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枚乘作《七發》,創意造端,麗旨腴詞,上薄《騷》些,蓋文章領袖,故為可喜。其后繼之者,如傅毅《七激》、張衡《七辯》、崔骃《七依》、馬融《七廣》,曹植《七啟》、王粲《七釋》、張協《七命》之類,規仿太切,了無新意。傅玄又集之為《七林》,使人讀未終篇,往往棄諸幾格。柳子厚《晉問》,乃用其體,而超然別立新機杼,激越清壯,漢、晉之間,諸文士之弊,于是一洗矣。東方朔《答客難》,自是文中杰出,揚雄擬之為《解嘲》,尚有馳騁自得之妙。至于崔骃《達旨》、班固《賓戲》、張衡《應閑》,皆屋下回屋,章摹句寫,其病與《七林》同,及韓退之《進學解》出。于是一洗矣。《毛穎傳》初成,世人多笑其怪,是裴晉公亦不以為可,惟柳子獨愛之。韓子以文為戲,本一篇耳,妄人既附以《革華傳》,至于近時,羅文、江瑤、葉嘉、陸吉諸傳,紛紜雜沓,皆托以為東坡,大可笑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