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古籍 > 千金方 > 千金方·大腸腑方·咳嗽第五

      千金方·大腸腑方·咳嗽第五

      孫思邈

      原文

      (論二首方五十五首灸法十四首)

      論曰∶經(jīng)云∶五臟六腑皆令咳,肺居外而近上合于皮毛。皮毛喜受邪,故肺獨易為咳也。邪客于肺,則寒熱上氣喘汗出,咳動肩背喉鳴,甚則唾血。肺咳經(jīng)久不已,傳入大腸,其狀咳則遺糞。腎咳者,其狀引腰背痛,甚則咳涎。腎咳經(jīng)久不已,傳入膀胱,其狀咳則遺尿。

      肝咳者,其狀左脅痛,甚者不得轉(zhuǎn)側(cè)。肝咳經(jīng)久不已,傳入膽,其狀咳則清苦汁出。心咳者,其狀引心痛,喉中介介如梗,甚者喉痹咽腫。心咳經(jīng)久不已,傳入小腸,其狀咳則矢氣。脾咳者,其狀右脅痛陰陰引肩背,甚者不得動,動則咳劇。經(jīng)久不已,傳入胃,其狀咳而嘔,嘔甚則長蟲出。久咳不已,三焦受之,三焦咳之狀,咳而腹?jié)M,不能食飲,此皆聚于胃。關(guān)于肺,使人多涕唾而面浮腫氣逆也。若順時有風(fēng)寒冷人觸冒解脫,傷皮毛間入腑臟為咳上氣如此也。有非時忽然暴寒,傷皮膚中與肺合,則咳嗽上氣,或胸脅支痛,咳唾有血者,是其熱得非時之寒,暴薄之不得漸散,伏結(jié)深,喜肺癰也。因咳服溫藥,咳尤劇及壯熱吐膿血,汗出惡寒是也。天有非時寒者,急看四時方也。

      問曰∶咳病有十,何謂也?師曰∶有風(fēng)咳,有寒咳,有支咳,有肝咳,有心咳,有脾咳,有肺咳,有腎咳,有膽咳,有厥陰咳。問曰∶十咳之證以何為異?師曰∶欲語因咳言不得竟,謂之風(fēng)咳。飲冷食寒因之而咳,謂之寒咳。心下堅滿,咳則支痛,其脈反遲,謂之支咳。

      咳則引脅下痛,謂之肝咳。咳而唾血引手少陰,謂之心咳。咳而涎出續(xù)續(xù)不止,引少腹,謂之脾咳。咳引頸項而唾涎沫,謂之肺咳。咳則耳無所聞,引腰并臍中,謂之腎咳,咳而引頭痛口苦,謂之膽咳,咳而引舌本,謂之厥陰咳。風(fēng)咳者,不下之。寒咳、支咳、肝咳、刺足太沖。心咳,刺手神門。脾咳,刺足太白。肺咳,刺手太淵。腎咳,刺足太溪。膽咳,刺足陽陵泉。厥陰咳,刺手大陵。

      虛也。此為胸中寒實所致也,當吐之。

      乃可吐耳。

      咳家,其人脈弦為有水,可與十棗湯下之(見下第十二方)。不能臥出者,陰不受邪故也。

      留飲咳者,其人咳不得臥,引項上痛,咳者如小兒掣縱狀。夫酒家咳者,必致吐血,此坐久極飲過度所致也。其脈沉者,不可發(fā)汗。久咳數(shù)歲,其脈弱者可治,實大數(shù)者死。其脈虛者必善冒,其人本有支飲在胸中故也。治屬飲家。上氣汗出而咳,屬飲家。咳而小便利,若失溺不可發(fā)汗,汗出即厥逆冷。

      夫病吐血喘咳上氣,其脈數(shù),有熱不得臥者死。寒家咳而上氣,其脈數(shù)者死,謂其人形損故也。脈大而散散者,為氣實而血虛,名曰有表無里。上氣面腫肩息,其脈浮大不治,加?

