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古籍 > 千金方 > 千金方·脾臟方·熱痢第七

      千金方·脾臟方·熱痢第七

      孫思邈

      原文

      (論一首脈證二十四條)

      (方二十六首灸法十首)

      論曰∶余立身以來,三遭熱痢,一經(jīng)冷痢,皆日夜百余行,乃至移床就廁,其困篤如此,但率意自治者,尋手皆愈。乃知此疾天下易治,但中性之徒率性驕倨,良藥苦口不能克己早餌,朝遇暮過,望其自瘥,疾勢日增,胃氣漸弱,心力俱微,食飲與藥皆不能進(jìn),既不時(shí)愈,便稱痢病難治,斯皆自誤也。學(xué)人須深達(dá)斯旨。然此病隨宜服一物皆使得瘥,惟須力意苦己,服食以瘥為限,則無不愈也。又大須慎口味,重者瘥后百日,次者一月日。常哀驕恣者,不能自慎興言于此,以為至概矣。古今痢方千萬首,不可俱載此中,但撮其效者,七八而已。如陟厘丸、烏梅丸、松皮散等,暴痢服之,何有不瘥其溫脾湯,健脾丸(方出下冷痢篇),久下得之,焉能不愈。大凡痢有四種,謂冷熱疳蠱,冷則白。熱則赤。疳則赤白相雜無復(fù)節(jié)度,多睡眼澀,蠱則純痢瘀血。熱則多益黃連,去其干姜。冷則加以熱藥。疳則以藥吹灌下部。蠱毒則以蠱法治之藥。既主對相當(dāng),痢者復(fù)自勉勵(lì)服餌,焉有不愈者也。

      凡服止痢藥,初服皆劇,愚人不解,即止其藥不服,此特不可,但使藥與病源的相主對,雖劇但服,不過再三服,漸漸自知。非其主對者,慎勿服也。

      凡痢病通忌生冷酢滑,豬雞魚油、乳酪酥干脯醬粉咸。所食諸食,皆須大熟爛為佳,亦不得傷飽,此將息之大經(jīng)也。若將息失所,圣醫(yī)不能救。

      下痢脈滑而數(shù),有宿食,當(dāng)下之。

      下痢脈遲而滑者,實(shí)也。利為末止,急下之。

      下痢脈反滑,當(dāng)有所去下乃愈。

      下痢不欲食者,有宿食,當(dāng)下之。

      下痢而腹痛滿,為寒實(shí),當(dāng)下之。

      下痢而譫語,腹內(nèi)有燥屎,宜下之。

      下痢腹中堅(jiān)者,當(dāng)下之。

      下痢三部皆平(一作浮),按其心下堅(jiān)者,急下之。

      下痢已瘥,至其年月日時(shí)復(fù)發(fā)者,此為下不盡,更下之愈。風(fēng)寒重者,不可下。下之后,心下堅(jiān)痛,脈遲(一作浮),此為寒,但當(dāng)溫之。脈沉緊,下之亦然。脈浮大弦,下之當(dāng)已。

      下痢脈浮大,此為虛,以強(qiáng)下之故也。設(shè)脈浮革者,因而腸鳴,當(dāng)溫之。

      下痢脈遲緊為痛,未欲止,當(dāng)溫之。得冷者滿而便腸垢。

      下痢身軀疼痛,急救里,諸溫之屬,可與理中、四逆、附子湯熱藥輩急投之美。

      下痢大孔痛者,當(dāng)溫暖之。

      下痢腹脹滿,身體疼痛者,先溫其里,乃攻其表。

      下痢清谷不可攻,其表汗出必脹滿。

      下痢氣者,當(dāng)利其小便。

      下痢脈反浮數(shù),尺中自澀,其人必清膿血。

      下痢脈數(shù)而渴者,今自愈。設(shè)不瘥,必清膿血,有熱故也。

      下痢脈沉弦者下重,其脈大者為未止,脈微弱數(shù)者為欲自止,雖發(fā)熱,必不死。

      下痢脈沉而遲,其人面少赤,身有微熱,下利清谷,必郁冒,汗出而解,病患必微厥,所以然者,面戴陽下虛故也。

      下痢有微熱而渴,脈弱者今自愈。

      下痢脈數(shù),有微熱,汗出今自愈。設(shè)脈緊為未解。

      下痢脈弦,發(fā)熱身汗者自愈。

      下痢脈大浮弦,下當(dāng)已。

      下痢舌黃,燥而不渴,胸中實(shí),下不止者死。

      下痢后脈絕,手足厥冷,時(shí)脈還,手足溫者生,不還不溫者死。生死之決,此之謂也。

      下痢手足厥冷無脈者,灸之不溫,若脈不還,反微喘者死。少陰負(fù)趺陽者為順。

      凡六腑氣絕于外者,手足寒,上氣腳縮。五臟氣絕于內(nèi)者,下利不禁。下甚者,手足不仁也。細(xì)尋取之,萬不失一,下病體略例如此耳。

      《素問》曰∶春傷于風(fēng),夏為膿血。凡下多滯下也。夏傷于風(fēng),秋必洞泄,秋多下水也,患是冷也,夫積冷積熱及水谷實(shí)而下者,以大黃湯下之,強(qiáng)人勿過兩劑,皆消息五六日更進(jìn)一劑,其補(bǔ)澀湯不效者,三兩日可進(jìn)一劑。

