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古籍 > 魏書 > 魏書·列傳·卷六十八

      魏書·列傳·卷六十八

      魏收

      原文

      朱瑞叱列延慶斛斯椿賈顯度樊子鵠賀拔勝侯莫陳悅侯淵

      朱瑞,字元龍,代郡桑干人。祖就,字祖成,卒于沛縣令。父惠,字僧生,行太原太守,卒。永安中,瑞貴達,就贈平東將軍、齊州刺史,惠贈使持節、冠軍將軍、恆州刺史。

      瑞長厚質直,敬愛人士。孝昌末,爾朱榮引為其府戶曹參軍,又為大行臺郎中,甚為榮所親任。建義初,除黃門侍郎,仍中書舍人。榮恐朝廷事意有所不知,故居之門下,為腹心之寄。錄前后勛,封陽邑縣開國公,食邑一千戶。未幾,又除散騎常侍、安南將軍,黃門如故。丁父憂,去官。詔起復任,除青州大中正,及元顥內逼,瑞啟勸北幸,乃從駕于河陽,除侍中、征南將軍、兼吏部尚書,改封北海郡開國公,增邑一千戶。莊帝還洛,加衛將軍、左光祿大夫,又改封樂陵郡開國公,仍侍中。瑞雖為爾朱榮所委,而善處朝廷之間,莊帝亦賞遇之,曾謂侍臣曰:“為人臣當須忠實,至如朱元龍者,朕待之亦不異余人。”瑞啟乞三從之內并屬滄州樂陵郡,詔許之,仍轉滄州大中正。瑞始以青州樂陵有朱氏,意欲歸之,故求為青州中正;又以滄州樂陵亦有朱氏,而心好河北,遂乞移屬焉。尋加車騎將軍。

      爾朱榮死,瑞與世隆俱北走。既而以莊帝待之素厚,且見世隆等并無雄才,終當敗喪,于路乃還。帝大悅,執其手曰:“社稷忠臣,當須如此。”爾朱天光擁眾關右,帝欲招納之,乃以瑞兼尚書左仆射,為西道大行臺以慰勞焉。既達長安,會爾朱兆入洛,復還京師。都督斛斯椿先與瑞有隙,數譖之于世隆。世隆性多忌,且以前日乖異,忿恨更甚,普泰元年七月,遂誅之,時年四十九。太昌初,贈使持節、驃騎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青州刺史,謚曰恭穆。

      子孟胤,襲封。齊受禪,例降。

      瑞弟珍,字多寶。太尉、上黨王天穆錄事參軍。卒。

      珍弟騰,字神龍。建義初,為龍驤將軍、大都督司馬。又封涇陽縣開國男,食邑二百戶。累遷中軍將軍、光祿大夫。與瑞同遇害。太昌初,贈滄州刺史。

      騰弟慶賓,卒于光祿大夫。

      子清,武定末,齊王開府中兵參軍。

      叱列延慶,代西部人也,世為酋帥。曾祖鍮石,世祖末從駕至瓜步,賜爵臨江伯。父億彌,襲祖爵,高祖時越騎校尉。

      延慶少便弓馬,有膽力。正光末,除直后,隸大都督李崇北伐。后隨爾朱榮入洛,仍從榮討葛榮于相州。延慶,世隆姊婿也,榮親遇之。葛榮既擒,除使持節、撫軍將軍、光祿大夫、假鎮東將軍、都督、西部第一領民酋長,封永寧縣開國伯,食邑五百戶。永安二年,以本將軍除恆州刺史。普泰初,世隆得志,特見委重,遷散騎常侍、車騎將軍、儀同三司,又進驃騎大將軍、開府,余如故。尋除都督恆云燕朔四州諸軍事、大都督、兼尚書左仆射、山東行臺,北海郡開國公,邑五百戶。

      時幽州刺史劉靈助以莊帝幽崩,遂舉兵唱義,諸州豪右咸相結附。靈助進屯于定州之安固。世隆白前廢帝,以延慶與大都督侯淵于定州相會,以討靈助。淵謂延慶曰:“靈助善于卜占,百姓信惑,所在響應,未易可圖,若萬一戰有利鈍,則大事去矣。未若還師西入,據關拒險,以待其變。”延慶曰:“劉靈助,庸人也。天道深遠,豈其所識?大兵一臨,彼皆恃其妖術,坐看符厭,寧肯戮力致死,與吾爭勝負哉。如吾計者,政欲出營城外,詭言西歸,靈助聞之,必信而自寬,潛軍往襲,可一往而擒。”淵從之,乃出頓城西,聲云將還。簡精騎一千夜發,詰朝造靈助壘,戰于城北,遂破擒之。仍兼尚書左仆射,為恆云燕朔四州行臺。又除使持節、侍中、都督恆云燕朔定五州諸軍事、定州刺史,余如故。

      與爾朱兆等拒義旗于韓陵,戰敗,延慶與爾朱仲遠走渡石濟。仲遠南竄,延慶北降齊獻武王。王與之入洛,仍從王于并州。后赴洛,出帝以為中軍大都督。延慶既爾朱親昵,又黨于權佞,出帝之西,齊獻武王入洛,以罪誅之。

      延慶兄子平,武定末,儀同三司、右衛將軍、廮陶縣開國侯。

      斛斯椿,字法壽,廣牧富昌人也。父敦,肅宗時為左牧令,時河西賊起,牧民不安,椿乃將家投爾朱榮,榮以椿兼其都督府鎧曹參軍。從榮征伐有功,表授厲威將軍。稍遷中散大夫,署外兵事。椿性佞巧,甚得榮心,軍之密謀,頗亦關預。

      及肅宗崩,椿從榮入洛。莊帝初,封陽曲縣開國公,食邑千戶,遷散騎常侍、平北將軍司馬,尋除爾朱榮大將軍府司馬。從平葛榮,以功除上黨太守。及元顥入洛,椿隨榮奉迎莊帝,遂從攻顥。顥敗,遷安北將軍、建州刺史,改封深澤縣,轉鎮東將軍、徐州刺史,又轉征東將軍、東徐州刺史。

      及爾朱榮死,椿甚憂懼。時蕭衍以汝南王悅為魏主,資其士馬,次于境上。椿聞大喜,遂率所部棄州歸悅,悅授椿使持節、侍中、大將軍、領軍將軍、領左右、尚書左仆射、司空公,封靈丘郡開國公,邑萬戶,又為大行臺前驅都督。會爾朱兆入洛,椿復率所部背悅歸兆。爾朱世隆之立前廢帝也,椿參其謀,以定策功,拜侍中、驃騎大將軍、儀同三司、京畿北面大都督,改封城陽郡開國公,增邑五百戶,并前一千五百戶,尋加開府。時椿父敦先在秀容,忽有傳敦死問,請減己階以贈之,自襄城將軍超贈車騎將軍、恆州刺史。尋知其父猶在,詔復椿官,仍除其父為車騎將軍、揚州刺史。世隆之厚椿也如此。

      椿與爾朱度律、仲遠等北拒齊獻武王,次陽平。會爾朱兆與度律等相疑,遁還,語在《兆傳》。椿后復與度律等同拒義旗,敗于韓陵。椿謂都督賈顯智等曰:“若不先執爾朱,我等死無類矣。”遂與顯智等夜于桑下盟約,倍道兼行。椿入北中城,收爾朱部曲盡殺之,令長孫稚、賈顯智等率數百騎襲爾朱世隆、彥伯兄弟,斬于閶闔門外。椿入洛,懸世隆兄弟首于其門樹。椿父出見,謂椿曰:“汝與爾朱約為兄弟,今何忍懸其頭于家門,寧不愧負天地乎!”椿乃傳世隆等首,并囚度律、天光,送于齊獻武王。出帝拜椿侍中、儀同開府。

