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古籍 > 針灸大成 > 針灸大成·卷八·續增治法

      針灸大成·卷八·續增治法

      楊繼洲

      原文

      中風論(徐氏書)

      且夫中風者,有五不治也。開口、閉眼、撒屎、遺尿、喉中雷鳴,皆惡候也。且中風者,為百病之長,至其變化,各不同焉。或中于臟,或中于腑,或痰或氣,或怒或喜,逐其隙而害成也。中于臟者,則令人不省人事,痰涎壅,喉中雷鳴,四肢癱瘓,不知疼痛,語言謇澀,故難治也。中于腑者,則令人半身不遂,口眼喎斜,知癢痛,能言語,形色不變,故易治也。治之先審其癥,而后刺之。其中五臟六腑形癥各有名,先須察其源,而名其癥,依標本刺之,無不效也。

      一、肝中之狀,無汗惡寒,其色青,名曰怒中。

      二、心中之狀,多汗怕驚,其色赤,名曰思慮中。

      三、脾中之狀,多汗身熱,其色黃,名曰喜中。

      四、肺中之狀,多汗惡風,其色白,名曰氣中。

      五、腎中之狀,多汗身冷,其色黃,名曰氣勞中。

      六、胃中之狀,飲食不下,痰涎上壅,其色淡黃,名曰食后中。

      七、膽中之狀,目眼牽連,酣睡不醒,其色綠,名曰驚中。

      初中風急救針法(《乾坤生意》)

      凡初中風跌倒,卒暴昏沉,痰涎壅滯,不省人事,牙關緊閉,藥水不下,急以三棱針,刺手十指十二井穴,當去惡血。又治一切暴死惡候,不省人事,及絞腸痧,乃起死回生妙訣。少商二穴,商陽二穴中沖二穴關沖二穴少沖二穴少澤二穴。

      中風癱瘓針灸秘訣(《乾坤生意》)

      中風口眼喎斜:聽會頰車地倉。

      凡喎向左者,宜灸右;向右者,宜灸左,各喎陷中二七壯,艾炷如麥粒大,頻頻灸之,取盡風氣,口眼正為度。

      一法:以五寸長筆管,插入耳內,外以面塞四圍竹管上頭,以艾灸二七壯,右喎灸左、左喎灸右。

      中風風邪入腑,以致手足不遂:百會耳前發際肩髎曲池風市足三里絕骨。

      凡覺手足麻痹,或疼痛良久,此風邪入腑之候,宜灸此七穴。病在左灸右,在右灸左,候風氣輕減為度。

      中風風邪入臟,以致氣塞涎壅,不語昏危:百會大椎風池肩井曲池足三里間使。凡覺心中憤亂,神思不怡,或手足頑麻,此風邪入臟之候,速灸此七穴,各五七壯。如風勢略可,凡遇春、秋二時,常灸此七穴,以泄風氣;若素有風人,尤當留意。

      中風鼻塞不聞,時流清涕,偏正頭風,及生白屑,驚癇,目上視不識人:顖會(灸)。

      中風頭皮腫,目眩虛,振寒熱,目疼不能遠視:上星(針灸)。

      中風風癇,瘈瘲等癥:印堂(針灸)。

      中風頭項急,不能回顧:風府(針)。

      中風手不能舉:陽池(針灸)。

      中風腕酸,不能屈伸,指痛不能掌物:外關(針灸)。

      中風手弱不仁,拘攣不伸:手三里(針灸)。

      中風痰咳,肘攣,寒熱驚癇:列缺(針灸)。

      中風驚怖,聲音不出,肘腕酸疼:通里(針灸)。

      中風腰胯疼痛,不得轉側,腰脅相引:環跳(針灸)。

      中風轉筋拘急,行步無力疼痛:昆侖(針灸)。

      中風腳腿麻木,冷痹冷痛:陽陵(針灸)。

      中風腰背拘急:委中(針)。

      中風腳膝疼痛,轉筋拘急:承山(針灸)。

      治虛損五勞七傷緊要灸穴:陶道一穴,灸二七壯。身柱一穴,灸二七壯。肺俞二穴,灸七七壯至百壯。膏肓二穴,灸三七壯至七七壯。

      傷寒(《聚英》)

