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古籍 > 新唐書 > 新唐書·列傳·卷一百四十六

      新唐書·列傳·卷一百四十六

      歐陽修、宋祁等

      原文

      西域上

      泥婆羅,直吐蕃之西樂陵川。土多赤銅、犛牛。俗翦發逮眉,穿耳,楦以筒若角,緩至肩者為姣好。無匕箸,攫而食。其器皆用銅,其居版屋畫壁。俗不知牛耕,故少田作,習商賈。一幅布蔽身,日數盥浴。重博戲,通推步歷術。祀天神,鐫石為象,日浴之,烹羊以祭。鑄銅為錢,面文人形,背牛馬形。其君服珠、頗黎、車渠、珊瑚、虎魄垂纓,耳金鉤玉珰,佩寶伏突,御師子大床,燎香布花于堂,而大臣坐地不藉。左右持兵,數百列侍。宮中有七重樓,覆銅瓦,楹極皆大琲雜寶,四隅置銅槽,下有金龍,口激水仰注槽中。

      初,王那陵提婆之父為其叔所殺,提婆出奔,吐蕃納之,遂臣吐蕃。貞觀中,遣使者李義表到天竺,道其國,提婆大喜,延使者同觀阿耆婆珎池。池廣數十丈,水常溢沸,共傳旱潦未始耗溢。或抵以物則生煙,釜其上,少選可熟。二十一年,遣使入獻波棱、酢菜、渾提蔥。永徽時,其王尸利那連陀羅又遣使入貢。

      黨項,漢西羌別種,魏、晉后微甚。周滅宕昌、鄧至,而黨項始強。其地古析支也,東距松州,西葉護,南舂桑、迷桑等羌,北吐谷渾。處山谷崎嶇,大抵三千里。以姓別為部,一姓又分為小部落,大者萬騎,小數千,不能相統,故有細封氏、費聽氏,往利氏、頗超氏、野辭氏、房當氏、米禽氏、拓拔氏、而拓拔最強。土著,有棟宇,織犛尾、羊毛覆屋,歲一易。俗尚武,無法令、賦役。人壽多過百歲,然好為盜,更相剽奪。尤重復讎,未得所欲者,蓬首垢顏,跣足草食,殺已乃復。男女衣裘褐,被氈。畜犛牛、馬、驢、羊以食,不耕稼。地寒,五月草生,八月霜降。無文字,候草木記歲。三年一相聚,殺牛羊祭天,取麥他國以釀酒。妻其庶母、伯叔母、兄嫂、子弟婦,惟不娶同姓。老而死,子孫不哭;少死,則曰夭枉,乃悲。

      貞觀三年,南會州都督鄭元鐫諭,其酋細封步賴舉部降。太宗璽詔慰撫,步賴因入朝,宴錫特異,以其地為軌州,即授刺史。步賴請率兵討吐谷渾。其后諸酋長悉內屬,以其地為崌、奉、嚴、遠四州,即首領拜刺史。

      有拓拔赤辭者,初臣吐谷渾,慕容伏允待之厚,與結婚,諸羌已歸,獨不至。李靖擊吐谷渾,赤辭屯狼道峽抗王師。廓州刺史久且洛生欲諭降之,辭曰:“渾主以腹心待我,不知其佗,若速去,且污吾刀。”洛生怒,引輕騎破之肅遠山,斬首數百級,虜雜畜六千。帝因其勝又令約降,赤辭從子思頭潛納款,其下拓拔細豆亦降。赤辭知宗族攜沮,稍欲自歸,岷州都督劉師立復誘之,即與思頭俱內屬。以其地為懿、嵯、麟、可三十二州,以松州為都督府,擢赤辭西戎州都督,賜氏李,貢職遂不絕。于是自河首積石山而東,皆為中國地。后吐蕃浸盛,拓拔畏逼,請內徙,始詔慶州置靜邊等州處之。地乃入吐蕃,其處者皆為吐蕃役屬,更號弭藥。

      又有黑黨項者,居赤水西。其長號敦善王,慕容伏允之走也依之。及吐谷渾款附,敦善王亦納貢。居雪山者曰破丑氏。

      又有白蘭羌,吐蕃謂之丁零,左屬黨項,右與多彌接。勝兵萬人,勇戰斗,善作兵,俗與黨項同。武德六年,使者入朝。明年,以其地為維、恭二州。貞觀六年,與契苾數十萬內屬。永徽時,特浪生羌卜樓大首領凍就率眾來屬,以其地為劍州。

      龍朔后,白蘭、舂桑及白狗羌為吐蕃所臣,籍其兵為前驅。白狗與東會州接,勝兵才千人。在西北者,天授中內附,戶凡二十萬,以其地為朝、吳、浮、歸十州,散居靈、夏間。至德末,為吐蕃所誘,使為鄉導鈔邊。俄悔悟,更來朝,愿助靈州餉輓。乾元間,中國數亂,因寇邠、寧二州,肅宗詔郭子儀都統朔方、邠寧、鄜坊節度事,以鄜州刺史杜冕、邠州刺史桑如圭分二隊出討。子儀至,黨項潰去。

      上元元年,在涇、隴部落十萬眾詣鳳翔節度使崔光遠降。二年,與渾、奴剌連和,寇寶雞,殺吏民,掠財珍,焚大散關,入鳳州,殺刺史蕭忄曳,節度使李鼎追擊走之。明年,又攻梁州,刺史李勉走;進寇奉天,大掠華原、同官去。詔臧希讓代勉為刺史,于是歸順、乾封、歸義、順化、和寧、和義、保善、寧定、羅云、朝鳳凡十州部落詣希讓獻款,丐節印。詔可。

      仆固懷恩之叛,誘黨項、渾、奴剌入寇,眾數萬,掠鳳翔、盩厔。大酋鄭廷、郝德入同州,刺史韋勝走,節度使周智光破之澄城。閱月,又入同州,焚官私室廬,壁馬蘭山。郭子儀遣兵襲之,退保三堡,子儀遣慕容休明諭降廷、德。

      子儀以黨項、吐谷渾部落散處鹽、慶等州,其地與吐蕃濱近,易相脅,即表徙靜邊州都督、夏州、樂容等六府黨項于銀州之北、夏州之東、寧朔州吐谷渾住夏西,以離沮之。召靜邊州大首領左羽林大將軍拓拔朝光等五刺史入朝,厚賜赍,使還綏其部。先是,慶州有破丑氏族三、野利氏族五、把利氏族一,與吐蕃姻援,贊普悉王之,因是擾邊凡十年。子儀表工部尚書路嗣恭為朔方留后,將作少監梁進用為押黨項部落使,置行慶州。且言:“黨項陰結吐蕃為變,可遣使者招慰,芟其反謀,因令進用為慶州刺史,嚴邏以絕吐蕃往來道。”代宗然之。又表置靜邊、芳池、相興王州都督、長史,永平、旭定、清寧、寧保、忠順、靜塞、萬吉等七州都督府。于是破丑、野利、把利三部及思樂州刺史拓拔乞梅等皆入朝,宜定州刺史折磨布落、芳池州野利部并徙綏、延州。大歷末,野利禿羅都與吐蕃叛,招馀族不應,子儀擊之,斬禿羅都,而野利景庭、野利剛以其部數千人入附雞子川。六州部落,曰:野利越詩、野利龍兒、野利厥律、兒黃、野海、野窣等;居慶州者號東山部,夏州者號平夏部。永泰后稍徙石州,后為永安將阿史那思暕賦索無極,遂亡走河西。

      元和時復置宥州,護黨項。至大和中寢強,數寇掠。然器械鈍苦,畏唐兵精,則以善馬購鎧,善羊貿弓矢。鄜坊道軍糧使李石表禁商人不得以旗幟、甲胄、五兵入部落,告者,舉罪人財畀之。至開成末,種落愈繁,富賈人赍繒寶鬻羊馬,籓鎮乘其利,強市之,或不得直,部人怨,相率為亂,至靈、鹽道不通。武宗以侍御史為使招定,分三印,以邠、寧、延屬崔彥曾,鹽、夏、長澤屬李雩鄠,靈武、麟、勝屬鄭賀,皆緋衣銀魚,而功不克。

      宣宗大中四年,內掠邠、寧,詔鳳翔李業、河東李拭合節度兵討之,宰相白敏中為都統。帝出近苑,或以竹一個植舍外,見才尺許,遠且百步,帝屬二矢曰:“黨羌窮寇,仍歲暴吾鄙,今我約:射竹中則彼當自亡,不中,我且索天下兵翦之,終不以此賊遺子孫。”左右注目,帝一發竹分,矢徹諸外,左右呼萬歲。不閱月,羌果破殄,馀種竄南山。

      始,天寶末,平夏部有戰功,擢容州刺史、天柱軍使。其裔孫拓拔思恭,咸通末竊據宥州,稱刺史。黃巢入長安,與鄜州李孝昌壇而坎牲,誓討賊,僖宗賢之,以為左武衛將軍,權知夏綏銀節度事。次王橋,為巢所敗,更與鄭畋四節度盟,屯渭橋。中和二年,詔為京城西面都統、檢校司空、同中書門下平章事。俄進四面都統,權知京兆尹。賊平,兼太子太傅,封夏國公,賜姓李。嗣襄王煴之亂,詔思恭討賊,兵不出,卒。以弟思諫代為定難節度使,思孝為保大節度、鄜坊凡翟等州觀察使,并檢校司徒、同中書門下平章事。王行瑜反,以思孝為北面招討使,思諫東北面招討使。思孝亦因亂取鄜州,遂為節度使,累兼侍中。以老薦弟思敬為保大軍兵馬留后,俄為節度使。

      東女,亦曰蘇伐剌挐瞿咀羅,羌別種也,西海亦有女自王,故稱“東”別之。東與吐蕃、黨項、茂州接,西屬三波訶,北距于闐,東南屬雅州羅女蠻、白狼夷。東西行盡九日,南北行盡二十日。有八十城。以女為君,居康延川,巖險四繚,有弱水南流,縫革為船。戶四萬,勝兵萬人。王號賓就,官曰高霸黎,猶言宰相也。官在外者,率男子為之。凡號令,女官自內傳,男官受而行。王侍女數百,五日一聽政。王死,國人以金錢數萬納王族,求淑女二立之。次為小王,王死,因以為嗣,或姑死婦繼,無篡奪。所居皆重屋,王九層,國人六層。王服青毛綾裙,被青袍,袖委于地,冬羔裘,飾以文錦。為小鬟髻,耳垂珰。足曳索輶。索輶,履也。俗輕男子,女貴者咸有侍男,被發,以青涂面,惟務戰與耕而已。子從母姓。地寒宜麥,畜羊馬,出黃金。風俗大抵與天竺同。以十一月為正。巫者以十月詣山中,布糟麥,咒呼群鳥。俄有鳥來如雞狀,剖視之,有谷者歲豐,否即有災,名曰鳥卜。居喪三年,不易服,不櫛沐。貴人死,剝藏其皮,內骨甕中,糅金屑瘞之。王之葬,殉死至數十人。

      武德時,王湯滂氏始遣使入貢。高祖厚報,為突厥所掠不得通。貞觀中,使復至,太宗璽制慰撫。顯慶初,遣使高霸黎文與王子三廬來朝,授右監門中郎將。其王斂臂使大臣來請官號,武后冊拜斂臂左玉鈐衛員外將軍,賜瑞錦服。天授、開元間,王及子再來朝,詔與宰相宴曲江,封王曳夫為歸昌王、左金吾衛大將軍。后乃以男子為王。

      貞元九年,其王湯立悉與白狗君及哥鄰君董臥庭、逋租君鄧吉知、南水君薛尚悉曩、弱水君董避和、悉董君湯息贊、清遠君蘇唐磨、咄霸君董藐蓬皆詣劍南韋皋求內附。其種散居西山、弱水,雖自謂王,蓋小小部落耳。自失河、隴,悉為吐蕃羈屬,部數千戶,輒置令,歲督絲絮。至是猶上天寶所賜詔書。皋處其眾于維、霸等州,賜牛、糧,治生業。立悉等入朝,差賜官祿。于是松州羌二萬口相踵入附。立悉等官刺史,皆得世襲,然陰附吐蕃,故謂“兩面羌”。

      高昌,直京師西四千里而贏,其橫八百里,縱五百里,凡二十一城。王都交河城,漢車師前王廷也。田地城,戊己校尉所治也。勝兵萬人。土沃,麥、禾皆再熟。有草名白疊,擷花可織為布。俗辮髻垂后。

      其王曲伯雅,隋時嘗妻以戚屬宇文氏女,號華容公主。武德初,伯雅死,子文泰立,遣使來告,高祖命使者臨吊。后五年,獻狗高六寸,長尺,能曳馬銜燭,云出拂菻,中國始有拂菻狗。

      太宗即位,獻玄狐裘,帝賜妻宇文華钅奠一具,宇文亦上玉盤。凡諸國施為輒以聞。貞觀四年,文泰遂來朝,禮賜厚甚。宇文求預宗籍,有詔賜氏李,更封常樂公主。

      久之,文泰與西突厥通,凡西域朝貢道其國,咸見壅掠。伊吾嘗臣西突厥,至是內屬,文泰與葉護共擊之。帝下詔讓其反覆,召大臣冠軍阿史那矩計事,文泰不遣,使長史曲雍來謝罪。初,大業末,華民多奔突厥,及頡利敗,有逃入高昌者,有詔護送,文泰苛留之。又與西突厥乙毘設破焉耆三城,虜其人,焉耆王訴諸朝。帝遣虞部郎中李道裕問狀,復遣使謝。帝引責曰:“而主數年朝貢不入,無籓臣禮,擅置官,擬效百僚。今歲首萬君長悉來,而主不至。日我使人往,文泰猥曰:‘鷹飛于天,雉竄于蒿,貓游于堂,鼠安于穴,各得其所,豈不快邪!’西域使者入貢,而主悉拘梗之。又諗薛延陀曰:‘既自為可汗,與唐天子等,何事拜謁其使?’明年我當發兵虜而國,歸謂而君善自圖。”時薛延陀可汗請為軍向導,故民部尚書唐儉至延陀堅約。

      帝復下璽書示文泰禍福,促使入朝,文泰遂稱疾不至。乃拜侯君集為交河道大總管,左屯衛大將軍薛萬均、薩孤吳仁副之,契苾何力為蔥山道副大總管,武衛將軍牛進達為行軍總管,率突厥、契苾騎數萬討之。群臣諫以行萬里兵難得志,且天界絕域,雖得之,不可守。帝不聽。文泰謂左右曰:“曩吾入朝,見秦、隴北城邑蕭條,非有隋比。今伐我,兵多則糧軵不逮;若下三萬,我能制之。度磧疲鈍,以逸待勞,臥收其弊耳。”十四年,聞王師至磧口,悸駭無它計,發病死,子智盛立。

      君集奄攻田地城,契苾何力以前軍鏖戰。是夜星墜城中,明日拔其城,虜七千馀人。中郎將辛獠兒以勁騎夜逼其都。智盛以書遺君集曰:“得罪于天子者,先王也,咎深譴積,震墜厥命。智盛嗣位未幾,公其見赦。”君集曰:“能悔禍者,當面縛軍門。”智盛不答。軍進,填隍引沖車,飛石如雨,城中大震。智盛令大將曲士義居守,身與綰曹曲德俊謁軍門,請改事天子。君集諭使降,辭示屈,薛萬均勃然起曰:“當先取城,小兒何與語!”麾而進,智盛流汗伏地曰:“唯公命!”乃降。君集分兵略定,凡三州、五縣、二十二城,戶八千,口三萬,馬四千。先是,其國人謠曰:“高昌兵,如霜雪;唐家兵,如日月。日月照霜雪,幾何自殄滅。”文泰捕謠所發,不能得也。

      捷書聞,天子大悅,宴群臣,班賜策功,赦高昌所部,披其地皆州縣之,號西昌州。特進魏徵諫曰:“陛下即位,高昌最先朝謁。俄以掠商胡,遏貢獻,故王誅加焉。文泰死,罪止矣。撫其人,立其子,伐罪吊民,道也。今利其土,屯守常千人,屯士數年一易,辦裝資,離親戚,不十年隴右且空。陛下終不得高昌圭粒咫帛助中國費,所謂散有用事無用。”不納。改西昌州曰西州,更置安西都護府,歲調千兵,謫罪人以戍。黃門侍郎褚遂良諫曰:“古者先函夏,后夷狄,務廣德化,不爭荒逖。今高昌誅滅,威動四夷,然自王師始征,河西供役,飛米轉芻,十室九匱,五年未可復。今又歲遣屯戍,行李萬里,去者資裝使自營辦,賣菽粟,傾機杼,道路死亡尚不計。罪人始于犯法,終于惰業,無益于行。所遣復有亡命,官司捕逮,株蔓相牽。有如張掖、酒泉塵飛烽舉,豈得高昌一乘一卒及事乎?必發隴右、河西耳。然則河西為我腹心,高昌,他人手足也,何必耗中華,事無用?昔陛下平頡利、吐谷渾,皆為立君,蓋罪而誅之,伏而立之,百蠻所以畏威慕德也。今宜擇高昌可立者立之,召首領悉還本土,長為籓翰,中國不擾。”書聞不省。

      初,文泰以金厚餉西突厥欲谷設,約有急為表里;使葉護屯可汗浮圖城。及君集至,懼不敢發,遂來降,以其地為庭州。焉耆請歸高昌所奪五城,留兵以守。

      君集勒石紀功,凱而旋,俘智盛君臣獻觀德殿。行飲至禮,酺三日。徙高昌豪桀于中國,智盛拜左武衛將軍、金城郡公,弟智湛右武衛中郎將、天山郡公。曲氏傳國九世,百三十四年而亡。

