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古籍 > 周書 > 周書·列傳·卷三十九

      周書·列傳·卷三十九

      令狐德棻

      原文

      韋瑱梁昕皇甫璠辛慶之族子昂王子直杜杲

      韋瑱字世珍,京兆杜陵人也。世為三輔著姓。曾祖惠度,姚泓尚書郎。隨劉義真過江,仕宋為鎮西府司馬、順陽太守,行南雍州事。后于襄陽歸魏,拜中書侍郎,贈安西將軍、洛州刺史。祖千雄,略陽郡守。父英,代郡守,贈兗州刺史。

      瑱幼聰敏,有夙成之量,閭里咸敬異之。篤志好學,兼善騎射。魏孝昌三年,起家太尉府法曹參軍。稍遷直后,除明威將軍、雍州治中,假鎮遠將軍、防城州將。累遷諫議大夫、冠軍將軍。

      太祖為丞相,加前將軍、太中大夫,封長安縣男,食邑三百戶。轉行臺左丞,加撫軍將軍、銀青光祿大夫,遷使持節、都督南郢州諸軍事、南郢州刺史。復入為行臺左丞?,櫭鞑煊懈删?,再居左轄,時論榮之。從復弘農,戰沙苑,加衛大將軍、左光祿大夫。又從戰河橋,進爵為子,增邑二百戶。大統八年,齊神武侵汾、絳,瑱從太祖御之。軍還,令瑱以本官鎮蒲津關,帶中潬城主。尋除蒲州總管府長史。頃之,征拜鴻臚卿。以望族,兼領鄉兵,加帥都督。遷大都督、通直散騎常侍,行京兆郡事,進車騎大將軍、儀同三司、散騎常侍。

      魏恭帝二年,賜姓宇文氏。三年,除瓜州諸軍事、瓜州刺史。州通西域,蕃夷往來,前后刺史,多受賂遺。胡寇犯邊,又莫能御?,櫻判郧鍍€,兼有武略。蕃夷贈遺,一無所受。胡人畏威,不敢為寇。公私安靜,夷夏懷之。

      孝閔帝踐阼,進爵平齊縣伯,增邑五百戶。秩滿還京,吏民戀慕,老幼追送,留連十數日,方得出境。世宗嘉之,進授侍中、驃騎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武成三年,卒,時年六十一。贈岐宜二州刺史。謚曰惠。天和二年,又追封為公,增邑通前三千戶。仍詔其子峻襲。

      峻后位至車騎大將軍、儀同三司。峻弟師,起家中外府記室,歷兵部小府下大夫。建德末,蒲州總管府中郎,行河東郡事。

      梁昕字符明,安定烏氏人也。世為關中著姓。其先因官,徙居京兆之盩厔焉。祖重耳,漳縣令。父勸儒,州主薄、冠軍將軍、中散大夫,贈涇州刺史。

      昕少溫恭,見稱州里。正光五年,秦隴構亂,蕭寶夤為大都督,統兵出討,以昕為行臺參軍。孝昌初,拜蕩寇將軍,稍遷驤威將軍、給事中。仍從寶夤征萬俟丑奴。相持二年,前后數十戰,以功(封)〔進〕征西將軍。爾朱天光入關,復引為外兵參軍。從天光征討,拜右將軍、太中大夫。

      太祖迎魏孝武,軍次雍州。昕以三輔望族上謁。太祖見昕容貌瑰偉,深賞異之。即授右府長流參軍。大統初,加鎮南將軍、金紫光祿大夫,轉丞相府戶曹參軍。從復弘農,戰沙苑,皆有功。除車騎將軍、丞相府主簿。出為洛安郡守,征拜大將軍行臺兵部郎中,加帥都督。十二年,除河南郡守,鎮大塢。尋又移鎮閻韓。式遏邊壘,甚著誠信。遷東荊州刺史。昕撫以仁惠,蠻夷悅之,流民歸附者,相繼而至。封安定縣子,邑三百戶。累遷大都督、車騎大將軍、散騎常侍、儀同三司。

      孝閔帝踐阼,進位驃騎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世宗初,進爵胡城縣伯,邑五百戶。三年,除九曲城主。保定元年,遷中州刺史,增邑八百戶,轉邵州刺史。

