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不料在翠微谷當(dāng)中見到那些五行布陣,花草樹木,感物傷懷,思念起老友來,故此來得晚了。
2.我雖然身為男子漢大丈夫,卻容易感物傷懷,草長花落,人去鳥盡,都會生發(fā)一些無端的感慨。
3.匯即興、苦吟于一體,熔古風(fēng)、絕句、律詩、竹枝詞于一爐;集感物、述懷、讀書、詠史、懷人、唱和于一冊,上下古今,倒峽懸河,莫測津涯。
4.與唐人不同,宋人賞月更多的是感物傷懷,常以陰晴圓缺,喻人情事態(tài),即使中秋之夜,明月的清光也掩飾不住宋人的傷感。
5.每當(dāng)我們說起林黛玉,很多人首先就會想到她多愁善感、郁郁寡歡、感物傷懷的性格。
6.宰我聞之,以告仲尼。仲尼曰:“汝弗知乎?夫至信之人,可以感物也。動天地,感鬼神,橫而無逆者,豈但履危險(xiǎn)、入水火而已哉!商丘開信偽物猶不逆,況彼我皆誠哉?小子識之!列子?
7.春風(fēng)疑不到天涯,二月山城未見花。殘雪壓枝猶有橘,凍雷驚筍欲抽芽。夜聞歸雁生鄉(xiāng)思,病入新年感物華。曾是洛陽花下客,野芳雖晚不須嗟。歐陽修?
8.離開家鄉(xiāng)多年,這次回來,深感物換星移,景物完全不同了。
9.吉士思秋。實(shí)感物化。日與月與。荏苒代謝。逝者如斯。曾無日夜。嗟爾庶士。胡寧自舍。
10.萬里長江滾滾東流,古往今來數(shù)不清的騷人墨客都曾在它身邊大發(fā)感物抒懷之情。
11.正文分三章:第一章“元稹的感物吟志說”從元稹對兼濟(jì)之志和獨(dú)善之道雙重思想的追求中,探討他對詩歌創(chuàng)作詩興緣由和詩學(xué)功用的看法。
12.淡淡馨香有花木,輕輕彈唱有蟲鳴,欣欣向榮善萬物之得時(shí),苒苒呈祥感物華之得澤。
※ "感物"造句CNDU漢語詞典查詞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