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據(jù)記載,乾隆年間,八旗都統(tǒng)金簡是武二品兼文二品戶部侍郎,他認為兩個品級是一樣的,便別出心裁在其補子上的獅子尾端加繡了一只小錦雞。
2.其父上官儀擅長寫詩,舞文弄墨,精于案牘,曾任秘書少監(jiān),后任西臺侍郎,最后當上世人矚目的宰相。
3.父王,周侍郎恐怕罪不致死吧?為何幾句佞言,并讓一大臣朝衣東市?
4.貝勒杜度在遵化擊破明騎兵五千,斬副將一員;滿蒙軍克永平,遷安、灤州歸降;代善軍大破明新任兵部右侍郎劉之綸軍萬人,射死劉之綸。
5.乾隆年間,尚書和紳和侍郎紀曉嵐在花園飲酒。
6.鐘繇不負厚望,刻苦用功,長大后被潁川太守陰修舉薦為孝廉,做了尚書郎,在宮中任過廷尉及黃門侍郎,成為皇帝身邊的侍從官。
7.設(shè)部以后,以尚書及左右侍郎為主官,監(jiān)督執(zhí)行有關(guān)部、電、路、航的政令,袁長坤當仁不讓地出任郵傳部電政負責人。
8.連太后也來召見他了,“垂問數(shù)十句”,便將他從學(xué)部右侍郎轉(zhuǎn)為左侍郎。
9.奕劻70大壽,慶王府大開祝典,全國各省督撫以及京城的尚書侍郎等紛紛備上厚禮,送禮的車馬把地安門外大街塞了個滿滿當當。
10.舊事,左右仆射初上,御史中丞、吏部侍郎已下羅拜。
11.府間主人辛祖德,祖籍淮北,去年擢升補了缺,時任當朝吏部侍郎。
12.乾隆十年狀元,官至刑部侍郎,謚文敏。
13.吉水人,明宣德進士,官至刑部左侍郎。
14.到了明朝,君選的后裔董楊道賓公之子錫緱在朝為官,官居刑部侍郎。
15.修訂法律大臣沈家本,時任刑部侍郎,主張建立新式監(jiān)獄,并與時任法部尚書的戴鴻慈就監(jiān)獄改良、建設(shè)新式監(jiān)獄進行了多次討論。
16.袁保恒剛剛調(diào)任刑部侍郎,工作繁忙,袁世凱一邊讀書,一邊幫他辦事,學(xué)得不少官場本領(lǐng)。
17.鄭顥后歷官刑部侍郎、吏部侍郎等。
18.其子操潔清亦同朝為官,封晉贈太傅、太師、太保、刑部侍郎。
19.齊仆射崔季舒、黃門侍郎郭遵、尚書右丞封孝琰以極言蒙難,季舒子剛、遵子云、孝琰子君遵并及淫刑,宜免內(nèi)侍,褒敘以官。
20.明代兵部右侍郎、薊遼總督萬世德曾駐兵于此.
21.丙申,鳳閣侍郎張錫坐贓配循州。
22.前世左部少侍郎羅辰,被午門問斬,烈日異變,浴火重生在陰魂山脈的魔道宗門中,續(xù)寫一篇華麗的仙道傳奇!!
23.受到兵部侍郎的青睞,暗中還有如日中天的計邢支持,易天生爬得很快,一年內(nèi)成了參將,統(tǒng)五萬轄屬御林軍的赤龍衛(wèi),鎮(zhèn)守升龍口,戍衛(wèi)京師。
24.唐穆宗不得不把魏弘簡降職為弓箭庫使,元稹降為工部侍郎。
25.左光祿大夫,尚書省侍郎馮延巳馬上接住查文徽的話奉承道,他與戶部尚書馮延魯是同父異母兄弟,卻冰炭不同爐,分屬兩黨。
26.大學(xué)士溫公以倉場侍郎出鎮(zhèn)時,階前虞美人一叢,忽變異色,瓣深紅如丹砂,心則濃綠如鸚鵡,映日灼灼有光;似金星隱耀,雖畫工設(shè)色不能及。
27.李亨任命戶部侍郎元載為京兆尹,元載心里不愿意,就到李輔國那里去堅決辭讓,說自己能力有限,擔當不了這一重任。
28.不久又升任中書侍郎,賜爵廣平縣男.
