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古籍 > 魏書 > 魏書·列傳·卷七十一

      魏書·列傳·卷七十一

      魏收

      原文

      賀訥劉羅辰姚黃眉杜超賀迷閭毗馮熙李峻李惠

      夫右賢左戚,尚德尊功,有國者所以治天下也。殷肇王基,不藉莘氏為佐;周成大業,未聞姒姓為輔。及于漢世,外戚尤重,殺身傾族,相繼于兩京,乃至移其鼎璽,亂其邦國。魏文深以為誡,明帝尚封頑騃。晉之楊駿,尋至夷宗。居上不以至公任物,在下徒用私寵要榮;繭犢引大車,弱質任厚棟;所謂愛之所以害之矣。太祖初,賀訥有部眾之業,翼成皇祚,其余或以勞勤,或緣恩澤。咸序其跡,舉外親之盛衰云爾。

      賀訥,代人,太祖之元舅,獻明后之兄也。其先世為君長,四方附國者數十部。祖紇,始有勛于國,尚平文女。父野干,尚昭成女遼西公主。昭成崩,諸部乖亂,獻明后與太祖及衛、秦二王依訥。會苻堅使劉庫仁分攝國事,于是太祖還居獨孤部。訥總攝東部為大人,遷居大寧,行其恩信,眾多歸之,侔于庫仁。苻堅假訥鷹揚將軍。

      后劉顯之謀逆,太祖聞之,輕騎北歸訥。訥見太祖,驚喜拜曰:“官家復國之后當念老臣。”太祖笑答曰:“誠如舅言,要不忘也。”訥中弟染干粗暴,忌太祖,常圖為逆,每為皇姑遼西公主擁護,故染干不得肆其禍心。于是諸部大人請訥兄弟求舉太祖為主。染干曰:“在我國中,何得爾也!”訥曰:“帝,大國之世孫,興復先業,于我國中之福。常相持獎,立繼統勛,汝尚異議,豈是臣節!”遂與諸人勸進,太祖登代王位于牛川。

      及太祖討吐突鄰部,訥兄弟遂懷異圖,率諸部救之。帝擊之,大潰,訥西遁。衛辰遣子直力鞮征訥。訥告急請降,太祖簡精騎二十萬救之。遂徙訥部落及諸弟處之東界。訥又通于慕容垂,垂以訥為歸善王。染干謀殺訥而代立,訥遂與染干相攻。垂遣子麟討之,敗染干于牛都,破訥于赤城。太祖遣師救訥,麟乃引退。訥從太祖平中原,拜安遠將軍。其后離散諸部,分土定居,不聽遷徙,其君長大人皆同編戶。訥以元舅,甚見尊重,然無統領。以壽終于家。

      訥弟盧,亦從平中原,以功賜爵遼西公。太祖遣盧會衛王儀伐鄴,而盧自以太祖之季舅,不肯受儀節度。太祖遣使責之,盧遂忿恨。與儀司馬丁建構成其嫌,彌加猜忌。會太祖敕儀去鄴,盧亦引歸,太祖以盧為廣川太守。盧性雄豪,恥居冀州刺史王輔下,襲殺輔,奔慕容德。德以為并州刺史、廣寧王。廣固敗,盧亦沒。

      訥從父弟悅。初,太祖之居賀蘭部下,人情未甚附,唯悅舉部隨從。又密為太祖祈禱天神,請成大業,出于誠至。太祖嘉之,甚見寵待。后平中原,以功賜爵鉅鹿侯,進爵北新公。卒。

      子泥,襲爵,后降為肥如侯。太祖崩,京師草草,泥出舉烽于安陽城北,賀蘭部人皆往赴之。太宗即位,乃罷。詔泥與元渾等八人拾遺左右。與北新侯安同持節行并定二州,劾奏并州刺史元六頭等皆伏罪,州郡肅然。后從世祖征赫連昌,以功進爵為瑯邪公,軍國大議,每參預焉。又征蠕蠕,為別道將,坐逐賊不進,詐增虜級,當斬,贖為庶人。久之,拜光祿勛,為外都大官,復本爵。卒于官。

      子丑建襲。

      劉羅辰,代人,宣穆皇后之兄也。父眷,為北部大人,帥部落歸國。羅辰有智謀,謂眷曰:“從兄顯,忍人也,愿早圖之。”眷不以為意。后庫仁子顯殺眷而代立,又謀逆。及太祖即位,討顯于馬邑,追至彌澤,大破之。后奔慕容麟,麟徙之中山,羅辰率騎奔太祖。顯恃部眾之強,每謀為逆,羅辰輒先聞奏,以此特蒙寵念。尋拜南部大人。從平中原,以前后勛賜爵永安公,以軍功除征東將軍、定州刺史。卒,謚曰敬。

      子殊暉,襲爵,位并州刺史。卒。

      子求引,位武衛將軍。卒,謚曰貞。

      子爾頭,位魏昌、廮陶二縣令,贈鉅鹿太守。子仁之,自有《傳》。

      姚黃眉,姚興之子,太宗昭哀皇后之弟也。姚泓滅,黃眉間來歸,太宗厚禮待之,賜爵隴西公,尚陽翟公主,拜駙馬都尉,賜隸戶二百。世祖即位,遷內都大官,后拜太常卿。卒,贈雍州刺史、隴西王,謚曰獻,陪葬金陵。黃眉寬和溫厚,希言得失。世祖悼惜之,故贈有加禮。

