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一切官民諸色人等,戶戶有此一本,若犯笞杖徒流罪名,每減一等,無者每加一等”(《大誥·頒行大誥第七十四》)。
2.寧夏地震,由北向南,地如奮躍,土皆墳起,平羅北新渠、寶豐二縣多斷裂,三縣城垣、堤壩、屋舍盡倒,壓死官民男婦五萬余人。
3.在這半個多世紀的風雨歷程中,兩國首先經歷了天寒地凍、障礙迭起的艱難時期,繼而經歷了政治經濟相互促進、官民往來并舉的友好時期,最后經歷了合作與競爭、交往與摩擦并存的磨合階段。
4.官民因循守舊,習于茍且時日很長,士大夫多不恤國事,贊同俗流陋見取媚于眾。
5.自古清官民贊頌,從來污吏法難容。
6.但如果官民博弈永遠這么力量懸殊著,恐怕任何參與也只是空談。
7.是后,當地官民士紳及時進行了補葺,但由于戰爭頻仍,資金缺乏,修葺未能完善。
8.這樣,領導班子的職數就越來越多,“十羊九牧”,官民比也越來越高。
9.它們包括在1399年8月和12月致朝廷的兩封信,以及后來給官民一體知照的宣言。
10.為了給他的叛亂設詞辯解,燕王在后來幾個月內精心策劃了幾篇文告:它們包括在1399年8月和12月致朝廷的兩封信,以及后來給官民一體知照的宣言。
11.余風佯怒道,趙登自是知道余風不會真的見怪,微微吐了吐舌頭,不再說話了,只是看著面前的高密縣一任官民,顧盼自得。
12.時正春夏交季,天忽雨雹,大者如拳,且有種種怪狀,如小兒環玦獅象等物,官民相率驚異,謠諑紛紛。
13.該文認為:北涼在計貲定簿之后,還有一種官民均須按貲配養馬匹的制度。
14.清圣祖在首次南巡時,公開向官民提出了治理下河的要求。
15.”換句話說,由于歷史的原因,官權越界,民權難伸,官民之間的嚴重不對等在一些地方還是相當難以醫治的錮疾。
16.先王之治:順天之道,設地之宜;官民之德,而正名治物;立國辨職,以爵分祿。諸侯說懷,海外來服;獄弭而兵寢,圣德之至也。
17.徽、欽二帝及其后妃身著白衣素服,其余官民赤裸上身、披羊裘、系氈條,行牽羊禮,拜祭金太祖。
18.最后,對官吏昏聵和庶民狡黠的描寫則反映出官民之間不同的司法智慧。
19.希望陛下能及時收斂,以國家社稷為重,謀求國運昌盛,官民安寧。
20.二二八事件前的一九四六年,*彎官民雙方曾在報紙期刊上展開歷時一整年的激烈論戰。
21.其或官民謀逆,則令彼處地方官民皆對天矢誓。
22.而今,吳、孫均已經謝世,但*彎的官民對此仍憤憤不平。
23.但是,目前我國主流民法理論仍不承認判例的裁判規制作用,法律也沒有賦予法官民事判例的創制權。
24.為此,他預先將諭旨通知有關各省官民人等知悉,還專門派滿漢御史各一員隨往稽查,對于不遵規定者要隨時參奏。
25.朗伯兄此言差矣,如果說天災,歷年可多了,去年六月初五日,靈丘、渾源州等地地震,連震一月有余,全城盡塌,官民廬舍無一存者,波及四省六十余府州縣。
26.相傳同治皇帝駕崩后,由于全國禁屠三天,官民一律不能吃葷。
27.傳統海洋開發在官民互動中不斷前行,通過對兩灣開發歷程的比較研究,呈現出王朝政策下海洋開發的異同。
28.不同社會應對方式,應是明清寧夏平原旱災嚴重時在官民行動和心理上的體現。
29.“十羊九牧”,官民比例失調,導致社會百病迭出,貽害無窮。
※ "官民"造句CNDU漢語詞典查詞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