      小青龍湯

      治咳逆倚息不得臥(方見第九卷傷寒上。)

      小青龍湯下已多唾口燥,寸脈沉,尺脈微,手足厥逆,氣從小腹上沖胸咽,手足痹,其面翕熱如醉狀,因復(fù)下流陰股,小便難時復(fù)冒者,與桂苓五味甘草湯,治其氣沖方∶

      茯苓(四兩)桂心甘草(各三兩)五味子(半升)

      上四味咀,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去滓,溫分三服。

      沖氣即低而反更咳胸滿者,苓甘五味姜辛湯以治其咳滿方∶

      茯苓(四兩)甘草干姜細辛(各三兩)五味子(半升)

      上五味咀,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去滓,溫服半升,日三。

      咳滿即止而更復(fù)渴沖氣復(fù)發(fā)者,以細辛、干姜為熱藥也,服之當遂渴,而渴反止者,為支飲也。支飲法當冒冒者必嘔,嘔者復(fù)納半夏,以去其水。桂苓五味甘草去桂加姜辛半夏湯方∶

      半夏五味子(各半升)茯苓(四兩)細辛干姜甘草(各二兩)

      上六味咀,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去滓,溫服半升,日三。

      水去嘔止,其人形腫者應(yīng)用麻黃。以其人遂痹,故不納麻黃,納杏仁、茯苓、甘、五味,加姜辛半夏杏仁湯方∶

      杏仁半夏五味子(各半升)茯苓(四兩)細辛干姜甘草(各三兩)

      上七味咀,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去滓,溫服半升,日三。

      若逆而納麻黃,其人必厥,所以然者,以其人血虛,麻黃發(fā)其陽故也。

      若面熱如醉,此為胃熱上沖熏其面,加大黃利之。芩甘五味加姜辛半杏大黃湯方∶

      大黃細辛干姜甘草(各三兩)茯苓(四兩)杏仁半夏五味子(各半升)

      上八味咀,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去滓,溫服半升,日三。

      咳而上氣肺脹,其脈浮,心下有水氣,脅下痛引缺盆,設(shè)若有實者必躁,其人常倚伏,小青龍加石膏湯主之方∶

      石膏干姜桂心細辛(各二兩)麻黃(四兩)芍藥甘草(各三兩)半夏(半升)五味?

      上九味咀,以水一斗,先煮麻黃,減二升,去沫,下藥,煮取二升半,強者服一升。羸者減之,小兒服四合。(仲景治肺脹咳而上氣,煩躁而喘,脈浮者,心下有水。《外臺》同)。

      射干麻黃湯

      治咳而上氣,喉中如水雞聲者方。

      射干細辛款冬花紫菀(各三兩)麻黃生姜(各四兩)半夏五味子(各半升)大棗?

      上九味咀,以東流水一斗二升,先煮麻黃,去上沫,納藥,煮取三升,去滓,分三服,日三。

      濃樸麻黃湯

      治咳逆上氣胸滿,喉中不利如水雞聲,其脈浮者方。

      濃樸(五兩)麻黃(四兩)石膏(三兩)細辛干姜(各二兩)小麥(一升)杏仁半夏五味子(各半升)

      上九味咀,以水一斗二升,先煮麥熟,去麥納藥,煮取三升,去滓,分三服,日三。

      澤漆湯

      治上氣而脈沉者方。

      澤漆(三斤細切,以東流水五斗,煮取一斗五升,去滓澄清)半夏(半升)生姜紫菀(一作紫參)白前(各五兩)黃芩甘草桂心人參(各三兩)

      上九味納澤漆汁中,煮取五升,每服五合,日三,夜一。

      麥門冬湯

      下氣止逆,治大逆上氣,咽喉不利方。

      麥門冬汁(三升)半夏(一升)粳米(二合)人參甘草(各三兩)大棗(二十枚)