      智湛,麟德中以左驍衛大將軍為西州刺史,卒,贈涼州都督。有子昭,好學。有鬻異書者,母顧笥中金嘆曰:“何愛此,不使子有異聞乎?”盡持易之。昭歷司膳卿,頗能辭章。弟崇裕有武藝,永徽中為右武衛翊府中郎將,封交河郡王,邑至三千戶。終鎮軍大將軍,武后為舉哀,襚以美錦,賻賜甚厚,封爵絕。

      吐谷渾居甘松山之陽,洮水之西,南抵白蘭,地數千里。有城郭,不居也。隨水草,帳室、肉糧。其官有長史、司馬、將軍、王、公、仆射、尚書、郎中,蓋慕諸華為之。俗識文字,其王椎髻黑冒,妻錦袍織裙,金花飾首。男子服長裙繒冒,或冠驩瀍。婦人辮發縈后,綴珠貝。婚禮,富家厚納聘,貧者竊妻去。父死妻庶母,兄死妻嫂。喪有服,葬已即除。民無常稅,用不足,乃斂富室商人,足而止。凡殺人若盜馬者死,它罪贖以物。地多寒,宜麥、菽、粟、蕪菁,出小馬、犛牛、銅、鐵、丹砂。有青海者,周八九百里,中有山,須冰合,游牝馬其上,明年生駒,號龍種。嘗得波斯馬,牧于海,生驄駒,日步千里,故世稱“青海驄”。西北有流沙數百里,夏有熱風,傷行人。風將發,老駝引項鳴,埋鼻沙中,人候之,以氈蔽鼻口乃無恙。

      隋時,其王慕容伏允號步薩缽,嘗寇邊。煬帝遣鐵勒敗之,壁西平;復命觀王雄破其眾。伏允以數十騎入泥嶺,亡去,仙頭王率男女十余萬降。置郡縣鎮戍,以長子順為質,因王之,統馀眾,俄追還。伏允客黨項,隋亂,因得復故地。

      高祖受命,順自江都還長安,于時李軌據涼州,帝乃約伏允和,令擊軌自效,當護送順。伏允喜,引兵與軌戰庫門,交綏止,即遣使請順,帝遣之。順至,號為大寧王。

      太宗時,伏允遣使者入朝,未還,即寇鄯州。帝遣使者讓,且召伏允;以疾為解,而為子求婚,驗帝意。帝召子親迎,亦稱疾。有詔止婚,遣中郎將康處真臨諭。又掠岷州,都督李道彥擊走之,執名王二,斬級七百。連歲遣名王朝。俄寇涼州,鄯州刺史李玄運表吐谷渾牧馬青海,輕兵掩之,可盡致。乃命左驍衛大將軍段志玄、左驍衛將軍梁洛仁率契苾、黨項兵擊之,未至三十里,志玄等不欲戰,壁而留。虜知之,驅牧馬走。副將李君羨率精騎尾襲懸水上,得牛羊二萬還。

      是時,伏允耄不能事,其相天柱王用事,拘天子行人鴻臚丞趙德楷。帝遣使曉敕,十返,無悛言。貞觀九年,詔李靖為西海道行軍大總管,侯君集積石道,任城王道宗鄯善道,李道彥赤水道,李大亮且末道,高甑生鹽澤道,并為行軍總管,率突厥、契苾兵擊之。黨項內屬羌及洮州羌,皆殺刺史歸伏允。夏四月,道宗破伏允于庫山,俘斬四百。伏允謀入磧疲唐兵,燒野草,故靖馬多饑。道宗曰:“柏海近河源,古未有至者。伏允西走,未知其在,方馬癯糧乏,難遠入,不如按軍鄯州,須馬壯更圖之。”君集曰:“不然。向者段志玄至鄯州,吐谷渾兵輒傅城,彼國方完,逆眾用命也。今虜大敗,斥候無在,君臣相失,我乘其困,可以得志。柏海雖遠,可鼓而至也。”靖曰:“善。”分二軍:靖與大亮、薛萬均以一軍趣北,出其右;君集、道宗以一軍趣南,出其左。靖將薩孤吳仁以輕騎戰曼都山,斬名王,獲五百級。諸將戰牛心堆、赤水源,獲虜將南昌王慕容孝俊,收雜畜數萬。君集、道宗登漢哭山,戰烏海,獲名王梁屈蔥。靖破天柱部落于赤海,收雜畜二十萬。大亮俘名王二十,雜畜五萬,次且末之西。伏允走圖倫磧,將托于闐,萬均督銳騎追亡數百里,又破之。士乏水,刺馬飲血。君集、道宗行空荒二千里,盛夏降霜,乏水草,士糜冰,馬秣雪。閱月,次星宿川,達柏海上,望積石山,覽觀河源。執失思力馳破虜車重。兩軍會于大非川、破邏真谷。

      順之質隋,為金紫光祿大夫、伏允立其弟為太子。順歸,常鞅鞅,自以失位,欲以功自結天子,乃斬天柱王,舉國降。伏允懼,引千余騎遁磧中,眾稍亡,從者才百騎,窮無聊,即自經死。國人立順為君,稱臣內附,詔封四平郡王,號越胡呂烏甘豆可汗。帝恐未能定其國,遣李大亮率精兵鎮援。

      順久質華,國人不附,卒為下所殺,立其子燕王諾曷缽。諾曷缽幼,大臣爭權。帝詔侯君集就經紀之,始請頒歷及子弟入侍。詔封諾曷缽河源郡王,號為地也拔勒豆可汗,遣淮陽郡王道明持節冊命,賜鼓纛。諾曷缽身入謝,遂請婚,獻馬牛羊萬。比年入朝,乃以宗室女為弘化公主妻之,詔道明及右武衛將軍慕容寶持節送公主。其相宣王跋扈,謀作亂,欲襲公主,劫諾曷缽奔吐蕃。諾曷缽知之,引輕騎走鄯城,威信王以兵迎之。果毅都尉席君買率兵與威信王共討,斬其兄弟三人,國大擾。帝又詔民部尚書唐儉、中書舍人馬周持節撫慰。

      高宗立,以主故,拜駙馬都尉。又獻名馬,帝問馬種性,使者曰:“國之最良者。”帝曰:“良馬人所愛。”詔還其馬。公主表請入朝,遣左驍衛將軍鮮于匡濟迎之。十一月,及諾曷缽至京師,帝又以宗室女金城縣主妻其長子蘇度摸末,拜左領軍衛大將軍。久之,摸末死,主與次子右武衛大將軍梁漢王闥盧摸末來請婚,帝以宗室女金明縣主妻之。既而與吐蕃相攻,上書相曲直,并來請師,天子兩不許。吐谷渾大臣素和貴奔吐蕃,言其情,吐蕃出兵搗虛,破其眾黃河上。諾曷缽不支,與公主引數千帳走涼州。帝遣左武衛大將軍蘇定方為安集大使,平兩國怨。吐蕃遂有其地。

      諾曷缽請內徙。乾封初,更封青海國王。帝欲徙其部于涼州之南山,群臣議不同,帝難之。咸亨元年,乃以右威衛大將軍薛仁貴為邏娑道行軍大總管,左衛員外大將軍阿史那道真、左衛將軍郭待封副之,總兵五萬討吐蕃,且納諾曷缽于故廷。王師敗于大非川,舉吐谷渾地皆陷,諾曷缽與親近數千帳才免。三年,乃徙浩亹水南。諾曷缽以吐蕃盛,勢不抗,而鄯州地狹,又徙靈州,帝為置安樂州,即拜刺史,欲其安且樂云。

      諾曷缽死,子忠立。忠死,子宣超立,圣歷三年,拜左豹韜員外大將軍,襲故可汗號,馀部詣涼、甘、肅、瓜、沙等州降。宰相張錫與右武衛大將軍唐休璟議徙其人于秦、隴、豐、靈間,令不得畔去。涼州都督郭元振以為:“吐谷渾近秦、隴,則與監牧雜處;置豐、靈,又邇默啜;假在諸華,亦不遽移其性也。前日王孝杰自河源軍徙耽爾乙句貴置靈州,既其叛,乃入牧坊掠群馬,瘢夷州縣,是則遷中土無益之成驗。往素和貴叛去,于我無損,但失吐谷渾數十部,豈與句貴比邪?今降虜非強服,皆突矢刃,棄吐蕃而來,宜當循其情,為之制也。當甘、肅、瓜、沙降者,即其所置之。因所投而居,情易安,磔數州則勢自分。順其情,分其勢,不擾于人,可謂善奪戎心者也。歲遣鎮遏使者與宣超兄弟撫護之,無令相侵奪,生業固矣。有如叛去,無損中國。”詔可。宣超死,子曦皓立。曦皓死,子兆立。吐蕃復取安樂州,而殘部徙朔方、河東,語謬為“退渾”。

      貞元十四年,以朔方節度副使、左金吾衛大將軍慕容復為長樂都督、青海國王,襲可汗號。復死,停襲。吐谷渾自晉永嘉時有國,至龍朔三年吐蕃取其地,凡三百五十年,及此封嗣絕矣。

      焉耆國直京師西七千里而贏,橫六百里,縱四百里。東高昌,西龜茲,南尉犁,北烏孫。逗渠溉田,土宜黍、蒲陶,有魚鹽利。俗祝發氈衣。戶四千,勝兵二千,常役屬西突厥。俗尚娛遨,二月朏出野祀,四月望日游林,七月七日祀生祖,十月望日王始出游,至歲盡止。

      太原貞觀六年,其王龍突騎支始遣使來朝。自隋亂,磧路閉,故西域朝貢皆道高昌。突騎支請開大磧道以便行人,帝許之。高昌怒,大掠其邊。西突厥莫賀設與咄陸弩失畢作難,來奔,咄陸弩失畢復攻之,遣使言狀,并貢名馬。咥利失可汗立,素善焉耆,故倚為援。十二年,處月、處蜜與高昌攻陷其五城,掠千五百人,焚廬舍。侯君集討高昌,遣使與相聞,突騎支喜,引兵佐唐。高昌破,歸向所俘及城,遣使者入謝。

      西突厥臣屈利啜為弟娶突騎支女,遂相約為輔車勢,不朝貢。安西都護郭孝恪請討之。會王弟頡鼻、栗婆準葉護等三人來降,帝即命孝恪為西州道總管,率兵出銀山道,以栗婆準等為鄉導。初,焉耆所都周三十里,四面大山,海水繚其外,故恃不為虞。孝恪倍道絕水,夜傅堞,遲曙噪而登,鼓角轟哄,唐兵縱,國人擾敗,斬千馀級,執突騎支,更以栗婆準攝國事。始,帝語近臣曰:“孝恪以八月十一日詣焉耆,閱二旬可至,當以二十二日破之,使者今至矣!”俄而遽人以捷布聞。囚突騎支及妻子送洛陽,有詔赦罪。

      屈利啜以兵救焉耆,而孝恪還三日矣。屈利啜囚栗婆準,更使吐屯攝王,遣使以告。帝曰:“焉耆我所下,爾乃王之邪?”吐屯懼,不敢王。焉耆立栗婆準,而從兄薛婆阿那支自為王,號瞎干,執栗婆準獻龜茲,殺之。阿史那社爾討龜茲,阿那支奔之,壁東境抗王師,為社爾所禽,數其罪,斬以徇。立突騎支弟婆伽利為王,以其地為焉耆都督府。

      婆伽利死,國人請還前王突騎支,高宗許之,拜左衛大將軍,歸國。死,龍嫩突立。武后長安時,以其國小人寡,過使客不堪其勞,詔四鎮經略使禁止傔使私馬、無品者肉食。開元七年,龍嫩突死,焉吐拂延立。于是十姓可汗請居碎葉,安西節度使湯嘉惠表以焉耆備四鎮。詔焉耆、龜茲、疏勒、于闐征西域賈,各食其征,由北道者輪臺征之。訖天寶常朝賀。

      龜茲,一曰丘茲,一曰屈茲,東距京師七千里而贏,自焉耆西南步二百里,度小山,經大河二,又步七百里乃至。橫千里,縱六百里。土宜麻、麥、粳稻、蒲陶,出黃金。俗善歌樂,旁行書,貴浮圖法。產子以木壓首。俗斷發齊頂,惟君不翦發。姓白氏。居伊邏廬城,北倚河羯田山,亦曰白山,常有火。王以錦冒頂,錦袍、寶帶。歲朔,斗羊馬橐它七日,觀勝負以卜歲盈耗云。蔥嶺以東俗喜淫,龜茲、于闐置女肆,征其錢。

      高祖受禪,王蘇伐勃駃遣使入朝。會死,子蘇伐疊立,號時健莫賀俟利發。貞觀四年獻馬,太宗賜璽書,撫慰加等。后臣西突厥。郭孝恪伐焉耆,乃遣兵與焉耆影援,自是不朝貢。

      蘇伐疊死,弟訶黎布失畢立。二十一年,兩遣使朝貢,然帝怒其佐焉耆叛,議討之。是夜月食昴,詔曰:“月陰精,用刑兆也;星胡分,數且終。”乃以阿史那社爾為昆丘道行軍大總管,契苾何力副之,率安西都護郭孝恪、司農卿楊弘禮、左武衛將軍李海岸等發鐵勒十三部兵十萬討之。社爾分五軍掠其北,執焉耆王阿那支。龜茲大恐,酋長皆棄城走。社爾次磧石,去王城三百里。先遣伊州刺史韓威以千騎居前,右驍衛將軍曹繼叔次之。至多褐,與王遇,其將羯獵顛兵五萬合戰。威偽北,王見威兵少,麾而進,威退與繼叔合,還戰,大破之,追奔八十里。王嬰城,社爾將圍之,王引突騎西走,城遂拔,孝恪居守。沙州刺史蘇海政、行軍長史薛萬備以精騎窮躡六百里。王計窮,保撥換城,社爾圍之。閱月,執王及羯獵顛。其相那利夜逸,以西突厥并國人萬馀來戰,孝恪及子死之。王師擾,倉部郎中崔義起募兵戰城中,繼叔、威助擊之,斬首三千級。那利敗,裒亡散復振,還襲王師,繼叔乘之,斬八千級。那利走,或執以詣軍。社爾凡破五大城,男女數萬,遣使者諭降小城七百余,西域震懼,西突厥、安兩國歸軍餉焉。社爾立王弟葉護王其國,勒石紀功。

      書聞,帝喜,見群臣從容曰:“夫樂有幾,朕嘗言之:土城竹馬,童兒樂也;飭金翠羅紈,婦人樂也;貿遷有無,商賈樂也;高官厚秩,士大夫樂也;戰無前敵,將帥樂也;四海寧一,帝王樂也。朕今樂矣!”遂遍觴之。初,孝恪之擊焉耆也,龜茲有浮屠善數,嘆曰:“唐家終有西域,不數年吾國亦亡。”社爾執訶黎布失畢、那利、羯獵顛獻太廟,帝受俘紫微殿。帝責謂,君臣皆頓首伏。詔赦罪,改館鴻臚寺,拜布失畢左武衛中朗將。始徙安西都護于其都,統于闐、碎葉、疏勒,號“四鎮。”

      高宗復封訶黎布失畢為龜茲王,與那利、羯獵顛還國。久之,王來朝。那利烝其妻阿史那,王不能禁,左右請殺之,由是更猜忌。使者言狀,帝并召至京師,囚那利,護遣王還。羯獵顛拒不內,遣使降賀魯,王不敢進,悒悒死。詔左屯衛大將軍楊胄發兵禽羯獵顛,窮誅部黨,以其地為龜茲都督府,更立子素稽為王,授右驍衛大將軍,為都督。是歲,徙安西都護府于其國,以故安西為西州都督府,即拜左驍衛大將軍兼安西都護曲智湛為都督。西域平。帝遣使者分行諸國風俗物產,詔許敬宗與史官撰《西域圖志》。

      上元中,素稽獻銀頗羅、名馬。天授三年,王延田跌來朝。始,儀鳳時,吐蕃攻焉耆以西,四鎮皆沒。長壽元年,武威道總管王孝杰破吐蕃,復四鎮地,置安西都護府于龜茲,以兵三萬鎮守。于是沙磧荒絕,民供貲糧苦甚,議者請棄之,武后不聽。都護以政勣稱華狄者,田揚名、郭元振、張孝嵩、杜暹云。開元七年,王白莫苾死,子多幣立,改名孝節。十八年,遣弟孝義來朝。

      自龜茲贏六百里,窬小沙磧,有跋祿迦,小國也,一曰亟墨,即漢姑墨國,橫六百里,縱三百里。風俗文字與龜茲同,言語少異。出細氈褐。西三百里度石磧至凌山,蔥嶺北原也,水東流,春夏山谷積雪。西北五百里至素葉水城,比國商胡雜居。素葉以西數十城,皆立君長,役頟屬突厥。自素葉水城至羯霜那國,衣氈褐皮氎,以繒繚。素葉城西四百里至千泉,地贏二百里,南雪山,三垂平陸,多泉池,因名之,突厥可汗歲避暑其中。群鹿飾鈴鵪,可狎也。西贏百里至呾邏私城,亦比國商胡雜居。有小城,三百,本華人,為突厥所掠,群保此,尚華語。西南贏二百里至白水城,原隰膏腴。南五十里有笯赤建國,廣千里,地沃宜稼,多蒲陶。又二百里即石國。

