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史將軍英武過人,熟諳兵事,配往敦煌,過于屈才。
2.朱熹由衷欽佩,贊嘆辛棄疾頗諳曉兵事,并在著作中引用了他諸多論兵的段落。
3.倒是張浚和秦檜私下提醒高宗,若把淮西兵馬歸其節制,則岳飛手握南宋十五萬精兵,倘若一旦有變,他軍無一能制,慎應防其擁兵自重,尾大難掉,高宗頓悟,合兵事罷。
4.擎天柱倒,兵事荒疏,彼時之秦,將非今日之秦,而我,十年生聚、十年謀劃,關中改姓誠也!
5.李煜不肖枉為一代君王,即位十五年,不通政務,不知兵事,一味地舞文弄墨,詞宗又怎樣?因為自己的昏庸,十萬金戈一戰而降,三千里地拱手相讓。
6.高祖脫卻平城之難,意識到匈奴強漢弱的現實,決定罷兵,不言兵事,行黃老術,蕭規曹隨,與民休息。
7.三人議定,又是酒足興盡,云中子自回終南山,姜尚也去忙兵事。
8.望父親大人勿以男為念,惟兵事究不可測,男既受朝廷豢養之恩,自當勉盡致身之義,猶記父親與男之信,囑以移孝作忠,能為忠臣即是孝子等語。
9.小學生徒能讀此書,詳山勢水脈險夷廣狹,則他日或從兵事,攻守進退之劃策,有思過半矣。
10.岳飛忍無可忍,當面斥責杜:“勁虜大敵,近在淮南,睥睨長江,包藏不淺,臥薪之勢,莫甚于此時,而相公乃終日宴居,不省兵事,……能保諸將之用命乎?”。
11.陳康祺《郎潛紀聞四筆》,嘉慶時戚人鏡受命纂修《明鑒》,里面談到“本朝與明構兵事”,嘉慶大怒,要把戚人鏡下獄。
12.進明擇富貴而張巡擇功名,二人同榜中第,巡為探花而進明僅為進士,又同掌兵事,巡為天下名將而進明階在其上卻寂寂無聞,然而進明一生歷富貴,終老田園。
13.初平元年一月中,獻帝下詔,冊封張良八世孫張抗為征北將軍,秩兩千石,假節,開府儀同三司,金印紫綬,封列侯,領幽、冀、并三州兵事。
※ "兵事"造句CNDU漢語詞典查詞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