      上六味以水一斗二升,煮取六升,去滓,分四服,日三夜一。

      麻黃石膏湯

      治上氣胸滿方。

      麻黃(四兩)石膏(如雞子大)濃樸(五兩)小麥(一升)杏仁(半升)

      上五味以水一斗,先煮小麥熟,去麥下藥,煮取三升,去滓,分三服。(深師用此治久逆上氣,喉中如水雞鳴咳者,加半夏、五味子各半升,干姜三累)。

      十棗湯

      夫有支飲家,咳煩胸中痛者,不卒死,至一百日一歲可與此方。

      大棗(十枚)大戟甘遂芫花(等分)

      上大戟、甘遂、芫花搗為末,以水一斗五合,煮棗取八合,去滓,納藥末,強者一錢匕,羸者半匕,頓服。平旦服而不下者,明旦更加半匕。下后自補養(yǎng)。咳而引脅下痛,亦十棗湯主之。

      溫脾湯

      治食飽而咳者方。

      甘草(四兩)棗(十枚)

      上二味咀,以水五升,煮取二升,分三服,若咽中痛而聲鳴者,加干姜一兩。

      百部根湯

      治嗽不得臥兩眼突出方。

      百部根生姜(各半斤)細辛甘草(各三兩)貝母白術(shù)五味子(各一兩)桂心(四兩)麻黃(六兩)

      上九味咀,以水一斗二升,煮取三升,去滓,分三服。(《古今錄驗》有杏仁四兩,紫菀三兩)。

      海藻湯

      治咳而下利,胸中痞而短氣,心中時悸,四肢不欲動,手足煩不欲食,肩背痛,時惡寒方。

      海藻(四兩)半夏五味子(各半升)生姜(一兩)細辛(二兩)茯苓(六兩)杏仁(五十?

      上七味咀,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去滓,分三服,日三。(一方無五味子、生姜。

      白前湯

      治水咳逆上氣,身體浮腫,短氣脹滿,晝夜倚壁不得臥,咽中作水雞鳴方。

      白前紫菀半夏大戟(各二兩)

      上四味咀,以水一斗浸一宿,明旦煮取三升,分為三服。

      治九種氣嗽欲死百病方∶

      干姜半夏細辛紫菀蕘花(一作芫花)吳茱萸茯苓甘草甘遂防葵人參烏頭大黃杏仁(各一分)葶藶(二分)巴豆?jié)鈽惆邹保ǜ魅郑┻h志菖蒲五味子前胡枳實蜀椒皂莢當歸大戟桂心(各半分)

      上二十八味為末,蜜丸如梧子大,先食服二丸,日二服,以知為度,不知增之。

      麻黃散

      治上氣嗽方。

      麻黃(半斤)杏仁(百枚)甘草(三兩)桂心(一兩)

      上四味治,下篩,別研杏仁如脂,納藥末和合,臨氣上時服一方寸匕。食久氣未下,重服?

      蜀椒丸

      治上氣咳嗽,太醫(yī)令王叔和所撰御,服甚良方。

      蜀椒(五分)烏頭杏仁石菖蒲石(一云礬石)皂莢(各一分)款冬花細辛紫菀干姜(各三分)麻黃吳茱萸(各四分)

      上十二味為末,蜜丸如梧子大,暮臥吞二丸。治二十年久嗽,不過二十丸。

      通氣丸

      治久上氣咳嗽,咽中腥臭,虛氣攪心痛眼疼,耳中嘈嘈,風(fēng)邪毒疰時氣,食不生肌肉,胸中膈塞,嘔逆多唾,惡心,心下堅滿,飲多食少,惡疰淋痛病方。

      蜀椒(二升)飴糖(三斤)杏仁(一升)天門冬(十分)干姜人參(各四分)烏頭(七分)桂心(六分)大附子(五枚)蜈蚣(五節(jié))