      杜超,字祖仁,魏郡鄴人,密皇后之兄也。少有節操。泰常中,為相州別駕。奉使京師,時以法禁不得與后通問。始光中,世祖思念舅氏,以超為陽平公,尚南安長公主,拜駙馬都尉,位大鴻臚卿。車駕數幸其第,賞賜巨萬。神三年,以超行征南大將軍、太宰,進爵為王,鎮鄴。追加超父豹鎮東大將軍、陽平景王,母曰鉅鹿惠君。真君五年,超為帳下所害,世祖臨其喪,哀慟者久之。謚曰威王。

      長子道生,賜爵城陽侯。后為秦州刺史,進爵河東公。

      道生弟鳳皇,襲超爵,加侍中、特進。世祖追思超不已,欲以鳳皇為定州刺史,鳳皇不愿違離闕庭,乃止。

      鳳皇弟道俊,賜爵發干侯,鎮枋頭,除兗州刺史。

      超既薨,復授超從弟遺侍中、安南將軍、開府、相州刺史。入為內都大官,進爵廣平王。遺性忠厚,頻歷州郡,所在著稱。薨,贈太傅,謚曰宣王。

      長子元寶,位司空。元寶弟胤寶,司隸校尉。元寶又進爵京兆王。及歸而父遺喪,明當入謝,元寶欲以表聞。高宗未知遺薨,怪其遲,召之。元寶將入,時人止之曰:“宜以家憂自辭。”元寶欲見其寵,不從,遂冒哀而入。未幾,以謀反伏誅,親從皆斬,唯元寶子世衡逃免。時朝議欲追削超爵位,中書令高允上表理之。

      后兗州故吏汲宗等以道俊遺愛在人,前從坐受誅,委骸土壤,求得收葬。書奏,詔義而聽之。贈散騎常侍、安南將軍、南康公,謚曰昭。世衡襲遺公爵。

      賀迷,代人。從兄女,世祖敬哀皇后,皇后生恭宗。初,后少孤,無父兄近親,唯迷以從父故蒙賜爵長鄉子。卒,贈光祿大夫、五原公。

      閭毗,代人。本蠕蠕人,世祖時自其國來降。毗即恭皇后之兄也,皇后生高宗。高宗太安二年,以毗為平北將軍,賜爵河東公;弟紇為寧北將軍,賜爵零陵公。其年,并加侍中,進爵為王。毗,征東將軍、評尚書事;紇,征西將軍、中都大官。自余子弟賜爵為王者二人、公五人、侯六人、子三人,同時受拜。所以隆崇舅氏,當世榮之。和平二年,追謚后祖父延襄康公,父辰定襄懿王。毗薨,贈太尉,追贈毗妻河東王妃。

      子惠襲。紇薨,贈司空。

      子豆,后賜名莊。太和中,初立三長,以莊為定戶籍大使,甚有時譽。十六年,例降爵,后為七兵尚書,卒。

      紇弟染,位外都大官、冀州刺史、江夏公。卒。

      先是,高宗以乳母常氏有保護功,既即位,尊為保太后,后尊為皇太后。興安二年,太后兄英,字世華,自肥如令超為散騎常侍、鎮軍大將軍,賜爵遼西公。弟喜,鎮東大將軍、祠曹尚書、帶方公。三妹皆封縣君,妹夫王睹為平州刺史、遼西公。追贈英祖、父,苻堅扶風太守亥為鎮西將軍、遼西蘭公,渤海太守澄為侍中、征東大將軍、太宰、遼西獻王,英母許氏博陵郡君。遣兼太常盧度世持節改葬獻王于遼西,樹碑立廟,置守冢百家。

      太安初,英為侍中、征東大將軍、太宰,進爵為王。喜,左光祿大夫,改封燕郡。從兄泰為安東將軍、朝鮮侯。欣子伯夫,散騎常侍、選部尚書;次子員,金部尚書;喜子振,太子庶子。三年,英領太師、評尚書事、內都大官,伏、寶、泰等州刺史。五年,詔以太后母宋氏為遼西王太妃。和平元年,喜為洛州刺史。初,英事宋不能謹,而睹奉宋甚至。就食于和龍,無車牛,宋疲不進,睹負宋于笈。至是,宋于英等薄,不如睹之篤。謂太后曰:“何不王睹而黜英?”太后曰:“英為長兄,門戶主也,家內小小不順,何足追計。睹雖盡力,故是他姓,奈何在英上?本州、郡公,亦足報耳。”天安中,英為平州刺史,欣為幽州刺史,伯夫進爵范陽公。英黷貨,徙敦煌。

      諸常自興公及至是,皆以親疏受爵賜田宅,時為隆盛。后伯夫為洛州刺史,以贓污欺妄征斬于京師。承明元年,征英復官。薨,謚遼西平王。始英之征也,夢日墜其所居黃山下水中,村人以車牛挽致不能出,英獨抱載而歸,聞者異之。

      后員與伯夫子禽可共為飛書,誣謗朝政。事發,有司執憲,刑及五族。高祖以昭太后故,罪止一門。欣年老,赦免歸家,恕其孫一人扶養之,給奴婢田宅。其家僮入者百人,金錦布帛數萬計,賜尚書以下,宿衛以上。其女婿及親從在朝,皆免官歸本鄉。十一年,高祖、文明太后以昭太后故,悉出其家前后沒入婦女,以喜子振試守正平郡。卒。

      馮熙,字晉昌,長樂信都人,文明太后之兄也。祖文通,語在《海夷傳》。世祖平遼海,熙父朗內徒,官至秦雍二州刺史、遼西郡公,坐事誅。文明太后臨朝,追贈假黃鉞、太宰、燕宣王,立廟長安。