      二年,以母喪去職。尋起復本任。天和初,征拜工部中大夫。出為陜(西)〔州〕總管府長史。昕性溫裕,有干能。歷官內外,咸著聲稱。尋卒于位。贈大將軍,謚曰貞。

      昕弟榮,歷位匠師下大夫,中外府中郎,蕃部、郡伯、司倉、計部下大夫,開府儀同三司,朝那縣伯,贈涇寧豳三州刺史,謚曰靜。

      皇甫璠字景瑜,安定三水人也。世為西州著姓,后徙居京兆焉。父和,本州治中。大統末,追贈散騎常侍、儀同三司、涇州刺史。

      璠少忠謹,有干略。永安中,辟州都督。太祖為牧,補主薄。以勤事被知,每蒙褒賞。大統四年,引為丞相府行參軍。尋轉田曹參軍、東合祭酒,加散騎侍郎。稍遷兼太常少卿、都水使者,歷蕃部、兵部、虞部、民部、吏部等諸曹郎中。六官建,拜計部下大夫。

      孝閔帝踐阼,轉守廟下大夫。以選為東道大使,撫巡州防。尋加車騎大將軍、儀同三司,封長樂縣子,邑五百戶。出為玉壁總管府長史。保定中,遷鴻州刺史,入為小納言。俄除隴右總管府司馬,轉陜州總管府長史。征拜蕃部中大夫,進驃騎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復出為隴右總管府長史。璠性平和,小心奉法,安分守志,恒以清白自處。當時號為善人。

      建德元年,除民部中大夫。三年,授隨州刺史。政存簡惠,百姓安之。其年,增邑并前二千戶。六年,卒于位。贈交渭二州刺史。謚曰恭。子諒,少知名。大象中,位至吏部下大夫。辛慶之字慶之,隴西狄道人也。世為隴右著姓。父顯崇,馮翊郡守,贈雍州刺史。

      慶之少以文學征詣洛陽,對策第一,除秘書郎。屬爾朱氏作亂,魏孝莊帝令司空楊津為北道行臺,節度山東諸軍以討之。津啟慶之為行臺左丞,典參謀議。至鄴,聞孝莊帝暴崩,遂出兗、冀間,謀結義徒,以赴國難。尋而節閔帝立,乃還洛陽。普泰二年,遷平北將軍、太中大夫。及賀拔岳為行臺,復啟慶之為行臺吏部郎中、開府掾。尋除雍州別駕。

      大統初,加車騎將軍,俄遷衛大將軍、左光祿大夫。后太祖東討,為行臺左丞。時初復河東,以本官兼鹽池都將。四年,東魏攻正平郡,陷之,遂欲經略鹽池,慶之守御有備,乃引軍退。河橋之役,大軍不利,河北守令棄城走,慶之獨因鹽池,抗拒強敵。時論稱其仁勇。六年,行河東郡事。九年,入為丞相府右長史,兼給事黃門侍郎,除度支尚書。復行河東郡事。遷通直散騎常侍、南荊州刺史,加儀同三司。

      慶之位遇雖隆,而率性儉素,車馬衣服,亦不尚華侈。志量淹和,有儒者風度。特為當時所重。又以其經明行修,令與盧誕等教授諸王。魏廢帝二年,拜秘書監。尋卒于位。子加陵,主寢上士。慶之族子昂。

      昂字進君。年數歲,便有成人志行。有善相人者,謂其父仲略曰:“公家雖世載冠冕,然名德富貴,莫有及此兒者。”仲略亦重昂志氣,深以為然。年十八,侯景辟為行臺郎中,加鎮遠將軍。景后來附,昂遂入朝。除丞相府行參軍。大統十四年,追論歸朝之勛,封襄城縣男,邑二百戶,轉丞相府田曹參軍。及尉遲迥伐蜀,昂召募從軍。蜀平,以功授輔國將軍,魏都督。迥仍表昂為龍州長史,領龍安郡事。州帶山谷,舊俗生梗。昂威惠洽著,吏民畏而愛之。成都一方之會,風俗舛雜。迥以昂達于從政,復表昂行成都令。昂到縣,即與諸生祭文翁學堂,因共歡宴。謂諸生曰:“子孝臣忠,師嚴友信,立身之要,如斯而已。若不事斯語,何以成名。各宜自勉,克成令譽?!卑貉郧欣碇?,諸生等并深感悟,歸而告其父老曰:“辛君教誡如此,不可違之。”于是井邑肅然,咸從其化。遷梓潼郡守,進位帥都督,加通直散騎常侍。六官建,入為司隸上士,襲爵繁昌縣公。

