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巫掌管有關群巫的政令。如果國家發生大旱,就率領群巫起舞而進行雩祭。國有大災,就率領巫官察視先世之巫[攘除同類災情]的舊例[以便仿行]。舉行祭祀時,就供給盛木主的匣和神所用的布巾,以及盛藉草用的筐。凡祭祀,負責守護瘞埋的牲幣。凡喪事:掌管巫下神之禮。
男巫負責在舉行望祀、望延時授給所祭神的名號,用茅向四方招請所祭之神。歲終舉行堂贈之祭[以送走不祥和惡夢],所送的方向和遠近沒有一定。春季招求福祥,安息災禍,以除去疾病。王外出吊唁臣喪,就與喪祝走在王前[為王除去兇邪之氣]。
女巫掌管每年在一定時節舉行祓祭以除去邪疾,以及用香草煮水沐浴的事。發生旱災,就為雩祭而舞如果王后外出吊唁,就與女祝走在王后前面[為王后除去兇邪之氣]。凡王國遇有大災,就或歌或哭而請求[神靈消災]。
大史掌握[大宰]所建王國的六種法典,以迎受天下各國[上報的]治理情況的文書;掌握八種法則以迎受各官府[上報的]治理情況的文書;掌握八種法則以迎受采邑[上報的]治理情況的文書。凡[邦國、官府、采邑]有爭訟的就據法考其是非,不合法的就加以懲罰。凡邦國、采邑和民眾訂有盟約券書的就負責收藏,用作六官所藏正文的副本,[如果盟約券書有所更改]又收藏六官所上報的副本。如果盟約券書被違背,就打開盟約券書(加以考察],不守約的就加以懲罰。調整歲和年的誤差以便按季節安排民眾應做的事,把這種安排頒布給各官府和采邑。[年終]頒布明年十二個月的朔日給各諸侯國。逢閏月,就告訴王居住到路寢門中[處理政事而]過完這個月。
舉行大祭祀,與掌卜事的官吏一起占卜祭日。告誡百官那天和申誡那天,都要同所有參與祭事的官吏一起閱讀禮書而預習并記錄下所當辦的事。祭祀那天,手執禮書以安排助祭諸臣按常禮所當在的位次。有因禮爭訟的就據禮書以察斷,違禮者就要受懲罰。
諸侯大會同而來朝覲王,[事先]依照禮書預習并記錄所當行的禮事。到諸侯向王進獻玉那天,拿著禮書以告教王行禮事。王親征,就抱持觀測天象的儀器與大師同乘一車。國都大遷徙,就抱持[司空營建國都之]法前往。有大喪時,執掌喪葬之法而臨視指揮[拉柩車者和執披者]防護柩車的事,設大遣奠那天宣讀誄辭。凡喪事考察行禮的得失。有小喪負責賜給死者謚號。凡舉行射箭比賽,洗刷[盛笄的]中,從中里取笄放在地上[計算射中的多少],并執掌有關的禮事。
小史掌管王國和王畿內侯國的史記,撰定帝系和世本,辨別詔穆的次序。如果[王]有事[要到宗廟祈禱祭祀],就告訴王先王的忌日和名諱。舉行大祭祀,[大史與有關官吏]讀禮法書,小史依據禮法書排定詔穆和俎簋的位次。在有大喪、大賓客、大會同、大征伐時,協助大史行事。凡王國的事要用禮法的,掌管其中小事所當用的禮法。卿大夫的喪事,負責賜予謚號,宣讀誄詞。
馮相氏負責觀測十二年繞天一周的太歲、[一年]十二次盈虧的月亮、斗柄所指的十二辰、一旬的十天、[日月五星所在]二十八宿的位置,辨別和排列[年月時節朔望等]歷法的事,以與[日月五星等]天體運行的位置相對照。冬至、夏至測度日影的短長,春分、秋分測度月影的短長,據以辨別四季的代序。