29.尚書、侍郎,下設(shè)營繕司、虞衡司、都水司、屯田司、節(jié)慎庫、制造庫、料作所、琉璃窖監(jiān)督、皇木廠監(jiān)督、管理街道廳。
30.小葵的爺爺是輔國三朝元老,父親則是立下大功的武將,哥哥是當今禮部侍郎,弟弟是.
31.甲辰,以門下侍郎韓忠彥為尚書右仆射兼中書侍郎,禮部尚書李清臣為門下侍郎,翰林學(xué)士蔣之奇同知樞密院事。
32.九月初三,英國使團在禮部侍郎松筠的護送下啟程離京。
33.再另擬一道旨意,禮部侍郎曾國藩,此次于朕下詔求言一事中所上奏章語句清晰,文字剴切,甚和朕心,著南書房行走。
34.他的弟弟和珅從一個筆帖式,升到湖廣道御史,破格為內(nèi)閣學(xué)士兼禮部侍郎銜,一路高升,最后升到四川總督。
35.就忍痛割愛,把他作為砥柱中流之材推薦給朝廷,官至禮部侍郎。
36.正當乾隆皇帝疑團莫釋,皺眉沉思時,太監(jiān)來報,理藩院侍郎明安求見。
37.禮部侍郎帶了年方二十的兒子,刑部侍郎倒是將女兒帶了來,夏嵐看到她今日穿了一件孔雀翎子的宮裝,高貴端莊,一時竟沒認出來。
38.這兩路人應(yīng)該是八竿子打不著的啊,王縉王侍郎是肅宗的隨駕官員,李倓為肅宗登基也是立下功勞,雖然只是受封太常卿同正員,但素來為人正直,也是一員驍勇善哉的良將。
39.清初刑部侍郎任克溥的家族是東昌古城歷史上位列第一的名門望族。
40.天壽山、密云、居庸關(guān)、古北口一帶,城垣墩臺驛堡倒裂不可勝計,人有壓死者,命撥京營軍士二千人修理居庸關(guān)樓檐墩臺,命工部右侍郎賈俊督修天壽山四陵。
41.五年二月任刑部右侍郎,“楊乃武與小白菜一案”,就是由翁同和發(fā)現(xiàn)諸多疑竇,并提出重審。
42.中樞內(nèi),秦檜如飛而至,跳腳大吼,諸尚書、侍郎魂飛膽喪,隨即全體高速運轉(zhuǎn)。
43.奴才的阿瑪瑞麟原來是太常寺贊禮郎,后被宣宗成皇帝拔擢為禮部侍郎,先皇咸豐皇帝時任文淵閣大學(xué)士兼管禮部,后為兩廣總督兼大學(xué)士,兩年前病逝。
44.我敢?guī)税鼑汤筛?自然是有圣上手諭。
45.義宣時未受丞相,質(zhì)子敦為黃門侍郎,奉詔敦勸,道經(jīng)尋陽,質(zhì)令敦具更譬說,并言世祖短長,義宣乃意定。
46.王倫慨然報名應(yīng)召,升朝奉郎,也就是轉(zhuǎn)為正式國家干部了,并授刑部侍郎名號,職充大金通問使。
47.1901年,郵傳部左侍郎盛宣懷花費5萬兩白銀重修電燈公所,并且在德國榮華洋行購買機械設(shè)備。
48.曹操見到司馬懿,很是高興,任命他為黃門侍郎,不久轉(zhuǎn)議郎、丞相東曹屬,后又升為主簿,并讓他和魏太子曹丕游處,以增加太子的閱歷和學(xué)識。
49.臉上薄施粉黛,一身淺綠色裙裝。頭上斜簪一朵摘的白芙蓉,除此之外只挽一支碧玉七寶玲瓏簪,以彰顯我是吏部侍郎的女兒,并非一般的小家碧玉,可以輕易小瞧了我去。流瀲紫?