      初,獻武王之入洛,頓于邙山,爾朱仲遠帳下都督橋寧、張子期自滑臺而至。獻武王責寧等曰:“汝事仲遠,擅其榮利,盟契百重,許同生死。前仲遠自徐為逆,汝為戎首,今仲遠南走,汝復背之。于臣節則不忠,論事人則無信。犬馬尚識恩養,汝今犬馬之不如!”遂斬之。椿自以數為反覆,見寧等之死,意常不安。遂密構間,勸出帝置閣內都督部曲,又增武直人數,自直閣已下員別數百,皆選天下輕剽者以充之。又說帝數出游幸,號令部曲,別為行陳,椿自約勒,指麾其間。從此以后,軍謀朝政,一決于椿。又勸帝征兵,詭稱南討,將以伐齊獻武王,帝從之。遂陳兵城西,北接邙山,南至洛水,帝詰旦戎服與椿臨閱焉。獻武王以椿亂政,欲誅之。椿譖說既行,因此遂相恐動。出帝勒兵河橋,令椿為前軍,營于邙山北。尋遣椿率步騎數千鎮虎牢。椿弟豫州刺史元壽與都督賈顯智守滑臺,獻武王令相州刺史竇泰擊破之。椿懼己不免,復啟出帝,假說游聲以劫脅。帝信之,遂入關,椿亦西走長安。椿狡猾多事,好亂樂禍,于時敗國,朝野莫不仇疾之。元壽尋為部下所殺。

      賈顯度,中山無極人。父道監,沃野鎮長史。顯度形貌偉壯,有志氣。初為別將,防守薄骨律鎮。正光末,北鎮擾亂,為賊攻圍。顯度拒守多時,以賊勢轉熾,不可久立,乃率鎮民浮河而下。既達秀容,為爾朱榮所留。尋表授直閣將軍、左中郎將。

      建義初,除汲郡太守,假平東將軍。隨爾朱榮破葛榮,又除撫軍將軍、光祿大夫、都督,封石艾縣開國公,邑一千戶。從上黨王天穆破邢杲。值元顥入洛,仍與天穆渡河赴行宮于河內。顥平,以本將軍除廣州刺史、假鎮南將軍,轉南兗州刺史。爾朱榮之死也,顯度情不自安,南奔蕭衍,衍厚待之。普泰初,還朝,授衛大將軍、儀同三司、左光祿大夫,又行濟州事。復隨爾朱度律等北拒義旗,敗于韓陵,與斛斯椿及弟顯智等率眾先據河橋,誅爾朱氏。出帝初,除尚書左仆射,尋加驃騎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定州大中正。未幾,以本官行徐州刺史、東道大行臺。永熙三年五月,轉雍州刺史、西道大行臺。歿于關中。

      弟智,字顯智,少有膽決。孝昌中,告毛謐等逆,靈太后嘉之,除伏波將軍、冗從仆射,領直齋。

      蕭衍將夏侯夔攻郢州,以智為龍驤將軍、別將討之。至則夔退,智仍入城。及刺史元顯達以城降于蕭衍,智勒城人不欲叛者與顯達交戰,相率歸闕。后為都督,隸太宰、上黨王天穆征邢杲,臨陳流矢中胸,仍戰不已。元顥入洛,仍隨天穆渡河,朝莊帝于河內。與爾朱兆同先渡河破顥軍,以勛除持節、征南將軍、金紫光祿大夫,封義陽縣開國伯,邑五百戶。假衛將軍,與行臺樊子鵠討呂文欣于東徐州,平之。加侍中、驃騎大將軍,增邑三百戶。尋行東中郎將,加散騎常侍。

      及爾朱仲遠為徐州刺史,智隸仲遠赴彭城。爾朱榮之死也,仲遠舉兵向洛,智不從之,遂擁部下出清水東,招勒州民,與相拒擊。莊帝聞而善之,除右光祿大夫、武衛將軍,進爵為侯,增邑二百戶,通前一千,因鎮徐州。普泰初,還洛。仲遠忿其乖背,議欲殺之。智兄顯度先為世隆所厚,世隆為解喻得全。時趙修延起逆荊州,蕭衍遣兵接援,世隆欲令智以功自效,遣智討之,除使持節、散騎常侍、車騎大將軍、左光祿大夫、假驃騎大將軍、荊州大都督,進爵為公。將發,會荊州斬送修延首,不行。又從爾朱度律北拒義旗,合爾朱兆于陽平。兆與度律自相疑阻,退還。除驃騎大將軍。后隨度律等敗于韓陵,智與兄顯度、斛斯椿謀誅爾朱氏。椿、顯度據守北中,令智等入京,擒世隆兄弟。

      出帝初,除散騎常侍、本將軍、開府儀同三司、滄州刺史。在州貪縱,甚為民害,出帝征還京師。尋加授侍中,以本將軍除濟州刺史。率眾達東郡,仍停不進,于長壽津為相州刺史竇泰所破,還洛。天平初,赴晉陽。智去就多端,后坐事死,時年四十五。

      子羅侯,秘書郎。

      樊子鵠,代郡平城人。其先荊州蠻酋,被遷于代。父興,平城鎮長史、歸義侯。普泰中,子鵠貴顯,乃贈征虜將軍、荊州刺史。

      子鵠值北鎮擾亂,南至并州,爾朱榮引為都督府倉曹參軍。孝昌三年冬,榮使子鵠詣京師。靈太后見之,問榮兵勢,子鵠應對稱旨,太后嘉之。除直齋,封南和縣開國子,邑三百戶,令還赴榮。榮以為行臺郎中,行上黨郡。及榮向洛,以為假節、假平南將軍、都督河東正平軍事、行唐州事。刺史崔元珍閉門拒守,子鵠攻克之。

      建義初,拜平北將軍、晉州刺史,封永安縣開國伯,食邑千戶,又兼尚書行臺。治有威信,山胡率服。元顥入洛,薛修義及降蜀陳雙熾等受顥處分,率眾攻州城。子鵠出與戰,大破之,又破修義等于土門。以功拜撫軍將軍。尋征授都官尚書、西荊州大中正。后兼右仆射,為行臺,督賈智等討呂文欣于東徐州,平之。還,除車騎將軍、左光祿大夫,進封南陽郡開國公,增戶六百,尚書如故,仍假驃騎大將軍,率所部為都督。時爾朱榮在晉陽,京師之事,子鵠頗預委寄,故在臺閣,征官不解。后出除散騎常侍、本將軍、殷州刺史。屬歲旱儉,子鵠恐民流亡,乃勒有粟之家分貸貧者,并遣人牛易力,多種二麥,州內以此獲安。

      及爾朱榮之死,世隆等遣書招子鵠,欲與同趣京師,子鵠不從。以母在晉陽,啟求移鎮河南,莊帝嘉之。除車騎大將軍、豫州刺史、假驃騎大將軍、都督二豫郢三州諸軍事、兼尚書右仆射、二豫郢潁四州行臺。子鵠到相州,又敕賚絹五百匹。行達汲郡,聞爾朱兆入洛,乃渡河見仲遠,仲遠遣鎮汲郡。兆征子鵠赴洛,既見,責以乖異之意,奪其部眾,將還晉陽。及紇豆陵步籓起,以子鵠為都督,征發糧仗。元曄以為侍中、御史中尉、中軍大都督,隨曄向洛。普泰初,仍除舊任。及趙脩延叛于荊州,詔子鵠通三鵶道而還。遭母憂去職,前廢帝聞其在洛無宅,兇費不周,賚絹四百匹、粟五百石,以本官起之。

      太昌初,兼尚書左仆射、東南道大行臺,總大都督杜德等追討爾朱仲遠。仲遠已奔蕭衍,收其兵馬甲仗。時蕭衍遣元樹入寇,陷據譙城。詔子鵠與德討之。樹屯兵梁國,欲來逆戰,見子鵠軍盛,夜退還譙。子鵠引兵追躡,樹又背城為陳。子鵠勒兵直趣城下,縱騎沖突,樹眾大敗,奔入城門,城門隘塞,多自殺害。于是斬千余級,獲馬數百匹,大收鎧仗,遂圍城。加儀同三司。樹勒兵出戰,輒被摧衄,遂不敢出,自守而已。子鵠恐蕭衍遣救,乃分兵擊衍苞州、然州、宕州、大澗、蒙縣等五城,并望風逃散。樹既無外援,計無所出,子鵠又令人說之,樹遂請率眾歸南,以地還國。子鵠等許之,共結盟約。及樹眾半出,子鵠中擊,破之,擒樹及衍譙州刺史朱文開,俘馘甚多。班師,出帝賚馬匹。遷吏部尚書,轉尚書右仆射,尋加驃騎大將軍、開府,典選。