      世宗初,授天官府上士,加大都督。武成二年,授小職方下大夫,治小兵部。

      保定二年,進車騎大將軍、儀同三司,轉小吏部。四年,大軍東討,昂與大將軍權景宣下豫州,以功賞布帛二百匹。

      時益州殷阜,軍國所資。經涂艱險,每苦劫盜。詔昂使于梁、益,軍民之務,皆委決焉。昂撫導荒梗,安置城鎮,數年之中,頗得寧靜。天和初,陸騰討信州群蠻,歷時未克。高祖詔昂便于通、渠等諸州運糧饋之。時臨、信、楚、合等諸州民庶,亦多從逆。昂諭以禍福,赴者如歸。乃令老弱負糧,壯夫拒戰,咸愿為用,莫有怨者。使還,屬巴州萬榮郡民反叛,攻圍郡城,遏絕山路。昂謂其同侶曰:“兇奴狂悖,一至于此!若待上聞,或淹旬月,孤城無援,必淪寇黨。欲救近溺,寧暇遠求越人。茍利百姓,專之可也?!庇谑撬炷奸_、通二州,得三千人,倍道兼行,出其不意。又令其眾皆作中國歌,直趣賊壘。賊既不以為虞,謂有大軍赴救,于是望風瓦解,郡境獲寧。朝廷嘉其權以濟事,詔梁州總管、杞國公亮即于軍中賞昂奴婢二十口、繒彩四百匹。亮又以昂威信布于宕渠,遂表為渠州刺史。俄轉通州刺史。昂推誠布信,甚得夷獠歡心。秩滿還京,首領皆隨昂詣闕朝覲。以昂化洽夷華,進位驃騎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

      時晉公護執政,昂稍被護親待,高祖以是頗銜之。及護誅,加之捶楚,因此遂卒。

      昂族人仲景,好學,有雅量。其高祖欽,后趙吏部尚書、雍州刺史,子孫因家焉。父歡,魏隴州刺史、宋陽公。仲景年十八,舉文學,對策高第。拜司空府主簿,遷員外散騎侍郎。建德中,位至內史下大夫、開府儀同三司。卒于官。子衡。王子直字孝正,京兆杜陵人也。世為郡右族。父琳,州主簿、東雍州長史。

      子直性節儉,有干能。魏正光中,州辟主簿,起家奉朝請。除太尉府水曹行參軍,加明威將軍。時梁人圍壽春,臨淮王元彧率軍赴援,子直以本官參彧軍事。與梁人戰,斬其軍主夏侯景超,梁人乃退。淮南民庶因兵寇之后,猶聚為盜。彧令子直招撫之,旬日之間,咸來復業,自合肥以北,安堵如舊。永安初,拜員外散騎常侍、鴻臚少卿。普泰初,進后軍將軍、太中大夫。賀拔岳入關,以子直為開府主簿,遷行臺郎中。魏孝武西遷,封山北縣男,邑二百戶。

      大統初,漢熾屠各阻兵于南山,與隴東屠各共為唇齒。太祖令子直率涇州步騎五千討破之,南山平。太祖嘉之,賜書勞問。除尚書左外兵郎中。三年,進車騎將軍,兼中書舍人。四年,從太祖解洛陽圍,經河橋戰,兼尚書左丞,出為秦州總管府司馬。時涼州刺史宇文仲和據州逆命,子直從隴右大都督獨孤信討平之。復入為大行臺郎中,兼丞相府記室。吐谷渾寇西平,以子直兼尚書兵部郎中,出隴右經略之,大破渾眾于長寧川,渾賊遁走。十五年,進車騎將軍、左光祿大夫,除太子中庶子,領齊王友。尋行馮翊郡事。十六年,魏齊王廓出牧秦隴,復以子直為秦州別駕,仍領王友。隨、陸初平,授安州長史,領別駕,加帥都督。轉并州長史。