      發熱:風寒客于皮膚,陽氣拂郁所致,此表熱也。陽氣下陷入陰分蒸熏,此里熱也。

      汗不出,凄凄惡寒:玉枕大杼肝俞膈俞陶道。身熱惡寒:后溪。

      身熱汗出,足厥冷:大都。

      身熱頭痛,食不下:三焦俞。

      汗不出:合谷后溪陽池厲兌解溪風池。

      身熱而喘:三間。

      余熱不盡:曲池。

      煩滿汗不出:風池命門。

      汗出寒熱:五處攢竹上脘。

      煩心好嘔:巨闕商丘。

      身熱頭痛,汗不出:曲泉神道關元懸顱。以上見《針經》。

      六脈沉細,一息二三至:氣海(灸)關元(灸)。

      少陰發熱:太溪(灸)。

      惡寒:有熱惡寒者發于陽,無熱惡寒者發于陰。

      背惡寒口中和:關元(灸)。

      惡風:有汗為中風,傷衛,無汗惡風為寒,傷榮。

      先刺風府、風池,后飲桂枝葛根湯。

      胸脅滿兼譫語:邪氣自表傷里,先胸脅,次入心。期門。

      結胸:臟氣閉而不流布也。按之痛,為小結;不按自痛,為大結。期門(針)肺俞(針)。

      婦人因血結胸,熱入血室:期門(針)又以黃連、巴豆七粒作餅子,置臍中,以火灸之,得利為度。

      咳逆:胸中氣不交也,水火相搏而有聲。期門(針)。

      小腹滿:上為氣,下為溺,當出不出積而為滿,或腹中急痛。刺委中。或奪命穴等處。

      煩躁:邪氣在里,煩為內不安,躁為外不安。傷寒六七日,脈微,手足厥冷,煩躁。灸厥陰俞。

      蓄血:熱毒流于下而瘀血。少陰癥下利,便膿血。陽明癥,下血譫語,必熱入血室,頭汗出。刺期門。

      嘔吐:表邪傳里,里氣上逆也。口中和,脈微澀弱。灸厥陰。戰栗:戰者,正氣勝;栗者,邪氣勝。邪與正爭,心戰而外栗,為病欲解也。邪氣內盛,正氣太虛,心栗而鼓頷,身不戰者,已而遂成寒逆者。灸魚際。

      四逆:四肢逆冷,積冷成寒,六腑氣絕于外,足脛寒逆少陰也。身寒者,厥陰也。灸氣海、腎俞、肝俞。

      厥:手足逆冷,陽氣伏陷,熱氣逆伏,而手足冷也,刺之。脈促而厥者,灸之。內庭大都。

      郁冒:郁為氣不舒,冒為神不清,即昏迷也。多虛極乘寒所致,或吐下使然。刺太陽、少陽井。

      病頭痛,或冒悶如結胸狀,刺大椎、肺俞、肝俞,慎不可汗。

      自利:不經攻下自溏泄。脈微澀,嘔而汗出,必更衣。反小者,當溫上,灸之以消陰。小便自利,手中不冷,反發熱,脈不至。灸太溪。少陰下利,便膿血,刺之通用。

      霍亂:上吐下利,揮霍撩亂,邪在中焦,胃氣不治,陰陽乖隔,遂上吐下泄,躁擾煩亂也。或腹中痛絞刺。針委中。

      腹痛:有實有虛,寒熱,燥屎舊積,按之不痛為虛,痛為實,合灸;不灸,令病人冷結,久而彌困。刺委中。

      陰毒陰癥:陰病盛則微陽消于上,故沉重,四肢逆冷,臍腹筑痛,厥逆或冷,六脈沉細。灸關元、氣海。

      太陽、少陽并病:刺肺俞、肝俞。如頭痛,刺大椎。

      小便不利:邪蓄于內,津液不行。陰寒甚,下閉者,灸之。

      癥:小便不利陰囊縮,腹痛欲死者。灸石門。

      不仁:不柔和,癢痛寒,正氣為邪氣閉伏,郁而不散,血氣虛少故也。若越人診虢太子尸厥,以郁冒不仁為可治,刺之而痊者,神醫之診也。設脈浮洪,汗如油,喘不休,體不仁,越人豈能治哉?