      初,青州人耿翔聚眾反,亡奔蕭衍,衍資其兵,偷據膠州。除子鵠使持節、侍中、青膠大使,督濟州刺史蔡俊討之。師達青州,翔拔城奔走。在軍遇病,詔遣醫給藥。仍除兗州刺史,余官如故,便道之州。子鵠先遣腹心緣歷民間,采察得失。及入境,太山太守彭穆參候失儀,子鵠責讓穆,并數其罪狀,穆皆引伏,于是州內震悚。

      及出帝入關,子鵠據城為逆。南青州刺史大野拔、徐州人劉粹各率眾就子鵠。天平初,遣儀同三司婁昭等率眾討之。子鵠先使前膠州刺史嚴思達鎮東平郡,昭攻陷之,仍引兵圍子鵠。城久不拔,昭以水灌城。靜帝欲招慰下之,遣散騎常侍陸琛、兼黃門郎張景征赍璽書勞子鵠而入,野拔因與相見,左右斬子鵠以降。

      賀拔勝,字破胡,神武尖山人。祖爾逗,選充北防,家于武川。以窺覘蠕蠕,兼有戰功,顯祖賜爵龍城男,為本鎮軍主。父度拔,襲爵。正光末,沃野人破落汗拔陵聚眾反,度拔與三子、鄉中豪勇援懷朔鎮,殺賊王衛可瑰。度拔尋為賊所害。孝昌中,追贈安遠將軍、肆州刺史。

      度拔之死也,勝與兄弟俱奔恆州刺史廣陽王淵。勝便弓馬,有武干,淵厚待之,表為強弩將軍,充帳內軍主。恆州陷,歸爾朱榮,轉積射將軍,為別將,又兼都督。及榮入洛,以預義之勛,封易陽縣開國伯,邑四百戶,除直閣將軍,尋加通直散騎常侍、平南將軍、光祿大夫,進號安南將軍。尋除撫軍將軍,為大都督,出井陘,鎮中山。元顥入洛,勝從東路率騎三百赴行宮于河梁。榮命勝與爾朱兆先渡,破擒顥息冠受及顥大都督陳思保。莊帝還宮,以功增邑六百戶,復加通直散騎常侍、征北將軍、金紫光祿大夫、武衛將軍,改封真定縣開國公。尋除衛將軍,加散騎常侍。

      爾朱榮之死也,勝與田怙等奔走榮第。于時宮殿之門未加嚴防,怙等議即攻門。勝止之曰:“天子既行大事,必當更有奇謀,吾等眾旅不多,何可輕爾?但得出城,更為他計。”怙乃止,及世隆夜走,勝遂不從,莊帝甚嘉之。仲遠逼東郡,詔勝以本官假驃騎大將軍,為東征都督,率眾會鄭先護以討之。為先護所疑,置之營外,人馬未得休息。俄而仲遠兵至,勝與交戰不利,乃降之。

      普泰初,除右衛將軍,進號車騎大將軍、右光祿大夫、儀同三司。共爾朱仲遠、度律北拒義旗,相與奔退,事在《爾朱兆傳》。后俱敗于韓陵,勝因降齊獻武王。太昌初,拜領軍將軍,余官如故,又除侍中。出帝既納斛斯椿等讒間之說,將謀齊獻武王,以勝弟岳擁眾關西,仍欲廣為勢援,除勝使持節、侍中、都督三荊二郢南襄南雍七州諸軍事、驃騎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荊州刺史。勝將圖襄陽,攻蕭衍下迮戍,克之,擒其戍主尹道玩、戍副庫峨。又使人誘動蠻王問道期,道期率種起義。衍雍州刺史蕭續遣軍擊道期,為道期所敗,漢南大駭。勝又遣軍攻均口,擒衍將莊思延,又攻馮翊、安定、沔陽、酂陽城,并平之。續遣將柳仲禮于谷城拒守,勝攻之不克,乃班師。沔北蕩為丘墟矣。衍書敕續云:“賀拔勝北間驍將,汝宜慎之,勿與爭鋒。”其見憚如此。進爵瑯邪郡公。

      出帝末,詔勝統眾北赴京師。軍次汝水,出帝入關。勝率所部欲從武關趣長安,行至析陽,聞齊獻武王平潼關,擒毛鴻賓,勝懼,復走荊州,城人閉門不納。時獻武王已遣行臺侯景、大都督高敖曹討之,勝戰敗,為流矢所中,乃率左右五百余騎奔蕭衍。明年,從間道投寶炬。勝好行小數,志大膽薄,周章南北,終無所成,致歿于賊中。

      勝兄可泥,永熙中,太尉公,封燕郡王。

      勝弟岳,字阿斗泥。初為太學生,長以弓馬為事。與父兄赴援懷朔,賊王衛可瑰在城西二百余步,岳乘城射之,箭中瑰臂,賊眾大駭。后歸恆州,廣陽王淵以為帳內軍主,表為強弩將軍。州陷,投爾朱榮,榮以為別將,進為都督。

      永安初,除安北將軍、光祿大夫、武衛將軍,賜爵樊城鄉男。坐事失官爵。二年,詔并復之。尋除使持節、假衛將軍、西道都督,隸爾朱天光為左廂大都督,討萬俟丑奴。天光先知岳,喜得同行,每事論訪。尋加衛將軍、假車騎將軍,余如故。岳屆長安,榮遣兵續至。時萬俟丑奴遣其大行臺尉遲菩薩向武功,南渡渭水,攻圍趣柵。天光遣岳率騎一千馳往赴救,菩薩攻柵已克,還向岐州。岳以輕騎八百北渡渭水擒賊,令殺掠其民,以挑菩薩。菩薩果率步騎二萬余人至渭水北。岳以輕騎數十與菩薩隔水交言,岳稱揚國威,菩薩自言強盛,往復數返。菩薩乃自驕,令省事傳語。岳怒曰:“我與菩薩言,卿是何人,與我對語!”省事恃水,應答不遜。岳舉弓射之,應弦而倒。時已逼暮,于此各還。岳密于渭南傍水分置精騎,四十、五十以為一所,隨地形便,駱驛置之。明日,自將百余騎,隔水與賊相見,并且東行。岳漸前進,先所置驛騎隨岳而集。騎既漸增,賊不復測其多少。行二十里許,便至淺可濟,岳便馳馬東出,以示奔遁。賊謂岳走,乃棄步兵,南渡渭水,輕騎追岳。岳東行十余里,依橫崗伏兵以待之。賊以路險不得前進,前后繼至,半渡崗東。岳乃回戰,身先士卒,急擊之,賊便退走。岳號令所部,賊下馬者皆不聽殺。賊顧見之,便悉投馬。俄而虜獲三千人,馬亦無遺。遂渡渭北,降步兵萬余,收其輜重。其有土民,普皆勞遣。丑奴尋棄岐州,北走安定。

      其后,破侯伏、侯元進,降侯機長貴,擒丑奴、蕭寶夤、王慶云、萬俟道洛,走宿勤明達,事在《爾朱天光傳》。天光雖為元帥,而岳功效居多。加車騎將軍,增邑二千戶,進封樊城縣開國伯。尋詔岳都督涇北豳二夏四州諸軍事、本將軍、涇州刺史,進爵為公,改封清水郡公。

      天光入洛,使岳行雍州事。元曄立,除驃騎大將軍,增邑五百戶,余如故。普泰初,都督二岐東秦三州諸軍事、儀同三司、岐州刺史。尋加侍中,給后部鼓吹,仍詔開府。俄兼尚書左仆射、隴右行臺,仍停高平。后以隴中猶有土民不順,岳助侯莫陳悅,所在討平。二年,加岳都督三雍、三秦、二岐、二華諸軍事,雍州刺史,關西行臺,余如故。及爾朱天光率眾赴洛,將抗齊獻武王,岳與侯莫陳悅下隴赴雍,以應義旗。

