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之后彌勒菩薩將無著菩薩帶到兜率天,為他宣說了慈氏五論等圣法,他返回人間,開始弘揚大乘佛法。
2.從木華指環傳來的信息中,劉三知道,練氣士修行有九大境界之分:筑基、聚氣、金丹、元嬰、出竅、分神、合體、渡劫、大乘。
3.可知禮懺一法很早就是天竺大乘人的常課。
4.二千五百多年來,佛教發展出兩大主要傳統,即南傳上座部佛教和北傳大乘佛教。
5.按照修真界等級,可劃分為蘊氣,胎動,筑基,金丹,元嬰,分神,大乘,渡劫,每一級分九重,而渡過九重天劫之后,便可霞舉飛升。
6.龍樹菩薩是大乘佛教史上的第一位偉大論師,傳說壽高一百五十(或說二百),著有大量的大乘論典,其中最主要的有《中論》、《大智度論》、《十住毗婆沙論》等。
7.晚近有諦閑著《大乘止觀述記》等十余種。
8.在整個大乘文獻中,有很多關于佛陀和阿羅漢浮圖的參考資料.
9.今天上午10點50分,西安地鐵“絲綢之路文明號”文化專列正式與廣大乘客見面。
10.意念乃八境,筑基為始,靈虛入境,天地和合,元嬰初成,履霜淬體,出竅守魄,寂滅重生,意念大乘。
11.在修行實踐中,人間佛教的倫理關懷主要表現為更加重視五戒、十善和以慈悲為本的大乘菩薩道。
12.整個建筑有山門,老君殿,三霄殿,喜神殿,大乘閣.
13.莫測秘境之后,便是分神期,合體期,大乘期期,而到達大乘期不久之后便會被招引步入仙界。
14.首先以最大乘積算子作為模糊集的演算算子,證明了最大乘積算子滿足分配率。
15.,非直小乘家指為離經畔道,即大乘空宗派亦幾掩耳卻走矣。
16.我修行與別人修行不一樣,他們修小乘,我修大乘,他們修虛空,我修圓滿。今何在?
17.性空教攝一切小乘,相空教攝一切大乘般若,唯識圓教攝大乘《華嚴經》、《楞伽經》、《妙法蓮華經》、《大般涅盤經》。
18.大乘佛教的比丘與比丘尼所奉行的律藏,是由一些非大乘的部派所結集的。
19.在大乘諸經中,緊那羅眾常列席于佛陀的說法會中,并以歌伎舞樂來供養、贊頌佛陀。
20.重建后的大乘玉佛寺,規模宏大,樓堂殿閣雄偉壯觀.
21.釋迦尼牟不忍蒼生涂炭,棄皇位,易學楚飛參悟天道,終,悟出大乘佛道,號‘如來佛’。
22.無有懈怠;六者,善能安住如來神力;七者,修諸善根,不生疲倦;八者,深心利智,以大乘法而自莊嚴;九者,于地地法門,心無所住;十者,與三世佛善根方便同一體性。
23.總算他頭腦清醒沒有利令智昏,明白在這種地方玩坑蒙拐騙無異于自殺,除非自己是忘情、大乘的絕頂高手,否則死相肯定很慘。
24.除了天理教之外,什么靜空天主、老佛門、一柱香、紅陽教、清茶教、大乘法門等教門,接踵而出,目不暇給……。
25.隋唐二代,中國國力趨于盛極,中國佛教也隨之進入了黃金盛季,其標幟是大乘諸宗的紛紛創立。
26.生死熾然,苦惱無量;發大乘心,普濟一切,愿代眾生,受無量苦,令諸眾生,畢竟大樂。
27.若是進階大乘,便能夠感應天地間的靈力,憑借靈力伐毛洗髓,煥發身體無限生機。
28.以當時印度人民的文化水準而言,對釋迦牟尼佛深奧的大乘精義,確是很難接受。
29.你那小乘教法只可渾俗和光,我有大乘佛法三藏,能超亡者升天,能度難人脫苦,能解百魘之劫,能消無妄之災。
30.在屏山縣新市鎮天宮村,錦屏鎮四坪村,屏邊鄉青龍村,富榮鎮油房村,大乘鎮大田村、雙峰村等多地,先后掀起“精準扶貧、結對幫扶”熱潮,群眾反響熱烈。
31.觀無量壽經;佛說無量壽經;金光明經;大方廣圓覺經;地藏菩薩本愿經;法華壇:大乘妙法蓮華經;大佛頂首楞嚴經。
32.婆羅門教與大乘佛教經過了長期融和的過程.