      熙生于長安,為姚氏魏母所養。以叔父樂陵公邈因戰入蠕蠕,魏母攜熙逃避至氐羌中撫育。年十二,好弓馬,有勇干,氐羌皆歸附之。魏母見其如此,將還長安。始就博士學問,從師受《孝經》、《論語》,好陰陽兵法。及長,游華陰、河東二郡間。性泛愛,不拘小節,人無士庶,來則納之。

      熙姑先入掖庭,為世祖左昭儀。妹為高宗文成帝后,即文明太后也。使人外訪,知熙所在,征赴京師,拜冠軍將軍,賜爵肥如侯。尚恭宗女博陵長公主,拜駙馬都尉。出為定州刺史,進爵昌黎王。顯祖即位,為太傅,累拜內都大官。

      高祖即位,文明太后臨朝,王公貴人登進者眾。高祖乃承旨皇太后,以熙為侍中、太師、中書監、領秘書事。熙以頻履師傅,又中宮之寵,為群情所駭,心不自安,乞轉外任。文明太后亦以為然。于是除車騎大將軍、開府、都督、洛州刺史,侍中、太師如故。洛陽雖經破亂,而舊《三字石經》宛然猶在,至熙與常伯夫相繼為州,廢毀分用,大至頹落。熙為政不能仁厚,而信佛法,自出家財,在諸州鎮建佛圖精舍,合七十二處,寫一十六部一切經。延致名德沙門,日與講論,精勤不倦,所費亦不貲。而在諸州營塔寺多在高山秀阜,傷殺人牛。有沙門勸止之,熙曰:“成就后,人唯見佛圖,焉知殺人牛也。”其北邙寺碑文,中書侍郎賈元壽之詞。高祖頻登北邙寺,親讀碑文,稱為佳作。熙為州,因事取人子女為奴婢,有容色者幸之為妾,有子女數十人。號為貪縱。后求入朝,授內都大官,太師如故。熙事魏母孝謹,如事所生。魏母卒,乃散發徒跣,水漿不入口三日。詔不聽服,熙表求依趙氏之孤。高祖以熙情難奪,聽服齊衰期。后以例降,改封京兆郡公。

      高祖納其女為后,曰:“《白虎通》云:王所不臣,數有三焉。妻之父母,抑言其一。此所謂供承宗廟,不欲奪私心。然吾季著于《春秋》,無臣證于往牒;既許通體之一,用開至尊之敬。比長秋配極,陰政既敷,未聞有司陳奏斯式,可詔太師輟臣從禮。”又勒集書造儀付外。高祖前后納熙三女,二為后,一為左昭儀。由是馮氏寵貴益隆,賞賜累巨萬。高祖每詔熙上書不臣,入朝不拜。熙上書如舊。

      熙于后遇疾,綿寢四載。詔遣醫問,道路相望,車駕亦數臨幸焉。將遷洛,高祖親與熙別,見其困篤,歔欷流涕。密敕宕昌公王遇曰:“太師萬一,即可監護喪事。”十九年,薨于代。車駕在淮南,留臺表聞,還至徐州乃舉哀。為制緦服,詔有司豫辦兇儀,并開魏京之墓,令公主之柩俱向伊洛。凡所營送,皆公家為備。又敕代給彩帛前后六千匹,以供兇用。皇后詣代都赴哭,太子恂亦赴代哭吊。將葬,贈假黃鉞、侍中、都督十州諸軍事、大司馬、太尉、冀州刺史,加黃屋左纛,備九錫,前后部羽葆鼓吹,皆依晉太宰、安平獻王故事。有司奏謚,詔曰:“可以威強恢遠曰‘武’,奉謚于公。”柩至洛七里澗,高祖服衰往迎,叩靈悲慟而拜焉。葬日,送臨墓所,親作志銘。主生二子,誕、修。

      誕字思政,修字寶業,皆姿質妍麗。年才十余歲,文明太后俱引入禁中,申以教誡。然不能習讀經史,故兄弟并無學術,徒整飾容儀,寬雅恭謹而已。誕與高祖同歲,幼侍書學,仍蒙親待。尚帝妹樂安長公主,拜駙馬都尉、侍中、征西大將軍、南平王。修,侍中、鎮北大將軍、尚書、東平公。又除誕儀曹尚書,知殿中事。及罷庶姓王,誕為侍中、都督中外諸軍事、中軍將軍、特進,改封長樂郡公。誕拜官,高祖立于庭,遙受其拜,既訖還室。修降為侯。

      誕與修雖并長宮禁,而性趣乖別。誕性淳篤,修乃浮競。誕亦未能誨督其過,然時言于太后。高祖嚴責之,至于楚捶。由是陰懷毒恨,遂結左右有憾于誕者,求藥,欲因食害誕。事覺,高祖自詰之,具得情狀。誕引過謝,乞全修命。高祖以誕父老,又重其意,不致于法,撻之百余,黜為平城百姓。修妻,司空穆亮女也,求離婚,請免官。高祖引管蔡事,皆不許。

      高祖寵誕,每與誕同輿而載,同案而食,同席坐臥。彭城王勰、北海王詳,雖直禁中,然親近不及。十六年,以誕為司徒。高祖既深愛誕,除官日,親為制三讓表并啟;將拜,又為其章謝。尋加車騎大將軍、太子太師。十八年,高祖謂其無師傅獎導風,誕深自誨責。