      魏廢帝元年,拜使持節、大都督,行瓜州事。子直性清靜,務以德政化民,西土悅附。魏恭帝初,征拜黃門侍郎。卒于位。子宣禮,柱國府參軍事。

      杜杲字子暉,京兆杜陵人也。祖建,魏輔國將軍,贈豫州刺史。父皎,儀同三司、武都郡守。

      杲學涉經史,有當世干略。其族父瓚,清貞有識鑒,深器重之。常曰:“吾家千里駒也?!杯憰r仕魏為黃門侍郎,兼度支尚書、衛大將軍、西道行臺,尚孝武妹新豐公主,因薦之于朝廷。永熙三年,起家奉朝請,累遷輔國將軍、成州長史、漢陽郡守。世宗初,轉修城郡守。屬鳳州人仇周貢等構亂,攻逼修城,杲信洽于民,部內遂無叛者。尋而開府趙昶諸軍進討,杲率郡兵與昶合勢,遂破平之。入為司(命)〔會〕上士。

      初,陳文帝弟安成王頊為質于梁,及江陵平,頊隨例遷長安。陳人請之,太祖許而未遣。至是,帝欲歸之,命杲使焉。陳文帝大悅,即遣使報聘,并賂黔中數州之地。仍請畫野分疆,永敦鄰好。以杲奉使稱旨,進授都督,治小御伯,更往分界焉。陳人于是以魯山歸我。帝乃拜頊柱國大將軍,詔杲送之還國。陳文帝謂杲曰:“家弟今蒙禮遣,實是周朝之惠。然不還彼魯山,亦恐未能及此?!标酱鹪唬骸鞍渤芍陉P中,乃咸陽一布衣耳。然是陳之介弟,其價豈止一城。本朝親睦九族,恕己及物,上遵太祖遺旨,下思繼好之義。所以發德音者,蓋為此也。

      若知止侔魯山,固當不貪一鎮。況魯山梁之舊地,梁即本朝蕃臣,若以始末言之,魯山自合歸國。云以尋常之土,易己骨肉之親,使臣猶謂不可,何以聞諸朝廷?!标愇牡蹜M恧久之,乃曰:“前言戲之耳?!弊允墙佑鲇屑映6Y。及杲還,命引升殿,親降御座,執手以別。朝廷嘉之,授大都督、小載師下大夫,治小納言,復聘于陳。中山公訓為蒲州總管,以杲為府司馬、州治中,兼知州府事。加使持節、車騎大將軍、儀同三司。

      及華皎來附,詔令衛公直督元定等援之。與陳人交戰,我師不利,元定等并沒。自是,連兵不息,東南騷動。高祖患之,乃授杲御正中大夫,〔使于陳,論保境息民之意。陳宣〕〔帝遣其黃門侍郎徐陵謂杲曰:“兩國通好,本欲救患分災,彼朝受我叛人,何也?”杲答曰:“陳主昔在本朝,非慕義而至,上授以柱國,位極人臣,子女玉帛,備禮將送,遂主社稷,孰謂非恩。郝烈之徒,邊民狂狡,曾未報德,而先納之。今受華氏,正是相報。過自彼始,豈在本朝?!绷暝唬骸氨思{華皎,志圖吞噬。此受郝烈,容之而已。且華皎方州列將,竊邑叛亡。郝烈一百許戶,脫身逃竄。大小有異,豈得同年而語乎?”杲曰:“大小雖殊,受降一也。若論先后,本朝無失?!绷暝唬骸爸艹椭魃线€國,既以為恩;衛公共元定渡江,敦云非怨。計恩之與怨,亦足相埒?!标皆唬骸霸ǖ缺鴶∩砬?,其怨已滅。陳主負扆馮玉,其恩猶在。且怨繇彼國,恩起本朝,以怨酬恩,未之聞也?!绷昴诵Χ淮?。杲因謂之曰:“今三方鼎立,各圖進取,茍有釁隙,實啟敵心。本朝與陳,日敦鄰睦,輶軒往返,積有歲年。比為疆埸之事,遂為仇敵,構怨連兵,略無寧歲,鷸蚌狗兔,勢不俱全。若使齊寇乘之,則彼此危矣。孰與心忿悔禍,遷慮改圖,陳國息爭桑之心,本朝弘灌瓜之義,張旃拭玉,修好如初,共為掎角,以取齊氏。非唯兩主之慶,實亦兆庶賴之。”陵具以聞,陳宣帝許之。遂遣使來聘?!?/p>

