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yè) > 古籍 > 太平御覽 > 太平御覽·果部·卷十

      太平御覽·果部·卷十

      李昉

      原文

      ○龍眼

      《廣雅》曰:益智,龍眼也。

      謝承《后漢書(shū)》曰:交趾七郡獻(xiàn)龍眼。

      《廣志》曰:龍眼樹(shù),葉似荔枝,蔓延緣木生,子大如酸棗,色異,純甜無(wú)酸。

      《朱崖傳》曰:果有龍眼。

      《交州記》曰:龍眼樹(shù),高五六丈,似荔枝而小。

      《廣州記》曰:龍眼子,似荔枝,七月熟。

      《吳氏本草》曰:龍眼,一名比目。

      《嶺表錄異》曰:龍眼之樹(shù)如荔枝,葉小,殼青,黃色,形圓如彈丸,大核,如木槵子而不堅(jiān),肉白帶漿,其甘如蜜。一朵恒三二十顆。荔枝方過(guò),龍眼即熟,南人謂之荔枝奴。

      左思《蜀都賦》曰:旁挺龍眼,側(cè)生荔枝。

      ○榠楂

      《齊書(shū)》曰:武帝幸丹陽(yáng)郡,宴飲。郅捴恃舊,酒后狎侮同列。時(shí)王敬則執(zhí)榠楂,以刀子削之,謂曰:"桿非玄徽頭,何事自吃之?"為左丞庾杲之所糾,以贖論。

      《廣志》曰:榠楂,其子甚酢,出西方。

      ○馀甘

      《吳錄·地理志》曰:高涼安寧縣有馀甘,初食之味苦,后口中更甘。

      《臨海異物志》曰:馀甘子如梭形,出晉安侯官界中。馀甘、橄欖,同一果耳。

      《云南記》曰:瀘水南岸有馀甘子樹(shù),子如彈丸許,色微黃,味酸苦,核有五棱。其樹(shù)枝如柘枝,葉如小夜合葉。

      陳祈暢《異物志》曰:馀甘,大小如彈丸大,視之理如定陶瓜片。初入口如苦,忽咽口中,乃更甜美。鹽而蒸之,尤美。可多食之。

      《朱崖故事》曰:朱崖果有馀甘。

      左思《吳都賦》曰:其果則丹橘、馀甘、荔枝之林。

      ○蒟子

      《漢書(shū)》曰:番陽(yáng)令唐蒙風(fēng)曉南粵,南粵食蒙蜀枸枸醬。(注曰:枸音矩,枸樹(shù)也。)如桑,其椹其長(zhǎng)三二寸,酢,取其實(shí)以為醬。

      《廣志》曰:蒟子蔓生依樹(shù),子似桑椹,長(zhǎng)數(shù)寸,色黑,辛如姜。以鹽淹之,下氣消食。出南安。

      左思《蜀都賦》曰:筇杖傳節(jié)於大夏之邑,伻泊流味於番乩戤鄉(xiāng)。

      ○木瓜

      《爾雅》曰:楙,木瓜。(郭璞癥曰:實(shí)如小瓜,酢,可食。楙,音茂。)

      《周禮·冬官下·弓人》職曰:取幹之道,木瓜次果桑。

      《毛詩(shī)·衛(wèi)·淇澳·木瓜》曰:投我以木瓜,報(bào)之以瓊琚。(毛云:楙也。《詩(shī)義疏》曰:楙,葉似榛,實(shí)如小〈扁瓜〉瓜,上黃著中,令蚡香欲嘬者,蜜封,藏百日,食之也。)

      《三國(guó)典略》曰:齊孝昭北伐庫(kù)莫奚,至天池,以木瓜〈廠(chǎng)火〉毒魚(yú),魚(yú)皆死而浮出。庫(kù)莫奚竊相謂曰:"池有靈魚(yú),犯之不祥!"乃出長(zhǎng)城北道,齊主分兵追擊,獲牛羊七萬(wàn),振旅而還。

      《水經(jīng)》曰:魚(yú)復(fù)縣地多木瓜樹(shù),有子大如甒,白黃,實(shí)甚苦香。《爾雅》之所謂"楙"也。

      盛弘之《荊州記》曰:魚(yú)腹縣有固陵村,地多木瓜樹(shù),其子大者如甒。

      《晉宮閣名》曰:華林園,有木瓜五株。

      《廣志》曰:木瓜子可藏。枝為杖,一尺百二十節(jié)。

      《吳氏本草》曰:木瓜生夷陵。

      《虎丘山疏》曰:山三面悉有木瓜。

      何承天《木瓜賦》曰:惟茲木之在林,亦超類(lèi)而獨(dú)劭。方朝華而繁實(shí),比沙棠而有耀。

      ○劉

      《爾雅》曰:劉,杙也。(劉子生山中,實(shí)如梨,酢甜,核堅(jiān)。出交趾。杙音弋。)

