是根據經絡俞穴理論,運用不同手法,鼓動經絡氣血,改善臟腑功能,強身健體.
20.針對亞健康狀態人群多取大椎、神闕、足三里腧穴,并根據證候配以中脘、脾俞、腎俞、命門、三陰交、太溪等實施艾灸調治。
21.在家中經常艾灸肺俞、脾俞、腎俞、定喘等穴位,能起到宣肺定喘、補腎納氣的作用。
22.本期的妙手點穴中,廣州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康復中心副主任林國華教授向讀者推薦復溜穴,經常按摩或艾灸能起到滋陰補腎的作用。
23.次髎穴是膀胱經與肝經的交會穴,膀胱與腎相表里,艾灸次髎穴具有補腎疏肝、調經止痛的作用,可以治療女性的痛經、月經不調等病癥。
24.結論艾灸及煙條灸對大鼠急性胃黏膜損傷均具有一定的保護作用,其機制可能與誘導機體產生大量HSP70抑制炎性細胞因子的釋放有關。
25.你今晚回去,千萬不能洗澡,我等會兒還要給你做艾灸和拔罐子,一定要把身體暖過來,才能把寒氣逼出去。
26.艾灸時選穴肝俞、脾俞、三焦俞、梁門、中脘、章門、手三里、足三里,采用溫灸法與回旋灸交替在胃腹部的位置行灸。
27.如今,臨床常以艾灸治病,即取曬干的艾葉碾碎成絨,制成艾卷、艾柱供灸法之用,可加強其溫熱之性以達溫經散寒之效。
28.這說明艾灸神闕穴有抗癌細胞淋巴道轉移的作用,其機制之一是能提高機體的免疫功能及使血清唾液酸的減少。
29.結論:艾灸可為血乳酸的消除創造條件,具有抗運動疲勞作用.
30.治療主以辨證用藥,亦有結合成藥驗方、艾灸治療、心理調護等。
31.內關穴為心包經絡穴及八脈交會穴之一,通陰維脈,善治心胸疾病,艾灸該穴可調理心氣、活血通絡。
32.結論艾灸神闕穴可使大鼠胃粘膜血流量增加,并有一定的穴位特異性。
33.劉醫生說,艾灸歷史悠久,早在春秋戰國時期就有“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的說法。
34.目的:揭示艾灸預處理的預防性腦保護作用機制,為缺血性腦血管疾病的防治開辟新途徑.
35.中醫認為,關元穴具有培元固本、補益下焦的功效,通過按摩、振動和艾灸這個穴位,能強身健體、益壽延年。
36.實驗證明,通過藥熨、艾灸等刺激神闕穴,有助于調節人體神經系統及內分泌活動,尤其是能顯著提高人體免疫功能,起到扶正祛病、益壽延年之作用。
37.選用艾炙的方式進補,主要是艾灸可起到振奮陽氣,疏通經絡,行氣化瘀的功效。
38.這些方法有針灸、草藥、艾灸、食療、拔火罐、氣功等等.
39.目的:觀察艾灸療法治療血脂異常患者的臨床療效.
※ "艾灸"造句CNDU漢語詞典查詞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