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在綠洲荒漠過渡區生態系統的熱量平衡中,占比例最大的是潛熱通量,其次為感熱通量和土壤熱通量。
2.結果表明,用波文比法計算的潛熱通量存在系統性偏小的現象,而梯度法和綜合阻抗法的計算結果比較一致.
3.研究人員推測,隨著潛熱的攀升,其將剛凝華的冰,那些原本可以順勢飄落的物質,又再度帶回了云層。
4.在坨甸相間地區生態系統的熱量平衡中,占比例大的是潛熱通量,其次為感熱通量和土壤熱通量。
5.第一類過程是通過海洋向大氣的潛熱、感熱輸送,引起海洋混合層中熱貯存量的變化。
6.熱量平衡的各分量中,潛熱通量占凈輻射的比值最大,湍流熱通量和土壤熱通量均較小。
7.以微氣候觀測為基礎,研究晴天狀況下海北高寒草甸地區凈輻射通量、土壤熱通量、感熱通量和潛熱通量變化等特征。
8.西沙海面潛熱通量存在半年周期特征,極大值也是出現在冬半年.
9.采用潛熱線性釋放模式,結合溫度回升法和等價比熱法處理凝固潛熱。
10.可以將額定冷凝值乘以適當的潛熱值,然后除以1000即可得到MBH。
※ "潛熱"造句CNDU漢語詞典查詞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