      疏勒,一曰佉沙,環五千里,距京師九千里而贏。多沙磧,少壤土。俗尚詭詐,生子亦夾頭取褊,其人文身碧瞳。王姓裴氏,自號“阿摩支”,居迦師城,突厥以女妻之。勝兵二千人。俗祠祅神。

      貞觀九年,遣使者獻名馬,又四年,與硃俱波、甘棠貢方物。太宗謂房玄齡等曰:“曩之一天下,克勝四夷,惟秦皇、漢武耳。朕提三尺劍定四海,遠夷率服,不減二君者。然彼末路不自保,公等宜相輔弼,毋進諛言,置朕于危亡也。”儀鳳時,吐蕃破其國。開元十六年,始遣大理正喬夢松攝鴻臚少卿,冊其君安定為疏勒王。天寶十二載,首領裴國良來朝,授折沖都尉,賜紫袍、金魚。

      硃俱波亦名硃俱槃,漢子合國也。并有西夜、蒲犁、依耐、得若四種地,直于闐西千里,蔥嶺北三百里,西距喝盤陀,北九百里屬疏勒,南三千里女國也。勝兵二千人。尚浮屠法,文字同婆羅門。

      甘棠,在海南,昆侖人也。

      喝盤陀,或曰漢陀,曰渴館檀,亦謂渴羅陀,由疏勒西南入劍末谷、不忍領六百里,其國也。距瓜州四千五百里,直硃俱波西,南距懸度山,北抵疏勒,西護密,西北判汗國也。治蔥嶺中,都城負徙多河。勝兵千人。其王本疏勒人,世相承為之。西南即頭痛山也。蔥嶺俗號極嶷山,環其國。人勁悍,貌、言如于闐。其法,殺人剽劫者死,馀得贖。賦必輸服飾,王坐人床。后魏太延中,始通中國。貞觀九年,遣使者來朝。開元中破平其國,置蔥嶺守捉,安西極邊戍也。

      于闐,或曰瞿薩旦那,亦曰渙那,曰屈丹,北狄曰于遁,諸胡曰豁旦。距京師九千七百里,瓜州贏四千里,并有漢戎廬、桿彌、渠勒、皮山五國故地。其居曰西山城,勝兵四千人。有玉河,國人夜視月光盛處必得美玉。王居繪室。俗機巧,言迂大,喜事祅神、浮屠法,然貌恭謹,相見皆跪。以木為筆,玉為印,凡得問遺書,戴于首乃發之。自漢武帝以來,中國詔書符節,其王傳以相授。人喜歌舞,工紡勣。西有沙磧,鼠大如蝟,色類金,出入群鼠為從。初無桑蠶,丐鄰國,不肯出,其王即求婚,許之。將迎,乃告曰:“國無帛,可持蠶自為衣。”女聞,置蠶帽絮中,關守不敢驗,自是始有蠶。女刻石約無殺蠶,蛾飛盡得治繭。

      王姓尉遲氏,名屋密,本臣突厥,貞觀六年,遣使者入獻。后三年,遣子入侍。阿史那社爾之平龜茲也,其王伏阇信大懼,使子獻橐它三百。長史薛萬備謂社爾曰:“公破龜茲,西域皆震恐,愿假輕騎羈于闐王獻京師。”社爾許之。至于闐,陳唐威靈,勸入見天子,伏阇信乃隨使者來。會高宗立,授右衛大將軍,子葉護玷為右驍衛將軍,賜袍帶,布帛六千段,第一區,留數月遣之,請以子弟宿衛。上元初,身率子弟酋領七十人來朝。擊吐蕃有功,帝以其地為毘沙都督府,析十州,授伏阇雄都督。死,武后立其子璥。開元時獻馬、駝、豽。璥死,復立尉遲伏師戰為王。死,伏阇達嗣,并冊其妻執失為妃。死,尉遲圭嗣,妻馬為妃。圭死,子勝立。至德初,以兵赴難,因請留宿衛。乾元三年,以其弟左監門衛率葉護曜為大仆員外卿、同四鎮節度副使,權知本國事。勝自有傳。

      于闐東三百里有建德力河,七百里有精絕國;河之東有汗彌,居達德力城,亦曰拘彌城,即寧彌故城。皆小國也。

      初,德宗即位,遣內給事硃如玉之安西,求玉于于闐,得圭一,珂佩五,枕一,帶胯三百,簪四十,奩三十,釧十,杵三,瑟瑟百斤,并它寶等。及還,詐言假道回紇為所奪。久之事泄,得所市,流死恩州。

      天竺國,漢身毒國也,或曰摩伽陀,曰婆羅門。去京師九千六百里,都護治所二千八百里。居蔥嶺南,幅圓三萬里,分東、西、南、北、中五天竺,皆城邑數百。南天竺瀕海,出師子、豹、犭軍、橐它、犀、象、火齊、瑯墯、石蜜、黑鹽。北天竺距雪山,圜抱如璧,南有谷,通為國門。東天竺際海,與扶南、林邑接。西天竺與罽賓、波斯接。中天竺在四天竺之會,都城曰茶镈和羅城,濱迦毘黎河。有別城數百,皆置長;別國數十,置王。曰舍衛;曰迦沒路,開戶皆東向;曰迦尸,或曰波羅奈,亦曰波羅那斯。其畜有稍割牛,黑色,角細,長四尺許,十日一割,不然困且死。人飲其血,或曰壽五百歲,牛壽如之。

      中天竺王姓乞利咥氏,亦曰剎利,世有其國,不篡殺。土溽熱,稻歲四熟。禾之長者沒橐它。以貝齒為貨。有金剛、旃檀、郁金,與大秦、扶南、交趾相貿易。人富樂,無簿籍,耕王地者乃輸稅。以舐足摩踵為致禮。家有奇樂倡伎。王大臣皆服錦罽,為螺髻于頂,馀發翦使卷。男子穿耳垂當,或懸金,耳緩者為上類;徒跣,衣重白。婦人項節金、銀、珠纓絡,死者燔骸取灰,建窣堵,或委野中及河,餌鳥獸魚鱉,無喪紀。謀反者幽殺之;小罪贖錢;不孝者斷手足,劓耳鼻,徙于邊。有文字,善步歷,學《悉曇章》,妄曰梵天法。書貝多葉以記事。尚浮圖法,不殺生飲酒,國中處處指曰佛故跡也。信盟誓,傳禁咒,能致龍起云雨。

      隋煬帝時,遣裴矩通西域諸國,獨天竺、拂菻不至為恨。武德中,國大亂,王尸羅逸多勒兵戰無前,象不弛鞍,士不釋甲,因討四天竺,皆北面臣之。會唐浮屠玄奘至其國,尸羅逸多召見曰:“而國有圣人出,作《秦王破陣樂》,試為我言其為人。”玄奘粗言太宗神武,平禍亂,四夷賓服狀。王喜,曰:“我當東面朝之。”貞觀十五年,自稱摩伽陀王,遣使者上書。帝命云騎尉梁懷璥持節尉撫,尸羅逸多驚問國人:“自古亦有摩訶震旦使者至吾國乎?”皆曰:“無有。”戎言中國為摩訶震旦。乃出迎,膜拜受詔書,戴之頂,復遣使者隨入朝。詔衛尉丞李義表報之,大臣郊迎,傾都邑縱觀,道上焚香,尸羅逸多率群臣東面受詔書,復獻火珠、郁金、菩提樹。

      二十二年,遣右衛率府長史王玄策使其國,以蔣師仁為副;未至,尸羅逸多死,國人亂,其臣那伏帝阿羅那順自立,發兵拒玄策。時從騎才數十,戰不勝,皆沒,遂剽諸國貢物。玄策挺身奔吐蕃西鄙,檄召鄰國兵。吐蕃以兵千人來,泥婆羅以七千騎來,玄策部分進戰茶镈和羅城,三日破之,斬首三千級,溺水死萬人。阿羅那順委國走,合散兵復陣,師仁禽之,俘斬千計。馀眾奉王妻息阻乾陀衛江,師仁擊之,大潰,獲其妃、王子,虜男女萬二千人,雜畜三萬,降城邑五百八十所。東天竺王尸鳩摩送牛馬三萬饋軍,及弓、刀、寶纓絡。迦沒路國獻異物,并上地圖,請老子象。玄策執阿羅那順獻闕下。有司告宗廟,帝曰:“夫人耳目玩聲色,口鼻耽臭味,此敗德之原也。婆羅門不劫吾使者,寧至俘虜邪?”擢玄策朝散大夫。

      得方士那邏邇娑婆寐,自言壽二百歲,有不死術,帝改館使治丹,命兵部尚書崔敦禮護視。使者馳天下,采怪藥異石,又使者走婆羅門諸國。所謂畔茶法水者,出石臼中,有石象人守之,水有七種色,或熱或冷,能銷草木金鐵,人手入輒爛,以橐它髑髏轉注瓠中。有樹名咀賴羅,葉如梨,生窮山崖腹,前有巨虺守穴,不可到,欲取葉者,以方鏃矢射枝則落,為群鳥銜去,則又射,乃得之。其詭譎類如此。后術不驗,有詔聽還,不能去,死長安。高宗時,廬伽逸多者,東天竺烏茶人,亦以術進,拜懷化大將軍。

      乾封三年,五天竺皆來朝。開元時,中天竺遣使者三至;南天竺一,獻五色能言鳥,乞師討大食、吐蕃,丐名其軍。玄宗詔賜懷德軍。使者曰:“蕃夷惟以袍帶為寵。”帝以錦袍、金革帶、魚袋并七事賜之;北天竺一來朝。

      摩揭它,一曰摩伽陀,本中天竺屬國。環五千里,土沃宜稼穡,有異稻巨粒,號供大人米。王居拘阇揭羅布羅城,或曰俱蘇摩補羅,曰波吒厘子城,北瀕殑伽河。貞觀二十一年,始遣使者自通于天子,獻波羅樹,樹類白楊。太宗遣使取熬糖法,即詔揚州上諸蔗,拃沈如其劑,色味愈西域遠甚。高宗又遣王玄策至其國摩訶菩提祠立碑焉。后德宗自制鐘銘,賜那爛陀祠。

      又有那揭者,亦屬國也,貞觀二十年,遣使者貢方物。

      烏茶者,一曰烏伏那,亦曰烏萇,直天竺南,地廣五千里,東距勃律六百里,西罽賓四百里。山谷相屬,產金、鐵、蒲陶、郁金。稻歲熟。人柔詐,善禁架術。國無殺刑,抵死者放之窮山。罪有疑,飲以藥,視溲清濁而決輕重。有五城,王居術瞢蘗利城,一曰瞢揭厘城,東北有達麗羅川,即烏萇舊地。貞觀十六年,其王達摩因陀訶斯遣使者獻龍腦香,璽書優答。大食與烏萇東鄙接,開元中數誘之,其王與骨咄、俱位二王不肯臣,玄宗命使者冊為王。

      章求拔國,或曰章揭拔,本西羌種。居悉立西南四山中,后徙山西,與東天竺接。衣服略相類,因附之。地袤八九百里,勝兵二千人。無城郭,好鈔暴,商旅患之。貞觀二十年,其王羅利多菩伽因悉立國遣使者入朝。玄策之討中天竺,發兵來赴,有功,由是職貢不絕。

      悉立當吐蕃西南,戶五萬,城邑多旁澗溪。男子繒束頭,衣氈褐。婦人辮發,短裙。昏姻不以財聘。其谷宜粳稻、麥、豆。死者葬于野,不封樹,喪制為黑衣,滿年而除。刑有刖、劓。常羈屬吐蕃。

      罽賓,隋漕國也,居蔥嶺南,距京師萬二千里而贏,南距舍衛三千里。王居脩鮮城,常役屬大月氏。地暑濕,人乘象,俗治浮屠法。

      武德二年,遣使貢寶帶、金鎖、水精盞、頗黎狀若酸棗。貞觀中獻名馬。太宗詔大臣曰:“朕始即位,或言天子欲耀兵,振伏四夷,惟魏徵勸我脩文德,安中夏;中夏安,遠人伏矣。今天下大安,四夷君長皆來獻,此徵力也。”遣果毅何處羅拔等厚赍賜其國,并撫尉天竺。處羅拔至罽賓,王東向稽首再拜,仍遣人導護使者至天竺。十六年,獻褥特鼠,喙尖尾赤,能食蛇,螫者嗅且尿,瘡即愈。

      國人共傳王始祖曰馨孽,至曷擷支傳十二世。顯慶三年,以其地為脩鮮都督府。龍朔初,拜其王脩鮮等十一州諸軍事、脩鮮都督。開元七年,遣使獻天文及秘方奇藥,天子冊其王為葛邏達支特勒。后烏散特勒灑年老,請以子拂菻罽婆嗣,聽之。天寶四載,冊其子勃匐準為襲罽賓及烏萇國王。乾元初使者朝貢。

      西域下

      康者,一曰薩末鞬,亦曰颯秣建,元魏所謂悉斤者。其南距史百五十里,西北距西曹百余里,東南屬米百里,北中曹五十里。在那密水南,大城三十,小堡三百。君姓溫,本月氏人。始居祁連北昭武城,為突厥所破,稍南依蔥嶺,即有其地。枝庶分王,曰安,曰曹,曰石,曰米,曰何,曰火尋,曰戊地,曰史,世謂“九姓”,皆氏昭武。土沃宜禾,出善馬,兵強諸國。人嗜酒,好歌舞于道。王帽氈,飾金雜寶。女子盤髻,蒙黑巾,綴金花。生兒以石蜜啖之,置膠于掌,欲長而甘言,持珤若黏云。習旁行書。善商賈,好利,丈夫年二十,去傍國,利所在無不至。以十二月為歲首,尚浮圖法,祠祅神,出機巧技。十一月鼓舞乞寒,以水交潑為樂。

      隋時,其王屈木支娶西突厥女,遂臣突厥。武德十年,始遣使來獻。貞觀五年,遂請臣。太宗曰:“朕惡取虛名,害百姓;且康臣我,緩急當同其憂。師行萬里,寧朕志邪?”卻不受。俄又遣使獻師子獸,帝珍其遠,命秘書監虞世南作賦。自是歲入貢,致金桃、銀桃,詔令植苑中。

      高宗永徽時,以其地為康居都督府,即授其王拂呼縵為都督。萬歲通天中,以大首領篤娑缽提為王。死,子泥涅師師立。死,國人立突昏為王。開元初,貢鎖子鎧、水精杯、碼瓶、駝鳥卵及越諾、硃儒、胡旋女子。其王烏勒伽與大食亟戰不勝,來乞師,天子不許。久之,請封其子咄曷為曹王,默啜為米王,詔許。烏勒伽死,遣使立咄曷,封欽化王,以其母可敦為郡夫人。

      安者,一曰布豁,又曰捕喝,元魏謂忸蜜者。東北至東安,西南至畢,皆百里所。西瀕烏滸河,治阿濫謐城,即康居小君長罽王故地。大城四十,小堡千余。募勇健者為柘羯。柘羯,猶中國言戰士也。武德時,遣使入朝。貞觀初,獻方物,太宗厚尉其使曰:“西突厥已降,商旅可行矣。”諸胡大悅。其王訶陵迦又獻名馬,自言一姓相承二十二世云。是歲,東安國亦入獻,言子姓相承十世云。

      東安,或曰小國,曰喝汗,在那密水之陽,東距何二百里許,西南至大安四百里。治喝汗城,亦曰斤。大城二十,小堡百。顯慶時,以阿濫為安息州,即以其王昭武殺為刺史;旟斤為木鹿州,以其王昭武閉息為刺史。開元十四年,其王篤薩波提遣弟阿悉爛達拂耽發黎來朝,納馬豹。后八年,獻波斯婁二,拂菻繡氍球一,郁金香、石蜜等,其妻可敦獻柘辟大氍球二,繡氍球一,丐賜袍帶、鎧仗及可敦袿衤屬裝澤。

      東曹,或曰率都沙那,蘇對沙那,劫布呾那,蘇都識匿,凡四名。居波悉山之陰,漢貳師城地也。東北距俱戰提二百里,北至石,西至康,東北寧遠,皆四百里許,南至吐火羅五百里。有野叉城,城有巨窟,嚴以關鑰,歲再祭,人向窟立,中即煙出,先觸者死。武德中,與康同遣使入朝。其使曰:“本國以臣為健兒,聞秦王神武,欲隸麾下。”高祖大悅。

      西曹者,隋時曹也,南接史及波覽,治瑟底痕城。東北越于底城有得悉神祠,國人事之。有金具器,款其左曰:“漢時天子所賜。”武德中入朝。天寶元年,王哥邏仆羅遣使者獻方物,詔封懷德王,即上言:“祖考以來,奉天可汗,愿同唐人受調發,佐天子征討。”十一載,東曹王設阿忽與安王請擊黑衣大食,玄宗尉之,不聽。

      中曹者,居西曹東,康之北。王治迦底真城。其人長大,工戰斗。

      石,或曰柘支,曰柘折,曰赭時,漢大宛北鄙也。去京師九千里。東北距西突厥,西北波臘,南二百里所抵俱戰提,西南五百里康也。圓千余里,右涯素葉河。王姓石,治柘折城,故康居小王窳匿城地。西南有藥殺水,入中國謂之真珠河,亦曰質河。東南有大山,生瑟瑟。俗善戰,多良馬。隋大業初,西突厥殺其王,以特勒匐職統其國。武德、貞觀間,數獻方物。顯慶三年,以瞰羯城為大宛都督府,授其王瞰土屯攝舍提于屈昭穆都督。開元初,封其君莫賀咄吐屯,有功,為石國王。二十八年,又冊順義王。明年,王伊捺吐屯屈勒上言:“今突厥已屬天可汗,惟大食為諸國患,請討之。”天子不許。天寶初,封王子那俱車鼻施為懷化王,賜鐵券。久之,安西節度使高仙芝劾其無蕃臣禮,請討之。王約降,仙芝遣使者護送至開遠門,俘以獻,斬闕下,于是西域皆怨。王子走大食乞兵,攻怛邏斯城,敗仙芝軍,自是臣大食。寶應時,遣使朝貢。