50.老者墨林,是盛朝大儒,曾擔任吏部侍郎,現(xiàn)告老在家。
51.容蘭之父卻是當朝侍郎趙通儒,八歲之時,父親出使遼國,無故身死途中,母親本已多病,又是痛念亡夫,沒過三日,也已辭世。
52.魏省曾是山西河津人士,曾經(jīng)官至禮部侍郎,以負氣敢言,無所顧忌聞名朝野,后終因直諫獲罪而免官。
53.畫卷中的主人公是南唐中書侍郎韓熙載。
54.壬寅,詔天下勤王,遣御史大夫練子寧、侍郎黃觀、修撰王叔英分道徵兵。
55.故中書令、侍中、尚書令,不預(yù)朝政;侍郎、給事,不領(lǐng)省職;諫議無言責,起居不記注;中書常闕舍人,門下罕除常侍。
56.后來,嚴嵩年老,提拔其子嚴世蕃協(xié)助掌權(quán),嚴世蕃成為工部侍郎。
57.嚴嵩又以韃虜威脅不遠,令兵部主調(diào)遣,戶部主糧餉,工部主器械,三部各出侍郎一人,隸屬于仇鸞幕府,協(xié)助仇鸞整飭兵備。
58.不過,朕以為禮部侍郎楊慎情操高潔,深孚眾望,此次身陷叛軍雖斧鉞加身而矢志不移,忠君愛國之心可昭日月,也該當追晉從一品少師,加文華殿大學(xué)士銜。
59.漢武帝末年,國家經(jīng)濟緊張,開放了賣官政策,黃霸買了一個“侍郎謁者”的官職,職責大概是傳達命令、接待賓客、守衛(wèi)宮門等。
60.其后,他歷任蘇州刺史、刑部侍郎等內(nèi)外官職,冗務(wù)在身,難如所愿。
61.齊故尚書仆射崔季舒、給事黃門侍郎郭遵、尚書右丞封孝琰等,昔仕鄴中,名位通顯,志存忠讜,抗表極言,無救社稷之亡,遂見龍逢之酷。
62.三、工部侍郎劉大人與都察院左副御史王大人于早朝途中,競馬高下,天黑路滑,不慎發(fā)生踩踏事故,幸無一人傷亡。
63.雖說后來父因子貴,其三兒子周希圣官至戶部尚書,他也被朝廷依例誥封了一個刑部右侍郎,但只是一個榮譽稱號罷了。
64.直到西太后下令由朝廷理藩院尚書麟書、刑部侍郎薛允升為欽差大臣,專到江寧復(fù)查此案,終于得以平反此案,將誣陷平民的緝捕官員處刑。
65.唐德宗時,刑部侍郎班宏言建議將絞刑和斬首改為重杖處死,被批準實行,但過了不久,重杖處死代替絞刑的做法即被廢除。
66.大人您有所不知,侍郎大人擊鼓背兵法可達二十二萬言,只怕您今天什么都干不成了,石渠閣那邊的人就吃過他的虧。
67.天順八年進士,授編修,累遷侍講學(xué)士,充東宮講官,弘治八年以禮部侍郎兼文淵閣大學(xué)士,直內(nèi)閣,預(yù)機務(wù)。
68.按照朝廷的規(guī)矩,正所謂刑不上大夫,要抄九卿以上官員的家,先要到黃門侍郎那里辦理圣旨,然后再去廷尉那里要火票,接著需要去大司馬那里借用兵符。
69.為刑部侍郎時,奉命審查尹庶人。
70.這時,參知政事的名稱被取銷,而增設(shè)了四名副宰相,即門下侍郎、中書侍郎、尚書左丞、尚書右丞。
71.戶部侍郎蕭炅如今跟著李林甫混事,而門客吉溫更是李林甫陰謀算計別人的哼哈二將之一。
72.同月,安祿山赴任,玄宗敕令中書門下三品以下正員外郎長官、緒司侍郎、御史中丞于鴻臚寺亭子祖餞。
73.庚辰,王琚為中書侍郎,加實封二百戶;姜皎殿中監(jiān),仍充內(nèi)外閑廄使,加實封二百戶;李令問殿中少監(jiān)、知尚食事,加實封二百戶。
74.乾隆四十五年正月,31歲的和珅接受了一項重要任務(wù),與刑部侍郎喀寧阿一起遠赴云南,查辦大學(xué)士、云貴總督李侍堯貪污案。
75.而彈劾嚴嵩的正是通政司使兼工部侍郎趙文華,他是嚴嵩的干兒子,正宗的嚴黨成員。