      〔武帝建德初,為司城中大夫,使于陳。陳宣帝謂杲曰:“長湖公軍人等雖筑館處之,然恐不能無北風之戀。王褒、庾信之徒既羈旅關中,亦當有南枝之思耳。”杲揣陳宣意,欲以元定軍將士易王褒等。乃答之曰:“長湖總戎失律,臨難茍免,既不死節,安用以為?!场睬要q牛之一毛,何能損益。本朝之議,初未及此?!标愋勰酥?,杲還至石頭,又遣謂之曰:“若欲合從,共圖齊氏,能以樊、鄧見與,方可表信?!标酱鹪唬骸昂蠌膱D齊,豈唯弊邑之利。必須城鎮,宜待之于齊。先索漢南,使者不敢聞命?!边€,除司倉中大夫。〕后四年,遷溫州刺史,賜爵義興縣伯。大象元年,征拜御正中大夫,復使于陳。二年,除申州刺史,加開府儀同大將軍,進爵為侯,邑一千三百戶。除同州司會。隋開皇元年,以杲為同州總(管)〔監〕,進爵為公。俄遷工部尚書。二年,除西南道行臺兵部尚書。尋以疾卒。子運,大象末,宣納上士。杲兄長暉,位至儀同三司。

      史臣曰:韋、辛、皇甫之徒,并關右之舊族也。或紆組登朝,獲當官之譽;或張旃出境,有專對之才。既茂國猷,克隆家業。美矣夫!