      有碎葉者,出安西西北千里所,得勃達嶺,南抵上國,北突騎施南鄙也,西南直蔥嶺贏二千里。水南流者經中國入于海,北流者經胡入于海。北三日行度雪海,春夏常雨雪。繇勃達嶺北行贏千里,得細葉川。東曰熱海,地寒不凍。西有碎葉城,天寶七載,北庭節度使王正見伐安西,毀之。川長千里,有異姓突厥兵數萬,耕者皆擐甲,相掠為奴婢。西屬怛邏斯城,石常分兵鎮之。自此抵西海矣。三月訖九月,未嘗雨,人以雪水溉田。

      石東南千余里,有怖捍者,山四環之,地膏腴,多馬羊。西千里距堵利瑟那,東臨葉葉水,水出蔥嶺北原,色濁,西北流入大磧。無水草,望大山,尋遺胔,知所指,五百余里即康也。

      米,或曰彌末,曰彌秣賀。北百里距康。其君治缽息德城,永徽時為大食所破。顯慶三年,以其地為南謐州,授其君昭武開拙為刺史,自是朝貢不絕。開元時,獻璧、舞筵、師子、胡旋女。十八年,大首領末野門來朝。天寶初,封其君為恭順王,母可敦郡夫人。

      何,或曰屈霜你迦,曰貴霜匿,即康居小王附墨城故地。城左有重樓,北繪中華古帝,東突厥、婆羅門,西波斯、拂菻等諸王,其君旦詣拜則退。貞觀十五年,遣使者入朝。永徽時上言:“聞唐出師西討,愿輸糧于軍。”俄以其地為貴霜州,授其君昭武婆達地刺史。遣使者缽底失入謝。

      火尋,或曰貨利習彌,曰過利,居烏滸水之陽。東南六百里距戊地,西南與波斯接,西北抵突厥曷薩,乃康居小王奧鞬城故地。其君治急多颶遮城。諸胡惟其國有車牛,商賈乘以行諸國。天寶十載,君稍施芬遣使者朝,獻黑鹽。寶應時復入朝。

      史,或曰佉沙,曰羯霜那,居獨莫水南康居小王蘇薤城故地。西百五十里距那色波,北二百里屬米,南四百里吐火羅也。有鐵門山,左右巉峭,石色如鐵,為關以限二國,以金錮闔。城有神祠,每祭必千羊,用兵類先禱乃行。國有城五百。隋大業中,其君狄遮始通中國,號最強盛,筑乞史城,地方數千里。貞觀十六年,君沙瑟畢獻方物。顯慶時,以其地為佉沙州,授君昭武失阿喝刺史。開元十五年,君忽必多獻舞女、文豹。后君長數死、立,然首領時時入朝。天寶中,詔改史為來威國。

      那色波,亦曰小史,蓋為史所役屬。居吐火羅故地,東厄蔥嶺,西接波剌斯,南雪山。

      循縛芻水北有呾蜜種,亦自國,東西六百里所。又東逾四種,有鑊沙者,廣三百里,長五百里,東界骨咄,接蔥嶺有十八種。南有揭職,稍大,幅員準千里,陵阜連屬,多菽麥,氣寒烈。東南抵雪山六百里,道吐火羅,又逾五種至婆羅睹邏。北逾山行六百里,得烏萇種。東北行二百里至河波羅水,水西南流,春夏涸凍。北歷十二種有婆羅吸摩補羅,最大種,綿地四千里,山周其外,土沃,產鍮、水精。北大雪山,即東女也。歷十九種得摩揭陀。又東過四種,逾大河,有迦摩縷波,皆阪險,地接西南夷,其人類蠻獠。行二月,叩蜀南邊,其東南野象群暴,故戰用象軍。又南歷三十二種有狼揭羅者,地大數千里,其君治窣菟黎濕伐羅城。西北即波剌斯,傳言廣萬里,王治蘇剌薩儻那城。土溫溽,引水為田,人富饒。出金、銀、水精。多工巧,織錦、褐、氍毹。產善馬、橐它。人服錦氎。賦稅,口出四銀錢,又以交易。西北距拂菻,西南際海島,有西女種,皆女子,多珍貨,附拂菻,拂菻君長歲遣男子配焉。俗產男不舉。又有臂、多、勢、羅四種,西北逾大山廣川,歷小城聚,行二千里即謝亹也。北五百里有弗栗恃薩儻那,地橫二千里,縱千里。其君突厥種,治護苾那城。東北大雪山,盛夏常凍,鑿冰乃可度。下有安呾羅縛者,地三千里;西北逾嶺四百里有闊悉多;西北三百里有活種,大二千里。此三種皆居吐火羅故地,臣于突厥,君亦突厥種,主鐵門南諸戎,遷徙不常。東又有七種,東南峽道險甚,無慮三百里,得俱蘭。東北山行五百里,即護密,北識匿也。南有商彌,地大二千里而贏,多蒲陶。生雌黃,鑿石乃得。東北逾山七百里,至波謎羅川,東西千里,南北百里,春夏雨雪。南有缽露種,多紫金。行五百里有朅盤陀。東行八百里出蔥嶺,又八百里至烏鎩,環千里,出白、毚、青三種玉。君長世臣朅盤陀。北徑磧,曠野五百里,得疏勒。東南五百里濟徙多水,逾大沙嶺,有斫句迦種,或曰沮渠,地千里。東逾領八百里,即于闐也,東有媲摩川。度磧行二百里,得尼壤城,在大澤中,地墊洳,蘆菼荒茂,行者鑿道趣城通于闐,而于闐以為東關。又東行入大流沙,人行無跡,故往返輒迷,聚遣骸以識道。無水草,多熱風,觸人及六畜皆迷仆。行四百里至故都邏。又六百里至故折摩馱那,古且末也。又千里至故納縛波,古樓蘭也。

      自呾蜜以下,諸種相與群聚,華人皆以國名之,故未嘗與唐通,傳記雜詭,不可得而考,然其地與諸國連屬,粗序其名云。

      寧遠者,本拔汗那,或曰汗,元魏時謂破洛那。去京師八千里。居西鞬城,在真珠河之北。有大城六,小城百。人多壽。其王自魏、晉相承不絕。每元日,王及首領判二朋,朋出一人被甲斗,眾以瓦石相之,有死者止,以卜歲善惡。

      貞觀中,王契苾為西突厥瞰莫賀咄所殺,阿瑟那鼠匿奪其城。鼠匿死,子遏波之立契苾兄子阿了參為王,治呼悶城;遏波之治渴塞城。顯慶初,遏波之遣使朝貢,高宗厚慰諭。三年,以渴塞城為休循州都督,授阿了參刺史,自是歲朝貢。玄宗開元二十七年,王阿悉爛達干助平吐火仙,冊拜奉化王。天寶三載,改其國號寧遠,帝以外家姓賜其王曰竇,又封宗室女為和義公主降之。十三載,王忠節遣子薛裕朝,請留宿衛,習華禮,聽之,授左武衛將軍。其事唐最謹。

      大勃律,或曰布露。直吐蕃西,與小勃律接,西鄰北天竺、烏萇。地宜郁金。役屬吐蕃。萬歲通天逮開元時,三遣使者朝,故冊其君蘇弗舍利支離泥為王。死,又冊蘇麟陀逸之嗣王。凡再遣大首領貢方物。

      小勃律去京師九千里而贏,東少南三千里距吐蕃贊普牙,東八百里屬烏萇,東南三百里大勃律,南五百里個失蜜,北五百里當護密之娑勒城。王居孽多城,臨娑夷水。其西山顛有大城曰迦布羅。開元初,王沒謹忙來朝,玄宗以兒子畜之,以其地為綏遠軍。國迫吐蕃,數為所困。吐蕃曰:“我非謀爾國,假道攻四鎮爾。”久之,吐蕃奪其九城,沒謹忙求救北庭,節度使張孝嵩遣疏勒副使張思禮率銳兵四千倍道往,沒謹忙因出兵,大破吐蕃,殺其眾數萬,復九城。詔冊為小勃律王;遣大首領察卓那斯摩沒勝入謝。

      沒謹忙死,子難泥立。死,兄麻來兮立。死,蘇失利之立,為吐蕃陰誘,妻以女,故西北二十余國皆臣吐蕃,貢獻不入。安西都護三討之無功。天寶六載,詔副都護高仙芝伐之。前遣將軍席元慶馳千騎見蘇失利之曰:“請假道趨大勃律。”城中大酋五六,皆吐蕃腹心。仙芝約元慶:“吾兵到,必走山。出詔書召慰,賜繒纟采。縛酋領待我。”元慶如約。蘇失利之挾妻走,不得其處。仙芝至,斬為吐蕃者,斷娑夷橋。是暮,吐蕃至,不能救。仙芝約王降,遂平其國。于是拂菻、大食諸胡七十二國皆震恐,咸歸附。執小勃律王及妻歸京師,詔改其國號歸仁,置歸仁軍,募千人鎮之。帝赦蘇失利之不誅,授右威衛將軍,賜紫袍、黃金帶,使宿衛。

      吐火羅,或曰土豁羅,曰睹貨邏,元魏謂吐呼羅者。居蔥嶺西,烏滸河之南,古大夏地。與挹怛雜處。勝兵十萬。國土著,少女多男。北有頗黎山,其陽穴中有神馬,國人游牧牝于側,生駒輒汗血。其王號“葉護”。武德、貞觀時再入獻。

      永徽元年,獻大鳥,高七尺,色黑,足類橐駝,翅而行,日三百里,能啖鐵,俗謂駝鳥。顯慶中,以其阿緩城為月氏都督府,析小城為二十四州,授王阿史那都督。后二年,遣子來朝,俄又獻碼鐙樹,高三尺。神龍元年,王那都泥利遣弟仆羅入朝,留宿衛。開元、天寶間數獻馬、婁、異藥、乾陀婆羅二百品、紅碧玻瓈,乃冊其君骨咄祿頓達度為吐火羅葉護、挹怛王。其后,鄰胡羯師謀引吐蕃攻吐火羅,于是葉護失里忙伽羅丐安西兵助討,帝為出師破之。乾元初,與西域九國發兵為天子討賊,肅宗詔隸朔方行營。

      挹怛國,漢大月氏之種。大月氏為烏孫所奪,西過大宛,擊大夏臣之。治藍氏城。大夏即吐火羅也。嚈噠,王姓也,后裔以姓為國,訛為挹怛,亦曰挹闐。俗類突厥,天寶中遣使朝貢。

      俱蘭,或曰俱羅弩,曰屈浪挐,與吐火羅接,環地三千里,南大雪山,北俱魯河。出金精,琢石取之。貞觀二十年,其王忽提婆遣使者來獻,書辭類浮屠語。

      劫者,居蔥嶺中,西及南距賒彌,西北挹怛也。去京師萬二千里。氣常熱,有稻、麥、粟、豆。畜羊馬。俗死棄于山。武德二年,遣使者獻寶帶、玻瓈、水精杯。

      越底延者,南三千里距天竺,西北千里至賒彌,東北五千里至瓜州,居辛頭水之北。其法不殺人,重罪流,輕罪放。無租稅。俗翦發,被錦袍,貧者白氎。自澡潔。氣溫,多稻、米、石蜜。

      謝居吐火羅西南,本曰漕矩吒,或曰漕矩,顯慶時謂訶達羅支,武后改今號。東距罽賓,東北帆延,皆四百里。南婆羅門,西波斯,北護時健。其王居鶴悉那城,地七千里,亦治阿娑你城。多郁金、瞿草。瀵泉灌田。國中有突厥、罽賓、吐火羅種人雜居,罽賓取其子弟持兵以御大食。景云初,遣使朝貢,后遂臣罽賓。開元八年,天子冊葛達羅支頡利發誓屈爾為王。至天寶中數朝獻。

      帆延者,或曰望衍,曰梵衍那。居斯卑莫運山之旁,西北與護時健接,東南距罽賓,西南訶達羅支,與吐火羅連境。地寒,人穴處。王治羅爛城,有大城四五。水北流入烏滸河。貞觀初,遣使者入朝。顯慶三年,以羅爛城為寫鳳都督府,縛時城為悉萬州,授王垞寫鳳州都督,管內五州諸軍事,自是朝貢不絕。

      石汗那,或曰斫汗那。自縛底野南入雪山,行四百里得帆延,東臨烏滸河。多赤豹。開元、天寶中,一再朝獻。

      識匿,或曰尸棄尼,曰瑟匿。東南直京師九千里,東五百里距蔥嶺守捉所,南三百里屬護蜜,西北五百里抵俱蜜。初治苦汗城,后散居山谷。有大谷五,酋長自為治,謂之五識匿。地二千里,無五谷。人喜攻剽,劫商賈。播蜜川四谷稍不用王號令。俗窟室。貞觀二十年,與似沒、役槃二國使者偕來朝。開元十二年,授王布遮波資金吾衛大將軍。天寶六載,王跌失伽延從討勃律戰死,擢其子都督、左武衛將軍,給祿居籓。

      似沒者,北接石。土俗與康同。

      役槃,亦與康鄰。出良馬。

      俱蜜者,治山中。在吐火羅東北,南臨黑河。其王突厥延陀種。貞觀十六年,遣使者入朝。開元中,獻胡旋舞女,其王那羅延頗言為大食暴賦,天子但尉遣而已。天寶時,王伊悉爛俟斤又獻馬。

      護蜜者,或曰達摩悉鐵帝,曰鑊侃,元魏所謂缽和者,亦吐火羅故地。東南直京師九千里而贏,橫千六百里,縱狹才四五里。王居塞迦審城,北臨烏滸河。地寒洹,堆阜曲折,沙石流漫。有豆、麥,宜木果,出善馬。人碧瞳。顯慶時以地為鳥飛州,王沙缽羅頡利發為刺史。地當四鎮入吐火羅道,故役屬吐蕃。開元八年,冊其王羅旅伊陀骨咄祿多毘勒莫賀達摩薩爾為王。十六年,與米首領米忽汗同獻方物。明年,大酋烏鶻達干復朝。王死,冊其從弟護真檀嗣王。二十九年,身入朝,宴內殿,拜左金吾衛將軍,賜紫袍、金帶。天寶初,王子頡吉匐請絕吐蕃,賜鐵券。八載,真檀來朝,請宿衛,詔可。授右武衛將軍,久乃遣。又遣首領朝貢。乾元元年,王紇設伊俱鼻施來朝,賜氏李。

      個失蜜,或曰迦濕彌邏。北距勃律五百里,環地四千里,山回繚之,它國無能攻伐。王治撥邏勿邏布邏城,西瀕彌那悉多大河。地宜稼。多雪不風。出火珠、郁金、龍種馬。俗毛褐。世傳地本龍池,龍徙水竭,故往居之。

      開元初,遣使者朝。八年,詔冊其王真陀羅秘利為王;間獻胡藥。天木死,弟木多筆立,遣使者物理多來朝,且言:“有國以來,并臣天可汗,受調發。國有象、馬、步三種兵,臣身與中天竺王厄吐蕃五大道,禁出入,戰輒勝。有如天可汗兵至勃律者,雖眾二十萬,能輸糧以助。又國有摩訶波多磨龍池,愿為天可汗營祠。”因丐王冊,鴻臚譯以聞。詔內物理多宴中殿,賜賚優備,冊木多筆為王,自是職貢有常。

      其役屬五種,亦名國。所謂呾叉始羅者,地二千里,有都城。東南馀七百里得僧訶補羅,地三千馀里,亦治都城。東南山行五百里得烏剌尸,地二千里,有都城。宜稼穡。東南限山千里即個失蜜。西南行險七百里得半笯蹉,地二千里。又得曷邏阇補羅者,其大四千里,有都城,多山阜,人驍勇。五種皆無君長云。

      骨咄,或曰珂咄羅。廣長皆千里。王治思助建城。多良馬、赤豹。有四大鹽山,山出烏鹽。

      開元十七年,王俟斤遣子骨都施來朝。二十一年,王頡利發獻女樂,又遣大首領多博勒達干朝貢。天寶十一載,冊其王羅全節為葉護。

      蘇毘,本西羌族,為吐蕃所并,號孫波,在諸部最大。東與多彌接,西距鶻莽硤,戶三萬。天寶中,王沒陵贊欲舉國內附,為吐蕃所殺。子悉諾率首領奔隴右,節度使哥舒翰護送闕下,玄宗厚禮之。