      《吳錄·地理志》曰:交阯羸倭縣有劉子樹(shù),出山中,實(shí)如梨,而味酸美。郡內(nèi)皆有之。

      《南方草木狀》曰:劉,三月華,七月、八月熟,其色黃,其味酢。出交趾、武平、興古、九真。

      《吳都賦》曰:梌劉御霜。

      ○郁

      《周書(shū)》曰:夏食郁。(棣也。)

      《毛詩(shī)·豳·七月》曰:六月食郁。(毛注曰:郁,棣。)

      《詩(shī)義疏》曰:其樹(shù)高五六尺,其實(shí)大如李,正赤,食之甜。

      《魏王花木志》曰:郁薁樹(shù),高五六尺,實(shí)大如李,赤色,食之甘。

      《廣雅》曰:一名雀李,又名車(chē)下李,又有郁李,亦名棣,亦名薁李子。《毛詩(shī)·七月》"食郁及薁",即郁李也。一名棣也。

      《呂氏本草》曰:郁李,一名雀李,一名車(chē)下李,一名棣。

      《晉宮閣名》曰:華林園,薁李一株。

      司馬相如《上林賦》曰:隱夫郁棣,合遝離支。

      潘岳《閑居賦》曰:梅、杏、薁棣之屬。

      曹毗《魏都賦》曰:若榴、郁棣。

      ○杜梨

      《爾雅》曰:杜,甘棠。(今之杜梨也。)

      《山海經(jīng)》曰:岷山,其木多棠。

      《韓詩(shī)外傳》曰:邵伯在朝,所司請(qǐng)召民。邵伯曰:"不勞一身,而勞百姓,此非文王擲昃也。"於是廬於棠樹(shù)之下,百姓大悅。詩(shī)人見(jiàn)而歌焉。

      《毛詩(shī)·鵲巢·甘棠》曰:蔽芾甘棠,勿剪勿伐,召伯所茇。(毛云:甘棠,杜也。《詩(shī)義疏》曰:今棠梨也,一名杜梨。如梨而小,有甜、酢,可啖也。)

      《毛詩(shī)·鵲蟀·杕杜》有杕之杜,生於道周。

      陸氏《毛詩(shī)杜義》曰:杕杜,杜,赤棠也。與白棠同,但有赤白美惡。子白色者為白棠。白棠,甘棠也,多酸美滑。赤棠,子澀而酢者也。俗語(yǔ)澀如杜是也。木理亦赤,可以作弓材。

      孫楚《杕杜賦序》曰:家弟以虞氏《梨賦》見(jiàn)示,余謂:"豈以梨有用之為貴,杜無(wú)用之為賤?"故賦之。

      ○〈木耎〉棗

      《晉宮閣名》曰:華林園,〈木耎〉(音軟)棗四株。

      《廣志》曰:〈木耎〉棗,味如柿。晉陽(yáng)楉〈木耎〉,肌細(xì)而厚,以供御。

      《范子計(jì)然》曰:〈木耎〉棗,出漢中郡。

      崔豹《古今注》曰:〈木耎〉棗,葉如柿,實(shí)似柿而小,味甘美。

      司馬相如《子虛賦》曰:楂、梨、梬、栗橘、柚芬芳。

      左思《蜀都賦》曰:林檎、枇晁,橙、柿、梬楟。

      ○榛

      《毛詩(shī)·邶·柏舟·簡(jiǎn)兮》曰:山有榛,隰有苓。

      陸機(jī)《機(jī)毛詩(shī)疏義》曰:山有榛,枝葉似栗樹(shù),子似橡子,味似栗。枝莖可以為燭。

      《毛詩(shī)·鄘·柏舟·定之方中》曰:樹(shù)之榛、栗、椅、桐、梓、漆。

      《詩(shī)義疏》曰:榛,栗屬,有兩種。其一種大小皮葉皆如栗,其子小,形似杼子,味亦如栗,所謂"樹(shù)之榛栗"者也;其一種枝莖如木蓼,生高丈馀,作胡桃味,遼代上黨皆饒。

      《周禮·天官下·籩人》職曰:饋食之籩,其實(shí)榛。

      《禮記·曲禮下》曰:婦人之贄,椇、榛、棗、栗。

      《說(shuō)文》曰:榛,似梓,實(shí)如小栗。

      《山海經(jīng)》曰:上申之山,下多榛、楉。(郭璞癥曰:榛,似栗而小。)

