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
詞語解釋
呼吸
機體和組織與周圍環境交換氣體;肺吸入氧氣呼出二氧化碳。
英breathe; respire;
機體和組織與周圍環境交換氣體的過程;肺吸氣和呼氣動作的全過程。
英breath; respiration;
翻譯
- 英語 to breathe
- 德語 atmen (V)?
- 法語 respirer
引證解釋
呼氣和吸氣,是生物機體和外界進行氣體交換的活動。
引《素問·平人氣象論》:“岐伯 對曰:‘人一呼,脈再動;一吸,脈亦再動;呼吸定息,脈五動。’”漢?董仲舒 《春秋繁露·人副天數》:“鼻口呼吸,象風氣也。”
宋?蘇軾 《廣慧禪師真贊》:“堂堂 總公,僧中之龍,呼吸為云,噫欠為風。”
老舍 《駱駝祥子》十五:“一直到呼吸已有些急促,他才懶懶的爬上來。”道家導引吐納的養生術。
引《莊子·刻意》:“吹呴呼吸,吐故納新,熊經鳥申,為壽而已矣。”
成玄英 疏:“斯皆導引神氣,以養形魂,延年之道,駐形之術。”
晉?葛洪 《抱樸子·對俗》:“得道之士,呼吸之術既備,服食之要又該。”
唐?溫庭筠 《秋日》詩:“沉機日寂寥,葆素常呼吸。”
引申指長生、長壽。 明?徐渭 《代賀嚴公生日啟》:“年高德劭,永調 伊 傅 之鹽梅;主圣臣賢,遠邁 喬 松 之呼吸。”一呼一吸,頃刻之間。
引《孔叢子·論勢》:“齊 楚 遠而難恃, 秦 魏 呼吸而至,舍近而求遠,是以虛名自累而不免近敵之困者也。”
《晉書·郗鑒傳》:“決勝負於一朝,定成敗於呼吸。”比喻輕而易舉。
引宋?司馬光 《劉道原<十國紀年>序》:“方 介甫(王安石 )用事,呼吸成禍福,凡有施置,舉天下莫能奪。”
清?惲敬 《國子監生錢君墓志銘》:“君從叔父 文敏公 維城 享大名,呼吸可致人青云。”猶呼應。參見“呼應”。
引清?梁章鉅 《浪跡叢談·蘇齋師說杜詩》:“《詠桃樹》一首……中四句乃指往日言之。‘舊’字‘非’字,正相呼吸。”
喻指誦讀。
引唐?范攄 《云溪友議》卷八:“﹝ 南中丞 ﹞轉 黔 南經略使,大更風俗,凡是谿塢,呼吸文字皆同 秦 漢 之音。”
猶吞吐。形容氣盛勢大。
引唐?李白 《經亂離后書懷贈韋太守良宰》詩:“君王棄 北海,掃地借長鯨。呼吸走百川, 燕然 可摧傾。”
明?宋濂 《國朝名臣序頌·廉希憲》:“天啟景運,挺生人豪。豹略龍韜,呼吸風濤。”吸入;攝取。
引《尚書大傳》卷一下:“陽盛則吁荼萬物而養之外也,陰盛則呼吸萬物而藏之內也。”
鄭玄 注:“吁荼,氣出而溫;呼吸,氣入而寒。”
漢?王符 《潛夫論·交際》:“鸞鳳……呼吸陽露,曠旬不食。”招致;汲引。
引唐?李白 《登廣武古戰場懷古》詩:“項王 氣蓋世,紫電明雙瞳,呼吸八千人,橫行起 江 東。”
唐?元稹 《唐故萬州刺史劉君墓志銘》:“宰相 段文昌 在 蜀 時,愛君之磊落善呼吸人,遂相奏天子,以君為殿中侍御史、 銀州 長史、知刺史事。”聲氣;訊息。
引清?張岱 《陶庵夢憶·定海水操》:“水操用大戰船……往來如織,舳艫相隔,呼吸難通。”
清?蒲松齡 《聊齋志異·金和尚》:“金?又廣結納,即千里外呼吸亦相通。”
魯迅 《集外集拾遺·<不走正路的安得倫>小引》引 珂剛 《偉大的十年的文學》:“他吐著革命的呼吸,而同時也愛人生。”指呼出的空氣。
引曹禺 《北京人》第三幕:“大清早出來,人們的呼吸在寒冷的空氣里凝成乳白色的熱氣。”
國語辭典
呼吸
生物體與外界環境進行氣體交換的過程。如低等動物靠皮膚呼吸;人和高等動物用肺呼吸,吸入新鮮的空氣,呼出體內的二氧化碳。植物則透過表面的組織進行氣體交換 。
形容氣勢盛大。
引《文選·郭璞·江賦》:「呼吸萬里,吐納靈潮。」
唐·元稹〈和樂天折劍頭〉詩:「風云會一合,呼吸期萬里。」瞬息、頃刻之間。
引《晉書·卷六七·郗鑒傳》:「決勝負于一朝,定成敗于呼吸。」
網絡解釋
嘑吸
《隸釋·漢慎令劉修碑》:“敕兒子:人命嘑吸,不欲煩擾吏民,欲生見舊土,歸終於家。”參見“ 呼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