      多彌,亦西羌族,役屬吐蕃,號難磨。濱犁牛河,土多黃金。貞觀六年,遣使者朝貢,賜遣之。

      伊吾城者,漢宜禾都尉所治。商胡雜居,勝兵千,附鐵勒。人驍悍,土良沃。隋末內屬,置伊吾郡。天下亂,復臣突厥。貞觀四年,城酋來朝。頡利滅,舉七城降,列其地為西伊州。

      師子,居西南海中,延袤二千余里。有棱伽山,多奇寶,以寶置洲上,商舶償直輒取去。后鄰國人稍往居之。能馴養師子,因以名國。

      總章三年,遣使者來朝。天寶初,王尸羅迷迦再遣使獻大珠、鈿金、寶瓔、象齒、白氎。

      波斯,居達遏水西,距京師萬五千里而贏。東與吐火羅、康接,北鄰突厥可薩部,西南皆瀕海,西北贏四千里,拂菻也。人數十萬,其先波斯匿王,大月氏別裔,王因以姓,又為國號。治二城,有大城十馀。俗尊右下左,祠天地日月水火。祠夕,以麝揉蘇,澤耏顏鼻耳。西域諸胡受其法,以祠祅。拜必交股。俗徒跣,丈夫祝發,衣不剖襟,青白為巾帔,緣以錦。婦辮發著后。戰乘象,一象士百人,負則盡殺。斷罪不為文書,決于廷。叛者鐵灼其舌,瘡白為直,黑為曲。刑有髡、鉗、刖、劓,小罪耏,或系木于頸,以時月而置。劫盜囚終老,偷者輸銀錢。凡死,棄于山,服閱月除。氣常歊熱,地夷漫,知耕種畜牧。有鷲鳥,能啖羊。多善犬、婁、大驢。產珊瑚,高不三尺。

      隋末,西突厥葉護可汗討殘其國,殺王庫薩和,其子施利立,葉護使部帥監統。施利死,遂不肯臣。立庫薩和女為王,突厥又殺之。施利之子單羯方奔拂菻,國人迎立之,是為伊怛支。死,兄子伊嗣俟立。

      貞觀十二年,遣使者沒似半朝貢。又獻活褥蛇,狀類鼠,色正青,長九寸,能捕穴鼠。伊嗣俟不君,為大酋所逐,奔吐火羅,半道,大食擊殺之。子卑路斯入吐火羅以免。遣使者告難,高宗以遠不可師,謝遣。會大食解而去,吐火羅以兵納之。

      龍朔初,又訴為大食所侵,是時天子方遣使者到西域分置州縣,以疾陵城為波斯都督府,即拜卑路斯為都督。俄為大食所滅。雖不能國,咸亨中猶入朝,授右武衛將軍,死。始,其子泥涅師為質,調露元年,詔裴行儉將兵護還,將復王其國。以道遠,至安西碎葉,行儉還。泥涅師因客吐火羅二十年,部落益離散。景龍初,復來朝,授左威衛將軍。病死,西部獨存。開元、天寶間,遣使者十輩獻碼床、火毛繡舞筵。乾元初,從大食襲廣州,焚倉庫廬舍,浮海走。大歷時復來獻。

      又有陀拔斯單者,或曰陀拔薩憚。其國三面阻山,北瀕小海。居婆里城,世為波斯東大將。波斯滅,不肯臣大食。天寶五載,王忽魯汗遣使入朝,封為歸信王。后八年,遣子自會羅來朝,拜右武衛員外中郎將,賜紫袍、金魚,留宿衛。為黑衣大食所滅。

      貞觀后,遠小國君遣使者來朝獻,有司未嘗參考本末者,今附之左方。曰火辭彌,與波斯接。貞觀十八年,與摩羅游使者偕朝。二十一年,有健達王獻佛土菜,莖五葉,赤華紫須。龍朔元年,多福王難婆修強宜說遣使者來朝。總章元年,有末陀提王,開元五年,有習阿薩般王安殺,并遣使者朝貢。七年,訶毘施王捺塞因吐火羅大酋羅摩獻師子、五色鸚鵡。

      天寶時來朝者,曰俱爛那,曰舍摩,曰威遠,曰蘇吉利發屋蘭,曰蘇利悉單,曰建城,曰新城,曰俱位,凡八國。

      俱位,或曰商彌。治阿賒師多城,在大雪山、勃律河北。地寒,有五谷、蒲陶、若榴,冬窟室。國人常助小勃律為中國候。

      新城之國,在石東北贏百里。有弩室羯城,亦曰新城,曰小石國城,后為葛邏祿所并。

      拂菻,古大秦也,居西海上,一曰海西國。去京師四萬里,在苫西,北直突厥可薩部,西瀕海,有遲散城,東南接波斯。地方萬里,城四百,勝兵百萬。十里一亭,三亭一置。臣役小國數十,以名通者曰澤散,曰驢分。澤散直東北,不得其道里。東度海二千里至驢分國。

      重石為都城,廣八十里,東門高二十丈,扣以黃金。王宮有三襲門,皆飾異寶。中門中有金巨稱一,作金人立,其端屬十二丸,率時改一丸落。以瑟瑟為殿柱,水精、琉璃為棁,香木梁,黃金為地,象牙闔。有貴臣十二共治國。王出,一人挈囊以從,有訟書投囊中,還省枉直。國有大災異,輒廢王更立賢者。王冠如鳥翼,綴珠。衣錦繡,前無襟。坐金■榻,側有鳥如鵝,綠毛,上食有毒輒鳴。無陶瓦,屑白石塈屋,堅潤如玉。盛暑引水上,流氣為風。男子翦發、衣繡,右袒而帔,乘輜軿白蓋小車,出入建旌旗,擊鼓。婦人錦巾。家訾億萬者為上官。

      俗喜酒,嗜干餅。多幻人,能發火于顏,手為江湖,口幡眊舉,足墮珠玉。有善醫能開腦出蟲以愈目眚。土多金、銀、夜光璧、明月珠、大貝、車渠、碼、木難、孔翠、虎魄。織水羊毛為布,曰海西布。海中有珊瑚洲,海人乘大舶,墮鐵網水底。珊瑚初生磐石上,白如菌,一歲而黃,三歲赤,枝格交錯,高三四尺。鐵發其根,系網舶上,絞而出之,失時不敢即腐。西海有市,貿易不相見,置直物旁,名鬼市。有獸名勍,大如狗,獷惡而力。北邑有羊,生土中,臍屬地,割必死,俗介馬而走,擊鼓以驚之,羔臍絕,即逐水草,不能群。

      貞觀十七年,王波多力遣使獻赤玻瓈、綠金精,下詔答賚。大食稍強,遣大將軍摩拽伐之,拂菻約和,遂臣屬。乾封至大足,再朝獻。開元七年,因吐火羅大酋獻師子、羚羊。

      自拂菻西南度磧二千里,有國曰磨鄰,曰老勃薩。其人黑而性悍。地瘴癘,無草木五谷,飼馬以槁魚,人食鶻莽。鶻莽,波斯棗也。不恥烝報,于夷狄最甚,號曰“尋”。其君臣七日一休,不出納交易,飲以窮夜。

      大食,本波斯地。男子鼻高,黑而髯。女子白皙,出輒鄣面。日五拜天神。銀帶,佩銀刀,不飲酒舉樂。有禮堂容數百人,率七日,王高坐為下說曰:“死敵者生天上,殺敵受福。”故俗勇于斗。土饒礫不可耕,獵而食肉。刻石蜜為廬如輿狀,歲獻貴人。蒲陶大者如雞卵。有千里馬,傳為龍種。

      隋大業中,有波斯國人牧于俱紛摩地那山,有獸言曰:“山西三穴,有利兵,黑石而白文,得之者王。”走視,如言。石文言當反,乃詭眾裒亡命于恒曷水,劫商旅,保西鄙自王,移黑石寶之。國人往討之,皆大敗還,于是遂強。滅波斯,破拂菻,始有粟麥倉庾。南侵婆羅門,并諸國,勝兵至四十萬。康、石皆往臣之。其地廣萬里,東距突騎施。西南屬海。

      海中有撥拔力種,無所附屬。不生五谷,食肉,刺牛血和乳飲之。俗無衣服,以羊皮自蔽。婦人明皙而麗。多象牙及阿末香,波斯賈人欲往市,必數千人納氎镵血誓,乃交易。兵多牙角,而有弓、矢、鎧、槊,士至二十萬,數為大食所破略。

      永徽二年,大食王豃密莫末始遣使者朝貢,自言王大食氏,有國三十四年,傳二世。開元初,復遣使獻馬、鈿帶,謁見不拜,有司將劾之。中書令張說謂殊俗慕義,不可置于罪。玄宗赦之。使者又來,辭曰:“國人止拜天,見王無拜也。”有司切責,乃拜。十四年,遣使蘇黎滿獻方物,拜果毅,賜緋袍、帶。

      或曰大食族中有孤列種,世酋長,號白衣大食。種有二姓,一曰盆尼末換,二曰奚深。有摩訶末者,勇而智,眾立為王。辟地三千里,克夏臘城。傳十四世,至末換,殺兄伊疾自王,下怨其忍。有呼羅珊木鹿人并波悉林將討之,徇眾曰:“助我者,皆黑衣。”俄而眾數萬,即殺末換,求奚深種孫阿蒲羅拔為王,更號黑衣大食。蒲羅死,弟阿蒲恭拂立。至德初,遣使者朝貢。代宗取其兵平兩京。阿蒲恭拂死,子迷地立。死,弟訶論立。貞元時,與吐蕃相攻,吐蕃歲西師,故鮮盜邊。十四年,遣使者含嵯、烏雞、沙北三人朝,皆拜中郎將,賚遣之。傳言其國西南二千里山谷間,有木生花如人首,與語輒笑,則落。

      東有末祿,小國也。治城郭,多木姓,以五月為歲首,以畫缸相獻。有尋支瓜,大者十人食乃盡。蔬有顆蔥、葛藍、軍達、茇薤。

      大食之西有苫者,亦自國。北距突厥可薩部,地數千里。有五節度,勝兵萬人。土多禾。有大川,東流入亞俱羅。商賈往來相望云。

      自大食西十五日行,得都盤,西距羅利支十五日行;南即大食,二十五日行;北勃達,一月行。

      勃達之東距大食二月行;西抵岐蘭二十日行;南都盤,北大食,皆一月行。

      岐蘭之東南二十日行,得阿沒,或曰阿昧;東南距陀拔斯十五日行;南沙蘭,一月行;北距海二日行。居你訶溫多城,宜馬羊,俗柔寬,故大食常游牧于此。

      沙蘭東距羅利支,北恒滿,皆二十日行;西即大食,二十五日行。

      羅利支東距都盤,北陀拔斯,皆十五日行;西沙蘭,二十日行;南大食,二十五日行。

      怛滿,或曰怛沒,東陀拔斯,南大食,皆一月行;北岐蘭,二十日行;西即大食,一月行。居烏滸河北平川中。獸多師子。西北與史接,以鐵關為限。

      天寶六載,都盤等六國皆遣使者入朝,乃封都盤王謀思健摩訶延曰順化王,勃達王摩俱澀斯曰守義王,阿沒王俱那胡設曰恭信王,沙蘭王卑路斯威曰順禮王,羅利支王伊思俱習曰義寧王,怛滿王謝沒曰奉順王。

      贊曰:西方之戎,古未嘗通中國,至漢始載烏孫諸國。后以名字見者浸多。唐興,以次脩貢,蓋百馀,皆冒萬里而至,亦已勤矣!然中國有報贈、冊吊、程糧、傳驛之費,東至高麗,南至真臘,西至波斯、吐蕃、堅昆,北至突厥、契丹、靺鞨,謂之“八蕃”,其外謂之“絕域”,視地遠近而給費。開元盛時,稅西域商胡以供四鎮,出北道者納賦輪臺。地廣則費倍,此盛王之鑒也。


      譯文

      黨項,是漢時西羌的別種,魏晉以后甚微弱。北周滅宕昌、鄧至以后,黨項才開始強大。其地域即古析支,東臨松州,西接葉護,南連舂桑、迷桑等羌,北至吐谷渾。處于崎嶇山谷間,方圓約三千里。

      以姓別為部落,一姓之中又分若干小部落,大的萬把人,小的幾千人,不能統一。

      有細封氏、費聽氏、往利氏、頗超氏、野辭氏、房當氏、米禽氏、拓拔氏,其中拓拔氏最強。依土地為生,住有房屋,編織牦尾、羊毛覆屋頂,每年一換。民俗崇尚武功,沒有法令和賦役,人壽很多超過百歲。但好偷盜,相互劫掠。尤其看重復仇。若未抓得想抓的人,就蓬頭垢面,赤足素食,一定要殺了他才恢復常態。男女都穿皮襖,披氈子。畜養牦牛、馬、驢、羊等供食用,不種莊稼。氣候寒冷,五月草才生,八月就降霜。沒有文字,看草木的榮枯以記年。三年人民大相聚一次,殺牛羊祭天,從別的國家取麥子釀酒。

      可以娶庶母、伯叔母、嫂及子弟婦為妻,只是不娶同姓人。人老而死,子孫不哭;如果年少而死,稱為夭枉,為之痛哭。

      貞觀三年(629),南會州都督鄭元王壽派人招諭,酋長細封步賴率全部歸附,太宗賜璽書慰撫,步賴因而入朝,宴賜特別豐厚,將其地列為軌州,任他為刺史。步賴請求率兵討伐吐谷渾。后來眾酋長都來歸順,將其地列為山居州、奉州、嚴州、遠州,任其首領為各州刺史。

      有個叫拓拔赤辭的,起初臣附吐谷渾,吐谷渾首領慕容伏允對他很好,并結為親家。及至各羌歸附,赤辭獨不來。

      李靖攻擊吐谷渾,赤辭帶兵屯扎狼道峽抵抗王師,廊州刺史久且洛生想勸他歸降,赤辭辭謝“渾的君主待我如腹心,我不認識別人。你快走開,免得弄臟我的刀”。洛生怒,帶領輕騎兵在肅遠山將其打敗,殺死幾百人,俘獲牲畜六千。皇帝又命乘勝勸降。赤辭的侄子思頭暗中送來降書,其下屬拓拔細豆也降。赤辭知道宗族中已有二心,也漸生歸附的想法。

      岷州都督劉師立再次勸降,赤辭乃與思頭都歸附。列其地為懿州、嵯州、麟州、可州等三十二州,以松州為都督府,提拔赤辭為西州都督,賜姓李。以后入貢任職不絕。從此時開始,從黃河頭積石山向東,都屬中國的版圖。后來吐蕃日漸強盛,拓拔懼怕他們的進逼,要求內遷,詔令慶州設置靜邊等州安頓他們。拓拔的故地陷入吐蕃。當地的居民都成為吐蕃的隸屬,改稱他們為“弭藥”。

      還有黑黨項,位于赤水之西。其首領叫敦善王。當初慕容伏允逃避李靖,依附他同行。及至吐谷渾歸降,敦善王也來納貢。居于雪山的稱為“破丑氏”。

      還有白蘭羌,吐蕃稱之為丁零。左連黨項,右接多彌。有強兵萬人,勇敢善戰。習俗與黨項同。武德六年(623),派使者入朝。第二年,列其地為維州、恭州。貞觀六年(632),與契必艸幾十萬人同來歸附。永徽時,特浪的生羌卜樓大首領凍就率眾歸附,列其地為劍州。

      龍朔以后,白蘭、舂桑及白狗羌被吐蕃所臣服,吐蕃在戰爭中用其兵為前驅。

      白狗與東會州相接,強兵才千人。居于西北的,天授年間歸附,有二十萬戶,列其地為朝州、吳州、浮州、歸州等十州,人民散居于靈州、夏州之間。至德末年,吐蕃誘騙為其向導侵犯邊陲。不久悔悟,改過來朝,愿意幫助供給靈州的軍餉。

      乾元年間,中國多次變亂,乃趁亂侵犯..、寧二州,肅宗詔令郭子儀都統朔方、..寧、..坊等州,節度軍事,派..州刺史杜冕、..州刺史桑如王圭分兩隊出兵討伐。

      郭子儀到,黨項潰敗。

      上元元年(760),在涇、隴的部落十萬人到鳳翔節度使崔光遠處歸降。上元二年(761),與渾、奴刺聯和,侵犯寶雞,殺吏民,掠財寶,焚大散關,進入鳳州,殺刺史蕭忄曳,節度使李鼎追擊將他們趕走。

      第二年,又攻梁州,刺史李勉逃走;進而侵犯奉天,大肆擄掠華原、同官后去。詔令臧希讓代李勉為刺史,于是歸順、乾封、歸義、順化、和寧、和義、保善、寧定、羅云、朝鳳共十州的部落均到臧希讓處納降書,乞討節印,皇帝允許。

      仆固懷恩叛亂時,誘騙黨項、渾、奴刺犯邊,兵眾數萬,掠奪鳳翔、銩稨,大酋鄭廷、郝德攻入同州,刺史韋勝逃走。節度使周智光在澄城將他們打敗。過了一個月,再攻入同州,燒毀官府民宅,駐守馬蘭山。郭子儀派兵襲擊,鄭廷等人退而堅守三堡,郭子儀派慕容休明勸降鄭廷、郝德。

      郭子儀認為黨項、吐谷渾的部落散處在鹽州、慶州等地,與吐蕃臨近,容易受吐蕃的脅迫,于是上書請將靜邊州都督、夏州、樂容等六府的黨項遷到銀州之北、夏州之東,寧朔州的吐谷渾住夏州西,使其分離阻隔。召靜邊州大首領左羽林大將軍拓拔朝光等五刺史入朝,賞賜豐厚,讓他們回去安撫其部屬。起先,慶州有破丑氏族三部、野利氏族五部、把利氏族一部與吐蕃連姻互援,贊普全封他們為王,由此犯邊達十年之久。郭子儀上表請任工部尚書路嗣恭為朔方留后,將作少監梁進用為押黨項部落使,設置行慶州。且說“:黨項暗中勾結吐蕃變亂,可派使者招撫,打消其謀反之心。就此令梁進用為慶州刺史,嚴密巡察,堵絕吐蕃往來的道路。”代宗認為有道理。郭子儀還上表請置靜邊、芳池、相興三州都督、長史,永平、旭定、清寧、寧保、忠順、靜塞、萬吉等七州都督府。于是破丑、野利、把利三部及思樂州刺史拓拔乞梅等皆入朝歸附。宜定州刺史折磨布落、芳池州的野利部遷往綏州、延州。大歷末年,野利、禿羅都與吐蕃叛變,招余族均不應。郭子儀將其擊破,斬殺禿羅都,而野利景庭、野利剛率領其部落幾千人入附雞子川。六州部落,即野利越詩、野利龍兒、野利厥律、兒黃、野海、野穴卒等。居于慶州的稱為東山部,居于夏州的稱為平夏部。永泰年后,漸漸遷往石州。后來被永安將阿思那思目柬無限止地勒索,于是逃奔河西。