      從駕南伐。十九年,至鐘離,誕遇疾不能侍從。高祖日省問,醫藥備加。時高祖銳意臨江,乃命六軍發鐘離南轅,與誕泣訣。左右皆入,無不掩涕。時誕已惙然,強坐,視高祖,悲而淚不能下,言夢太后來呼臣。高祖嗚咽,執手而出,遂行。是日,去鐘離五十里許。昏時,告誕薨問,高祖哀不自勝。時崔慧景、裴叔業軍在中淮,去所次不過百里。高祖乃輕駕西還,從者數千人。夜至誕薨所,撫尸哀慟,若喪至戚,達旦聲淚不絕;從者亦迭舉音。明告蕭鸞鐘離戍主蕭惠休,惠休遣其太守奉慰。詔求棺于城中,及斂迭舉,高祖以所服衣充襚,親自臨視,撤樂去膳。宣敕六軍,止臨江之駕。高祖親北度,慟哭極哀。詔侍臣一人兼大鴻臚,送柩至京。禮物轜儀,徐州備造;陵兆葬事,下洛候設。喪至洛陽,車駕猶在鐘離。詔留守賜賻物布帛五千匹、谷五千斛,以供葬事。贈假黃鉞、使持節、大司馬,領司徒、侍中、都督、太師、駙馬,公如故。加以殊禮,備錫九命,依晉大司馬、齊王攸故事。有司奏謚,詔曰:“案謚法:善行仁德曰‘元’,柔克有光曰‘懿’。昔貞惠兼美,受三謚之榮;忠武雙徽,錫兩號之茂。式準前跡,宜契具瞻。既自少綢繆,知之惟朕。案行定名,謚曰元懿。”帝又親為作碑文及挽歌,詞皆窮美盡哀,事過其厚。車駕還京,詔曰:“馮大司馬已就墳塋,永潛幽室,宿草之哭,何能忘之?”遂親臨誕墓,停車而哭。使彭城王勰詔群官脫朱衣,服單衣介幘,陪哭司徒,貴者示以朋友,微者示如僚佐。公主貞厚有禮度,產二男,長子穆。

      穆,字孝和,襲熙爵。避皇子愉封,改扶風郡公。尚高祖女順陽長公主,拜駙馬都尉,歷員外、通直散騎常侍。穆與叔輔興不和。輔興亡,贈相州刺史。祖載在庭,而穆方高車良馬,恭受職命,言宴滿堂,忻笑自若,為御史中尉東平王匡所劾。后位金紫光祿大夫,遇害河陰。贈司空、雍州刺史。

      子冏,字景昭,襲爵昌黎王。尋以庶姓罷王,仍襲扶風郡公。

      子峭,字子漢。齊受禪,例降。

      穆弟顥,襲父誕長樂郡公。

      脩弟聿,字寶興,廢后同產兄也。位黃門郎、信都伯。后坐妹廢,免為長樂百姓。世宗時,卒于河南尹。

      聿同產弟風,幼養于宮,文明太后特加愛念。數歲,賜爵至北平王,拜太子中庶子,出入禁闥,寵侔二兄。高祖親政后,恩寵稍衰,降爵為侯。幽后立,乃復敘用。后死,亦冗散。卒,贈青州刺史。

      崔光之兼黃門也,與聿俱直。光每謂之曰:“君家富貴太盛,終必衰敗。”聿云:“我家何負四海,乃呪我也。”光云:“以古推之,不可不慎。”時熙為太保,誕司徒、太子太傅,脩侍中、尚書,聿黃門。廢后在位,禮愛未弛。是后歲余,脩以罪棄,熙、誕喪亡,后廢,聿退。時人以為盛必衰也。

      李峻,字珍之,梁國蒙縣人,元皇后兄也。父方叔,劉義隆濟陰太守。高宗遺間使諭之,峻與五弟誕、嶷、雅、白、永等前后歸京師。拜峻鎮西將軍、涇州刺史、頓丘公。雅、嶷、誕等皆封公位顯。后進峻爵為王,征為太宰,薨。

      李惠,中山人,思皇后之父也。父蓋,少知名,歷位殿中、都官二尚書,左將軍,南郡公。初,世祖妹武威長公主,故涼王沮渠牧犍之妻。世祖平涼州,頗以公主通密計助之,故寵遇差隆。詔蓋尚焉。蓋妻與氏,以是而出。是后,蓋加侍中,駙馬都尉,殿中、都官尚書,左仆射,卒官。贈征南大將軍、定州刺史、中山王,謚曰莊。

      惠弱冠襲父爵,妻襄城王韓頹女,生二女,長即后也。惠歷位散騎常侍、侍中、征西大將軍、秦益二州刺史,進爵為王,轉雍州刺史、征南大將軍。加長安鎮大將。

      惠長于思察。雍州事,有燕爭巢,斗已累日。惠令人掩獲,試命綱紀斷之,并辭曰:“此乃上智所測,非下愚所知。”惠乃使卒以弱竹彈兩燕,既而一去一留。惠笑謂吏屬曰:“此留者自計為巢功重,彼去者既經楚痛,理無留心。”群下伏其聰察。人有負鹽負薪者,同釋重擔,息于樹陰。二人將行,爭一羊皮,各言藉背之物。惠遺爭者出,顧謂州綱紀曰:“此羊皮可拷知主乎。”群下以為戲言,咸無答者。惠令人置羊皮席上,以杖擊之,見少鹽屑,曰:“得其實矣。”使爭者視之,負薪者乃伏而就罪。泛所察究,多如此類。由是吏民莫敢欺犯。

      后為開府儀同三司、青州刺史,王如故。歷政有美績。惠素為文明太后所忌,誣惠將南叛,誅之。惠二弟,初、樂,與惠諸子同戮。后妻梁氏亦死青州。盡沒其家財。惠本無釁,故天下冤惜焉。