33.為了這使命,我們屬于上座部、大乘或金剛乘的所有人,都需要把自身投入到像世界佛教青年僧伽會一樣巨大會議所產生出的道途。
34.靈鷲山是佛陀二***開示大乘教法之處,身為大乘佛教徒是一定要來的。
35.準神秘主義者,禪宗六祖看來也在早期大乘佛教的背景下做了這個.
36.但在大乘佛教中,并沒有所謂的目標存在.
37.后來,伊紅袖竟機緣巧合地在一處崖谷中,獲得了五百年前淫魔蕭鼎的遺物,修煉成了一身淫邪魔功!魔功大乘后,伊紅袖不但潛殺了陷害她家族的真兇。
38.一個學大乘菩薩道的人,應該是這個樣子來布施來修行,應該不住相,一切現象不留,心中若留一點現象,已經不是學佛的境界了。
39.可惜,如今達摩祖師所創大乘佛法已然沒落,而他一時興起創出的小乘佛法——武禪,卻被不屑子孫后輩們發揚光大。
40.他是一個不可思議的菩薩,我想他可能是中世紀大乘佛教偉大學者無著的轉世化身。
41.要知道般若心經言簡義豐,博大精深,乃是大乘佛教中提綱挈領的經典教義。
42.觀止天資絕高,才器非凡,自幼投入釋門,好學不倦,于佛教諸宗的經文典卷無所不窺,通達大乘小乘兩派教義,是故一練之下,便即深悟其旨。
43.南山道宣律師隨其受學十年之久,繼承遺范,廣事著述,以大乘教義解釋《四分律》,大興此宗,為《四分律》之集大成者。
44.漢地有大乘道士,每至燒香禮拜,輒東向致敬。
45.他早年以大乘義理破斥小乘教說,極力稱贊空宗之手段、氣魄,又為空宗終歸空寂而深感可惜。
46.這將涉及監測跟蹤財產,晚上工作和臨時圍板,以減低對廣大乘客。
47.劉清云一手持素珠,一手合什就和分身念起了大乘佛法真經。
48.一是以般若波羅蜜教化大乘學人;二是勸化他人學**乘佛法;三是常行三品愿:一戒、二智慧、三平等;四是起心動念,符合于佛法。
49.更等而下之的,以此作藉口去為自己不平等的態度和行為作辯解,也非大乘行者,有菩薩愿的人間凈土向往者所應具有的態度。
50.根據360手機衛士檢測,此類木馬多達數十款,存在消耗流量、偷發扣費短信等危害,提醒廣大乘客予以警惕。
51.今由蕭平實老師公開宣講之后,詳實解釋其中密意,令維摩詰菩薩所說大乘不可思議解脫之深妙正法得以正確宣流于人間,利益當代學人及與諸方大師。
52.在清靜肅穆的少林寺塔林前,僧俗二眾弟子虔誠進行諷誦大乘經典、梵唱香贊、上供禮拜、懸掛紙串、焚燒金鉑等系列祭祀追思活動。
53.迷人修福不修道只言修福便是道布施供養福無邊心中三惡元來造,擬將修福欲滅罪后世得福罪還在但向心中除罪緣各自性中真懺悔,忽悟大乘真懺悔除邪行正即無罪學道常于自性觀即與諸佛同一類,吾祖唯傳此頓法普愿見性同一體若欲當來覓法身離諸法相心中洗,努力自見莫悠悠后念忽絕一世休若悟大乘得見性虔恭合掌至心求。禪宗六祖慧能大師?
54.公元641年(貞觀十五年),玄奘三藏在印度曲女城辯經大會上,宣說《真唯識量》,揚大乘真義,被印度大乘行者尊稱為“摩訶耶那提婆”。
55.愿我來世得菩提時,若諸有情行邪道者,悉令安住菩提道中;若行聲聞獨覺乘者,皆以大乘而安立之。
56.愿我來世得菩提時,若諸有情行邪道者,悉念安住菩提道中,若行聲聞獨覺乘者,皆以大乘而安立之。
57.若行聲聞獨覺乘者,皆以大乘而安立之。
※ "大乘"造句CNDU漢語詞典查詞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