      元和年間,再設置宥州以保護黨項。

      至大和中漸漸強盛起來,又多次來騷擾掠奪。不過他們的兵器很差,懼怕唐兵的精良器械,就用良馬來購買鎧甲,肥羊則換弓箭。..坊道的軍糧史李石上表要求禁止商人不得將旗幟、甲胄、各種兵器賣給各部落。如有來檢舉的,就把罪人的財產給他。到開成末年,各部族種落越來越多,有錢的商人用綢緞珍寶來買他們的羊、馬,藩鎮乘機強買,甚至不給錢,部落中人生怨恨,相率作亂,以致靈州、鹽州道路不通。武宗派侍御史出使安撫,分三印統轄,在..、寧、延等州的,由崔彥曾主管;在鹽、夏、長澤等州的由李..主管;在靈武、麟、勝等州的由鄭賀主管。都賜緋衣銀魚以示鄭重,但均無功。

      宣宗大中四年(850),黨項內掠..、寧。詔令鳳翔的李業、河東的李拭會合節度兵討伐,宰相白敏中為都統。皇帝出近苑,見有人在舍外植一叢竹,高只尺把,遠約百步。皇帝拿了兩支箭說:“黨羌賊寇,每年都騷擾我邊陲,現在我約誓:射竹中了,他們將自己滅亡;射不中,我就征調天下所有的兵剪滅他,決不讓此賊留給子孫。”左右均注目而視,皇帝一箭就把竹子射破了,一直穿過竹身。

      左右高呼萬歲。不到一個月,羌人果然被消滅,剩下的逃竄到南山。

      當初,天寶末年,平夏部有戰功,提拔為容州刺史、天柱軍使。其孫子拓拔思恭咸通末年時竊據宥州,稱為刺史。

      黃巢入長安,拓拔思恭與..州的李孝昌設壇歃血而盟,發誓共同討賊。僖宗認為他賢能,任他為左武衛將軍,暫管夏、綏、銀等州的軍事。軍駐王橋,被黃巢打敗。又與鄭畋等四節度盟誓,屯駐渭橋。

      中和二年(882),詔任他為京城西面都統、檢校司空、同中書門下平章事。不久晉升為四面都統,暫任京兆尹。賊亂平,兼任太子太傅,封爵夏國公,賜姓李。后來嗣襄王誰作亂,詔令思恭討賊。思恭兵未出,去世。以他的弟弟思諫代任定難節度使,思孝為保大節度使,..、坊、丹、翟等州的觀察使,并任檢校司徒、同中書門下平章事。王行瑜叛變,任思孝為北面招討使、思諫為東北面招討使。

      思孝乘亂取..州,即任節度使,累官兼侍中。后因年老推薦弟思敬為保大軍兵馬留后,不久即任節度使。

      東女,也稱蘇伐剌弩瞿咀羅,是羌族的別種。因西海也有女子自為王的,所以稱“東”,用以區分。其地東與吐蕃、黨項、茂州相接,西連三波訶,北臨于闐,東南靠雅州羅女蠻、白狼夷。東西的長度約為九日的行程,南北的長度則是二十天的行程。域內有八十個城。以女子為君主,居于康延川,四周有險峻的山巒環繞,有河名弱水南流,用皮革縫船。人口四萬戶,強兵一萬人。王稱為“賓就”,官稱“高霸黎”,就如漢人稱宰相。王居外的官都由男子擔任。凡有號令,由女官自內部傳出,男官則受令而行。王有侍女幾百人,五日聽政一次。王死,國人給王族納錢好幾萬,尋求二位淑女,長立為王,次為小王。王死,以小王為嗣。或是婆婆死媳婦繼承,沒有篡奪之事。住所都是樓房。王所居的有九層,一般人住的為六層。王穿青毛綾裙,披青袍,袖長拖地。冬天穿羔皮裘,用花錦裝飾。頭發梳成小鬟髻,耳垂玉..,腳穿革索..。習俗輕視男子,高貴的女子都有侍男。他們披散頭發,用青色涂臉。他們的工作就是作戰及耕種。孩子隨母姓。氣候寒冷,宜種麥子,畜養羊、馬,出產黃金。風俗一般與天竺相同。以十一月為歲始。

      巫者十月到山里去,撒糟麥,祈禱并呼喚群鳥,不久就有像雞一樣的鳥來,捉住剖殺,肚里若有谷,預示年豐,否則有災。

      此法稱之為鳥卜。人死,居喪三年,不換衣服,不洗頭洗澡。貴人死,剝下皮收藏起來,骨則放進壇子,摻金屑后埋葬。王葬時,殉葬的多至幾十人。

      武德時,王湯滂氏才派使者入貢,高祖以厚禮回報,但被突厥搶走未能送到。

      貞觀年間,又派使者來,太宗賜璽書撫慰。顯慶初年,派使者高霸黎文與王子三盧來朝,委任為右監門中郎將。其王斂臂派大臣來請封官號,武后冊拜斂臂為左玉鈐衛員外將軍,賜瑞錦服。天授、開元年間,王及其子兩次來朝,詔令宰相與之宴于曲江,封王曳夫為歸昌王、左金吾衛大將軍。后來以男子為王。

      貞元九年(793),王湯立悉與白狗君以及哥鄰君董臥庭、逋租君鄧吉知、南水君薛尚悉曩、弱水君董避和、悉董君湯息贊、清遠君蘇唐磨、咄霸君董藐蓬都到劍南韋皋處請求歸附。其種族散居西山、弱水,雖自稱是王,實際是小小部落。自從河、隴失守,這些部落都被吐蕃控為屬下。一部有幾千戶的,就設令官,每年要求上繳絲絮。至此時呈上天寶時所賜詔書。韋皋安置其人眾在維、霸等州,賜給牛、糧,讓他們發展生產。立悉等入朝,均依等賜給官祿。于是松州羌二萬人亦隨之歸附。立悉等任刺史職,都能世襲。

      不過他們暗中仍依附吐蕃,所以稱之為“兩面羌”。

      高昌,距京師西有四千多里。幅員橫八百里,縱五百里,共有二十一城。王都在交河城,是漢時車師前王廷。田地城,是后漢戊己校尉的治地。有精兵萬人。土地肥沃,稻、麥都一年兩熟。有種草名叫白疊,取其花可織為布。習俗編發為辮髻垂于腦后。

      其王叫麴伯雅,隋朝時曾娶國戚宇文氏之女華容公主為妻。武德初年,伯雅死,子文泰繼立,派使者來告喪,高祖命使者前往吊唁。五年后,來獻狗,高六寸、長一尺,能拖馬銜燭,據說產于拂林艸。

      從此,中國有了拂林艸狗。

      太宗即位,來獻玄狐皮襖,皇帝賜其妻宇文氏花鈿一架,宇文氏又貢玉盤。

      舉凡西域各國有什么動靜都報告朝廷。

      吐谷渾,位于甘松山之南,洮水之西,南面到白蘭,地域達幾千里。有城郭,但不居住,而是逐水草搭帳篷而居,以肉食為主。官吏有長史、司馬、將軍、王、公、仆射、尚書、郎中,這都是仰慕中華而效法的。民俗識文字,其王盤小髻蒙黑綢,其妻穿錦袍織裙,用金花做頭飾。男子穿長裙,頭蒙綢帕,或戴冪..(有羽毛的帽子)。婦人頭發編成辮子繞在腦后,綴以珠貝。婚禮,富家出很多聘禮,窮人家則偷了姑娘逃走。父親若死了,就娶父親的妾為妻;若哥哥死了,就娶嫂子為妻。辦喪事有分等級的喪服,死者落葬后就除服。國內沒有固定的稅收。費用不夠了,就向富有者及商人索取,夠用即止。刑律凡殺人或盜馬的都定死罪,其他犯法則可以繳納物品贖罪。

      氣候寒冷,適宜種麥、豆、粟、蔓菁,出產小馬、睺牛、銅、鐵、丹砂。境內有個青海,方圓八九百里,中間有座山,待到海水結冰,將母馬放牧在這山上,第二年生駒,稱為龍種。曾得到波斯馬,在青海放牧,生驄駒,能日行千里,所以稱之為“青海驄”。境西北有流沙幾百里,夏天有熱風,能灼傷行人。風將起時,駱駝就引頸嘶鳴,將鼻子埋在沙里。人們以此為信號,用氈遮蔽口鼻就能無害。

      隋朝時,其王慕容伏允,稱為步薩缽,曾侵擾我邊陲,煬帝派鐵勒將他打敗,壁守西平;又命觀王雄擊破其他兵眾。伏允帶領幾十人馬入泥嶺逃走。仙頭王率領男女十多萬人投降。乃設置郡縣以鎮守,扶立伏允當初作為質子入朝的長子順為王,讓他統領余眾,但未至國又返。伏允客居黨項。隋亂,伏允趁勢收復故地。

      高祖即王位,慕容順自江都回到長安。當時,李軌據涼州。皇帝乃與慕容伏允約和,要他攻擊李軌以報效,朝廷則護送慕容順歸國。伏允很高興,率兵與李軌在庫門一戰,后來兩軍皆退而停戰。

      伏允派使者請求送回慕容順。皇帝乃送他歸。順回到國內,稱為大寧王。

      太宗時,伏允派使者入朝,使者還未回時,即侵擾鄯州。皇帝派使者責備,同時召伏允入朝。伏允稱病不入朝而為兒子求婚,用以窺測皇帝的心思。皇帝召伏允子來朝親迎,其子也說有病不能前來,于是詔令中止婚約,派中郎將康處真前去曉以禍福。后來伏允又掠奪岷州,都督李道彥把他趕跑,俘名王二人,斬殺七百人。于是連年派名王入朝。后來,又侵略涼州,鄯州刺史李玄運上表說吐谷渾現正牧馬青海,用輕兵掩襲,可全部抓獲。乃命左驍衛大將軍段志玄、左驍衛將軍梁洛仁率契必艸、黨項兵去襲擊。

      離青海還有三十里時,志玄等人不想打仗,就留下駐守。吐谷渾人發覺了,驅牧馬離去。副將李君羨率精騎在懸水襲擊牧隊的尾部,俘獲牛羊兩萬后回。

      這時,伏允已年老不能管事,其相天柱王當政,拘留了朝廷外交大臣鴻臚丞趙德楷,皇帝派使者前去宣諭敕書,往返十次,均無悔改的語言。貞觀九年(635),詔令李靖為西海道行軍大總管,侯君集為積石道行軍總管,任城王道宗為鄯善道行軍總管,李道彥為赤水道行軍總管,李大亮為且末道行軍總管,高甑生為鹽澤道行軍總管率領突厥、契必艸兵去攻吐谷渾。黨項的內屬羌及洮州羌都殺了刺史去依附伏允。夏四月,道宗在庫山打敗了伏允的兵,殺及俘共四百人。

      伏允打算入大磧將唐兵拖垮,燒掉野草,所以李靖的馬大多饑餓。道宗說“:柏海臨近黃河源頭。從古沒有人到過,伏允西去,不知他到了何處。如今馬瘦又缺糧,難以遠入,不如按軍鄯州,待馬養壯了再做打算。”侯君集說:“不,以前段志玄到鄯州,吐谷渾兵就到了城下,那時他們國家正充實,民眾肯為之出力。現在他們已大敗,沒有偵察兵,君臣不能相顧。我乘其困窘,可以得手。柏海雖遠,激勵士氣也易到達。”李靖說“:好。”軍分為二,李靖與大亮、薛萬均帶一軍往北,襲擊其右邊;侯君集、道宗帶一軍往南,襲擊其左邊。李靖的將領薩孤吳仁率輕騎與吐谷渾軍戰于曼都山,斬殺名王,俘獲五百人。其他各將戰于牛心堆、赤水源,俘獲其將南昌王慕容孝鯭,收繳各種牲畜好幾萬。君集、道宗登漢哭山,戰烏海,俘獲名王梁屈蔥。李靖在赤海擊破天柱部落,收繳各種牲畜二十萬。李大亮俘獲名王二十人,牲畜五萬,駐扎且末之西。伏允逃至圖倫磧,準備去于闐,薛萬鈞率精銳騎兵追奔幾百里,又打敗了他。其時士兵缺水,刺馬飲血解渴,君集、道宗行經無人空荒二千里,盛夏降霜,缺乏水草,士兵嚼冰,馬喂雪。一個月后,到了星宿川,終于到了柏海。北望積石山,觀看黃河源頭。執失思力馳兵擊破吐谷渾的車隊。兩軍在大非川、破邏真谷相會。

      當初慕容順在隋為質子,任金紫光祿大夫,伏允立其弟為太子,順歸國后常郁郁不樂。自認為既已失去王位,想立功來結好天子,于是斬殺天柱王,舉國歸降。伏允害怕了,引一千多騎兵逃入大磧中,人漸漸走散,隨從者最后只有百把人,窘迫無以解脫,乃自縊而死。國人立順為君,內附稱臣。詔封為西平郡王,稱蘾胡呂烏甘豆可汗。皇帝擔心他不能撫定國家,派李大亮率精兵為他鎮守援助。

      慕容順長久質于中華,國人不服,終于被手下所殺,擁立其子燕王諾曷缽。

      諾曷缽年幼,大臣爭權。皇帝詔令侯君集去協助治國,開始請頒歷法并要求子弟入侍。詔封諾曷缽為河源郡王,稱烏地也拔勒豆可汗。派淮陽郡王道明持節去冊封,賜給鼓纛。諾曷缽親自入朝致謝,同時求婚,獻馬牛羊一萬頭。第二年入朝,就將宗室女封作弘化公主與之婚配。詔令道明及右武衛將軍慕容寶持符節護送公主。吐谷渾的相宣王跋扈,陰謀作亂,想襲擊公主,劫持諾曷缽奔吐蕃。諾曷缽得報,帶領輕騎去鄯城,威信王以兵迎擊,果毅都尉席君買率兵與威信王共同攻擊,斬其兄弟三人。國內騷亂。皇帝又詔令民部尚書唐儉、中書舍人馬周持節去撫慰。

      高宗立,由于公主的緣故,任諾曷缽為駙馬都尉。諾曷缽又派人獻名馬。皇帝問馬的種性,使者說:“是國內最好的。”皇帝說“:好馬是人所愛的。”詔令還給他馬。公主上表請求入朝,派左驍衛將軍鮮于匡濟去迎接。十一月,公主和諾曷缽到達京師,皇帝又將宗室女金城縣主嫁給其長子蘇度模末,任他為左領軍衛大將軍。后來,模末死,弘化公主與次子右武衛大將軍梁漢王闥盧模末來求婚,皇帝將宗室女金明縣主許配給他。

      后來,吐谷渾與吐蕃相攻,都上書來指責對方,并來請求援兵。皇帝兩方都不答應。吐谷渾大臣素和貴投奔吐蕃,說了吐谷渾的情況。吐蕃出兵直攻其虛弱處,在黃河上大破其軍。諾曷缽不敵,與公主帶領幾千帳避走涼州。皇帝派左武衛大將軍蘇定方為安集大使,調停兩國的怨怒。吐蕃于是占有其地。

      諾曷缽請求內遷。乾封初年,改封青海國王。皇帝想把他們遷到涼州的南山,群臣意見不一。皇帝覺得難辦。咸亨元年(670),乃以右威衛大將軍薛仁貴為邏娑道行軍大總管,左衛員外大將軍阿史那道真、左衛將軍郭待封為行軍副總管,統兵五萬討伐吐蕃,同時讓諾曷缽居于故廷。王師在大非山敗,吐谷渾的全部土地皆淪陷,諾曷缽與親近的幾千帳僅得免難。咸亨三年(672),才將他們遷到浩..水之南。諾曷缽因吐蕃強盛,自己不是他的對手,而鄯州又太窄小,又遷往靈州。皇帝為他設置安樂州,任他為刺史,希望他能又安定又快樂。

      諾曷缽死,其子忠繼立。忠死,子宣超繼立,圣歷三年(700)被任為左豹韜員外大將軍,承襲原可汗稱號。余部到涼州、甘州、肅州、瓜州、沙州等處歸降,宰相張錫與右武衛大將軍唐休瞡商議將他們遷往秦、隴、豐、靈等州之間,使他們不能背叛而去。涼州都督郭元振認為“:吐谷渾靠近秦隴,則與監牧混處,如安置在豐、靈,又靠近默啜;即使處在華人中,也不能迅速改變其本性。以前王孝杰自河源軍將耽爾乙句貴遷置靈州。及至他反叛,就入牧坊掠奪群馬,踐踏州縣。這就是把他們遷置中土沒有好處的例證。往日素和貴背叛而去,于我無損,但失去吐谷渾幾十部,豈能與句貴相比呢?如今降我的虜人,不是因我兵力強大而臣服,都是冒矢刃棄吐蕃而來的,應該循其情而控制他們。在甘、肅、瓜、沙等州降的,就在那里安置,易于安心。分散在幾個州,其勢力也自然分散。順其情,分其勢,不驚擾人,可稱作善于挫減爭戰之心的法子。每年派鎮遏使者與宣超兄弟去撫慰他們,使他們不相互侵奪,其生活生產也就安定了。即使有背叛而去的,也無損于中國。”皇帝同意。后宣超死,子曦皓繼立。曦皓死,子兆繼立。吐蕃又來攻取安樂州,吐谷渾殘部遷往朔方、河東,語訛稱他們為“退渾”。