      以上見劉氏傷寒治例。

      雜病

      風:大率主血虛氣虛,火與濕多痰。

      中風:神闕風池百會曲池翳風風市環跳肩髎皆可灸之以疏風,針之以導氣。

      寒:見傷寒。

      陰寒及陷下脈絕者,宜灸之。

      發熱:有寒潮熱,煩熱,往來熱。

      熱病汗不出:商陽合谷陽谷俠溪厲兌勞宮腕骨以導氣。

      熱無度汗不止:陷谷以泄熱。

      腹痛:有虛實,寒氣滯,死血,積熱,風濕,宿食,瘡,痧,疝。

      實痛宜瀉:太沖太白太淵大陵三陰交。

      邪客經絡,藥不能及,宜灸:氣海關元中脘。

      頭痛:有風熱,痰,濕,寒,真頭疼,手足青至節,死不治。

      灸,疏散寒。

      脈浮刺:腕骨京骨。

      脈長刺:合谷沖陽。

      脈弦刺:陽池風府風池。

      腰痛:有氣虛,血虛,腎病,風濕,濕熱,瘀,寒滯。

      血滯于下:刺委中(出血)灸腎俞昆侖。又用附子尖、烏頭尖、南星、麝香、雄黃、樟腦、丁香煉蜜丸,姜汁化成膏,放手內烘熱摩之。

      脅痛:肝火盛,木氣實,有死血痰注,肝急。針丘墟中瀆。

      心痛:有風寒,氣血虛,食積熱。針太溪然谷尺澤行間建里大都太白中脘神門涌泉。

      牙疼:主血熱,胃口有熱,風寒濕熱,蟲蛀。針合谷內庭浮白陽白三間。

      眼目:主肝氣實,風熱,痰熱,血瘀熱,血實氣壅。

      針上星百會神庭前頂攢竹絲竹空。

      痛者:針風池合谷

      大寒犯腦,連及目痛,或風濕相搏,有翳:灸二間合谷

      小兒疳眼:灸合谷(二穴)各一壯。

      瀉痢:氣虛兼寒熱食積,風邪,驚邪,熱濕,陽氣下陷,痰積,當分治,瀉輕痢重。

      陷下:灸脾俞關元腎俞復溜腹哀長強太溪三里氣舍中脘大腸俞。

      白痢:灸大腸俞。

      赤痢:灸小腸俞。

      瘧:有風暑,山嵐瘴氣,食老瘧,寒濕痹,五臟瘧,五腑瘧。針合谷曲池公孫先針,后灸大椎第一節,三七壯。

      咳嗽:有風、寒、火、勞、痰、肺脹、濕。

      灸天突肺俞肩井少商然谷肝俞期門行間廉泉扶突針曲澤(出血立已)前谷。

      面赤熱咳:針支溝。

      多唾:針三里。

      吐衄血:身熱是血虛,血溫身熱者,死不治。針隱白脾俞肝俞上脘。

      下血:主腸風,多在胃與大腸。針隱白灸三里。

      諸氣:怒則氣上,驚則氣亂,恐則氣下,勞則氣散,悲則氣消,喜則氣緩,思則氣結。針以導氣。

      淋:屬熱,熱結,痰氣不利,胞痹為寒,老人氣虛。灸三陰交。

      小水不禁:灸陽陵泉陰陽泉。

      喉痹:針合谷涌泉天突豐隆,初起旁灸之,使外泄氣。

      頭腫:針曲池。

      諸瘡:

      瘰疬:灸肩井曲池大迎

      緣唇瘡:刺唇去惡血。

      疝:有因寒,因氣,因濕熱,痰積流下。針太沖大敦絕骨灸大敦三陰交小腹下橫紋斜尖,灸一壯。

      腳氣:有濕熱,食積,流注,風濕,寒濕。針公孫沖陽灸足三里。

      痿:有濕熱,有痰,有無血而虛,有氣弱,有瘀血。針中瀆環跳(停針待氣二時方可)灸三里肺俞。

      喘:有痰喘,氣虛,陰虛。灸中府云門天府華蓋肺俞。

      惡心:因痰,熱,虛。灸胃俞幽門商丘中府石門膈俞陽關。

      膈噎:因血虛,氣虛,熱,痰火,血積,癖積。針天突石關三里胃俞胃脘膈俞水分氣海胃倉。

      水腫:皮水,正水,石水,風水,因氣濕食。針胃倉合谷石門水溝三里復溜曲泉四滿。

      臌脹:氣脹、寒脹,脾虛中滿。針上脘三里章門陰谷關元期門行間脾俞懸鐘承滿。

      頭眩:痰挾氣虛,火動其痰。針上星風池天柱。

      痛風:風熱,風濕,血虛有痰。針百會環跳。

      肩臂痛:痰濕為主。灸肩髎曲池。

      夢遺:專主濕熱相火。灸中極曲骨膏肓腎俞。

      癇:俱是痰火,不必分馬牛六畜。灸百會鳩尾上脘神門陽蹻(晝發)陰蹻(夜發)。

      癩:感天地間殺厲之氣,聲啞者難治。針委中出血二三合。黑紫疙塔上,亦去惡血。

      以上見劉氏雜病治例。

      瘡瘍;

      河間曰:“凡瘡瘍須分經絡部分,血氣多少,俞穴遠近。從背出者,當從太陽五穴選用:至陰、通谷、束骨、昆侖、委中。從鬢出者,當從少陽五穴選用:竅陰、俠溪、臨泣、陽輔、陽陵。從髭出者,當從陽明五穴選用:厲兌、內庭、陷谷、沖陽、解溪。從胸出者:絕骨一穴。

      《腸癰纂要》云:“千金灸法,屈兩肘,正肘頭銳骨,灸百壯,下膿血而安。”按河間瘡瘍,止論足三陽,而手足三陰、三陽未備,學者當引伸觸類。又查《醫學入門》雜病歌,癰疽初起審其穴,只刺陽經不刺陰。錄之以備通考。


      譯文

      暫無譯文


      亚洲最大的视频网站| 亚洲激情中文字幕| 中中文字幕亚洲无线码| 久久亚洲熟女cc98cm| 亚洲AV人无码综合在线观看| 久久久无码精品亚洲日韩软件 | 亚洲国产成人久久一区二区三区 | 亚洲精品97久久中文字幕无码| 亚洲综合小说另类图片动图| 亚洲婷婷第一狠人综合精品| 亚洲人成电影网站| 亚洲乱码卡三乱码新区| 亚洲日本香蕉视频观看视频| 亚洲成人免费网址|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蜜桃| 亚洲欧洲国产精品久久| 亚洲国产高清视频在线观看| 亚洲伊人久久精品| 亚洲av成人一区二区三区| 波多野结衣亚洲一级| 亚洲熟妇AV一区二区三区宅男| 亚洲天然素人无码专区| 亚洲精品天堂成人片AV在线播放| 亚洲高清国产拍精品熟女| 日韩成人精品日本亚洲| 亚洲色图综合在线| 亚洲日本va中文字幕久久| 亚洲A∨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网站在线观看| 亚洲国产日韩女人aaaaaa毛片在线 | 亚洲jizzjizz在线播放久| 亚洲一区二区无码偷拍| 久久亚洲AV成人无码国产电影 | 国产亚洲一卡2卡3卡4卡新区| 九月婷婷亚洲综合在线| 中文字幕一精品亚洲无线一区| 日本亚洲视频在线| 91亚洲国产成人精品下载| ww亚洲ww在线观看国产| 亚洲AV色欲色欲WWW| 亚洲人成人网站在线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