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
共找到2個 "中華" 的近義詞,分別如下:
詞語解釋
中華
古代華夏族多建都于黃河南北,以其在四方之中,因稱之為中華,是漢族最初興起的地方,后各朝疆土漸廣,凡所統轄,皆稱中華,后也借指中國。
例振興中華。
英China;
指中原。
古時對華夏族、漢族的稱謂。
引證解釋
古代華夏族多建都于 黃河 南北,以其在四方之中,因稱之為 中華。后各朝疆土漸廣,凡所統轄,皆稱中華,亦稱 中國。
引晉?桓溫 《請還都洛陽疏》:“自強 胡 陵暴,中華蕩覆,狼狽失據。”
《敦煌曲子詞·獻忠心》:“見中華好,與 舜 日同,垂衣理,菊花濃。”
梁啟超 《愛國歌》之一:“泱泱哉,我 中華,最大洲中最大國。”指中原。
引宋?張淏 《云谷雜記·侍郎徐公帖》:“樅陽 張監鎮,其先中華人,自其祖寓 武義,邦憲 與之鄰居有年矣。”
明?何景明 《彭生行》:“王 嚴 楊 馬 各挺出,異才豈必生中華。”古時對華夏族、漢族的稱謂。
引《北齊書·高昂傳》:“于時, 鮮 卑 共輕中華朝士,唯憚服于 昂。”
明?黃溥 《閑中今古錄摘抄》:“且如胡 元 只任胡族為正官,中華人官佐二。”
國語辭典
中華
中華民國的簡稱。參見「中華民國」條。
古代漢族最初多建都于河南省及其附近區域,以其位居四方之中,文化美盛,故稱其 地為「中華」。后各朝疆土漸廣,凡所轄地,皆稱為「中華」。
引晉·桓溫〈請還都洛陽疏〉:「彊胡陵暴,中華蕩復,狼狽失據。」
《北齊書·卷二一·高干傳》:「于時,鮮卑共輕中華朝士,唯憚服于昂。」
網絡解釋
中華 (指中國) 中者,即是指中原河洛地區(河,黃河;洛,洛水、洛陽)。因其在四方之中,以區別其他四方而稱為中國 (古代“中國”與“中原”同義)。后隨著歷史演化,與各民族不斷融合,因此凡屬于中華文化范疇的皆屬中國。華者,初源于華胥氏 (位于華山之西,今西安市藍田華胥鎮)。《列子·黃帝》有載,華胥生男名“伏羲”,生女名“女媧”,伏羲、女媧生子少典。《國語·晉語》載:“昔少典娶有蟜氏,生黃帝、炎帝。故而,華胥正是炎黃之祖也。
最近近義詞查詢:中華的近義詞(zhōng huá)大略的近義詞(dà lüè)斷交的近義詞(duàn jiāo)敗北的近義詞(bài běi)東家的近義詞(dōng jiā)隆重的近義詞(lóng zhòng)查辦的近義詞(chá bàn)變化多端的近義詞(biàn huà duō duān)璧還的近義詞(bì huán)蓬葆的近義詞(péng bǎo)儲蓄的近義詞(chǔ xù)新婦的近義詞(xīn fù)怒視的近義詞(nù shì)開心的近義詞(kāi xīn)談論的近義詞(tán lùn)風氣的近義詞(fēng qì)長眠的近義詞(cháng mián)止息的近義詞(zhǐ xī)本家的近義詞(běn jiā)頭一無二的近義詞(tóu yī wú èr)細雨的近義詞(xì yǔ)生氣勃勃的近義詞(shēng qì bó bó)名標青史的近義詞(míng biāo qīng shǐ)一飛沖天的近義詞(yī fēi chōng tiān)平方的近義詞(píng fāng)更多詞語近義詞查詢
相關成語
- zhōng wén中文
- guó zhōng zhī guó國中之國
- kōng zhōng空中
- zhōng huá mín zú中華民族
- guāng huá光華
- zhōng b?i lùn中百論
- èr zhōng二中
- zhòng dì中的
- zhōng duàn中斷
- lù zhōng路中
- zhōng fāng中方
- zhōng shān中山
- zhōng huá mín guó中華民國
- jí zhōng即中
- jí zhōng集中
- shí wù zhòng dú食物中毒
- zhōng shuō中說
- zhōng lǐ中里
- huá guāng華光
- zhōng nián rén中年人
- dāng zhōng當中
- zhèng zhōng正中
- zhōng xué中學
- zhōng dùn中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