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衛公直,性浮詭貪狠,意望大冢宰;既不得,殊怏怏;更請為大司馬,欲據兵權。
2.九月,衛國公直等與陳將淳于量、吳明徹戰于沌口,王師失利。
3.(見文公直《碧血丹心大俠傳》)據史籍記載,禪宗始祖達摩只傳《洗髓經》與《易筋經》,未曾著有《武道》。
4.就算你不說,我想躺在屋里的梁麻子也會說的,還有這位耗子兄弟,也會秉公直言,到時候結果一樣。
5.一是寫出了將帥們敢于秉公直言,敢于講真話,這也是這部著作寫得最生動的部分。
6.每當法院、檢察院、政府有關部門召集征求意見座談會,應邀參加的楊偉程總是秉公直言,如實講問題,大膽提建議。
7.無論在學校還是在機關,在社會還是在書法界,凡遇大事,或公或私,或順或逆,均能秉公直言,直到取得成功。
8.評議中,組成*員秉公直言,指出被評議對象在工作中存在的不足,并提出改進工作的意見和建議。
9.只是那時,他還曾想起他曾經用油鍋炸了一個秉公直言的一個文弱書生嗎?這些細節看似微不足道,但有時候卻真真切切的左右了一個人的命運,改變了歷史發展的格局。
10.講實情對基層來講,關鍵是要戒除私心,不管上級是否肯聽、愛聽,都敢于堅持真理,不遮不掩,秉公直言。
11.對基層來講,關鍵是要戒除私心,不管上級是否肯聽、愛聽,都敢于堅持真理、秉公直言。
12.善意的謊言是美麗的,開誠布公直截了當是一種錯誤,我選擇謊言。
13.“作為人大代表,就要忠實履職、秉公直言,不僅要善于傾聽群眾的心聲,還要敢于表達人民愿望,始終保持心聲與人民共振。
14.你們的一批記者,深入實際,了解情況,思想水平高,敢于秉公直言,在斗爭最緊要關頭,寫出了一批很有分量的報道和調查報告,對農村改革起了積極推動作用。
※ "公直"造句CNDU漢語詞典查詞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