      惠從弟鳳,為定州刺史、安樂王長樂主簿。后長樂以罪賜死,時卜筮者河間邢瓚辭引鳳,云“長樂不軌,鳳為謀主”,伏誅。惟鳳弟道念與鳳子及兄弟之子皆逃免,后遇赦乃出。太和十二年,高祖將爵舅氏,詔訪存者。而惠諸從以再罹孥戮,難于應命。唯道念敢先詣闕,乃申后妹及鳳兄弟子女之存者。于是賜鳳子屯爵柏人侯,安祖浮陽侯,興祖安喜侯,道念真定侯,從弟寄生高邑子,皆加將軍。十五年,安祖昆弟四人,以外戚蒙見,詔謂曰:“卿之先世,內外有犯,得罪于時。然官必用才,以親非興邦之選。外氏之寵,超于末葉。從今已后,自非奇才,不得復外戚謬班抽舉。既無殊能,今且可還。”后例降爵,安祖等改侯為伯,并去軍號。高祖奉馮氏過厚,于李氏過薄,舅家了無敘用。朝野人士所以竊議,太常高閭顯言于禁中。及世宗寵隆外家,并居顯位,乃惟高祖舅氏存已不沾恩澤,景明末,特詔興祖為中山太守。正始初,詔追崇惠為使持節、驃騎將軍、開府儀同三司、定州刺史、中山公。太常考行,上言,案謚法武而不遂曰“莊”謚曰莊公。興祖自中山遷燕州刺史。卒,以兄安祖子侃晞為后,襲。先封南郡王,后以庶姓罷王,改為博陵郡公。侃晞為莊帝所親幸。拜散騎常侍、嘗食典御。帝之圖爾朱榮,侃晞與魯安等持刀于禁內,殺榮。及莊帝蒙塵,侃晞奔蕭衍。

      高肇于勁胡國珍李延實

      高肇,字首文,文昭皇太后之兄也,自云本渤海脩人,五世祖顧,晉永嘉中避亂入高麗。父揚,字法脩。高祖初,與弟乘信及其鄉人韓內、冀富等入國,拜厲威將軍、河間子,乘信明威將軍,俱待以客禮,賜奴婢牛馬采帛。遂納揚女,是為文昭皇后,生世宗。

      揚卒。景明初,世宗追思舅氏,征肇兄弟等。錄尚書事、北海王詳等奏:“揚宜贈左光祿大夫,賜爵渤海公,謚曰敬。其妻蓋氏宜追封清河郡君。”詔可。又詔揚嫡孫猛襲渤海公爵,封肇平原郡公,肇弟顯澄城郡公。三人同日受封。始世宗末與舅氏相接,將拜爵,乃賜衣幘引見肇、顯于華林都亭。皆甚惶懼,舉動失儀。數日之間,富貴赫弈。是年,咸陽王禧誅,財物珍寶奴婢田宅多入高氏。未幾,肇為尚書左仆射、領吏部、冀州大中正,尚世宗姑高平公主,遷尚書令。

      肇出自夷土,時望輕之。及在位居要,留心百揆,孜孜無倦,世咸謂之為能。世宗初,六輔專政,后以咸陽王禧無事構逆,由是遂委信肇。肇既無親族,頗結朋黨,附之者旬月超升,背之者陷以大罪。以北海王詳位居其上,構殺之。又說世宗防衛諸王,殆同囚禁。時順皇后暴崩,世議言肇為之。皇子昌薨,僉謂王顯失于醫療,承肇意旨。及京兆王愉出為冀州刺史,畏肇恣擅,遂至不軌。肇又贊殺彭城王勰。由是朝野側目,咸畏惡之。因此專權,與奪任己。又嘗與清河王懌于云龍門外廡下,忽忿諍,大至紛紜。太尉、高陽王雍和止之。高后既立,愈見寵信。肇既當衡軸,每事任己,本無學識,動違禮度,好改先朝舊制,出情妄作,減削封秩,抑黜勛人。由是怨聲盈路矣。延昌初,遷司徒。雖貴登臺鼎,猶以去要怏怏形乎辭色。眾咸嗤笑之。父兄封贈雖久,竟不改痤。三年,乃詔令遷葬。肇不自臨赴,唯遺其兄子猛改服詣代,遷葬于鄉。時人以肇無識,曬而不責也。

      其年,大舉征蜀,以肇為大將軍,都督諸軍為之節度。與都督甄琛等二十余人俱面辭世宗于東堂,親奉規略。是日,肇所乘駿馬停于神虎門外,無故驚倒,轉臥渠中,鞍具瓦解,眾咸怪異。肇出,惡焉。

      四年,世宗崩,赦罷征軍。肅宗與肇及征南將軍元遙等書,稱諱言,以告兇問。肇承變哀愕,非唯仰慕,亦私憂身禍,朝夕悲泣,至于羸悴。將至,宿瀍澗驛亭,家人夜迎省之,皆不相視,直至闕下,衰服號哭,升太極殿,奉喪盡哀。

      太尉高陽王先居西柏堂,專決庶事,與領軍于忠密欲除之。潛備莊士直寢邢豹、伊甕生等十余人于舍人省下。肇哭梓宮訖,于百官前引入西廊,清河王懌、任城王澄及諸王等皆竊言目之。肇入省,壯士搤而拉殺之。下詔暴其罪惡,又云刑書未及,便至自盡,自余親黨,悉無追問,削除職爵,葬以士禮。及昏,乃于廁門出其尸歸家。初,肇西征,行至函谷,車軸中折。從者皆以為不獲吉還也。靈太后臨朝,令特贈營州刺史。永熙二年,出帝贈使持節、侍中、中外諸軍事、太師、大丞相、太尉公、錄尚書事、冀州刺史。