      貞元十四年(798),由朔方節度副使、左金吾衛大將軍慕容復任長樂都督、青海國王,承襲可汗稱號。慕容復死,封爵中止。吐谷渾自晉永嘉年間建國,至龍朔三年(663)吐蕃吞取其地,共三百五十年。至此封爵也就斷嗣了。

      龜茲,又稱丘茲,也稱屈茲,在京師之西七千多里。從焉耆向西南走二百里,翻過一座小山,又渡過兩條大河,再行七百里才到。幅員東西一千里,南北六百里。土壤適宜種麻、麥、粳稻、葡萄,出產黃金。人民善歌舞,有橫寫的文字,崇尚佛法。生了孩子用木壓頭。人民都剃發,只有君王不剪發。姓白,住在伊邏盧城,北靠阿羯田山,也叫白山,山上常有火。王以錦蓋頭,穿錦袍,系寶帶。每年初,斗羊、馬、駱駝七天,觀其勝負占卜年歲的豐歉。蔥嶺以東風俗喜淫,龜茲、于闐都開設女店肆,并征收其錢。

      高祖受禪即帝位,龜茲王蘇伐勃馬夫派使者入朝。此時王死,其子蘇伐疊繼立,號稱時健莫賀俟利發。貞觀四年(630)入朝獻馬,太宗賜給璽書,撫慰有加。后來龜茲臣服西突厥。郭孝恪伐焉耆,龜茲派兵援焉耆,從此時起不再朝貢。

      蘇伐疊死,弟訶黎布失畢繼立。貞觀二十一年(647),兩次派使者來朝貢,但皇帝恨他幫助焉耆叛亂,商議要討伐他。這天晚上,月食昴星,皇帝下詔說:“月是陰之精,是用刑之兆;昴星,是胡地的對應,氣數將盡。”于是任阿史那社爾為昆丘道行軍大總管,契絆何力為副總管,率領安西都護郭孝恪、司農卿楊弘禮、左武衛將軍李海岸等人征發鐵勒十三部的兵十萬人馬前去討伐。阿史那社爾分五軍攻打龜茲之北,擒獲焉耆王阿那支,龜茲大驚,酋長們都棄城逃走。阿史那社爾到達磧石,距王城三百里。先派伊州刺史韓威帶一千騎兵為前鋒,右驍衛將軍曹繼叔隨后。到達多褐,與龜茲王相遇,其將羯獵顛帶兵五萬與王合力而戰。韓威假裝敗退,王見威兵少,揮兵追趕。韓威退而與曹繼叔會合,回身再戰,大破龜茲王,一直追趕了八十里。

      王閉城自守,阿史那社爾準備圍城,龜茲王率領突擊騎兵西逃,城被攻破,郭孝恪居守。沙州刺史蘇海政、行軍長史薛萬備帶精兵窮追六百里,龜茲王計窮,退保撥換城。阿史那社爾將兵圍城。相持一個月,擒王及羯獵顛。其相那利在夜色中逃走,帶領了西突厥的人馬合同國內的兵眾共一萬多人來戰,郭孝恪及其子戰死。王師亂,倉部郎中崔義起募兵在城中與那利兵戰,曹繼叔、韓威配合攻擊,斬殺三千人。那利敗,又收集散亂兵眾卷土重來,曹繼叔迎戰,斬殺八千人。

      那利逃走,后被人抓住送到軍中來。阿史那社爾共攻破五大城,俘獲男女好幾萬,派使者勸降的小城有七百多個。西域震驚,西突厥、安兩國進獻軍餉,社爾扶立龜茲王的弟弟葉護為國王,并刻石紀功。

      報捷奏書上達,皇帝很高興,朝見群臣時從容地說“:樂,有幾種幾等,我曾經說過:筑土城、騎竹馬,是兒童的樂趣;佩金銀、穿綾羅,是婦人的樂趣;賣得利、屯及時,是商人的樂趣;做高官、享厚祿,是士大夫的樂趣;樹軍威、戰無敵,是將帥的樂趣;四海寧、人民安,是帝王的樂趣。

      我現在十分快活。”于是普遍斟酒。當初,郭孝恪去討伐焉耆,龜茲有個佛僧能知氣數,曾嘆息說:“唐家終究要統有西域,不過幾年,我們國家也要亡了。”阿史那社爾捉住龜茲王訶黎布失畢及那利、羯獵顛敬獻太廟,皇帝在紫徽殿接受俘虜。皇帝責備他們的罪過,龜茲君臣都匐伏謝罪。詔令赦罪,讓他們改住在鴻臚寺,委任布失畢為左武衛中郎將。將安西都護遷到原龜茲都城,統領于闐、碎葉、疏勒,號稱“四鎮”。

      高宗又封訶黎布失畢為龜茲王,與那利、羯獵顛一同回國。后來龜茲王來朝時,那利與其妻阿史那有奸情,王制止不了。左右要求殺那利。由此,猜忌加深。使者來朝訴及情況,皇帝同時召兩人到京師,囚禁了那利,派人護送龜茲王回國。羯獵顛拒絕不讓布失畢歸,還派使者去突厥向賀魯降服。布失畢不敢入國,抑郁而死。詔令左屯衛大將軍楊胄發兵擒拿羯獵顛,刨根誅殺其黨羽,以其地列為龜茲都督府,扶立布失畢之子素稽為王,委任為右驍衛大將軍,就任都督職。這一年,將安西都護府遷到龜茲國內,將原安西做西州都督府,即任左驍衛大將軍兼安西都護麴智湛為都督。西域從此平定。皇帝派使者分別到各國考察風俗、物產,詔令許敬宗與史官撰寫《西域圖志》。

      上元年間,素稽來獻銀頗羅及名馬。

      天授三年(692),龜茲王延田跌來朝。當初,儀鳳年間,吐蕃攻打焉耆以西,四鎮全部淪入敵手。長壽元年(692),武威道總管王孝杰擊破吐蕃,恢復四鎮的地,設置安西都護府于龜茲,派兵三萬鎮守。

      當時沙磧荒蕪,人民供給軍需不堪負擔,朝中議臣建議放棄,武后不聽。安西都護以政績受到華人、西域人稱頌的有田揚名、郭元振、張孝嵩、杜暹等人。開元七年(719),龜茲王白莫絆死,子多幣繼立,改名孝節。開元十八年(730),派弟弟孝義來朝。

      貞觀四年(630),文泰來朝,皇帝禮賜甚厚。宇文氏請求能入宗籍,詔賜李氏,改封為常樂公主。

      后來,文泰與西突厥交往,凡西域去朝貢的都要借道其國,均遭堵劫。伊吾曾臣服西突厥,此時歸附朝廷。文泰與突厥葉護共同攻擊伊吾。皇帝下詔,譴責文泰反復無常,召其大臣冠軍阿史那矩商議事情,文泰不派,另派長史麴雍來謝罪。當初,隋大業末年,中國人很多投奔突厥。至頡利兵敗,有些人逃入高昌。

      皇帝詔令護送他們歸國,文泰隱匿不送,又與西突厥乙毗設擊破焉耆三城,擄掠其人民,焉耆王向朝廷控訴。皇帝派虞部郎中李道裕來問罪,文泰又派使者謝罪。皇帝對使者責備說“:你們的主子幾年都不來朝貢,全無藩臣之禮。國內又擅自設置官吏,模仿我朝百官。今年歲首,萬國君長均來朝,而你們的主子不來。日前我派人前往,文泰竟然說:‘鷹在天上飛,野雞在蒿草中竄,貓在堂前游玩,老鼠安處于洞穴,各得其所,豈不快哉!’西域使者入貢,你們主子都扣留不讓通行。又對薛延陀說:‘既然當了可汗,就與唐天子相等,為什么要拜謁唐的使者?’明年,我將發兵討伐你國。回去告訴你們主子好好思量。”那時,薛延陀可汗請求當向導,民部尚書唐儉到延陀加固約定。

      皇帝又下璽書給文泰,曉以禍福,促使他入朝。文泰聲稱有病不來。皇帝任侯君集為交河道大總管,左屯衛大將軍薛萬均、薩孤吳仁為副總管,任契必艸何力為蔥山道副大總管,任武衛將軍牛進達為行軍總管,率領突厥、契必艸幾萬騎兵前去討伐。群臣勸諫遠行萬里,難以取勝,況且地處邊陲荒域,即使攻擊得手,也不能長期守護。皇帝不聽,文泰對左右說:“以前我入朝時,看見秦、隴之北,城邑蕭條,已不再是隋朝時光景。如今來討伐我,如果兵多,則糧餉運輸不及;若兵力在三萬以下,我有能力鉗制。王師渡過砂磧,必然疲憊,而我以逸待勞,可以坐收勝利。”貞觀十四年(640),文泰聽說王師已到磧口,又驚駭惶恐,不知該怎么辦。發病而死,子智盛繼立。

      侯君集進攻田地城,契必艸何力率前軍猛戰,這天晚上星隕落城中,第二天攻克其城,俘虜七千多人。中郎將辛獠兒率精銳騎兵夜逼其都,智盛送信給君集:“得罪天子的,是我先王。他罪孽深重,受譴責良深。現已震驚身亡。智盛我即位不久,望公能赦我。”君集說:“如真能悔過,那就自縛后來軍門。”智盛不作答。

      王師進軍,填平護城河,開來沖車,將石塊如密雨般擲入城中,城中大驚。智盛令大將麴士義守城,自己則與綰曹麴德俊來王師軍門,請求能臣事天子。君集曉諭智盛投降。智盛的答辭并不卑屈,薛萬均勃然而怒說:“先把城攻下,不懂事的小兒,跟他有什么可說的。”乃指揮部隊進軍,智盛驚懼流汗,伏地說“:聽憑侯公發落。”于是投降。君集分兵平定各處,共三州、五縣、二十二城,人民八千戶,共三萬人,馬四千匹。當初,高昌國內有童謠說:“高昌兵,如霜雪;唐家兵,如日月。日月照霜雪,即刻自消滅。”文泰曾追查童謠的來源,未能查到。

      捷報傳到京師,天子大悅,宴請群臣,論功行賞,赦免高昌部屬,分其地列為州縣,稱為西昌州。特進魏征進諫:“陛下即位,高昌最先來朝謁。不久因為他們掠奪了胡商,阻止了貢獻,所以遭到陛下的譴責。文泰死,罪過也就中止了。

      如能安撫其人民,扶立其子嗣。這樣‘討伐有罪,撫慰人民’,是‘道’的表現。如今占有其土地,屯守一般要千人,守兵幾年一換班。國要籌辦守邊財物,家則親人分離。不要十年,隴右將會空虛。陛下終究不能從高昌得到一撮谷一尺布來資助中國。這就是放出有用的,去侍奉無用的。”皇帝不聽。改西昌州為西州,改置安西都護府,每年調兵一千人,再加上謫官罪人駐守。黃門侍郎褚遂良進諫“:古代先中國后夷狄,致力于擴大德的教化,不與荒遠之人相爭。如今高昌已經誅滅,國家威震四夷。但自王師征伐以來,由河西供給軍需,糧草長途轉運,已十室九空,五年也不可能恢復。現在又要每年派人駐守,行程萬里,去的人所需裝備由他們自己籌辦。他們變賣家中糧食,機上布匹。半路上死去的不計其數。派去的罪人,開始是犯了法,最后又讓他們成為游民,對他們的品行無所補益。派去的人中還有逃跑的,司法部門下令逮捕,還株連蔓牽。如果張掖、酒泉有烽火警報,難道能得到高昌一車一兵之助嗎?一定得調撥隴右、河西。然則河西是我腹心,高昌則是他人的手足,何必耗費中華根本而去事無用之土。以前陛下平定頡利、吐谷渾,都為他們立君長。這是有罪就興兵討伐,降伏就扶助立國的原則。百蠻也因此而懼怕陛下之威,敬慕陛下之德。現在該選擇高昌子弟中可立之人為之立君,召其首領全歸本土,永為唐室的藩輔邊屏,中國就不會受到騷擾了。”奏書送上后,皇帝不作回答。

      當初,文泰用錢厚贈西突厥欲谷設。

      相約有事就互相援助;讓葉護屯守可汗浮圖城。及侯君集來打,欲谷設懼怕王師不敢發兵而來投降,乃將可汗浮圖城列為庭州。焉耆來要求收回高昌所奪的五城,留兵鎮守。

      侯君集勒石紀功,凱旋而歸。俘智盛君臣獻于觀德殿。行飲至禮,大宴三日,將高昌的豪杰等知名人士遷往中國,任智盛為左武衛將軍,封爵金城郡公,任其弟智湛為右武衛中郎將,封爵天山郡公。麴氏傳國九世,共一百三十四年而亡。

      智湛,麟德年間以左驍衛大將軍的身份任西州刺史,死,追贈涼州都督。有子名昭,好學。一次有個賣好書的,其母看看箱子里的錢,嘆道:“為什么愛這物件,不叫我兒子出人頭地?”把所有的錢拿出來換了書。昭曾任司膳卿,能寫一手好文章。弟弟崇裕有武藝,永徽年間任右武衛翊府中郎將,封爵交河郡王,封邑達三千戶。死時為鎮軍大將軍,武后為他舉哀,贈死者美錦袍,奠儀甚厚,封爵則中止了。

      于闐,或稱為瞿薩旦那,也叫渙那、屈丹,北狄人稱之為于遁,胡人稱之為豁旦。距京師有九千七百里,距瓜州四千多里,據有漢代的戎盧、桿彌、渠勒、皮山等五國的舊地。王所居稱西山城,有強兵四千人,有河名玉河,國人夜里看月光最亮的地方定能找到美玉。王住的房子繪有彩圖。民俗善機巧,說起話來轉彎抹角。供奉襖神,崇尚佛法。其人看來嚴謹有禮,人們相見都行跪禮。用木做筆,刻玉為印章。凡得到朝廷送去的撫慰、賞賜的詔書等,一定先供戴在頭上,然后再打開看。自漢武帝以來,中國送去的詔書、符節等,其王視作國寶代代相傳。人民喜歡歌舞,善于紡織。國西有沙磧,其中鼠大如刺猬,毛色如金。人出入沙磧,常有群鼠跟隨。起初國內沒有蠶桑,向鄰國乞討,鄰國不肯給。其王來朝求婚,皇帝同意,將要迎娶時才報請說“:國內沒有綢子,可以帶蠶來自己織衣。”公主聽說后,將蠶種藏在帽絮中,關守不敢查驗公主,從此,于闐才開始有蠶。公主刻石約定不得殺蠶,要待蛾飛盡才可以抽絲。

      于闐王姓尉遲,名屋密,本來臣服于突厥。貞觀六年(632),派使者入朝貢獻,三年后,派兒子入朝侍衛。阿史那社爾平定龜茲時,于闐王伏..信十分恐懼,派兒子來獻駱駝三百頭。長史薛萬備對阿史那社爾說:“您擊破了龜茲,整個西域都震驚恐懼,希望您能借給我輕騎兵,我去把于闐王捉來獻給京師。”社爾同意。薛萬備到了于闐,向王陳述唐的威勢及神助,勸王入朝拜謁天子。伏..信就跟隨使者來。正逢高宗即位,授官右衛大將軍,授官給他的兒子葉護玷為右驍衛將軍,賜給錦袍玉帶及布帛六千段、住宅一區。留王住了幾個月后送他回國,伏..信要求讓其子弟留下宿衛。上元初年,伏..信親自帶領子弟及首領等七十人來朝。助攻吐蕃有功,皇帝將其國土列為毗沙都督府,分為十個州,委任伏..雄為都督。伏..雄死后,武后扶立其子伏..王敬為王。開元年間來朝獻馬、駝、豸內。伏..王敬死,再立尉遲家族的尉遲伏師戰為王。尉遲伏師戰死,伏..達繼立,冊封其妻執失氏為王妃。伏..達死,尉遲王圭繼立,妻馬氏為王妃。尉遲王圭死,子尉遲勝立。至德初年,派兵赴國難。

      事后要求留在京師宿衛。乾元三年(760),皇帝委任其弟左監門衛率葉護尉遲曜為大仆員外卿、同四鎮節度副使,代理本國政事。

      于闐東三百里有條建德力河,七百里處有個精絕國;河之東有汗彌國,王居在達德力城,也叫拘彌城,就是寧彌的故城。都是些小國。

      當初,德宗即位時,曾派內給事朱如玉到安西,向于闐求玉,得到一個圭、五個珂佩及一個玉枕,此外還有帶胯三百、玉簪四十、奩三十、釧十、玉杵三、瑟瑟一百斤以及其他珍寶。朱如玉回國,假稱借道回紇時被回紇搶去。后來,事情敗露,將賣掉的也都收回,朱如玉則流放到恩州,后死于該地。

