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色
詞語解釋
正色
又稱“常色”。健康人面部色澤。
英normal color of skin;
純正的顏色,指青、黃、赤、白、黑等色。
英pure colours;
嚴(yán)肅的神色。
例正色痛斥。正色厲聲。——清·梁啟超《譚嗣同傳》
英with a severe countenance;
翻譯
- 英語 stern, grim, resolute, firm, unflinching, fundamental colors
- 德語 farbecht
- 法語 solide, résolu, ferme inébranlable, couleurs fondamentales
引證解釋
指青、赤、黃、白、黑五種純正的顏色。對間色而言。
引《禮記·玉藻》:“衣正色,裳閒色。”
孔穎達(dá) 疏引 皇侃 曰:“正謂青、赤、黃、白、黑五方正色也。”
《論語·陽貨》“惡紫之奪朱也” 何晏 集解引 漢?孔安國 曰:“朱,正色;紫,閒色之好者。”
宋?蘇軾 《五色菊贈朱遜之次韻》:“坤裳有正色,鞠衣亦令名。”
葉圣陶 《游臨潼》:“反正像作畫一樣,花無正色鳥無名,只要取個意思就成。”本來的顏色;真正的顏色。
引《莊子·逍遙游》:“天之蒼蒼,其正色邪?”
冰心 《往事(二)》:“流動的光輝之中,一切都失了正色:松林是一片濃黑的,天空是瑩白的,無邊的雪地,竟是淺藍(lán)色的了。”謂神色莊重、態(tài)度嚴(yán)肅。
引《書·畢命》:“弼亮四世,正色率下。”
《公羊傳·桓公二年》:“孔父 正色而立於朝。”
《漢書·敘傳下》:“寬 饒 正色,國之司直。”
唐?白居易 《代書詩一百韻寄微之》:“正色摧強(qiáng)御,剛腸嫉喔吚。”
茅盾 《霜葉紅似二月花》六:“恂如 正色答道:‘不是,當(dāng)真不是。’”美色。
引《莊子·齊物論》:“毛嬙、麗姬,人之所美也;魚見之深入,鳥見之高飛,麋鹿見之決驟,四者孰知天下之正色哉!”唐?白居易 《議婚》詩:“天下無正色,悅目即為姝。”
清?王夫之 《讀四書大全說·論語·季氏篇十二》:“乃揀美麗者斥為女戎,而取丑陋者以為正色。”謂正宗品種,純種。
引唐?元稹 《進(jìn)馬狀》:“伏以前件馬北方正色,東道奇蹤,調(diào)習(xí)多時,備諳材力。”
宋 時指交納的正宗賦稅。如谷、帛之類。
引宋?蘇軾 《論河北京東盜賊狀》:“令三等已上人戶取便納見錢或正色。”
指正生、正旦等主要的腳色。
引清?孔尚任 《桃花扇·本末》:“選優(yōu),兩部秀者,以充正色;蠢者,以供雜腳。”
國語辭典
正色
持嚴(yán)正的態(tài)度。
引《書經(jīng)·畢命》:「弼亮四世,正色率下。」
《文明小史·第二三回》:「萬帥見他說想要拜門,便正色道:『這拜門原是官場的陋習(xí),怎么你也說這話?』」近厲色 嚴(yán)容
稱青、黃、紅、白、黑等五種基本色。
引《禮記·玉藻》:「衣正色,裳間色。」
戲劇上指正生、正旦等主要的腳色。
引清·孔尚任《桃花扇本末》:「選優(yōu)兩部,秀者以充正色。」
色彩學(xué)中,某色正達(dá)飽和度,其間無白或黑混入者稱為「正色」。
網(wǎng)絡(luò)解釋
正色
正色,漢語詞語,
拼音:zhèng sè
基本釋義是態(tài)度嚴(yán)肅,神態(tài)嚴(yán)厲等。
相關(guān)成語
- zhèng qì正氣
- zhèng zhèng正正
- méi zhèng tiáo沒正條
- zhí yán zhèng lùn直言正論
- sè xiào色笑
- fāng zhèng方正
- yī běn zhèng jīng一本正經(jīng)
- bù zhèng zhī fēng不正之風(fēng)
- xíng xíng sè sè形形色色
- sè mí色迷
- bù dòng shēng sè不動聲色
- hēi sè黑色
- sè mó色魔
- pī zhèng fǔ劈正斧
- sè pǔ色譜
- mǔ sè母色
- mù sè暮色
- zuò sè作色
- tiān zhèng jié天正節(jié)
- lì zhèng力正
- dà zhèng大正
- sè diào色調(diào)
- sè zuò色作
- wǔ sè guā五色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