      永熙初,仍開府、兼仆射、大行臺、雍州刺史,增邑千戶。二年,詔岳都督雍、華、北華、東雍、二岐、豳、四梁、二益、巴、二夏、蔚、寧、南益、涇二十州諸軍事,大都督。岳自詣北境,安置邊防,率部趣涇州平涼西界,布營數十里,使諸軍士田殖涇州。身將壯勇,托以牧馬,于原州北招萬俟受洛于等,并遠近州鎮聚結者。靈州刺史曹泥身詣岳軍請代,岳以前洛州刺史元季海為州。彼民不促,擊破季海部下,獨聽季海囗三年正月,岳召侯莫陳悅會于高平,將討之,令悅前驅,北趣靈州。聞渴波隘中河水未解,將往趣之。岳既總大眾,據制關右,憑強驕恣,有不臣之心。齊獻武王惡其專擅,令悅圖之。悅素服威略,既承密旨,便潛為計。時岳遣悅先行,悅乃通夜東進,達明晦日,岳行軍前與悅相見。悅誘岳入營,坐論兵事。悅詐云腹痛,起而徐行,悅女夫元洪景抽刀斬岳。后岳部下收岳尸葬于雍州北石安原。六月,贈大將軍、太保、錄尚書事,都督、刺史、開國并如故。

      侯莫陳悅,代郡人也。父婆羅門,為駝牛都尉,故悅長于河西。好田獵,便騎射。會牧子逆亂,遂歸爾朱榮,榮引為都督府長流參軍,稍遷大都督。莊帝初,除征西將軍、金紫光祿大夫,封柏人縣開國侯,邑五百戶。

      爾朱天光之討關西,榮以悅為天光右廂大都督,本官如故。西伐克獲,皆與天光、賀拔岳略同勞效。以本將軍除鄯州刺史,余如故。爾朱榮死后,亦隨天光下隴。元曄立,除車騎大將軍、渭州刺史,進爵為公,改封白水郡,增邑五百戶。及天光向洛,使悅行華州事。普泰中,除驃騎大將軍、儀同三司、秦州刺史。天光之東出,將抗義旗,悅與岳下隴以應齊獻武王,至雍州,會爾朱覆敗。永熙初,加開府、都督隴右諸軍事,仍秦州刺史。

      永熙三年正月,岳召悅共討靈州。悅誘岳斬之,岳左右奔散,悅遣人安慰云:“我別稟意旨,止在一人,諸君勿怖。”眾皆畏服,無敢拒違。悅心猶豫,不即撫納,乃還入隴,止永洛城。

      岳之所部,聚于平涼,規還圖悅,遣追夏州刺史宇文黑獺。黑獺至,遂總岳部眾并家口入高平城,以自安固,乃勒眾入隴征悅。悅聞之,棄城,南據山水之險,設陳候戰。黑獺至,遙望見悅,欲待明日決斗。悅先召南秦州刺史李景和,其夜,景和遣人詣黑獺,密許翻降。至暮,景和乃勒其所部使上驢駝,云:“儀同有教,欲還秦州,守以拒賊”,令軍人嚴備。景和復紿悅帳下云:“儀同欲還秦州,汝等何不裝辦?”眾謂為實,以次相驚,人情惶惑,不可復止,皆散走而趣秦州。景和先驅至城,據門以慰輯之。

      悅部眾離散,猜畏傍人,不聽左右近己,與其二弟并兒及謀殺岳者八九人棄軍并走。數日之中,盤回往來,不知所趣。左右勸向靈州,而悅不決,言下隴之后,恐有人所見。乃于中山令從者悉步,自乘一騾,欲向靈州。中路,追騎將及,望見之,遂縊死野中,弟、息、部下悉見擒殺,唯先謀殺岳者悅中兵參軍豆盧光走至靈州,后奔晉陽。悅自殺岳后,神情恍惚,不復如常,恆言:“我僅睡即夢見岳語:‘我兄欲何處去,隨我不相置。’”因此彌不自安,而致敗滅。

      侯淵,神武尖山人也。機警有膽略。肅宗末年,六鎮饑亂,淵隨杜洛周南寇。后與妻兄念賢背洛周歸爾朱榮。路中遇寇,身披苫褐,榮賜其衣帽,厚待之,以淵為中軍副都督。常從征伐,屢有戰功。

      孝莊即位,除領左右,封厭次縣開國子,邑四百戶。后從榮討葛榮于滏口,戰功尤多。榮啟淵為驃騎將軍、燕州刺史。時葛榮別帥韓樓、郝長等有眾數萬,屯據薊城,爾朱榮令淵與賀拔勝討之。會元顥入洛,榮征勝南赴大軍,留淵獨鎮中山。及莊帝還宮,榮令淵進討韓樓,配卒甚少。或以為言,榮曰:“侯淵臨機設變,是其所長,若總大眾,未必能用。今擊此賊,故當不足定也。”止給騎七百。淵遂廣張軍聲,多設供具,親率數百騎,深入樓境,欲執行人以問虛實。去薊百余里,值賊帥陳周馬步萬余,淵遂潛伏以乘其背,大破之,虜其卒五千余人。尋還其馬仗,縱令入城。左右諫曰:“既獲賊眾,何為復資遣之也?”淵曰:“我兵既少,不可力戰,事須為計以離隙之。”淵度其已至,遂率騎夜進,昧旦,叩其城門。韓樓果疑降卒為淵內應,遂遁走,追擒之。以勛進爵為侯,增邑八百戶。尋詔淵以本將軍為平州刺史、大都督,仍鎮范陽。

      及爾朱榮之死也,范陽太守盧文偉誘淵出獵,閉門拒之。淵率部曲屯于郡南,為榮舉哀,勒兵南向。莊帝使東萊王貴平為大使,慰勞燕薊。淵乃詐降,貴平信之,遂執貴平自隨。進至中山,行臺仆射魏蘭根邀擊之,為淵所敗。會元曄立,淵欲歸之。常山太守甄楷屯據井陘,淵又擊破之。曄乃授淵驃騎大將軍、儀同三司、定州刺史、左軍大都督、漁陽郡開國公,邑一千戶。前廢帝立,仍加開府,余如故。幽州刺史劉靈助舉義兵,屯于安國城,淵與叱列延慶等破擒之。后隨爾朱兆拒義旗于廣阿,兆既敗走,淵降齊獻武王,后從王破爾朱于韓陵。永熙初,除齊州刺史,余如故。

      出帝末,淵與兗州刺史樊子鵠、青州刺史東萊王貴平密信往來,以相連結,又遣間使通誠于獻武王。及出帝入關,復懷顧望。汝陽王暹既除齊州刺史,次于城西,淵擁部據城,不時迎納。民劉桃符等潛引暹入據四城,淵爭門不克,率騎出奔,妻兒部曲為暹所虜。行達廣里,會承制以淵行青州事。齊獻武王又遺淵書曰:“卿勿以部曲輕少,難于東邁。齊人澆薄,唯利是從。齊州城民尚能迎汝陽王,青州之人豈不能開門待卿也?但當勉之。”淵乃復還,暹始歸其部曲。而貴平自以斛斯椿黨,亦不受代。淵進襲高陽郡,克之,置部曲家累于城中,身率輕騎游掠于外。貴平使其長子率眾攻高陽,南青州刺史茹懷朗遣兵助之。時青州城人饋糧者首尾相繼,淵親率騎夜趣青州,詐饋糧人曰:“臺軍已至,殺戮都盡,我是世子下人,今已走還城,汝何為復去也?”人信其言,棄糧奔走。比曉,復謂行人曰:“臺軍昨夜已至高陽,我是前鋒,今始到此,頗知侯公竟在何處?”城人兇懼,遂執貴平出降。淵自惟反覆,慮不獲安,遂斬貴平,傳首京師,欲明不同于斛斯椿也。

      及子鵠平,詔以封延之為青州刺史。淵既不獲州任,情又恐懼,行達廣川,遂劫光州庫兵反。遣騎詣平原,執前膠州刺史賈璐。夜襲青州南郭,劫前廷尉卿崔光韶,以惑人情,攻掠郡縣。其部下督帥叛拒之,淵率騎奔蕭衍,途中亡散,行達南青州南境,為賣漿者斬之,傳首京師,家口配沒。

      史臣曰:朱瑞以背本向義,責不見原。延慶黨舊違順,常刑所及。斛斯椿奸佞為心,讒忒自口,取譬蒼蠅,交亂四國,投于豺虎,天實棄之。賈智、侯淵,反覆取斃。破胡器小謀大,終于顛蹶。子鵠迷機寡算,竟以殲殄。岳負力無謀,制以一劍。悅果行慮淺,死不旋足。觀其亡滅,自取之也。