      肇子植。自中書侍郎為濟州刺史,率州軍討破元愉,別將有功。當蒙封賞,不受,云:“家荷重恩,為國致效是其常節,何足以膺進陟之報。”懇惻發于至誠。歷青、相、朔、恆四州刺史,卒。植頻蒞五州,皆清能著稱,當時號為良刺史。贈安北將軍、冀州刺史。

      肇長兄琨,早卒。襲楊封渤海郡公,贈都督五州諸軍事、鎮東太將軍、冀州刺史。詔其子猛嗣。

      猛,字豹兒。尚長樂公主,即世宗同母妹也。拜附馬都尉,歷位中書令。出為雍州刺史,有能名。入為殿中尚書。卒,贈司空、冀州刺史。出帝時復贈太師、大丞相、錄尚書事。公主無子。猛先在外有男,不敢令主知,臨終方言之,年幾三十矣。乃召為喪主,尋卒,無后。

      琨弟偃,字仲游。太和十年卒。正始中,贈安東將軍、都督、青州刺史,謚曰莊侯。景明四年,世宗納其女為貴嬪。及于順皇后崩,永平元年立為皇后。二年,八座奏封后母王氏為武邑郡君。

      偃弟壽,早卒。壽弟即肇也。

      肇弟顯,侍中、高麗國大中正,早卒。

      于勁,字鐘葵,太尉拔之子。頗有武略。以功臣子,又以功績,位沃野鎮將,賜爵富昌子,拜征虜將軍。世宗納其女為后,封太原郡公。妻劉氏,為章武郡君。后拜征北將軍、定州刺史。卒,贈司空,謚曰恭莊公。自栗磾至勁,累世貴盛,一皇后,四贈公,三領軍,二尚書令,三開國公。勁雖以后父,但以順后早崩,竟不居公輔。

      子暉,字宣明,后母弟也。少有氣干。襲爵,位汾州刺史。暉善事人,為爾朱榮所親,以女妻其子長孺。歷侍中、河南尹,后兼尚書仆射、東南道行臺。與齊獻武王討平羊侃于兗州,元顥入洛,害之。

      勁弟天恩,位內行長、遼西太守。卒,贈平東將軍、燕州刺史。天恩子仁生,位太中大夫。仁生子安定,平原郡太守、高平郡都將。卒。

      胡國珍,字世玉,安定臨涇人也。祖略,姚興渤海公姚逵平北府諮議參軍。父淵,赫連屈丐給事黃門侍郎。世祖克統萬,淵以降款之功賜爵武始侯。后拜河州刺史。

      國珍少好學,雅尚清儉。太和十五年襲爵,例降為伯。女以選入掖庭,生肅宗,即靈太后也。肅宗踐祚,以國珍為光祿大夫。靈太后臨朝,加侍中,封安定郡公,給甲第,賜帛布綿谷奴婢車馬牛甚厚。追崇國珍妻皇甫氏為京兆郡君,置守冢十戶。尚書令、任城王澄奏,安定公屬尊望重,親賢群矚,宜出入禁中,參諮大務。詔可。乃令入決萬幾。尋進位中書監、儀同三司,侍中如故,賞賜累萬。又賜絹歲八百匹,妻梁四百匹,男女姊妹兄弟各有差,皆極豐贍。國珍與太師、高陽王雍,太傅、清河王懌,太保、廣平王懷,入居門下,同釐庶政。詔依漢車千秋、晉安平王故事,給步挽一乘,自掖門至于宣光殿得以出入,并備幾杖。后與侍中崔光俱授帝經,侍直禁中。國珍尋上表,陳刑政之宜。詔皆施行。延和初,加國珍使持節、都督、雍州刺史、驃騎大將軍、開府。靈太后以國珍年老,不欲令其在外,且欲示以方面之榮,竟不行。遷司徒公,侍中如故,就宅拜之。靈太后、肅宗率百僚幸其第,宴會極歡。又追京兆郡君為秦太上君,太上君景明三年薨于洛陽,于此十六年矣。太后以太上君墳痤卑局,更增廣,為起塋域門闕碑表。侍中崔光等奏:“案漢高祖母始謚曰昭靈夫人,后為昭靈后,薄太后母曰靈文夫人,皆置園邑三百家,長丞奉守。今秦太上君未有尊謚,陵寢孤立,即秦君名,宜上終稱,兼設掃衛,以慰情典。請上尊謚曰孝穆,權置園邑三十戶,立長丞奉守。”太后從之。封國珍繼室梁氏為趙平郡君,元叉妻拜為女侍中,封新平郡君,又徒封馮翊君。國珍子祥妻長安縣公主,即清河王懌女也。

      國珍年雖篤老,而雅敬佛法,時事齊潔,自強禮拜。至于出入侍從,猶能跨馬據鞍。神龜元年四月七日,步從所建佛像,發第至閶閤門四五里。八日,又立觀像,晚乃肯坐。勞熱增甚,因遂寢疾。靈太后親侍藥膳。十二日薨,年八十。給東園溫明秘器、五時朝服各一具、衣一襲,贈布五千匹、錢一百萬、蠟千斤。大鴻臚持節監護喪事。太后還宮,成服于九龍殿,遂居九龍寢室。肅宗服小功服,舉哀于太極東堂。又詔自始薨至七七,皆為設千僧齊,令七人出家;百日設萬人齊,二七人出家。先是巫覡言將有兇,勸令為厭勝之法。國珍拒而不從,云吉兇有定分,唯修德以禳之。臨死與太后訣云:“母子善治天下,以萬人之心。勿視大臣面也。”殷勤至于再三。又及其子祥,云:“我唯有一子,死后勿如比來威抑之。靈太后以其好戲,時加威訓。國珍故以為言。