保章氏掌管觀測天上的星象,以記錄星、辰、日、月的變動,據以觀測天下的變化,辨別這種變化的吉兇。根據星宿的分野來辨別九州的地域,所分封國家的界域都有自己的分星,[通過觀察分星]以觀測各國的妖禍吉祥。根據歲星歷經十二次時的星象,來觀測天下的妖禍吉祥。根據[日旁]五種云色,來辨別能夠預兆吉兇和水旱所降以及年成豐欠的陰陽相犯的氣象。根據十二個月的風,來觀測天地之氣的和與不和所預示的妖禍吉祥。凡以上所述五種占驗方法坦以告教王補救政治失誤,謀議并依次安排好所應做的事。
內史[協助大宰]掌管王的八種權柄的運用之法,以告教王治馭群臣:一是授予爵位,二是授予俸祿,三是廢黜官職,四是安置官職,五是誅殺,六是赦免死罪,七是賜予,八是剝奪。執掌國法和國家政令的副本,據以考察[各諸侯國、府和采邑]的政事,據以受納并考察他們的會計文書。掌管依尊卑次序[安排群臣向王]奏事之法,接受群臣的謀議轉告給王[而由王]聽斷處置。凡策命諸侯以及孤卿大夫,就[受王命]作策書加以任命。凡四方奏事的文書,由內史讀給王聽。王制定俸祿,就幫助王撰定文辭,用方版宣示出去。當王有所賞賜時也這樣做。內史負責書寫王的命令,接著便抄寫命令的副本加以保存。
外史負責書寫王下達給畿外的命令。掌管四方諸侯國的史記,掌管三皇五帝的典籍。負責把[統一的]文字傳達到四方各國。如果[使者]拿著王的命令出使四方,就負責書寫命令[授給使者]。
御史掌管有關各諸侯國、采邑以及民眾治理方面命令[的文書],以協助冢宰進行治理。凡從事治理的官吏都從御史那里受取[書寫成文的]法令。負責幫助王撰寫命令。凡統計從政者人數的事[都由御史負責]。
巾車掌管有關官車的政令,分辨它們的用途和所當建樹的旌旗,區別等級和尊卑次序,管理它們的接收和分配。王的五種車:一是玉路,[駕車的馬]有用金鏤飾的當盧,繁和纓[都用五彩的廁纏繞]十二匝,車上樹大常旗,大常旁飾有十二脖,用于祭祀;[二是]金路,(駕車的馬]有金飾的鉤,樊和纓[都用五彩的廁纏繞]九匝,車上樹大旃旗,用于會賓客,封賜同姓;[三是]象路,[駕車的馬]配有朱飾的絡頭,樊和纓[都用五彩的廁纏繞]七匝,車上樹大赤旗,用于上朝,封賜異姓;[四是]革路,[駕車的馬]配有白黑二色雜飾的韋做的絡頭,樊和纓都用絲絳纏繞五匝,車上樹大白旗,用于軍事,用于封賜守衛四方的諸侯;(五是]木路,[駕車的馬]飾有淺黑色的樊和白色的纓,車上樹有大麾旗,用于田獵,用于封賜[九州外的]蕃國。
王后的五種車:[一是]重翟,[駕車的馬]面上有用金鏤飾的當盧,(馬勒兩側綴飾著]紅色的繒帶;[二是]厭翟,[駕車的馬]面上有雜飾黑白二色的韋做的當盧,[馬勒兩側綴飾著]畫有花紋的繒帶;[三是]安車,[駕車的馬]面上有畫飾的當盧,[馬勒兩側綴飾著]青黑色的繒帶;[以上三種車上]都設有容蓋;[四是]翟車,(駕車的馬]面上有用貝殼裝飾的當盧,[馬勒兩側綴飾著]絲帶,車上設有幄;[五是]輦車,有供人牽引用的絲帶,[車兩旁]設有要扇,[車上]設有羽蓋。
王的喪車有五種:[一是]木車,用蒲草做車上的藩蔽,[車軾上覆蓋]用白狗皮做的禊,設有用白狗皮尾做的[盛兵器]橐,[祺和橐]都用粗布飾邊,小兵器袋也都用粗布飾邊;[二是]素車,用蕷麻做車上的藩蔽,[車軾上覆蓋]用白狗皮做的禊,祺用白繒飾邊,小兵器袋也都用白繒飾邊;[三是]藻車,用蒼色的繒做車上的藩蔽,[車軾上覆蓋]用淺毛的鹿皮做的祺,祺用去毛的鹿皮革飾邊.L四是]驍車,用細葦席做車上的藩蔽,[車軾上覆蓋]用果然皮做的禊,稹用赤而微黑的韋飾邊;【五是]漆車,用黑漆的細葦席做車上的藩蔽,[車軾上覆蓋]用犴皮做的旗,祺用黑而微赤的韋飾邊。執行公務的車有五種:孤乘用夏篆,卿乘用夏縵,大夫乘用墨車,土乘用棧車,庶人乘用役車。凡良車或散車,不在分等級的車之中,它們的用途也沒有一定。