      譯文

      朱瑞,字元龍,代郡桑乾人。祖朱就,字祖成,卒于沛縣令。父朱惠,字僧生,行太原太守,卒于任上。永安年間,朱瑞貴達,朱就被贈為平東將軍、齊州刺史,朱惠贈使持節、冠軍將軍、恒州刺史。

      朱瑞厚道質樸正直,敬愛人士。孝昌末年(527),爾朱榮引薦他為其府戶曹參軍,又任大行臺郎中,很是被爾朱榮所親近信任。建義初年(528),除任黃門侍郎,仍為中書舍人。爾朱榮擔心朝廷的事情他有所不知,所以讓朱瑞居門下省職,作為他的心腹安插朝廷。朝廷錄朱瑞前后所立功勛,封為陰邑縣開國公,食邑一千戶。沒多久,又除授散騎常侍、安南將軍,黃門職仍舊。服父喪,去官。詔書征起復任,除授青州大中正。等到元顥內逼,朱瑞勸皇上北逃,于是從駕河陽,除授侍中、征南將軍,兼任吏部尚書,改封北海郡開國公,增加食邑一千戶。莊帝還歸洛陽,加授衛將軍、左光祿大夫,又改封樂陵郡開國公,仍為侍中。朱瑞雖然被爾朱榮所委托,但他善于處理各種關系,莊帝也很賞識優待他,莊帝曾經對侍臣說:“作為人臣應當忠實,至如朱元龍,朕對待他不比別人差。”

      朱瑞啟奏請求三從之內都屬滄州樂陵郡所有,帝詔同意他的請求。仍轉滄州大中正。朱瑞開始以青州樂陵有朱氏,便想投靠他,所以請求任青州中正;又因滄州樂陵郡也有朱氏,而朱瑞心好河北,于是請求移任滄州。不久朝廷加授車騎將軍。

      爾朱榮死后,朱瑞與爾朱世隆都北逃而去。既而因莊帝待他一向很好,而且見爾朱世隆等人都無雄才大略,終當敗喪,走到半路又回來了。莊帝大為高興,拉著他的手說:“社稷忠臣,就應當這樣。”爾朱天光擁眾關右,皇帝想招納他,于是以朱瑞兼任尚書左仆射為西道大行臺前去慰勞。朱瑞既到長安,正逢爾朱兆入洛,又還歸京師。都督斛斯椿先與朱瑞有隔閡,屢屢在爾朱世隆面前說他壞話。爾朱世隆天性多疑,而且因朱瑞先前違逆于他,更加忿恨,普泰元年(531)七月,把他殺了,時年四十九歲。太昌初年(532),朝廷贈他為使持節、驃騎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青州刺史,謚稱恭穆。

      叱列延慶,代州西部人,祖上世世為酋帥。曾祖叱列..石,世祖末年跟隨帝駕到瓜步,賜爵臨江伯。父叱列億彌,襲承祖爵,高祖時為越騎校尉。

      延慶少年時即嫻熟弓馬,有膽力。正光末年(524~525),除授直后,隸從大都督李崇北伐。后來隨爾朱榮入洛,又跟隨爾朱榮到相州討伐葛榮。延慶,是爾朱世隆姐姐的丈夫,爾朱榮很親近地對待他。葛榮被擒之后,朝廷除授他為使持節、撫軍將軍、光祿大夫、假鎮東將軍、都督、西部第一領民酋長,封永寧縣開國伯,食邑五百戶。永安二年(529),以本將軍除授恒州刺史。普泰初年(531),爾朱世隆得志,特別委以重任,遷任他為散騎常侍、車騎將軍、儀同三司,又進驃騎大將軍、開府,其余官職仍舊。不久又除授都督恒、云、燕、朔四州諸軍事,大都督,兼尚書左仆射,太行山東行臺,北海郡開國公,食邑五百戶。

      當時,幽州刺史劉靈助因莊帝幽崩,于是舉兵倡義,諸州豪右都競相巴結附迎。劉靈助進軍屯駐定州的安固,爾朱世隆報告了前廢帝,讓延慶與大都侯淵在定州會師,以討伐劉靈助。侯淵對延慶說:“靈助善于卜算,百姓都被他們迷惑,紛紛響應,不易圖取,假如萬一戰斗失利,大勢就去了。不如還師西入,據關憑險,以待其變。”延慶說:“劉靈助,常人也。天道深遠,哪是他所能認識的?大兵一到,他們都依靠其妖術,坐看符驗,哪肯戮力拚死一戰,與我們爭勝負呢?依我之計,正要出城池之外,詭稱西歸,劉靈助聽說,必然信了且會放松警惕,我軍偷偷前去偷襲,便可一舉擒獲他們。”侯淵聽從了他的意見,于是出軍駐扎城西,聲稱準備回軍。選擇精干騎兵一千人乘夜出發,一大早趕到劉靈助營壘邊,戰于城北,于是打敗擒獲了他們。仍兼尚書左仆射,為恒、云、燕、朔四州行臺。又除授使持節,侍中,都督恒、云、燕、朔、定五州諸軍事,定州刺史,其余官職仍舊。

      又與爾朱兆等人在韓陵迎戰義軍,戰敗,延慶與爾朱仲遠逃渡石濟。仲遠南竄,延慶北降齊獻武王。王與他一起入洛陽,又跟從王到并州。后赴洛陽,出帝任命他為中軍大都督。延慶既是爾朱親昵之人,又黨附權佞之人,出帝西逃,齊獻武王入洛陽,以罪誅殺了他。

      斛斯椿,字法壽,廣牧富昌人。父親斛斯敦,肅宗時任左牧令。當時黃河以西敵人叛亂,牧民惶恐不安,斛斯椿于是率領家人投奔爾朱榮,爾朱榮任命他為其都督府鎧曹參軍。斛斯春跟隨爾朱榮征戰有功,爾朱榮上表皇帝命他為厲威將軍。后遷升中散大夫,代理對外戰事。斛斯椿性情諂佞乖巧,很得爾朱榮的歡心,榮軍中密謀,椿經常參與。

      等到肅宗逝世,斛斯椿跟隨爾朱榮來到洛陽。莊帝初年,封為陽曲縣開國公,食邑一千戶,遷任散騎常侍、平北將軍司馬,不久升任爾朱榮大將軍府司馬。隨榮平定葛榮之亂,因功升任上黨太守。等到元顥到洛陽,斛斯椿隨從爾朱榮奉迎莊帝,便跟隨攻打元顥。元顥失敗,升任安北將軍、建州刺史,改封深澤縣,轉任鎮東將軍、徐州刺史,又轉為征東將軍、東徐州刺史。

      等到爾朱榮死,斛斯春十分憂悶懼怕。當時蕭衍以汝南王元悅為魏主,資助他士卒馬匹,進駐魏國邊境。斛斯椿聽說,大為高興,便率領部下放棄州城,歸順元悅,元悅授他為使持節、侍中、大將軍、領軍將軍、領左右、尚書左仆射、司空公,封靈丘郡開國公,食邑一萬戶,又任大行臺前驅都督。正逢爾朱兆到洛陽,斛斯椿又率領部屬背悅歸兆。

      爾朱世隆擁立前廢帝,斛斯椿參與此事,因決策之功,朝廷拜他為侍中、驃騎大將軍、儀同三司、京畿北面大都督,改封城陽郡開國公,增加食邑五百戶,加上前面所封一共一千五百戶,不久加授開府,當時斛斯椿父親敦先在秀容,忽然有傳聞說敦已死了。斛斯椿請求朝廷減低自己官階以贈其父,于是朝廷自襄威將軍超階贈予斛斯敦車騎將軍、恒州刺史。不久又獲悉他的父親仍然健在,皇帝下詔復椿官爵,又除授其父為車騎將軍、揚州刺史。世隆厚待斛斯椿由此可見。

