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鐘繇不負厚望,刻苦用功,長大后被潁川太守陰修舉薦為孝廉,做了尚書郎,在宮中任過廷尉及黃門侍郎,成為皇帝身邊的侍從官。
2.今攝事統眾,宜在孝廉,翻已與一郡吏士,嬰城固守,必欲出一旦之命,為孝廉除害,惟執事圖之。
3.龍生龍,鳳生鳳,老鼠生子打地洞,不可避免的,到了后來,舉孝廉,父別居,舉茂才,不知書,寒素清白濁如泥,高第良將怯如雞。
4.後舉為孝廉,任旌陽令,治政廉簡,大施利濟,吏民悅服,時人感其德化。
5.漢代選拔官吏,“孝廉”是察舉常科中最重要的一科,可見“孝敬父母”和“清廉勤政”是漢代對官吏的普遍要求。
6.雄嘗因州郡薦舉,類多失實,特奏請察舉孝廉,必年滿四十,諸生試家法,即一家之學。
7.此間有孝廉衛弘,疏財仗義,其家巨富;若。
8.東萊郡孝廉蔣通,妄意指摘朝政,挑釁朝廷法度。
9.同時,司馬光在《通鑒考異》中解釋:今舉孝廉在元光年十一月,對策在下五月,則不得云自仲舒發之,蓋《武紀》誤也。
10.此間有孝廉衛弘,疏財仗義,其家巨富;若得相助,事可圖矣。
11.東漢末除了以閥閱等方式被舉薦外,有權舉薦士人的大官還自有一個選擇法,那就是“郡國舉孝廉,大率取年少能報恩者,耆宿大賢多見廢棄”。
12.郡國舉孝廉,大率取年少能報恩者,耆宿大賢多見廢棄。
13.清朝學者錢泳在其著作《履園叢話》里嘲笑一位孝廉,說他作詩好用僻典,因為其“尤通釋氏之書,故所作甚多”,雖然多,卻“無一篇曉暢者”。
14.怪不得趙孝廉一直咄咄逼人,連老夫跟齊岳山的證詞都不放在眼里,卻原來已經做好了一切準備。
15.那孝廉雖然窮困潦倒,卻也是個鐵骨錚錚的漢子,我們倆一見如故,便撮土焚香,結為刎頸之交!
16.漢代,地方官員對自己舉薦的孝廉都有生殺大權,我此次惹惱了劉虞,如果這個忠厚長者發火,把我扣在城中,那我不是甕中之鱉了么。
17.其次,請看《儒林外史》第二回,王孝廉村學識同科;周蒙師暮年登上第:原來明朝士大夫,稱儒學生員叫做“老友”。
18.字敬之,汝南人,家住南昌,學道于吳猛,后舉孝廉,曾為旌陽縣令,感晉室棼亂,棄官東歸,周游江湖,傳說東晉寧康二年在南昌西山舉家四十二口拔宅飛升。
19.后得名師韓文樓、王歷山、雷朋三諸孝廉自迪,致能融匯經史,貫通百家,詩詞古文,下筆成章,深受名人稱贊。
20.被舉了孝廉之人再經過朝廷的復試,便可量才錄用。
21.特科以賢良方正為最重要,按照四科標準分類,科目有孝廉、至孝、明法;治劇、勇猛知兵法、明陰陽災異、有道等科。
※ "孝廉"造句CNDU漢語詞典查詞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