      上十味為末,別治杏仁如脂,稍稍納藥末,搗千杵,烊飴乃納藥末中令調(diào)和,含如半棗一枚,日六七,夜三四服,以胸中溫為度。若夢與鬼交通乃飲食者,全用蜈蚣。食不消加杏仁五合。小腹急腰痛加天門冬、杜仲。有風(fēng)加烏頭三枚,附子一枚,立夏后勿加也。有停飲加葶藶三兩。

      治咳逆上氣方∶

      蜀椒桂心海蛤(各四分)昆布海藻干姜細辛(各六分)麥冬(十分)

      上八味為末,蜜丸如梧子大,飲服十丸,加至二十丸,日三服。有人風(fēng)虛中冷,胸中滿上氣,喉中如吹管聲,吸吸氣上欲咳,服此方得瘥。

      治咳嗽胸脅支滿,多唾上氣方∶

      石(一作礬石)烏頭(一方不用)菖蒲(各一分)細辛黃環(huán)(各二分)杏仁款冬花?

      上十一味為末,蜜丸如梧子大,每服一丸,著牙上咽汁,日五六服。劇者,常含不止。

      又方姜汁(一升半)砂糖(五合)

      上二味煎姜汁減半,納糖更煎服之。

      又方白糖(五合)皂莢末(一方寸匕)

      上二味先微暖,糖令消,納皂莢末合和相得,丸如小豆,先食服三丸。

      又方酒一升半,浸肥皂莢兩挺,經(jīng)宿煮取半升,分三服。七日忌如藥法。若吐多,以醋飯三四口止之。

      又方巴豆炮去皮,勿傷破肉白,飲吞下,初日二枚,二日三枚。

      又方服芥子七丸,以油酒下之。

      射干煎

      治咳嗽上氣方。

      生射干款冬花(各二兩)紫菀細辛桑白皮附子甘草(各二分)白蜜竹瀝生?

      上十一味,先以射干納白蜜、竹瀝中,煮五六沸去之,咀六物,以水一升合浸一宿,煎七上七下,去滓,乃合飴糖、姜汁煎如,服如酸棗一丸,日三。劇者,夜二。不止加之,以止為度。

      杏仁煎

      治冷嗽上氣,鼻中不利方。

      杏仁(五合)五味子款冬花(各三合)紫菀干姜(各二兩)桂心(三兩)甘草(四兩)麻黃(一斤)

      上八味以水一斗,煮麻黃取四升,治諸藥為末,又納膠飴半斤,白蜜一斤,合納汁中,攪令相得,煎如飴,先食服如半棗許,日三服。不知者加之,以知為度。

      又方治忽暴嗽失聲語出方。

      杏仁姜汁砂糖蜜(各一升)紫菀五味子(各三兩)通草貝母(各四兩)桑皮(五?

      上九味咀,以水九升,煮取三升,去滓,納杏仁脂、姜汁、蜜、糖和攪,微火煎取四升,初服三合,日再夜一,后稍加之。

      通聲膏方

      五味子款冬花通草(各三兩)人參青竹皮細辛桂心菖蒲(各二兩)杏仁姜汁(各一升)白蜜(二升)棗膏(三升)酥(五升)

      上十三味咀,以水五升,微火煎,三上三下,去滓,納姜汁、棗膏、酥、蜜,煎令調(diào)和,酒服棗大二丸。

      杏仁飲子

      治暴熱嗽方。

      杏仁(四十枚)紫蘇子(一升)橘皮(一兩)柴胡(四兩)

      上四味咀,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分三服。

      蘇子煎

      治上氣咳嗽方。

      蘇子杏仁生姜汁地黃汁白蜜(各二升)