      斛斯椿與爾朱度律、仲達等人率軍北抵齊獻武王,駐軍陽平。正逢爾朱兆與度律等人相互猜疑,逃回來了,語在《爾朱兆傳》中。斛斯椿后又與爾朱度律等同抗義軍,敗于韓陵。斛斯椿對都督賈顯智等人說:“如不先殺爾朱,我等死無類了。”于是與顯智等人夜晚在桑樹之下結盟,日夜兼行。斛斯椿進入北中城,收捕爾朱部屬盡數斬殺,命令長孫稚、賈顯智等率領數百名騎兵襲擊爾朱世隆、爾朱彥伯兄弟,斬于閶闔門外。斛斯椿入洛陽,把爾朱世隆兄弟的頭顱掛在自家門前的樹上。他的父親出門看見了,對斛斯椿說:“你與爾朱拜為兄弟,今天怎么能忍心把他的頭掛在自家門口,你這樣做難道不感到愧對天地嗎?”斛斯椿于是把世隆的頭,加上被囚禁的爾朱度律、爾朱天光,一起送到齊獻武王那里。出帝拜授斛斯椿侍中、儀同開府。

      當初,獻武王到洛陽途中,在祁山停留,爾朱仲遠軍中都督橋寧、張子期從滑臺前來。獻武王責備橋寧等人說:“你們侍奉仲遠,享受榮利,與他盟誓百重,同生共死。從前仲遠在徐叛逆,你們同為賊首,而今仲遠南逃,你們又背叛他。于臣節則不忠,論事人則無信。犬馬還識恩養,你們今天連犬馬都不如!”于是斬殺。斛斯椿覺得自己屢次反復,看見橋寧等人死去,心中常常不安。便秘密地謀劃,勸說出帝設置門合內都督部曲,又增加禁衛軍人數,自直門合以下,增員數百,皆選拔天下勇健剽悍者充任。又勸說出皇帝屢出游玩,號令部屬,演習戰陣,斛斯椿親自發號施令,陣前指揮。從此以后,軍事謀劃、政治決策,全都聽斛斯椿決策。椿又勸說出帝征兵,欺騙說向南討伐,實是準備討伐齊獻武王,出帝答應了。于是斛斯椿陳兵城西,北接邙山,南到洛水,出帝一大早身著戎裝,與斛斯椿一起臨軍檢閱,獻武王以斛斯椿擾亂朝政,打算誅殺他。斛斯椿謊言成真,到這時便蠢蠢欲動。出帝統兵駐河橋,命令斛斯椿為先頭部隊,駐扎在邙山北面。不久又派斛斯椿率步騎兵數千人鎮守虎牢關。斛斯椿弟弟豫州刺史元壽與都督賈顯智鎮守滑臺,獻武王命令相州刺史竇泰攻打擊破他們。斛斯椿害怕自己難以幸免,又啟奏出帝,假說游擊以威脅敵人。出帝相信了他的話,于是入關,椿也向西逃往長安。斛斯椿狡猾好事,喜亂樂禍,干預時政敗壞國家,朝野上下沒人不痛恨他。斛斯元壽不久被部下所殺。

      賈顯度,中山無極人。父賈道監,任沃野鎮長史。顯度形貌偉壯,有志氣。開始為別將,防守薄骨律鎮。正光末年(524~525),北鎮邊民擾亂,賈顯度被敵人所攻圍。賈顯度堅守多時,因敵人越來越強大,不可久立,于是率領鎮民渡河而下。既達秀容,被爾朱榮所留。不久爾朱榮上表授為直..將軍、左中郎將。

      建義初年(528),除授汲郡太守,假平東將軍。跟隨爾朱榮擊破葛榮,又除撫軍將軍、光祿大夫、都督,封石艾縣開國公,食邑一千戶。跟隨上黨元天穆打敗邢杲。正逢元顥入洛陽,于是就與元天穆渡過黃河奔赴河內行宮。元顥被平,他以本將軍除廣州刺史、假鎮南將軍,轉任南兗州刺史。爾朱榮被處死,賈顯度惶恐不安,南奔蕭衍,蕭衍待他很好。

      普泰初年(531),顯度還朝,授衛大將軍、儀同三司、左光祿大夫,又行濟州事。又隨爾朱度律等北抗義旗,敗于韓陵,與斛斯椿及弟顯智等率部先占據河橋,誅殺爾朱氏。出帝初年,除尚書左仆射,不久加授驃騎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定州大中正。不久,以本官行徐州刺史、東道大行臺。永熙三年(534)五月,轉任雍州刺史、西道大行臺。死于關中。

      樊子鵠,代郡平城人。其先人為荊州蠻人酋帥,被遷往代郡。父樊興,為平城鎮長史,歸義侯。普泰年間(531~532),子鵠顯貴,其父被贈為征虜將軍、荊州刺史。

      樊子鵠在北鎮動亂時,南至并州,爾朱榮引薦他為都督府倉曹參軍。孝昌三年(527)冬,爾朱榮派子鵠到京城。靈太后接見他,詢問爾朱榮兵勢,子鵠應對稱旨,太后很是嘉許。除授直齋,封南和縣開國子,食邑三百戶,令他回到爾朱榮處。爾朱榮任他為行臺郎中,行職上黨郡。等到爾朱榮揮軍向洛,任他為假節、假平南將軍、都督河東正平軍事、行唐州事。刺史崔元珍閉門拒守,樊子鵠攻克下來。

      建義初年(528),拜平北將軍、晉州刺史、封永安縣開國伯,食邑一千戶,又兼尚書行臺。治州有威信,山胡紛紛服治。元顥軍入洛陽,薛修義及降蜀陳雙熾等人受元顥調遣,率領部隊攻打州城。樊子鵠出城接戰,大破敵人,又在土門大敗薛修義等。以功拜授撫軍將軍。不久授都官尚書、西荊州大中正。后來兼右仆射,為行臺,督領賈智等在東徐州討伐呂文欣,平定他們。還朝后,除授車騎將軍、左光祿大夫,進封南陽郡開國公,增加食邑六百戶,尚書職仍舊,仍假驃騎大將軍,率所部為都督,當時爾朱榮在晉陽,京師事情,子鵠參與頗多,故在臺..,征官不解。后來出除散騎常侍、本將軍、殷州刺史。那年遭受干旱,收成大減,子鵠擔心百姓流亡,于是強令有糧之家分糧貸給貧困人家,并派人牛易力,多種冬麥,州內因此比較安定。

      等到爾朱榮死后,爾朱世隆等遣書召樊子鵠,要與他同到京師,子鵠不從。因母在晉陽,上啟請求移鎮河南。莊帝稱贊他的行為,除任他為車騎大將軍,豫州刺史,假驃騎大將軍,都督二豫、郢三州諸軍事,兼尚書右仆射,二豫、郢、潁四州行臺。樊子鵠到相州,帝又賜賞絹五百匹。行達汲郡,聽說爾朱兆入洛陽,于是渡黃河見爾朱仲遠,仲遠派他鎮守汲郡。爾朱兆征子鵠赴洛,既見,責備他不同心同德,奪其部下,命還晉陽。等到紇豆陵步藩起兵,命樊子鵠為都督,征發糧草器仗。元曄任命他為侍中、御史中尉、中軍大都督,子鵠隨元曄向洛陽。普泰初年(531),仍除舊任。及趙修延在荊州反叛,帝詔樊子鵠經三亞鳥道還京。服母喪去職,前廢帝聽說他在洛陽沒有房宅,治喪費用不周,賞給他絹四百匹、粟五百石,以本官起用他。

      太昌初年(532),兼任尚書左仆射、東南道大行臺,總領大都督杜德等追討爾朱仲遠。仲遠已投奔蕭衍,他們收其兵馬甲仗。當時蕭衍派元樹入寇,攻陷占據譙城。帝下詔讓樊子鵠與元德討伐他。元樹屯兵梁國,想來迎戰,見到樊子鵠兵勢強盛,夜晚退回譙城。樊子鵠帶兵追擊,元樹又倚城擺陣迎戰。子鵠統兵直趨城下,縱馬沖突,元樹人馬大潰,奔入城門,城門十分狹小,敵人多被擠踏而死。這樣斬敵千余首級,獲得馬匹數百,鎧甲器仗無數,隨后便把城池圍了起來。朝廷加授他為儀同三司。元樹統兵出戰,就被痛打一頓,于是再不敢出城,自守城池而已。子鵠擔心蕭衍派人相救,于是分兵打擊蕭衍的苞州、然州、宕州、大澗、蒙縣等五城,守軍全都望風逃散。元樹既無外援,計無所出,子鵠又派人勸說他,元樹于是請求率眾歸南,搶來的地盤歸還皇魏。子鵠等人答應了,共結盟約。等到元樹軍有一半出城,子鵠攔腰打擊,破之,擒捉元樹以及蕭衍譙州刺史朱文開,俘敵很多。回師,出帝賜給馬匹。遷任吏部尚書,轉任尚書右仆射。不久加授驃騎大將軍、開府,掌管選舉。