      譯文

      ?辛慶之字慶之,隴西狄道人。

      世代為隴西大姓。

      父親辛顯崇,任馮翊郡守,追贈雍州刺史。

      辛慶之少年時由于愛好文學而被征召到洛陽,應對考試,名列第一,授秘書郎。

      適逢爾朱氏作亂,魏孝莊帝命令司空楊津任北道行臺,指揮太行山以東各軍討伐爾朱氏。

      楊津引薦辛慶之擔任行臺左丞,主管籌劃謀略。

      抵達鄴城后,得知孝莊帝突然駕崩,于是在兗州、冀州一帶活動,打算聯絡義士,挽救國家危難。

      不久,孝閔帝即位,才回到洛陽。

      普泰二年(532),升平北將軍、太中大夫。

      賀拔岳擔任行臺后,又引薦辛慶之擔任行臺吏部郎中、開府掾。

      隨即任雍州別駕。

      大統初年,加車騎將軍銜,不久,升任衛大將軍、左光祿大夫。

      后來太祖東征,任行臺左丞。

      當時才收復河東,辛慶之以原任官職兼任鹽池都將。

      四年(538),東魏攻陷正平郡,又準備進攻鹽池,見辛慶之守御周嚴,領軍退去。

      在河橋之戰中,大軍失利,黃河以北的郡守、縣令都棄城逃跑,只有辛慶之依據鹽池,抵抗強敵。

      當時人稱贊他仁義勇敢。

      六年,代理河東郡守。

      九年,入京任丞相府右長史,兼任給事黃門侍郎,授度支尚書。

      又代理河東郡守。

      升任通直散騎常侍、南荊州刺史,加儀同三司銜。

      辛慶之地位雖高,際遇雖隆,但生性節儉樸素,車馬衣服,均不崇尚華麗奢侈。

      為人親切平和,有儒者風度。

      當時人十分推崇他。

      又由于他通曉諸經,行為高雅,命令他與盧誕等人教授諸王。

      魏廢帝二年(555),授秘書監。

      不久,在任上去世。

      兒子辛加陵,任主寢上士。

      辛慶之的同族兄弟之子辛昂。

      辛昂字進君。

      才幾歲時,便有成年人那樣的志氣操行。

      有善于為人相面的,對他的父親辛仲略說:“您家雖然世代官宦,然而功名德操富貴,沒有比得上這個孩子的。”辛仲略也器重辛昂的志氣,認為相面者的話很對。

      十八歲時被侯景任命為行臺郎中,加鎮遠將軍銜。

      侯景后來歸附,辛昂于是入朝。

      授丞相府行參軍。

      大統十四年(548),追論歸附本朝的功勛,封為襄城縣男爵,食邑二百戶,轉任丞相府田曹參軍。

      尉遲迥討伐蜀地時,辛昂應募從軍。

      平定蜀地以后,以戰功授輔國將軍、都督。

      尉遲迥上表推薦辛昂擔任龍州長史,并代理龍安郡守。

      龍州被山谷環繞,民風粗野。

      辛昂施以威信恩惠,官民都對他又怕又愛。

      成都是一方都會,風俗錯雜。

      尉遲迥認為辛昂明達政務,又上表舉薦辛昂代理成都縣令。

      辛昂一到成都,就與眾儒生祭祀漢代郡守文翁所建的官學,共同歡飲。

      他對儒生們說:“兒子孝順,臣子忠心,老師嚴格,朋友守信,這是立身的緊要之處,如此而已。

      如果不照這些話去做,怎能成名?各人應當自勉,才能成就美名?!毙涟貉栽~誠懇,講理透辟,儒生們都深有感悟,回去告訴父老們說:“辛君如此教育告誡,不可違背?!庇谑鞘忻嬷刃蚓?,百姓全都接受教化。

      升任梓潼郡守,授帥都督,加通直散騎常侍銜。

      設置六官后,入朝任司隸上士,襲爵繁昌縣公。

      世宗初年,授天官府上士,加大都督銜。

      武成二年(560),授小職方下大夫,主管小兵部。

      保定二年(562),升車騎大將軍、儀同三司,轉任小吏部。

      四年,大軍東征,辛昂與大將軍權景宣攻占豫州,由于戰功,賞布帛二百匹。

      當時益州富饒,為國家所依靠,而道路艱險,強盜為患。

      詔命辛昂出使梁州、益州,軍務民事,都委托他決斷。

      辛昂安撫勸導荒僻之民,又治理城鎮,數年之間,十分安寧。

      天和初年,陸騰討伐信州各蠻族,很久未能平定。

      高祖下詔,命令辛昂就便從通州、渠州等地運糧供應。

      當時,臨、信、楚、合等州的百姓,也大多附和叛賊。

      辛昂對他們講明利害福禍,百姓紛紛歸順朝廷。

      又命令老弱運糧,壯丁參戰,人們都愿意為他出力,沒有怨言。

      出使返回,適逢巴州萬榮郡百姓反叛,圍攻郡城,阻斷山路。

      辛昂對同行者說:“賊人強橫狂暴,竟到了這種地步!如果上奏朝廷,或許會拖延一個月,孤城無援,必定淪落賊手。

      要想救助近處落水的人,哪里還有功夫到遠處叫人。

      只要對百姓有利,我可以擅自決斷。”于是從開州、通州招募三千人,加倍趕路,出乎敵人預料。

      又讓他們都唱中原歌曲,直取敵人營壘。

      賊人沒有料到,又以為是大軍前來救援,于是立即潰散,州內得以安寧。

      朝廷嘉獎他權宜變化而擊潰賊黨,詔命梁州總管、杞國公宇文亮就在軍中賞賜他奴婢二十人、雜色綢緞四百匹。

      宇文亮又因為辛昂在宕渠很有威望,于是上表舉薦他擔任渠州刺史。

      隨即轉任通州刺史。

      辛昂以誠待人,講究信用,很得蠻族歡心。

      任滿回京,蠻族首領都跟隨他赴京朝拜。

      由于辛昂廣泛教化蠻華各族,升任驃騎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

      當時,晉公宇文護執政,對辛昂比較親近,高祖因此而十分忌恨辛昂。

      宇文護被處死以后,對辛昂施以杖刑,辛昂因此去世。

      杜杲字子暉,京兆杜陵人。

      祖父杜建,曾任魏國輔國將軍,追贈豫州刺史。

      父親杜皎,官至儀同三司、武都郡守。

      杜杲學過經史,有施政的才干謀略。

      其同族兄弟之父杜瓚,高潔正直,善于識別人才,對他十分器重,常常說:“這是我家的千里馬。”當時,杜瓚擔任魏國的黃門侍郎,兼任度支尚書、衛大將軍、西道行臺,娶魏孝武帝之妹新豐公主為妻,就把杜杲推薦給朝廷。

