匕首
共找到2個 "匕首" 的近義詞,分別如下:
詞語解釋
匕首
短劍或狹長的短刀。
例挾匕首以備不測。——宋·文天祥《指南錄·后序》今提一匕首入不測之強秦。——《戰國策·燕策》
英dagger;
又。
例圖窮而匕首見。
翻譯
- 英語 dagger
- 德語 Dolch
- 法語 dague
引證解釋
短劍。
引《戰國策·燕策三》:“發圖,圖窮而匕首見。”
《史記·刺客列傳》:“桓公 與 莊公 既盟於壇上, 曹沫 執匕首劫 齊桓公。”
司馬貞 索隱:“劉氏 云‘短劍也’。 《鹽鐵論》以為長尺八寸,其頭類匕,故云‘匕首’也。”
唐?柳宗元 《古東門行》:“當街一叱百吏走, 馮敬 胸中函匕首。”
魏巍 《東方》第六部第九章:“馬海龍 立即猛撲上去,用匕首結果了他。”
國語辭典
匕首
短劍。劍頭像匕,呈半圓形,有如飯匙,故稱為「匕首」。
引《史記·卷三十一·吳太伯世家》:「公子光詳為足疾,入于窟室,使專諸置匕首于炙魚之中以進食。」
唐·司馬貞·索隱:「劉氏曰:『匕首,短劍也。』」《初刻拍案驚奇·卷四》:「那空空兒二更到來,將匕首項下一劃,被玉遮了,其聲鏗然,劃不能透。」
網絡解釋
匕首 (中國古代兵器)
匕首是一種比劍更短小的刺砍兩用兵器。其外形與劍相似。由于它短小易藏,多是作為近身格斗,貼身防衛或暗殺的適宜兵器。中國武術器械,短劍或狹長的短刀。其首形狀類匕(古人取食的器具),因而得名。
據傳堯、舜時已有匕首。匕首短小鋒利,攜帶方便,是近距離搏斗的有效武器。其用法主要有擊、刺、挑、剪、帶等。演練時有單匕首和雙匕首兩種形式。匕為古代膳食器,即勺。因其類短劍形態上像匕,故名。
秦始皇攻打六國,積怨甚深,每游必重甲護身,「于是太子預求天下之利匕首。」這是《戰國策》所載著名的荊軻刺秦王故事中的一句。「圖窮匕見」更是婦孺皆知的傳奇。
最近近義詞查詢:安好的近義詞(ān hǎo)依依不舍的近義詞(yī yī bù shě)無所適從的近義詞(wú suǒ shì cóng)焦心的近義詞(jiāo xīn)掩襲的近義詞(yǎn xí)樂觀的近義詞(lè guān)刺目的近義詞(cì mù)日夕的近義詞(rì xī)配送的近義詞(pèi sòng)中央的近義詞(zhōng yāng)樸重的近義詞(pǔ zhòng)悵惜的近義詞(chàng xī)前沿的近義詞(qián yán)失足的近義詞(shī zú)檢驗的近義詞(ji?n yàn)所在多有的近義詞(suǒ zài duō yǒu)諸多的近義詞(zhū duō)默默無言的近義詞(mò mò wú yán)稽查的近義詞(jī chá)效力的近義詞(xiào lì)掮客的近義詞(qián kè)肥土的近義詞(féi tǔ)破曉的近義詞(pò xiǎo)軼群的近義詞(yì qún)歡悅的近義詞(huān yuè)更多詞語近義詞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