      始國珍欲就祖父西葬舊鄉,后緣前世諸胡多在洛葬,有終洛之心。崔光嘗對太后前問國珍:“公萬年后為在此安厝,為歸長安?”國珍言當陪葬天子山陵。及病危,太后請以后事,竟言還安定,語遂昏忽。太后問清河王懌與崔光等,議去留。懌等皆以病亂,請從先言。太后猶記崔光昔與國珍言,遂營墓于洛陽。太后雖外從眾議,而深追臨終之語,云:“我公之遠慕二親,亦吾之思父母也。”

      追崇假黃鉞、使持節、侍中、相國、都督中外諸軍事、太師、領太尉公、司州牧,號太上秦公,加九錫。葬以殊禮,給九旒鑾輅,虎賁、班劍百人,前后部羽葆彭吹,辒辌車;謚文宣公;賜物三千段、粟一千五百石。又詔贈國珍祖父兄、父兄,下逮從子,皆有封職。持節就安定監護喪事。靈太后迎太上君神柩還第,與國珍俱葬,贈襚一與國珍同。及國珍神主入廟,詔太常權給以軒懸之樂、六佾之舞。初國珍無男,養兄真子僧洗為后,后納趙平君,生子祥。

      祥,字元吉,襲封。故事,世襲例皆減邑,唯祥獨得全封。趙平君薨,給東園秘器,肅宗服小功服,舉哀于東堂。靈太后服齊衰期。葬于太上君墓左,不得祔合。祥歷位殿中尚書、中書監、侍中,改封東平郡公。薨,贈開府儀同三司、雍州刺史,謚曰孝景。

      僧洗,字湛輝。封爰德縣公,位中書監、侍中,改封濮陽郡公。僧洗自永安后廢棄,不預朝政。天平四年薨,詔給東園秘器,贈太師、太尉公、錄尚書事、雍州刺史,謚曰孝。

      真長子寧,字惠歸。襲國珍先爵,改為臨涇伯,后進為公。歷歧涇二州刺史。卒,謚曰孝穆。女為清河王亶妃,生孝靜皇帝。武定初,贈太師、太尉公、錄尚書事,謚曰孝昭。

      子虔,字僧敬。元義之廢靈太后,虔時為千牛備身,與備身張車梁等謀殺義。事發,義殺車渠等,虔坐遠徒。靈太后反政,征為吏部郎中。太后好以家人禮與親族宴戲,虔常致諫,由是后宴謔多不預焉。出為涇州刺史,封安陽縣侯。興和三年,以帝元舅超遷司空公。薨,贈太傅、太尉公、尚書仆射、徐州刺史,謚曰宣。葬日,百官會葬,乘輿送于郭外。子長粲。

      李延實,字禧,隴西人,尚書仆射沖之長子。性溫良,少為太子舍人。世宗初,襲父爵清泉縣侯。累遷左將軍、光州刺史,莊帝即位,以元舅之尊,超授侍中、太保,封濮陽郡王。延實以太保犯祖諱,又以王爵非庶姓所宜,抗表固辭。徒封濮陽郡公,改授太傅。尋轉司徒公,出為使持節、侍中、太傅、錄尚書事、青州刺史。爾朱兆入洛,乘輿幽縶,以延實外戚,見害于州館。出帝初,歸葬洛陽。贈使持節、侍中、太師、太尉公、錄尚書事、都督、雍州刺史、謚曰孝懿。

      長子彧,字子文,尚莊帝姊豐亭公主。封東平郡公,位侍中、左光祿大夫、中書監、驃騎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廣州刺史。彧任俠交游,輕薄無行。爾朱榮之死也,武毅之士皆彧所進。孝靜初,以罪棄市。

      史臣曰:三五哲王,深防遠慮。舅甥之國。罕執鈞衡;母后之家,無聞傾敗。愛及后世,顛覆繼軌。蓋由進不以禮,故其斃亦速。其間或不泯舊基,弗虧先構者,蓋處之以道,遠權之所致也。


      譯文

      馮熙字晉昌,長樂信都人,文明太后的哥哥。祖馮文通,記在《海夷傳》。世祖平定遼海,馮熙父親馮朗內遷,官做到秦、雍二州刺史、遼西郡公,因犯事被誅殺。文明太后掌握朝政,追贈為假黃鉞、太宰、燕宣王,在長安立廟。

      馮熙生于長安,被魏母姚氏所撫養。他的叔父樂陵公馮邈因為戰爭進入蠕蠕境內,魏母也攜帶馮熙逃避到氐、羌部落中養育他。馮熙長到十二歲,喜好弓箭馬匹,很有勇力干才,氐、羌人都歸附于他。魏母看到這種情況,準備返回長安。入長安之后,馮熙才開始讀書,從師學《孝經》、《論語》,喜好陰陽兵法。長大之后,游歷華陰、河東二郡之間。天性博愛,不拘小節,來者不問是官是民,一律接待。

      馮熙的姑姑先入后宮,為世祖左昭儀。他妹妹成為高宗文成帝皇后,即文明太后。皇帝派人外訪,打聽到馮熙下落,便征召入都,拜授冠軍將軍,賜爵肥如侯。與恭宗女兒博陵長公主成親,拜授駙馬都尉。出任定州刺史,晉爵昌黎王。顯祖即位,任太傅,累拜內都大官。