      永熙三年(534),入仕為奉朝請,先后升任輔國將軍、成州長史、漢陽郡守。

      世宗初年,轉任修城郡守。

      適逢鳳州人仇周貢等人作亂,進攻修城,杜杲對百姓講究信用,因此城內無人背叛。

      不久,開府趙昶等各路軍隊進兵討伐,杜杲率領郡兵與趙昶會合,平定賊黨。

      入朝任司會上士。

      當初,陳文帝之弟安成王陳頊在梁國當人質,平定江陵后,陳頊按舊例應遷居長安。

      陳人請求放回,太祖已經答應,但沒有放人。

      這時,皇帝想放陳頊回去,派杜杲為使者。

      陳文帝大喜,立即派使者來訪,并愿意讓出黔中數州之地。

      又請求劃分疆界,永遠交好。

      由于杜杲出使符合皇帝旨意,升都督,授小御伯,前去劃分疆界。

      陳人把魯山劃歸周朝。

      皇帝于是授陳頊為柱國大將軍,詔命杜杲送他回國。

      陳文帝對杜杲說:“我弟承蒙以禮送回,實在是周朝的恩惠。

      不過,如果不把魯山還給你們,恐怕還不能這樣?!倍抨酱鸬溃骸鞍渤赏踉陉P中,不過是咸陽的一個百姓。

      然而又是陳國的皇弟,他的價值怎能只值一座城池?我朝上下親密和睦,對己寬厚,旁及他人,上遵太祖遺旨,下思繼續友好之義。

      所以出此恩詔,原因就在這里。

      如果知道在您看來安成王只抵得上一座魯山,我們斷不至于貪圖一座城池。

      況且魯山原屬梁國,梁國又是本朝屬國,如果從歷史沿革來看,魯山本來就應當歸屬我國。

      如果說拿尋常的土地,來交換自己的骨肉親人,使者我都認為不可以,更不用說堂堂朝廷這么講了!”陳文帝慚愧很久,才說:“剛才是開個玩笑?!睆拇藢λ哟^一般禮節。

      杜杲回去時,命人把他領到殿上,陳文帝親自從御座上走下來,握手告別。

      朝廷嘉許他,授大都督、小載師下大夫,主管小納言,又出使陳國。

      中山公宇文訓任蒲州總管,讓杜杲擔任府司馬、州治中,代理州府事。

      加使持節、車騎大將軍、儀同三司銜。

      華皎前來歸附時,詔令衛公宇文直督率元定等人援助。

      與陳人交戰,我軍失利,元定等人投奔江南。

      從此,連年交戰,東南動亂。

      高祖很擔心這件事,于是任命杜杲為御正中大夫,出使陳國,說明保境安民之意。

      陳宣帝派黃門侍郎徐陵對杜杲說:“兩國交好,本來打算互救禍患,分擔災難,但貴國接納我朝叛臣,這是為什么?”杜杲答道:“陳主從前住在我朝,并不是仰慕我朝道義而來,但是我朝皇帝授他為柱國,在百官中官職最高,子女玉帛,備禮將他送回,他才能當上皇帝,誰說這不是恩惠?郝烈一類的人,實是狂悖狡猾的邊民,貴朝不曾報答恩德,反而首先接納郝烈。

      如今我朝接納華皎,也是報答之意。

      過失從貴朝開始,我朝有什么不對的?”徐陵說:“貴朝接納華皎,志在吞并土地。

      而我朝接納郝烈,只是讓他存身而已。

      況且華皎身兼文職武將,竊州叛逃。

      郝烈才一百來戶,僅以身逃。

      大小不同,怎能同日而語?”杜杲反駁說:“大小雖然不同,但受降卻是一樣。

      如果論其先后,本朝沒有過失。”徐陵說:“周朝送我主回國,就以為對我朝有恩;衛公與元定渡過長江,豈能說不是怨仇?如果計算恩惠與怨仇,也足可相抵了?!倍抨秸f:“元定等人兵敗被囚,怨仇已消。