      當初,青州人耿翔聚眾造反,逃到蕭衍那里,蕭衍給他兵馬,讓他偷據膠州。帝除樊子鵠為使持節,侍中,青、膠大使,督領濟州刺史蔡雋討伐耿翔。軍至青州,耿翔拔城奔走。子鵠在軍染病,帝詔派醫生給藥療治。又除授兗州刺史,余官仍舊,抄近道至州。子鵠先派心腹深察民間,查驗為政得失。入境,太山太守彭穆被查出失職,子鵠開罪彭穆,數其罪狀,彭穆都一一伏受,于是州內震驚。

      等出帝入關,子鵠據城叛逆。南青州刺史大野拔、徐州人劉粹各自統軍歸投子鵠。天平初年(534),帝派儀同三司婁昭等人率軍討伐。子鵠先使前膠州刺史嚴思達鎮守東平郡,婁昭攻下了,又繼續圍攻樊子鵠。城久攻不下,婁昭引水灌城。靜帝想招慰子鵠投降,派散騎常侍陸琛、兼黃門郎張景征備璽書勞慰樊子鵠,而大野拔也一起前去與使者相見,左右斬殺子鵠投降朝廷。

      賀拔勝,字破胡,神武尖山人。祖賀拔爾逗,被選拔充實北防,定居武川。因窺覘柔然,加上有戰功,顯祖賜其為龍城男,為本鎮軍主。父賀拔度拔,襲爵。正光末年,沃野人破落汗拔陵聚眾造反,度拔與三個兒子、鄉中豪勇一起支援懷朔鎮,殺賊王衛可環。度拔不久即為敵賊殺害,孝昌年間(525~527),朝廷追贈他為安遠將軍、肆州刺史。

      度拔死后,賀拔勝與兄弟一起投奔恒州刺史廣陽王元淵。勝長于弓馬,有武才,元淵很優厚地對待他,上表授他為強弩將軍,充任帳內軍主。恒州陷落后,歸爾朱榮,轉任積射將軍,為別將,又兼都督。等到爾朱榮進入洛陽,以其參預大義之勛,封為易陽縣開國伯,食邑四百戶,除授直..將軍,不久加授通直散騎常侍、平南將軍、光祿大夫,進號安南將軍。不久除授撫軍將軍,為大都督,出井陘,鎮中山。元顥進入洛陽,賀拔勝從東路率領三百騎兵赴行宮于河梁。爾朱榮命賀拔勝與爾朱兆先渡黃河,賀拔勝打敗并擒獲了元顥子冠受及大都督陳思保。莊帝還宮,以功增其食邑六百戶,又加通直散騎常侍、征北將軍、金紫光祿大夫、武衛將軍,改封真定縣開國公。不久除授衛將軍,加散騎常侍。

      爾朱榮死后,賀拔勝與田怙等人奔走榮家宅第。當時宮殿之門未加嚴防,田怙等人商議攻打宮門,賀拔勝制止說:“天子既然行如此大事,肯定會有奇謀,我等部屬不多,怎能輕舉妄動,只要能出城,我們可另想別的辦法。”田怙也就停下了。等到爾朱世隆夜逃,賀拔勝不跟隨他,莊帝很是嘉許。仲遠逼東都,帝詔賀拔勝以本官假驃騎大將軍為東征都督,率眾會結鄭先護討伐仲遠。賀拔勝被先護所懷疑,置之營外,人馬未得休息。不一會仲遠兵到,賀拔勝與之交戰,不利,于是就投降了。

      普泰初年(531),除右衛將軍,進號車騎大將軍、右光祿大夫、儀同三司。與爾朱仲遠、爾朱度律北抗義旗,又一起奔逃,事在《爾朱兆傳》。后來又一起敗于韓陵,賀拔勝因此降歸齊獻武王。太昌初年(532),拜授領軍將軍,余官如故,又除授侍中。出帝既納斛斯椿等人讒諂離間的話,準備圖謀齊獻武王,讓賀拔勝弟弟賀拔岳擁兵關西,以求廣為勢援,除授賀拔勝使持節,侍中,都督三荊二郢、南襄、南雍七州諸軍事,驃騎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荊州刺史。

      賀拔勝準備圖取襄陽,攻蕭衍下迮戍,拿下來了,擒獲其戍主尹道玩、戍副庫峨。又派人誘動蠻王問道期,道期率蠻人起義。蕭衍雍州刺史蕭續派軍攻擊道期,被道期打敗,漢南一帶大為驚駭。賀拔勝又派軍隊攻打均口,擒獲蕭衍將莊思延,又攻打馮翊、安定、沔陽、贊阝陽城,都平定下來。蕭續派將柳仲禮在谷城堅守,賀拔勝攻之不克,于是回師。沔北一帶盡被蕩為丘墟了。蕭衍書敕蕭續說:“賀拔勝是北方猛將,你應謹慎,不要與他爭鋒。”其害怕如此。晉爵瑯笽郡公。

      出帝末年,帝詔賀拔勝統軍北赴京城。軍到汝水,出帝入關。賀拔勝率所部想從武關赴長安。走到析陽,聽說齊獻武王平定潼關,擒獲毛鴻賓,賀拔勝害怕了,又逃往荊州,城中人閉門不納。當時齊獻武王已派行臺侯景、大都督高敖曹討伐他了,賀拔勝戰敗,為流矢擊中,于是率領左右親近五百人奔投蕭衍。第二年,從小路投奔寶炬。賀拔勝好行小伎倆,志大膽薄,奔忙南北,最終無所成就,以致死于敵賊之中。

      侯莫陳悅,代郡人。父侯莫陳婆羅門,任駝牛都尉,所以悅在河西長大。他愛好打獵,善于騎射。逢牧子叛逆,于是歸爾朱榮,榮引薦他為都督府長流參軍,漸遷大都督。莊帝初年,除任征西將軍、金紫光祿大夫,封鯢人縣開國侯,食邑五百戶。

      爾朱天光征討關西,爾朱榮任命侯莫陳悅為天光的右廂大都督,本官仍舊。征西大獲全勝,他與爾朱天光、賀拔勝立下的汗馬功勞不相上下。侯莫陳悅以本將軍除授鄯州刺史,余官仍舊。爾朱榮死后,也隨爾朱天光下隴。元曄登基,除授其為車騎大將軍、渭州刺史,晉爵為公,改封白水郡,增加食邑五百戶。等到爾朱天光揮軍向洛陽,派侯莫陳悅行華州事。普泰年間(531~532),除授驃騎大將軍、儀同三司、秦州刺史。爾朱天光東出洛陽,準備抵抗義軍,侯莫陳悅與賀拔岳出隴響應齊獻武王,到雍州,逢爾朱天光徹底覆滅。永熙初年(532),朝廷加授他為開府,都督隴右諸軍事,仍為秦州刺史。

      永熙三年(534)正月,賀拔岳召集侯莫陳悅一起討伐靈州。悅誘來賀拔岳把他殺了,賀拔岳部下四處奔散,侯莫陳悅派人安慰他們說:“我別秉旨意,只殺一人,請你們不要擔憂恐懼。”眾人都內心害怕地服了他,沒人再敢拒絕違抗。侯莫陳悅心存猶豫,沒有及時撫慰接納他們,于是還軍入隴,停軍洛水城。

      賀拔岳的部下,都聚集在平涼,打算回軍圖取侯莫陳悅,派人追趕夏州刺史宇文黑獺。黑獺到后,便匯聚賀拔岳部隊加上家小進入高平城,固守自安。黑獺統眾進入隴川征討侯莫陳悅。悅聽說,放棄城池,南據山水之險,擺陣待戰。黑獺部隊到,遠遠望見悅,想等到第二天決戰。悅先召來南秦州刺史李景和,這天夜里,景和派人到黑獺那里,秘密同意屆時翻降。到傍晚,景和統領自己的部隊上了駱駝,說:“儀同侯莫陳悅有教,打算還軍秦州,守城迎敵。”命令軍人嚴加戒備。景和又欺騙悅部下說:“儀同欲還軍秦州,你們為什么遲遲不收拾行裝?”大家都說是真的,依次相驚,人情惶惑,軍亂不能制止,都奔散逃往秦州。景和先行到城,等在城門慰撫他們。

