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人格上:從來君子不如野人。李贄?
2.李贄是一位不羈之才、一位思想大家,活了70多歲的他一生著述極富。
3.數月,其父逝世,李贄以丁憂南還。
4.李贄主張真才實學,反對不知世務的儒生,反對空談性命的假道學。
5.在所謂早期啟蒙思潮中,由“東林派”和江右王學所代表的注重社會理性的思想路線與泰州學派和李贄所代表的浪漫化的思想路線共同構成了晚明思想史的復調格局。
6.萬歷十一年(1583),焦竑會試落第,萬歷二十五年,焦竑受科場案的影響而遭貶官時,李贄均馳書并賦詩勸慰。
7.萬歷三十年(1602年),李贄以“敢倡亂道,惑世誣民”被彈劾入獄,憤然自刎。
8.他的多種著作對魏晉人物故事多加記載品評,魏晉名士飲酒放誕、風流自賞、任性暢情、狂傲不羈的種種行為,深得李贄贊賞,并引為同調.
9.大約焦竑居中調停,擬采取某種妥協辦法,取得和解,讓李贄得返龍湖芝佛院安身。
10.動人以言者,其感不深;動人以行者,其應必速。李贄?
11.李贄并不是要人閉目塞聽,不與外人接觸,而是抨擊當時虛偽的世風和俗儒陋儒對經書中的道理執定成局,食而不化,甚至以之文過飾非,以之為卑鄙齷齪行徑的借口的丑惡現象。
12.童心是一種境界。老子的著作、李贄的文章都對童心倍加推崇。難得的是人過童年,仍具有童心,用天真的眼光看世界,看人生。童心可能不成熟,也可能不理性,但是童心可能會有天才的洞察力,驚人的創造力。
13.后來,他還根據李贄的遺愿,為他的墓碑書寫了碑額“李卓吾先生之墓”。
14.李贄學術歸屬泰州一脈,但他并未囿于泰州王學,而是以其特有的膽識直抒己見,基于其天地本源說提出自己的思想,從而使泰州學派的平民儒學具有了一定的啟蒙意義。
15.主要創新觀點有:泉州地域因素,不足以說明李贄異端思想來源;乃父安貧樂道,對李贄一生以求道為生存意義,有深遠影響。
※ "李贄"造句CNDU漢語詞典查詞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