      高祖即位,文明太后臨朝聽政,王公貴人登官晉爵者人數眾多。高祖于是受太后之命,任命馮熙為侍中、太師、中書監、領管秘書事。馮熙以自己頻頻履任師傅等職,又受內宮寵幸,被世人矚目,心中常常惶惶不安,乞求朝廷轉為外任。文明太后也認為很對。于是除任車騎大將軍、開府、都督、洛州刺史,侍中、太師的官職照舊。洛陽城雖然經受破壞混亂,而舊《三字石經》依然還在,到馮熙與常伯夫相繼治理,廢毀分用,石經大為頹敗衰落。馮熙理政不能常懷仁厚之心,卻信奉佛法,自己分出家財,在眾多州鎮建起豪華佛廟,總計七十二處,書寫十六部一切經。招引有名望的和尚,日日與他講經,精研經義,勤勉不倦,費用不薄。而諸州營造的塔廟多處高山秀川,傷殺人牛。有的佛徒勸阻他這樣做,馮熙說:“造成之后,人們只見佛圖,哪還知道殺人牛的事呢?”其北邙寺的碑文,是中書侍郎賈元壽擬的文詞。高祖頻頻登臨北邙寺,親讀碑文,稱贊其為文中佳作。馮熙任州職,因事征集民間子女為奴婢,其中稍有姿色的便被他娶為妾。馮熙有子女數十人,都有貪縱之名。后來馮熙請求入朝廷,授內都大官,太師官職仍舊。馮熙侍奉魏母孝順謹慎,就像服侍生母一樣。魏母去世,他披頭散發,光著腳,號哭終日,不吃不喝達三天之久。皇詔不準他離職服喪,馮熙上表請求皇上依照趙氏之孤的做法。高祖因馮熙哀情衷衷,很難說服,只好讓他靜心服喪。后來以朝例降職,改封京兆郡公。

      高祖娶馮熙的女兒為皇后,說:“《白虎通》說:王所不以為臣,有三種情況。妻的父母,即其一種。這說的是供承宗廟不要奪去私心。但我朝著于《春秋》,無臣證于以往案牒,今天既然允許相通體式之一,用開至尊之敬,等皇后配極,陰政既敷,卻沒有有關部門陳奏這個格式,可詔讓太師馮熙停止臣子從君的禮節。”又令人發布告示,宣告于外。高祖前后娶了馮熙三個女兒,二人為皇后,一人為左昭儀。從此馮氏家族得到的寵貴更加隆重,皇帝賞賜累積至巨萬。高祖每每下詔讓馮熙上書不行臣禮,入朝不拜皇帝。馮熙上書依然依照臣子禮節。

      馮熙后來生病,臥床四年。皇帝派人問候、遣醫診斷,常常道路之上,車馬不絕,皇帝也數次前去看望馮熙。將遷出洛陽,高祖親自與馮熙作別,看到他病重,唏噓嘆惜,流涕不已。皇帝暗地指示宕昌公王遇說:“太師假如萬一去世,你便監護喪事。”十九年,在代州逝世。當時,皇帝車駕在淮南,得到馮熙逝世的消息,到了徐州便舉哀。為此制作喪服,詔令有關部門安排喪禮儀式,并且打開魏朝京中之墓,讓公主的靈柩全都頭朝伊水、洛水方向。凡是營送之資,都是公家提供費用。皇帝又下詔令代州提供彩帛前后達六千匹,供給喪用。皇后親往代郡哭喪,太子元恂也赴代吊哭。準備下葬時,朝廷贈他假黃鉞、侍中、都督十州諸軍事、大司馬、太尉、冀州刺史,加授黃屋左旗,備九錫,前后部羽葆鼓吹,一切都按照晉太宰、安平獻王當時例式辦理。有關部門上奏請謚號,皇帝下詔說:“可以威強廣遠稱‘武’,奉獻這個謚號給馮公。”馮熙靈柩到洛陽七里澗,高祖喪服前往迎靈,頭叩靈柩,悲慟欲絕,拜揖再三。下葬那天,又親臨墓地,親自書寫墓志銘。馮熙生了兩個兒子,馮誕、馮修。


      国产精品亚洲综合五月天| 久久亚洲色WWW成人欧美| 亚洲欧美日韩一区二区三区在线| 亚洲首页在线观看| 亚洲毛片在线观看| 亚洲A∨无码无在线观看| 亚洲色成人WWW永久网站| 国内精品99亚洲免费高清| 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网人人网站| 亚洲AⅤ优女AV综合久久久| 看亚洲a级一级毛片| 午夜亚洲国产理论片二级港台二级| 亚洲熟妇AV日韩熟妇在线| 亚洲色大成网站www永久网站| 国产精品高清视亚洲一区二区| 亚洲偷偷自拍高清| 亚洲中文精品久久久久久不卡| 国产亚洲精品VA片在线播放| 中文字幕在线观看亚洲日韩| 一本色道久久综合亚洲精品蜜桃冫 | 亚洲色无码国产精品网站可下载| 亚洲永久在线观看| 午夜在线a亚洲v天堂网2019| 亚洲熟妇AV一区二区三区浪潮| 亚洲AV无码专区在线电影成人 | 亚洲国产成人精品青青草原| 亚洲国产精品综合久久20| 亚洲日韩一中文字暮| 亚洲AV日韩AV一区二区三曲| 亚洲?v女人的天堂在线观看| 国产成人亚洲影院在线观看| 亚洲精品成人片在线播放 | 亚洲H在线播放在线观看H|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高清在线观看 | 在线亚洲精品福利网址导航| 亚洲精品国精品久久99热一| 亚洲国产精品热久久| 亚洲人成黄网在线观看| 亚洲精品国产第一综合99久久| 亚洲欧美在线x视频| 国外亚洲成AV人片在线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