      陳主得以稱帝,其恩仍在。

      況且怨由貴國而生,恩由本朝而起,以怨報恩,我還沒有聽說過。”徐陵于是笑而不答。

      杜杲乘機對他說:“如今三方鼎足而立,各圖進取,如有不和,恰恰激發了敵方的野心。

      本朝與陳國,互相交好,使車往返,已有多年。

      近來因為邊界之事,互相成為仇敵,結怨交戰,幾乎每年都不停止,鷸蚌相爭,勢必兩敗俱傷。

      如果讓齊賊乘虛而入,那么你我雙方都將遇到危難。

      不如追悔禍亂,改變心思,陳國息爭執之心,本朝弘禮讓之義,禮尚往來,和好如初,共為犄角之勢,對抗齊氏。

      這不僅是兩國君王的喜事,也是無數百姓的愿望。”徐陵把這些話都上奏給皇帝,陳宣帝答應。

      于是派使者來訪。

      武帝建德初年,任司城中大夫,出使陳國。

      陳宣帝對杜杲說:“長湖公的將士雖然已經筑館安置,但是未必沒有思北之情。

      王褒、庾信等人羈留關中,也當有思南之念?!倍抨酱y陳宣帝的意思,是打算拿元定的將士來交換王褒等人。

      于是回答道:“長湖公率軍不守紀律,臨難脫身,他既然不能為忠節而死,又有什么用?好比從牛身上拔下一根毛,無妨大局。

      本朝的商議,當初并沒有涉及這些?!标愋鄄辉僬f什么。

      杜杲回來時路過石頭,陳宣帝又派使者趕上,對杜杲說:“如果打算合力對付齊國,貴朝應把樊州、鄧州讓給我們,才算表示誠意?!倍抨酱鸬溃骸昂狭Ω洱R國,難道只圖破敗州邑的好處?如果真需要城鎮,應當向齊國索取。

      如今先向我朝索取漢水以南地區,我不敢從命。”回來后,授司倉中大夫。

      過了四年,升任溫州刺史,賜爵義興縣伯。

      大象元年(579),調任御正中大夫,又出使陳國。

      二年,授申州刺史,加開府儀同大將軍銜,晉封侯爵,食邑一千三百戶。

      又授同州司會。

      隋開皇元年(581),被任命為同州總監,晉封公爵。

      隨即升任工部尚書。

      二年,授西南道行臺兵部尚書。

      不久因病去世。

      兒子杜運,大象末年,任宣納上士。

      杜杲的兄長杜長暉,官至儀同三司。


      亚洲av永久无码精品古装片| 亚洲色大成网站www永久男同| 国产日本亚洲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国产精品久久66| 激情97综合亚洲色婷婷五| 亚洲乱亚洲乱少妇无码| 亚洲国产精品一区二区九九| 久久久久亚洲国产AV麻豆|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亚洲影视| 亚洲AV无码成人精品区狼人影院| 亚洲人成色77777在线观看|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成人网站| 亚洲中文字幕无码久久2020| 亚洲人成网站在线在线观看| 亚洲乱码无人区卡1卡2卡3| 亚洲国产精品成人综合色在线| 亚洲国产成人手机在线观看| 相泽南亚洲一区二区在线播放| 一区国严二区亚洲三区| 亚洲国产小视频精品久久久三级 | 亚洲成aⅴ人片久青草影院| 亚洲AV永久无码精品一区二区国产| 亚洲XX00视频| 狠狠亚洲婷婷综合色香五月排名| 亚洲人成人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国产成人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人成影院在线| 亚洲制服丝袜在线播放| 亚洲中文字幕无码爆乳app| 亚洲av永久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亚洲欧美在线观看| 亚洲av高清在线观看一区二区 | 91亚洲导航深夜福利| 亚洲日韩乱码中文无码蜜桃| 亚洲免费二区三区| 亚洲日本va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AV网站在线观看| 亚洲色成人WWW永久网站| 亚洲国产高清在线| 亚洲人成在线精品| 亚洲丁香婷婷综合久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