凡車輛的派出收回,年終就要[對車輛的完損情況]做一次統計。凡賞賜出去的車[不論完損]不在統計之內。損毀車的要交賠償金到職幣那里。有大喪,裝飾遣車,接著加以陳列,[而后由人舉著]往墓地。到出葬的時候,拿著蓋跟從柩車,并拿著寫有死者名字的旌旗。到達墓前,呼令打開墓道的門,陳列祥車。有小喪,供給載棺柩的車,以及柩車上的裝飾物。每年按季節更換新車以續用,[把換下來的]壞車供給[車人取材]。舉行大祭祀的[清晨],搖鈴以與雞人(呼喊天亮的聲音]相應和。
典路掌管王和王后的五路,辨別它們的名稱種類,以及套馬駕車和解馬卸車的事。? 如果有大祭祀,就出車,幫助給車套馬和解馬卸車。有大喪、大賓客,也這樣做。凡[王]會同、征伐、吊唁四方諸侯,就駕著[王所乘以外的]車隨行。
車仆掌管戎路的副車,廣車的副車,闕車的副車,蕷車的副車,輕車的副車。凡征伐供(王]革車,又以(其余]各革車的副車[隨行]。(王外出]會同時也這樣做。有大喪就陳列[王的]革車。舉行大射禮,供給所需的三乏。
司常掌管九種旗的名稱,各種旗都有同類屬的小旗,以待國家有事肘用。畫有日月的叫做常,畫有交龍的叫做旃,[繆和脖]同色叫做旃,[繆和脖]不同色叫做物,畫有熊虎的叫做旗,畫有鳥隼的叫做旃,畫有龜蛇的叫做旒,用全羽[飾旗桿]叫做旌,用析羽[飾旗桿]叫做旌。到國家大閱兵的時候,協助司馬頒發旗幟:王樹大常,諸侯樹旃,孤卿樹繆和旃同色(的旃],大夫士樹繆和旃異色[的旃],軍帥和大都、小都之長樹繆和旃同色的旗,鄉吏樹[繆和脖異色的]旖,縣鄙官吏樹旒,道車所載[旖]桿飾為全羽,脖車上所載[旒]桿飾為析羽。[旗的繆上]都書寫各自的官事、姓名:官府各書寫官事、姓名,州里官吏各書寫官事、姓名,采邑主各書寫官事、姓名。凡舉行祭祀,(為參加祭祀者]各樹其旌旗。參加會、同、接待賓客也這樣,[并為王在外的住處]設置旌旗以象宮門。有大喪,供給銘旌,為所陳列的遣車樹旌旗,到下葬時也要為遣車樹旗。凡有軍事行動,[為兵車]樹旌旗,到召集民眾時也設置旌旗,[待民眾到齊后]就把旗放倒。田獵時也這樣設置旌旗。凡舉行射箭比賽,供給唱獲者所需的旌旗。每年按季供給新旗以更換舊旗。
都宗人掌管都中的祭祀之禮。凡都中舉行祭祀,[祭畢]把祭肉送給王。規正都中的各種禮儀和服飾。如果有賊寇或外敵侵犯,就保護群神的祭壇。國家有大的變故,就命令[都中官吏]祈禱并于事后報神;報神祭后,就向王報告。
家宗人掌管家邑的祭祀之禮。凡舉行祭祀[祭畢]都要送祭肉給王。國家有大的變故,就命令[家邑官吏]祈禱、[事后]報神,[然后]向王報告。[獲福后命令舉行]報神祭,[祭后]也向王報告。管有關家邑的禮儀及其衣服、宮室、車旗等的禁令。
凡擔任神仕的,掌管根據日、月、星三辰[以確定眾神神位]之法,以繪制人鬼、天神和地神在天位置[的圖形],辨別它們的名稱和類別。在冬至那天招致天神和人鬼[加以祭祀],在夏至那天招致地神和百物之神(加以祭祀],以除去國家和民眾的災荒、瘟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