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因為張謇是狀元出身,大生紗廠早期的棉紗產品使用“魁星”商標,下設有“紅魁”、“藍魁”、“綠魁”、“金魁。
2.張謇以“紳領商辦”的股份制企業模式,創建大生紡織公司。
3.張謇,江蘇南通市海門縣常樂鎮人,狀元出身的實業家,清朝末年提倡和奉行“實業救國”的先驅。
4.張謇和熊希齡都是在近代慈善事業中發揮過重要作用的人物,在他們身上能看到近代慈善思想轉變的痕跡。
5.吳長慶認為袁世凱學識疏淺,命他在營中讀書,由張謇教導他。
6.維新夭折,后黨反撲,目睹了諸多翻手為云覆手為雨的伎倆,目睹了皇權的可怖和易變,1898年,時任翰林院修撰的張謇請求告假還鄉。
7.據帶工頭張謇說,他們都是李縣人,今年遇到了冰雹,莊稼幾乎顆粒無收,就出來掙些肥料錢。
8.立學校須從小學始,尤須先從師范始。張謇?
9.在參加童試的時,為了省錢,張謇改名為張育才,認如皋人張駒為祖父,以他孫子的名義順利在如皋縣報考。
10.據史料記載,在大生紗廠開辦之后的十余年間,張謇陸續開辦了墾牧公司、冶鐵廠、紙廠、火柴廠、鹽業公司等。
11.張謇徹夜擬哀啟,作祭文,親自料理喪事,處理好軍中善后各事后才離開。
12.張相文深為王同春經世奇才折服,回京力薦給農商總長兼導淮督辦的張謇,禮聘水利顧問。
13.他們創辦了多種刊物,像《新民叢報》、《政論》、《國風報》,極力鼓吹君主立憲,這一派在體制內深得人心,尤其是在野的士紳階層如張謇、湯壽潛等人。
14.富民強國之本實在于工。張謇?
15.師范啟其塞,小學導其源,中學正其流,專門別其派,大學會其歸。張謇?
16.三開間九架梁,梁架雕花,懸中國末代狀元張謇所書“瀨鄉新墅”楠木匾。
※ "張謇"造句CNDU漢語詞典查詞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