      侯莫陳悅部隊離散,自己又猜忌害怕左右近僚,不聽他們的話,與其兩個弟弟及兒子加上謀殺賀拔岳的八九個人棄軍逃走。數日之中,盤回往來,不知到哪里好。左右人勸他到靈州,而悅遲疑不決,說出隴之后,恐怕有人看到他了。于是在山中令跟隨的人都徒步行走,自己乘坐一匹騾子,想去靈州。走了一半,追趕的人快到了,悅看見他們,于是在荒野中自縊而死,弟、兒子以及部下都被擒殺,只有先前謀殺賀拔岳的侯莫陳悅的中兵參軍豆盧光逃到了靈州,后到晉陽。悅自從殺了賀拔岳之后,神情恍惚,不再跟平常一樣,常說:“我只要睡覺就夢見賀拔岳問我‘兄想到何處去’,隨我不移。”因此更加日日不得安寧,終至自滅。

      侯淵,神武尖山人。機警有膽略。肅宗末年,六鎮饑荒變亂,侯淵隨杜洛周南侵。后來與妻兄念賢背叛洛周歸投爾朱榮。路上遇上強盜,他被搶得只剩下苫襖,爾朱榮賜給他衣帽,優厚地對待他,任他為中軍副都督。經常跟從征伐,屢屢立下戰功。

      孝莊帝即位,除任他為領左右、封厭次縣開國子,食邑四百戶。后來跟從爾朱榮在滏口討伐葛榮,戰功尤多。爾朱榮啟奏侯淵為驃騎將軍、燕州刺史。當時葛榮別帥韓樓、郝長等擁軍數萬,屯據薊城,爾朱榮令侯淵與賀拔勝討伐他們。逢元顥攻入洛陽,爾朱榮征召賀拔勝南赴大軍,留下侯淵獨鎮中山。

      等到莊帝還宮,爾朱榮令侯淵進討韓樓,配給兵卒很少。有人有看法,爾朱榮說:“侯淵臨機設變,是他的長處,如總領大隊人馬,未必能用。今天打擊此賊,所以不給他太多軍馬。”只給騎兵七百。侯淵于是廣張軍聲,多設供具,親自率領數百名騎兵,深入韓樓境內,想抓個行人問其虛實。離薊一百多里,正逢敵帥陳周馬步兵一萬多人,侯淵于是潛伏在路上襲擊敵人后部,大破敵人,俘虜五千多名敵人。很快就還其馬匹兵器,讓他們入城。左右勸道:“既然抓到了敵人,為什么又要還給他們器杖放掉他們呢?”侯淵說:“我們兵力既少,不可力戰,而應該設計離間敵人。”侯淵估計敵人已進城了,便率騎夜集,天麻麻亮,叩其城門。韓樓果然懷疑降卒為侯淵內應,于是逃走,追擒之。侯淵因功晉爵為侯,增加食邑八百戶。不久帝詔以淵為本將軍任平州刺史、大都督,仍然鎮守范陽。

      等到爾朱榮死后,范陽太守盧文偉誘騙侯淵出獵,侯淵閉門拒之。侯淵率領部下屯據郡南,為爾朱榮舉哀,統兵向南。莊帝派東萊王貴平為大使,慰勞燕、薊。侯淵于是詐稱投降,貴平相信了他。于是侯淵綁縛貴平。進軍至中山,行臺仆射魏蘭根攔截,被侯淵打敗。正逢元曄被立為帝,侯淵想投靠他。常山太守甄楷屯據井陘,侯淵又打敗了他們。元曄于是授侯淵為驃騎大將軍、儀同三司、定州刺史、左軍大都督、漁陽郡開國公,食邑一千戶。前廢帝登基,仍加開府,余官仍舊。幽州刺史劉靈助舉義兵,屯駐安國城,侯淵與叱列延慶等人打敗了他們,擒獲劉靈助。后來隨爾朱兆在廣阿抵抗義軍,爾朱兆軍敗后逃走,侯淵歸降齊獻武王,后跟隨齊獻武王在韓陵破爾朱氏。永熙初年(532),除任齊州刺史,余官仍舊。

      出帝末年,侯淵與兗州刺史樊子鵠、青州刺史東萊王貴平密信往來,相互連結,又派伺機行事的使者向齊獻武王表達忠心。等到出帝入關,侯淵仍在猶豫觀望。汝陽王元暹既除齊州刺史,軍駐城西,侯淵擁軍據城,不予迎接。百姓劉桃符等偷偷地把元暹引入齊州西城,侯淵與他爭奪城門沒有成功,率領騎兵出逃,妻兒部下被暹所虜。行達廣里,逢承帝旨以侯淵行使青州事。齊獻武王又給他寫信說:“卿不要認為部下很少,難于東進。齊人風氣浮薄,惟利是從,齊州城民且能迎汝陽王,青州之人還不能開門迎接你嗎?你盡管前去。”侯淵于是又回來了,元暹歸還了他的部下。而貴平自認為是斛斯椿同黨,不同意接受代替。侯淵進軍襲擊高陽郡,攻克城池,把部下家小安置在城中,身率輕騎在外游擊搶掠。貴平讓他長子率眾攻高陽,南青州刺史茹懷朗派兵協助。當時青州城百姓送糧的首尾相接。侯淵率騎兵夜奔青州,詐騙送糧的人說:“朝廷大軍已至,見人都殺光,我是世子下人,今天都走了,你們為什么還不逃命去?”人們相信了他的話,棄糧奔走。天亮后,又對行人說:“朝廷大軍昨晚已到高陽,我是前鋒部隊,今始到此,很想知道侯公竟在何處?”城中百姓都害怕了,抓住貴平出城投降。侯淵自思反復無常,擔心不會安全,于是斬了貴平,傳首京城,想表明他與斛斯椿不同。

      等到樊子鵠之亂平定了,帝詔任封延之為青州刺史。侯淵既不能得到州職,心中又生恐懼,行達廣川,便劫持光州庫軍反叛。派騎兵到平原抓住前膠州刺史賈璐。夜襲青州南廓,劫持前廷尉崔光韶,以惑人情。攻掠郡縣。他的部下督帥背叛抵抗他,侯淵率領騎兵投奔蕭衍,中途部下紛紛離散而去,行到南青州南境,被賣酒的人殺了,傳首京師,家小配斬。


      最新国产精品亚洲| 91精品国产亚洲爽啪在线影院| 日本久久久久亚洲中字幕| 国产综合精品久久亚洲| 日韩国产欧美亚洲v片| 亚洲综合一区二区三区四区五区| 亚洲一区二区免费视频| 亚洲国产精品白丝在线观看| 亚洲精品电影在线| 亚洲无人区视频大全| 91亚洲国产成人久久精品网址| 精品亚洲麻豆1区2区3区| 7777久久亚洲中文字幕蜜桃| 激情内射亚洲一区二区三区| 精品亚洲A∨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色图在线观看| 亚洲高清无在码在线无弹窗| 亚洲视频免费在线看| 亚洲欧洲视频在线观看| 亚洲剧情在线观看| 日韩亚洲国产高清免费视频| 亚洲美国产亚洲AV| 国产精品亚洲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jizzjizz亚洲日本少妇| 亚洲精品国产电影| 亚洲中文字幕无码爆乳av中文| 久久精品夜色噜噜亚洲A∨| 亚洲无线码在线一区观看| 亚洲AV综合色区无码一区| 亚洲国产天堂在线观看| 亚洲精品国产福利在线观看| 亚洲资源最新版在线观看| 亚洲欧美日韩中文字幕一区二区三区 | 久久亚洲AV成人无码软件| 亚洲人成黄网在线观看| 亚洲欧美日韩国产精品一区| 国产精品亚洲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 亚洲网站在线播放| 一本色道久久88亚洲精品综合| 国产精品亚洲专区在线播放| 中文字幕亚洲天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