76.此詩作者高士奇,康熙年間曾任禮部侍郎。
77.潘炎,禮部侍郎,坐劉晏婿,貶澧州司馬。詩一首。
78.話說寧波府定海縣僉事高科、侍郎夏正二人同鄉(xiāng),常相交厚,兩家內(nèi)眷俱有孕,因指腹為親。
79.怒氣不消的憲宗,將韓愈由刑部侍郎貶為潮州刺史,并敕旨即刻離京赴職。
80.閣房里坐著都是一大堆王爺軍機大臣,各部尚書侍郎,太后。
81.光緒皇帝聽說景陵的隆恩殿被燒后震怒,立刻派戶部尚書趙爾巽、軍機大臣兼戶部右侍郎鐵良為欽差大臣專程到東陵查辦此案。
82.凌侍郎交結(jié)閹黨,投身外戚,貪墨萬端,其人禍不旋踵,大難不遠。
83.侍中、侍郎郭攸之、費祎、董允等,此皆良實,志慮忠純,是以先帝簡拔以遺陛下。
84.侍中、侍郎郭攸之、費依、董允等,此皆良實,志慮忠純,是以先帝簡拔以遺陛下:愚以為宮中之事,事無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得裨補闕漏,有所廣益。
85.劉東星任侍郎后,*理河道與漕運,先后主持了開趙渠,通邵伯、界首二湖的河渠等重大水利工程。
86.吳阿衡墓志銘篆蓋首席記者姚偉文圖引子今年4月中旬,一個春雨淅瀝的日子,我們前往方城,拜謁明朝兵部右侍郎、薊遼總督吳阿衡墓。
87.張津,明成化二十三年進士,官至戶部侍郎兼右僉都御史。
88.潘存實,字鎮(zhèn)之,漳浦人。元和十三年進士第,仕至戶部侍郎。詩一首。
89.乾隆十八年(1753年)選任兵部侍郎,后改戶部侍郎,加太子太保存,期間奉旨編纂《戶部則例》126卷。
90.(1858)兵部侍郎王茂蔭王茂蔭恐怕也不敢上書咸豐皇帝要求刊印《海國圖志》賈楨等纂《籌辦夷務(wù)始末(咸豐朝)》卷二八,第45頁,“近代中國外交史料叢刊”。
91.至于兩朝的達官顯宦有很多鮮卑人位至宰相的就有20余人,其他如尚書、侍郎,地方上的都督、刺史,更不勝枚舉。
92.熊?作為兵部左侍郎,給人的印象一直都是剛正不阿,而且平時為人低調(diào),和兵部尚書劉大夏的關(guān)系亦是非常好。
93.侍郎胡家玉,以收受官文饋遺,革職留任,并毋庸在軍機大臣上學(xué)習行走,官文旋革去總督。
94.明嘉靖年間高中進士,歷任廣東按察使,云南、江西布政使,后晉升南京刑部侍郎,轉(zhuǎn)北直戶部右侍郎。
95.大學(xué)士蘇凌阿,兩耳重聽,衰邁難堪,因系伊弟和琳姻親,竟隱匿不奏,侍郎吳省蘭、李潢,太仆卿李光云,皆曾在伊家教讀,并保列卿階,兼任學(xué)政,其大罪十一。
96.東方朔的一生大致可以第一次得官做常侍郎為界分為前后兩個時期,前期即滑稽求官時期,后期即直言切諫時期。
97.郭桓貪贓舞弊造成了極為惡劣的社會影響,朱元璋親手書寫詔書羅列郭桓等人罪狀,下令處死包括郭桓在內(nèi)的六部侍郎及各地方的官員一萬余人。
98.以太常卿杜黃裳為門下侍郎,左金吾衛(wèi)大軍袁滋為中書侍郎,并同中書門下平章事;鄭珣瑜為吏部尚書,高郢刑部尚書,并罷知政事。
99.以吏部尚書劉幽求為侍中,右散騎常侍魏知古為左散騎常侍,太子詹事崔湜為中書侍郎,并同中書門下三品;書中侍郎陸象先同平章事。
100.宋朝以門下侍?兼平章事為正相,中書侍郎兼參知政事為副相,另有門下中書侍郎共三人為參相,宰相共有五人。
※ "侍郎"造句CNDU漢語詞典查詞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