      上五味,搗蘇子,以姜汁,地黃汁澆之,以絹絞取汁澆,又絞令味盡,去滓,熬杏仁令黃黑,治如脂,又以向汁澆之,絹絞往來六七度,令味盡,去滓納蜜合和,置銅器中,于湯上煎之,令如飴,每服方寸匕,日三夜一。(崔氏無地黃汁。)

      又方干姜末(五兩)膠飴(一升)

      上二味和令調(diào),蒸五升米下,冷,以棗大含化,稍稍咽之,日五夜二。

      芫花煎

      治新久嗽方。

      芫花干姜(各二兩)白蜜(一升)

      上二味為末,納蜜中令相合,微火煎,令如糜,每服如棗核大一枚,日三夜一,以知為度。欲利者多服。(深師以治冷凍飲料嗽,又治三十年久嗽者,以水五升煮芫花,取三升去滓,納姜加蜜合煮,如糜服之)。

      款冬煎

      治同前。

      款冬花干姜紫菀(各三兩)五味子(二兩)芫花(一兩熬令赤)

      上五味咀,以水一斗煮三味,取三升半,去滓,納芫花、干姜末,加蜜三升合,投湯中令調(diào),于銅器中,微火煎,令如飴,每服半棗許,日三。

      治三十年咳嗽,或飲或咳,寒氣嗽雖不同悉主之方∶

      細辛款冬花防風(fēng)紫菀(各三兩)藜蘆(二兩)蜀椒(五合)

      上六味咀,取藜蘆先著銅器中,次紫菀,次細辛,次款冬,次椒,以大棗百枚間著諸藥間,以水一斗二升,微火煮令汁盡,出棗曝令燥,雞鳴時服半棗,不知明旦服一枚,以胸中溫溫為度。若強人欲嗽吐者,可小增服之,便吐膿囊裹結(jié),吐后勿冷凍飲料食,咳愈止藥,藥勢靜乃食,不爾,令人吐不止。

      治三十年久嗽方∶

      百部根二十斤,搗取汁,煎如飴,服一方寸匕,日三服。(《外臺》和飴一斤煎成煎,以?

      又方紫菀(二兩)款冬花(三兩)

      上二味治,下篩,先食,飲服方寸匕,日三服,七日瘥。

      又方白蜜(一斤)生姜(二斤取汁)

      上二味,先秤銅銚斤兩訖,納蜜復(fù)秤知數(shù),次納姜汁,以微火煎令姜汁盡,惟有蜜斤兩乃止,旦服如棗大,含一丸,日三服。禁一切雜食。

      治久嗽不瘥方∶

      兔屎(四十九枚)砂(二分)胡桐律(一分)

      上三味為末,蜜丸如梧子大,每服三丸,以粥飲下,日三服。吐令物盡,即瘥。

      紫菀丸

      治積年咳嗽,喉中呀聲一發(fā)不得坐臥方。

      紫菀貝母半夏桑白皮百部射干五味子(各五分)皂莢干姜款冬花細辛橘皮鬼督郵(各四分)白石英杏仁(各八分)蜈蚣(二枚)

      上十六味為末,蜜和丸如梧子大,飲服十丸,日再服,稍加至二十丸。(崔氏無半夏、射

      款冬丸

      治三十年上氣咳嗽唾膿血,喘息不得臥方。

      款冬花干姜蜀椒吳茱萸桂心菖蒲人參細辛蕘花(各五分)紫菀甘草桔梗防風(fēng)芫花茯苓皂莢(各三分)

      上十六味為末,蜜丸如梧子大,酒服三丸,日三。

      又方款冬花紫菀細辛蜀椒桂心菖蒲人參甘草防風(fēng)石斛川芎當歸本白術(shù)半夏天雄鐘乳麻黃(各三兩)獨活(二兩)烏頭附子芫花(各一兩)桃仁(二十枚)大棗(二十五枚)

      上二十四味為末,蜜丸如梧子大,酒服二十丸,日二服。不知加之。酒漬服亦得。

      又方款冬花紫菀干姜桂心(各三兩)細辛(二分)杏仁皂莢石菖蒲烏頭(各一分)川椒(五合)吳茱萸(六合)