      任昉《述異記》曰:漢末,楊氏家園中產(chǎn)神榛二株。

      張衡《七辨》曰:寒梨乾榛。

      ○柚(《爾雅音義》曰:或作櫾)

      《爾雅》曰:柚,條也。(郭氏癥曰:似橙,實(shí)酢,出江南。)

      《尚書(shū)·禹貢》曰:揚(yáng)州,厥苞橘柚。

      《周書(shū)》曰:秋食橘、柚。

      《毛詩(shī)·秦·車(chē)轔》曰:終南何有?有條有梅。

      《列子》曰:吳越之間有木焉,其名曰柚,碧樹(shù)而冬青,實(shí)丹而味酸。度淮北而化為枳焉。

      《莊子》曰:三王五帝之禮義法度,譬猶楂、梨、橘、柚,其味相反,而皆適於口。

      《淮南子》曰:天之所處,地之所載,皆生於一父母。故槐、榆與橘、柚,合而為兄弟。

      《呂氏春秋》曰:果之美者,云夢(mèng)之柚。

      《山海經(jīng)》曰:洞庭之山、綸山、銅山、賈超之山,其木多櫾。(郭璞癥曰:柚,似橘而大。)

      《鹽鐵論》曰:御史曰:"孝武皇帝平百越,以為園圃,臣庶皆厭橘、柚。"

      崔實(shí)《政論》曰:橘、柚之貢,堯、舜所不常御。

      裴淵《廣州記》曰:別有柚,號(hào)為雷柚,實(shí)如升大。

      《廣志》曰:成都有柚,大如升。

      《博物志》曰:橘、柚類(lèi)多,豫章郡出真者。

      《風(fēng)土記》曰:柚,大橘也,赤黃而酢也。

      《神異記》曰:東方建春山外多柚。

      《異苑》曰:南康歸美山石城內(nèi),有甘、橘、柚。

      《楚辭》曰:斬伐橘、柚,列樹(shù)苦桃。

      《楚辭》曰:雜橘、柚以為圃兮,列辛夷與椒檳。

      司馬相如《子虛賦》曰:橘柚芬芳。

      《古詩(shī)》曰:橘柚垂華實(shí),乃在深山側(cè)。聞君好我甘,竊獨(dú)自燈希。

      揚(yáng)雄《揚(yáng)州牧箴》曰:彭蠡既潴,陽(yáng)鳥(niǎo)剽擫。橘柚羽貝,瑤琨筱簜。

      崔琦《七蠲》曰:于期江皋,實(shí)產(chǎn)橘柚,紫葉玄實(shí),綠里朱莖。

      郭璞《贊》曰:屈生嘉嘆,以為美談。

      ○椴

      《爾雅》曰:櫠,椴也。(郭璞癥曰:柚屬,子大如盂,皮厚二三寸,中似枳,食之少味。)

      ○椹

      《毛詩(shī)·駉頌·泮水》曰:翩彼飛鸮,集于泮林。食我桑椹,懷我好音。(黮,桑實(shí)。)

      《后漢書(shū)》曰:獻(xiàn)帝時(shí),三輔大饑。九月,桑復(fù)生椹,人得以食。

      《魏略》曰:楊沛為新鄭長(zhǎng),課民益畜乾椹。會(huì)太祖西迎天子,無(wú)糧食,沛進(jìn)乾椹。及太祖輔政,遷為鄴令,賜其生口十人,絹百匹,欲以勵(lì)之,報(bào)乾椹也。

      《魏書(shū)》曰:袁紹在河北,軍人仰棗、椹。

      車(chē)頻《秦書(shū)》曰:慕容垂圍鄴,百姓不得復(fù)田。民以桑椹為糧,相啖略盡。

      《晉書(shū)·載記》曰:符登攻姚萇,萇據(jù)武都相持,累戰(zhàn),互有勝負(fù)。登軍中大饑,收葚以供后。

      《后魏書(shū)》曰:崔逞自燕奔魏,尋除御史。太祖攻中山,乏糧,問(wèn)群臣取食之方。逞曰:"取椹可以助糧。"太祖雖御侮慢,兵須食,乃聽(tīng)人取椹。

      《北史》曰:后周趙肅為齊州別駕,有能名。其東鄰有桑椹落其家,就遣人悉拾歸其主,戒諸子曰:"吾非以此求名。意者非機(jī)杼物,不愿侵人,汝等宜以為誡。"

      《金樓子》曰:秦皇遣徐福求一寸椹。碧海擲晷有扶桑樹(shù),長(zhǎng)數(shù)千丈,樹(shù)兩兩同根生,更相依倚,是名為扶桑。仙人食期悁,而體作金光,飛騰心蕃也。