      天竺國,就是漢朝時的身毒國,也叫摩伽陀,或叫婆羅門。距京師九千六百里,距都護所在地二千八百里,位于蔥嶺之南,幅員三萬里,分東、西、南、北、中五天竺,每個天竺都有幾百個城市。南天竺瀕海,出產獅子、豹、犭軍、駱駝、犀、象、火齊、瑯..、石蜜、黑鹽等。北天竺靠近雪山,四面都是山環抱,如同一個璧,南面有谷,成為與外界相通的國門。東天竺臨海,與扶南、林邑接壤。西天竺與..賓、波斯連接。中天竺在四天竺之中心,都城叫茶..和羅城,瀕臨迦毗黎河。四周有城幾百個,都設置長官,有附屬國幾十個,都設王。較大的國有舍衛;有迦沒路,他們住房的門都朝東開;有迦尸,或叫波羅奈,也叫波羅那斯。牲畜有稍割牛,黑毛,細角,有四尺多長,十天要割一次,否則將被困死。據說人喝其血能活五百歲,牛也能活五百歲。

      中天竺王姓乞利..,也叫剎利,世代均為中天竺王,沒有發生過篡殺之事。

      氣候濕熱,稻谷一年四熟,禾桿長的可淹沒駱駝。用貝齒作為貨幣。出產金剛、旃檀、郁金,與大秦、扶南、交趾等國相互貿易。人民富裕安樂,不設簿籍,耕種君王土地的要納稅,以舔腳、摩腳跟為最尊敬的禮節。每家都有樂器及演唱者。君王及大臣們都穿錦..,頭頂上盤一個螺髻,其余的頭發剪短并使之卷曲。男子耳朵穿孔掛玉..或掛金,讓金玉的重量拉耳下垂,耳垂大的為最美;赤足,衣服崇尚白色。婦女頸上佩金、銀項鏈,或戴珍珠瓔珞。人死,火化后取骨灰,建塔收藏;或者將尸體放在野外或河里,去喂鳥獸魚鱉,沒有喪悼的文字。若有人謀圖造反,幽禁至死;犯小罪可用錢贖;不孝父母者,砍斷手足,割掉耳朵鼻子,流放邊界。國家有文字,長于天文歷算,學習《悉曇章》,稱此為梵天法。在貝多樹葉上書寫以記事。崇尚佛法,不殺生、不飲酒,國中許多地方都可指出佛的故跡。

      相信盟誓,傳誦禁咒語,能招龍來興云雨。

      隋煬帝時,曾派裴矩通西域各國,惟獨沒到天竺和拂林艸,引以為憾。唐武德年間,天竺國中大亂,王尸羅逸多率兵作戰,所向無敵,其時象不解鞍,人不卸甲,征討四天竺,使他們都對中天竺北面稱臣。恰逢唐僧人玄奘到他們國家,尸羅逸多召見玄奘說“:聽說你們國家出了個圣人,曾作《秦王破陣樂》,請對我說說這個人的情況。”玄奘大致談了太宗的神武,如何平定禍亂,如何使四夷臣服。天竺王很高興,說:“我一定要東向朝見你國圣人。”貞觀十五年(641),派使者隨玄奘東來上表,表文上自稱摩伽陀王。皇帝即命云騎尉梁懷..持節前往撫慰。尸羅逸多驚喜地問國人:“自古以來,曾有摩訶震旦派人到我們國家來的事嗎?”國人們都說:“從沒有過。”用他們的語言,稱中國即為摩訶震旦。于是出郊恭迎唐使者,頂禮膜拜后接受詔書,頂在頭上。

      以后又派使者隨唐使入朝。詔令衛尉丞李義表前去答禮。天竺國大臣出來郊迎,全城人都出來觀看,焚香夾道。尸羅逸多率群臣面朝東接受詔書,又奉獻火珠、郁金、菩提樹等。

      貞觀二十二年(648),皇帝派右衛率府長史王玄策出使天竺,以蔣師仁為副手。他們還未到達,尸羅逸多死,國內騷亂,其臣那伏帝阿羅那順自立為王,發兵拒絕王玄策。那時玄策的隨從只有幾十人,戰不勝,全部戰死,其他各國貢獻的物品也都被搶。王玄策等脫身逃奔到吐蕃西郊,傳檄文召募鄰國兵。吐蕃發兵千人,泥娑羅發來七千人馬。王玄策與薛師仁各率兵進擊茶..和羅城,連戰三日,大破天竺兵,殺死三千人,落水溺死的有萬人。阿羅那順棄國而逃,集合散兵再來交戰,薛師仁將他擒獲,殺死及俘獲的以千計。剩下的人護衛著王的妻兒在乾陀衛江阻擊,師仁猛攻,大勝,俘獲王妃、王子,還有男女一萬二千人,各種牲畜三萬頭。五百八十所城邑全都降伏。東天竺王尸鳩摩送來三萬牛馬犒軍,還有弓、刀、寶瓔珞等,迦沒路國獻異物,并獻上地圖,還要求賜給老子的像。

      王玄策將阿羅那順獻于闕下。有司祭告宗廟。皇帝說:“人的耳目享娛聲色,口鼻愛好美味,這是品德敗壞的根源。婆羅門如果不搶劫我的使者,何至于做俘虜呢?”提升王玄策為朝散大夫。

      有個方士那邏邇娑婆寐,自稱已有二百歲了,有不死之術。皇帝為之造館所,供他煉丹,命兵部尚書崔敦禮護視。

      派使者滿天下采購奇藥異石,又派人到婆羅門各國尋覓。有所謂畔茶法水,出石臼中,有石像石人守護。水有七種顏色,時熱時冷,能融化草木金鐵,人手入水就爛。要用駱駝髑髏才能舀起灌入瓠中。還有一種樹,名叫咀賴羅,葉子像梨,生在窮山崖壁上,樹前有大蛇守護的洞,無法到達。想取葉的人,要用方頭箭射斷樹枝,樹枝落下,被群鳥銜去,再將鳥射殺才能取到。收購的奇巧怪物都是這樣一類的東西。后來,方士的方術不靈驗,皇帝詔令讓他回去,未能離開,死于長安。高宗時,有個叫盧伽逸多的,是東天竺烏茶人,也以方術進獻,任他為懷化大將軍。

      乾封三年(668),五天竺都來朝貢。

      開元時,中天竺三次派使者來,南天竺來人一次,獻五色會說話的鳥,求兵討伐大食、吐蕃,還請求為其軍隊賜名。玄宗詔賜為懷德軍。使者說“:蕃夷都以得賜錦袍玉帶為榮。”皇帝就賜給錦袍、金革帶、魚袋及武官所用佩刀、礪石等七事。北天竺曾來朝一次。

      波斯,位于達遏水之西,距京師有一萬五千多里,東與吐火羅及康國接壤,北與突厥可薩部比鄰,西南都瀕海,往西北去四千多里就是拂林艸。人民有幾十萬。

      其祖先波斯匿王,是大月氏的別支,王就以此為姓,也以之為國號。王都有兩個,還有大城十幾個。習俗右為尊、左為卑,祭祠天地日月水火之神。祭祠之日,用麝香揉和蘇,涂在臉面、鼻、耳及胡須上。

      西域各國都學習他們的辦法而祭祠神靈,禮拜時定要兩腿交叉。民俗赤腳,男子剪發,衣服不剖衣襟,套青白色的巾帔,邊上用錦緞裝飾。婦女編辮子垂在腦后。作戰時乘象,一頭象隨戰士一百人,如果戰敗,就全部殺掉。審判罪行不寫文書,就當庭決斷。反叛者用烙鐵燒灼舌頭,如果瘡口是白色的則為有理;如果瘡口是黑色的,則為無理。刑罰有剃光頭、用鐵箍住頸子、斷腳、割鼻等,小罪則剃須、或者系木箍在頸上,到一定的時候解掉。搶劫偷盜則終身囚禁,小偷則罰款。人死了,棄尸山上,居喪一個月就結束。當地氣候炎熱,土地寬平,人民懂得耕種畜牧。有一種鷲鳥,能吃羊。有很多良種狗,還有馬婁、大驢,出產珊瑚,高不到三尺。

      隋末,西突厥葉護可汗擊破其國,殺了王庫薩和,其子施利繼立,葉護派部帥監統其國。施利死后,不肯再臣服西突厥,立庫薩和之女為王,突厥又把王殺了。施利的兒子單羯方逃奔拂林艸,國人迎他回來,立為王,就是伊怛支。單羯方死后,哥哥的兒子伊嗣俟繼立。

      貞觀十二年(638),派使者沒似半來朝貢獻,獻活褥蛇。這種蛇樣子像老鼠,黑色,身長九寸,能入洞捕鼠。伊嗣俟不像個君王,被大酋長驅逐,逃奔吐火羅,半路上被大食兵殺害,其子卑路斯逃入吐火羅,免遭殺害。派使者入朝告急求援,高宗認為太遠,大隊人馬無法前往,于是向使者道歉辭謝,正好大食的兵解圍而去,吐火羅派兵送其歸國。

      龍朔初年,卑路斯又來投訴被大食侵擾。這時,天子正派使者到西域分置州縣。于是列疾陵城為波斯都督府,就委任卑路斯為都督。不久,被大食所滅。

      卑路斯雖沒有了自己的國家,咸亨年間還親自入朝,任他為右武衛將軍,死于此任。

      當初,卑路斯的兒子泥涅師在朝為人質。調露元年(679),詔令裴行儉帶兵護送他回國,準備讓他仍當波斯國王。

      由于道路遙遠,裴行儉將他送到安西碎葉就回朝了,泥涅師因而在吐火羅客居二十年,部落越發離散。景龍初年,再次來朝,委任他為左威衛將軍。后來病死。

      波斯西部尚保持獨立。開元、天寶年間,派使者十多人來獻瑪瑙床、火毛繡舞筵。

      乾元初年,跟從大食襲擊廣州,焚毀倉庫廬舍,泛海逃走。大歷時又來朝貢獻。

      還有陀拔斯單,或稱為陀拔薩憚。

      其國三面都是山,北臨小海。王居于娑里城,世代都是波斯東大將。波斯被滅,陀拔斯單不肯臣服大食。天寶五年(746),王忽魯汗派使者入朝,受封為歸信王。八年后派兒子自會羅入朝,受任為右武衛員外中郎將,賜給紫袍、金魚,留在朝中宿衛,后來被黑衣大食所滅。

      大食,原本是波斯的地域,男子高鼻子、黑而多須。女子皮膚白嫩,出外則要遮面。每日要拜天神五次。腰系銀帶,佩銀刀。不飲酒娛樂。有個禮堂可容納幾百人,每七天一次,王坐在高臺上對屬下說:“為殺敵戰死的人將在天上再生,殺敵者將得福。”所以民俗勇于戰斗。土地多沙石,不堪耕種,以打獵食肉為生,將石蜜刻成車子狀態的房子,每年用來獻給貴人。所產葡萄大的有如雞蛋,還產千里馬,傳為龍種。

      隋朝大業年間,有波斯國人在俱紛摩地那山放牧,有個獸開口說話:“山之西有三個山洞,里面有兵器,還有刻著白字的黑石頭。得到這些的人即能為王。”

      這個人跑去看,果然如獸所說。石頭上的文字說應該反叛。于是告訴眾人這異事,糾合亡命之徒于恒曷水,劫奪商旅,盤據西境自立為王,是為大食。將黑石頭搬來作為國寶。波斯國人去討伐,都大敗而回。于是逐漸強大起來。后來滅波斯、破拂林艸,才有了粟麥及倉庾。又南侵婆羅門,合并一些小國,精兵增至四十萬。康、石等小國都臣服于他。此刻其地域有萬里之廣,東接突騎施,西南瀕海。

      海中有撥拔力種族,無所附屬。不生五谷,食肉,刺牛血調和奶后做飲料。

      民間沒有衣服,用羊皮遮體。婦女白皙漂亮,國內多產象牙及阿末香。波斯商人想去貿易,一定要幾千人繳納疊毛、歃血盟誓,這才能交易。武器多用牙、角,有弓、矢、鎧、矛肖,士兵有二十萬,多次遭到大食的侵略。

      永徽二年(651),大食王谷敢密莫木膩才派使者來朝貢,自稱為大食氏之王,已建國三十四年了,傳了兩代人。開元初年,又派使者來獻馬、鈿帶,謁見皇帝時不跪拜,有司準備判他不敬罪,中書令張說說遠方異域之人慕義而來,不可判為有罪。玄宗也寬赦了他。后來使者又來,辭謝說:“我國人只拜天,見王不拜。”

      有司嚴肅地批評他,這才依漢法而跪拜。

      開元十四年(726),派使者蘇黎滿來獻物產,委任他為果毅,賜給緋袍及玉帶。

      據說大食族中有孤列這一支族,世代有酋長,稱為白衣大食,其中有二姓,一姓盆尼末換,一姓奚深。以前有個叫摩訶末的人,勇猛有智,眾人擁戴他為王。辟地三千里,攻克夏臘城。傳了十四代,到末換,殺了哥哥伊疾自立為王,手下人恨他殘酷。有個呼羅柵木鹿人叫并波悉林的,準備討伐末換。他到各地向眾人宣傳,且說:“幫助我干大事的人,都穿黑衣。”不久聚眾幾萬,殺了末換,尋找奚深種族的孫子阿蒲羅拔,擁立他為王,改稱黑衣大食。蒲羅死,弟弟阿蒲恭拂立。至德初年,派使者來朝貢。代宗用他們的兵平定兩京之亂。阿蒲恭拂死,其子迷地繼立。迷地死,其子牟棲繼立。牟棲死,其弟訶論繼立。貞元時,與吐蕃相攻。吐蕃每年要西向抵抗大食,所以很少侵擾我邊域。貞元十四年(798),派使者含嵯、烏雞、沙北三人來朝,都受任為中郎將,厚賜后送回國。傳說其國西南二千里山谷間有一種樹,開花像人頭,對它說話就會笑,然后就落了。

      大食東有個末祿小國。有城郭,人民姓木的多。以五月為一年之首,以彩畫缸相贈為禮。有種尋支瓜,大的要十來個人才吃得完,蔬菜產顆蔥、葛藍、軍達、茇薤。

      大食之西有苫,也自成一國,北接突厥可薩部,幅員幾千里。有五節度,強兵一萬人。土多產禾稻,有條大河,東流入亞俱羅。商人常相往來。

      自大食西行十五天,可到都盤,西邊距羅利支有十五天的路程;南靠近大食,有二十五天的路程;北是勃達,要走一個月。

      勃達之東距大食有兩個月的路程;往西到岐蘭,要行二十日;南是都盤,北是大食,都要走一個月。

      從岐蘭往東南走二十天,到達阿沒,或稱阿昧;東南行十五日,可到陀拔斯;南行一個月,可到沙蘭;北行兩天就到海。君主居于你訶溫多城,多畜馬、羊,人民溫柔寬厚。所以大食常到此游牧。

      沙蘭東是羅利支,北是怛滿,都是二十天的行程;西是大食,有二十五天的行程。

      羅利支東是都盤,北是陀拔斯,都是十五天的行程;西面是沙蘭,要走二十天;南面是大食,要走二十五天。

      怛滿,或稱怛沒,東到陀拔斯,南到大食,都要走一個月;北到岐蘭,走二十天;西也是大食,要走一個月,君主居于烏滸河北平川中。野獸多獅子。西北與史國接壤,以鐵關為界限。

      天寶六年(747),都盤等六國都派使者入朝,于是封都盤王謀思健摩訶延為順化王,封勃達王摩俱澀斯為守義王,封阿沒王俱那胡設為恭信王,封沙蘭王卑路斯威為順禮王,封羅利支王伊思俱習為義寧王,封怛滿王謝沒為奉順王。

      評論:西戎,古代未曾與中國相通。至漢朝才記載有烏孫等國。后來,見到的名字漸漸多起來。唐興,他們來修好入貢,共有一百多國,都是萬里迢迢而來,可說是專誠了!然而中國也有饋贈回報、冊封吊唁、輸糧傳驛等費用。東到高麗,南到真臘,西到波斯、吐蕃、堅昆,北到突厥、契丹、....,稱之為“八番”,再往外,就稱為“絕域”了。根據地域的遠近而給予費用。開元盛時,抽取西域胡商的稅收以供四鎮之用,出北道的向輪臺納賦,地大則賦費加倍。這是圣明皇帝的明智之舉。


      亚洲av日韩av无码| 亚洲色婷婷六月亚洲婷婷6月| 一区二区三区亚洲视频| 91嫩草亚洲精品| 亚洲V无码一区二区三区四区观看| 亚洲成a人片在线观看久| 亚洲AV无码一区二区乱子伦 | 久久人午夜亚洲精品无码区 | 亚洲成网777777国产精品| 亚洲国产最大av| 亚洲日本一线产区和二线产区对比 | youjizz亚洲| 亚洲色av性色在线观无码| 国产亚洲精品观看91在线|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5555| 亚洲 自拍 另类小说综合图区| 天天综合亚洲色在线精品| 亚洲人成网站在线播放2019| 亚洲www在线观看| 亚洲午夜在线一区| 国产av无码专区亚洲av桃花庵| 亚洲精品乱码久久久久久按摩 | 亚洲精品美女久久7777777| 激情综合亚洲色婷婷五月APP | 亚洲裸男gv网站| 亚洲AV无码不卡在线观看下载| 亚洲精品NV久久久久久久久久| 亚洲精品NV久久久久久久久久| 国产亚洲一区区二区在线 | 国产亚洲美日韩AV中文字幕无码成人 | 国精无码欧精品亚洲一区| 国产亚洲精品成人久久网站| 亚洲成年看片在线观看| 免费在线观看亚洲| 亚洲成年网站在线观看| 中文字幕无码亚洲欧洲日韩| 日本亚洲高清乱码中文在线观看| 一区国严二区亚洲三区| 亚洲黄片毛片在线观看| 久久影院亚洲一区| 亚洲精品成人网久久久久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