      上十二味為末,蜜丸如梧子大,酒服五丸,日三夜一。二十年嗽,不過五十日愈。患咳嗽喉鳴上氣,服一劑永瘥。

      治肺傷咳唾膿血,腸澀背痛不能食,惡風(fēng)目暗KTKT,足脛寒冷方∶

      白膠生姜(各五兩)桂心人參紫菀(各二兩)地黃(切半升)桑白皮(切二升)川芎大麻仁飴糖(各一升)大麥(二升)大棗(二十枚)

      上十二味咀,以水一斗五升煮麥,取一斗,去麥納藥,煮取三升,分五服。

      五味子湯

      唾中有膿血,牽胸脅痛方。

      五味子桔梗紫菀甘草川斷(各三兩)桑皮地黃(各五兩)竹茹(三兩)赤小豆?

      上九味咀,以水九升,煮取二升七合,分三服。

      竹皮湯

      治咳逆下血不息方。

      生竹皮(三兩)紫菀(二兩)飴糖(一斤)生地黃(切,一斤)

      上四味咀,以水六升,煮取三升,去滓,分三服。

      百部丸

      治諸嗽不得氣息,唾膿血方。

      百部根(三兩)升麻(半兩)桂心五味子甘草干姜紫菀(各一兩)

      上七味為末,蜜丸如梧子大,每服三丸,日三,以知為度。

      治上氣咳嗽喘息,喉中有物唾血方

      生姜汁杏仁(各二升)豬膏(二合)蜜飴糖(各一升)

      上五味,先以豬膏煎杏仁,色黃出之,以紙拭令盡,搗如膏合姜汁、糖蜜等,合煎令可丸,每服如杏核大一枚,日夜六七服,漸漸增加之。

      治一切肺病咳嗽膿血,及唾血不止方∶

      好酥三十斤三遍煉,停取凝,當出醍醐,服一合,日三服,瘥止。一切藥皆不出此神方又方三煉酥如雞子黃,適寒溫灌鼻中,日二夜一。

      鐘乳七星散

      (一名吸散)治寒冷咳嗽上氣,胸滿唾膿血方。

      鐘乳礬石款冬花桂心(等分)

      上四味治,下篩,作如大豆七,聚七星形,以小筒吸取酒送下,先食服,日三,不止加之。數(shù)試大驗。又云∶臨臥吸服之。

      又方鐘乳細辛款冬花天雄紫菀石膏(等分)

      上六味治,下篩,取如大豆七,聚如前法吸之,日二。只得食粥,七日嗽愈乃止。若大豆聚不知,小益之,勿太多。

      七星散

      治三十年咳嗽方。

      款冬花紫菀桑白皮代赭細辛伏龍肝(各一兩)

      上六味治,下篩,作七星聚如扁豆者,以竹筒口當藥上,一一吸咽之,令藥入腹中,先食日三丸,凡服四日,日復(fù)作七星聚,以一臠肉炙令熟,以展轉(zhuǎn)藥聚上,令藥悉遍肉上,仰臥咀嚼肉,細細咽汁,令藥力歆歆割割然毒瓦斯入咽中,藥力盡,總咽即取瘥止。(未瘥,作之如初,羊、牛、鹿肉皆可,勿用豬肉)。

      治嗽熏法

      以熟艾薄敷布紙上。紙廣四寸,后以硫黃末敷布艾上,務(wù)令調(diào)勻,以荻一枚,如紙長,卷之作十枚,先以火燒纏下去荻,煙從孔退場門吸煙,咽之取吐,止。明旦復(fù)熏之如前,日一二止,自然可瘥。得食白粥,余皆忌。