      《漢武內(nèi)傳》曰:神仙上藥,有扶桑丹椹。

      《汝南仙賢傳》曰:蔡君仲孝養(yǎng)老母。時(shí)赤眉亂,君仲取桑椹,赤黑異器。賊問(wèn)之,答曰:"黑者與母,赤者自食。"賊嘉之,與鹽二升。

      《世說(shuō)》曰:張?zhí)戾a為晉孝武所器,每人言話(huà),無(wú)不竟日。頗有嫉之者,於坐問(wèn)張:"北方何物可貴?"張答曰:"桑椹香甘,鴟鸮革響,醇酪養(yǎng)性,人無(wú)嫉心。"

      《世說(shuō)》曰:有王甲從北方來(lái)詣謝公,問(wèn):"北方何果最勝?"甲云:"桑椹最好。"謝公問(wèn):"可以比方江東何果?"甲云:"是黃甘之流。"公曰:"君何乃爾妄語(yǔ)!"甲恥受妄語(yǔ)之名,恐宰相所貴,乃買(mǎi)駿馬,候熟時(shí),取數(shù)十枚,返以奉公。公食之,以為美,乃謂甲:"桿味乃江東所無(wú),而君近比黃甘!"於是引甲為賓客。

      《世贄記》曰:有椹樹(shù),長(zhǎng)數(shù)千丈,名為扶桑芝。仙人食期悁,而體作金色,飛翔心蕃。其樹(shù)雖大,其葉則小,故如中夏之桑椹也。但椹稀而赤,九千歲一生實(shí)耳。

      楊咳戤《洛陽(yáng)伽藍(lán)記》曰:愿會(huì)寺,中書(shū)舍郎王翊舍宅所立也。佛堂前生桑樹(shù)一株,直上五尺,枝條橫繞,柯葉旁布,形如羽蓋。復(fù)高五尺,凡為五重,每一重葉椹各異。京時(shí)岳俗謂之神桑,觀者成市,布施者甚眾。帝聞而惡之,以為惑眾,命給事黃門(mén)侍郎玄紀(jì)伐殺之。其日云霧晦冥,下斧之處,流血至地,見(jiàn)者莫不悲泣。

      東方朔《神異記》曰:東方有樹(shù),高八十丈,敷張自輔。葉長(zhǎng)一丈,廣六七尺,名曰桑。上有椹,長(zhǎng)三尺五寸,其圍如數(shù)。

      《異苑》曰:漢興平玄年九月,桑再椹。時(shí)劉玄德軍小沛,年荒穀貴,士眾皆饑,仰以為糧。

      又曰:北方有白桑,椹長(zhǎng)數(shù)寸,食之甘美。

      《廣五行記》曰:晉武太玄中,太原王戎為郁林太守,泊舡新亭眠,夢(mèng)人以七枚椹與之,著衣襟中。既悟,得椹如夢(mèng)中。

      傅休奕《桑椹賦》曰:繁實(shí)離離,含甘吐液。翠彩三變,或玄或白。嘉味殊滋,食之無(wú)斁。


      譯文

      暫無(wú)譯文


      亚洲综合图片小说区热久久|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电影| 亚洲六月丁香六月婷婷色伊人| 久久精品亚洲综合一品| 久久亚洲国产精品一区二区| 亚洲综合图色40p| 国产成人麻豆亚洲综合无码精品| 精品亚洲一区二区三区在线播放| 亚洲一区精品伊人久久伊人| 亚洲伊人久久综合中文成人网| 亚洲午夜AV无码专区在线播放| 亚洲日韩中文字幕日韩在线 | 亚洲国产精品自在拍在线播放| 另类小说亚洲色图| 亚洲国产一区视频| 久久青青草原亚洲av无码| 亚洲中久无码永久在线观看同| 亚洲精品乱码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 亚洲线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精品亚洲片在线| 久久久久无码精品亚洲日韩| 亚洲AV日韩AV高潮无码专区| 久久久无码精品亚洲日韩蜜臀浪潮| 亚洲狠狠狠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一级片在线观看| 亚洲色偷偷综合亚洲AV伊人蜜桃| 亚洲精品美女久久久久久久| 另类专区另类专区亚洲| 亚洲中文字幕无码一区| 亚洲av永久无码精品网站| 中文字幕亚洲精品资源网| 亚洲一区在线视频| 亚洲AV香蕉一区区二区三区| 亚洲福利中文字幕在线网址| 国产亚洲精久久久久久无码77777 国产亚洲精品成人AA片新蒲金 | 亚洲人成人无码网www电影首页| 久久精品国产精品亚洲精品 | 国产精品亚洲а∨天堂2021| 亚洲人成色7777在线观看不卡| 亚洲欧洲成人精品香蕉网| 久久丫精品国产亚洲av不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