      又方熏黃一兩研令細,以蠟紙并上熏黃相入,調(diào)勻卷之如前法,熏之亦如上法,日一二止,以吐為度。七日將息后,以羊肉羹補之。

      又方爛青布廣四寸,上布艾,艾上布青礬末,礬上布少熏黃末,又布少鹽,又布少豉末,急卷之燒令著,納燥罐中,以紙蒙頭,便作一小孔,吸取煙,細細咽之,以吐為度。

      若心胸悶時,略歇煙盡止。日一二用,用三卷不盡,瘥。三七日慎油膩。

      論曰∶凡上氣多有服吐藥得瘥者,亦有針灸得除者,宜深體悟之。

      灸法

      嗽,灸兩乳下黑白際各百壯,即瘥。又以蒲當乳頭周匝圍身,令前后正平,當脊骨解中,灸十壯。又以繩橫量口中,折繩從脊,灸繩兩頭邊各八十壯,三報,三日畢。兩邊者是口合度。灸從大椎數(shù)下行,第五節(jié)下第六節(jié)上,穴在中間(即神道穴)。隨年壯。并主上氣。

      灸手屈臂中橫紋外骨捻頭,得痛處十四壯。

      上氣咳嗽,短氣氣滿,食不下,灸肺募五十壯。

      上氣咳逆短氣,風(fēng)勞百病,灸肩井二百壯。

      上氣短氣,咳逆胸背痛,灸風(fēng)門熱府百壯。

      上氣咳逆,胸滿短氣牽背痛,灸巨闕、期門各五十壯。

      上氣胸滿咳逆短氣,灸云門五十壯。

      上氣咳逆,胸痹背痛,灸胸堂百壯,不針。

      上氣咳逆,灸膻中五十壯。

      上氣氣閉,咳逆咽冷聲破喉猜,灸天瞿五十壯(一名天突)。

      逆氣虛勞,寒損憂恚,筋骨攣痛,心中咳逆,泄疰腹?jié)M,喉痹頸項強,腸痔痔血,陰急鼻衄骨痛,大小便澀,鼻中干,煩滿狂走易氣,凡二十二病,皆灸絕骨五十壯。穴在外踝上三寸宛宛中。


      譯文

      暫無譯文


      久久精品国产精品亚洲艾草网美妙| 亚洲色大成网站www永久| 亚洲一卡2卡4卡5卡6卡在线99| 香蕉视频在线观看亚洲| 久久被窝电影亚洲爽爽爽| 亚洲欧洲日产国码无码久久99| 国产国拍精品亚洲AV片| 中文字幕亚洲一区二区va在线| 久久久无码精品亚洲日韩软件 | 亚洲日韩国产成网在线观看| 色窝窝亚洲AV网在线观看| 亚洲色在线无码国产精品不卡| 亚洲午夜成人精品无码色欲| 日韩亚洲人成在线| 亚洲精华国产精华精华液好用| 亚洲精品无码少妇30P| 亚洲AV日韩AV永久无码色欲 | 久久精品国产精品亚洲艾草网| 亚洲AV无码不卡在线播放| 亚洲视频在线播放| 亚洲欧洲日本精品| 激情综合亚洲色婷婷五月APP| 精品亚洲456在线播放| 亚洲男人的天堂网站| 无码天堂va亚洲va在线va| 亚洲精品人成无码中文毛片| 国产亚洲精品无码拍拍拍色欲| 亚洲一区AV无码少妇电影☆| 亚洲AV乱码久久精品蜜桃| 亚洲综合小说久久另类区| 国产成人精品日本亚洲专| 亚洲色偷偷色噜噜狠狠99| 国产精品亚洲专区无码牛牛| 亚洲欧洲国产成人综合在线观看| 中文字幕第13亚洲另类| 亚洲av一综合av一区| 亚洲无成人网77777| 亚洲日本中文字幕天天更新| 亚洲高清视频一视频二视频三| 久久久久亚洲AV综合波多野结衣| 久久精品国产精品亚洲艾草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