      陟厘丸

      治百病下痢及傷寒身熱,頭痛目赤,四肢煩疼不解,協(xié)熱下利∶或醫(yī)已吐下之,腹內(nèi)虛煩,欲得冷凍飲料,不能消,腹中急痛,溫食則吐,乍熱乍冷,狀如溫瘧;或小便不利,氣滿嘔逆,下痢不止方。

      水中陟厘(五兩)紫石英(三兩)漢中木防己(六兩)隴西當(dāng)歸(四兩)濃樸(一兩)黃連?

      上八味以苦酒二升漬防己極令潤,出之切,以板瓦覆著炭火上,以濃紙藉瓦上令色槁燥有余,苦酒復(fù)漬之,更出熬盡苦酒止,勿令火猛,徐徐熬令極燥,各搗為末。又以余苦酒三升浸豉一宿,明旦以瓦盆盛,以一盆覆蒸五升,土下須二氣通流,出之,研絞取濃汁,和藥搗為丸如雞頭子大,懸令陰干,勿見風(fēng)塵。此藥以三丸為一劑。平旦服一劑,晝服一劑,暮服一劑,皆以水服之。若病重藥力未行者,但益服之,日可四五劑。令腹中有藥力,飲食消是其效也。新服藥未安調(diào),當(dāng)稀糜助藥力,心中了然,后可作羹,微冷食之。若有時(shí)不喜冷食,正是藥力盡耳。若欲不復(fù)藥者,但稍溫食,藥力自盡矣。服藥不必強(qiáng)多飲水,禁熱食生魚豬肉蒜生菜酒及辛物肥膩。若有風(fēng)病加防風(fēng)一兩,人虛羸加石斛一兩。若宿有下痢,腸胃損弱者,加太一余糧二兩半,取石中黃軟香者。若婦人產(chǎn)后疾,加石硫黃一兩,小便黃赤不利,加?

      烏梅丸

      下痢熱諸治不瘥方。

      烏梅(一升)黃連(一斤,金色者)

      上二味蜜丸如梧子,服二十丸,日三夜二。

      松皮散

      治積久二三十年常下痢神方。

      赤松皮去上蒼皮,切一斗為散,面粥和一升服之,日三服瘥。不過服一斗永瘥。三十年痢,服之百日瘥。

      苦參橘皮丸

      治熱毒痢方。

      苦參橘皮黃連黃柏鬼臼(一作鬼箭羽)藍(lán)青獨(dú)活阿膠甘草

      上九味等分為末,以蜜烊膠和,并手丸之如梧子,候干,飲服十丸,日三,后稍加猝下痢者大良。

      三黃白頭翁湯

      治諸熱毒下黃汁,赤如爛血,滯如魚腦,腹痛壯熱方。

      黃連(二兩)黃芩黃柏升麻石榴皮(各六分)艾葉(三分)白頭翁桑寄生當(dāng)歸牡蠣犀角甘草(各一兩)

      上十二味咀,以水六升煮取三升,分三服。

      龍骨丸

      治下血痢腹痛方。

      龍骨龍膽羚羊角當(dāng)歸附子干姜黃連(各三十珠)赤石脂礬石(各一兩半)犀角甘草熟艾(各十八銖)

      上十二味為末,蜜丸如小豆,先食服十五丸,日三,加至二十丸。

      又方龍骨當(dāng)歸干姜熟艾牛角(各三兩)附子黃柏赤石脂川芎阿膠濃樸甘草橘皮芍藥石榴皮(各二兩)蜀椒(一兩)升麻(一兩半)黃連(五合)大棗

      上十九味咀,以水一斗三升煮取四升,去滓,納牛角末,阿膠烊化,綿絞去滓,分七治血痢方∶

      蒲黃(三合)干地黃桑耳甘草芒硝茯苓人參柏葉艾葉阿膠生姜(各二兩)

      上十四味咀,以水一斗煮取四升,溫分五服。

      治下雜血方∶

      干藍(lán)犀角地榆(各二兩)蜜(二合上四味咀,以水五升煮取一升,去滓,下蜜煎取五合,分二服,治熱毒蠱妙。

      治熱毒下黑血,五內(nèi)絞切痛,日夜百行氣絕欲死方∶

      黃連(一升)龍骨白術(shù)(各二兩)阿膠干姜當(dāng)歸赤石脂(各三兩)附子(一兩)

      上八味咀,以水一斗煮取五升,分五服。余以貞觀三年(七月十二日),忽得此熱毒痢,至十五日命將欲絕,處此方藥,入口即定。

      白頭翁湯

      治赤滯下血連月不瘥方。

      白頭翁濃樸阿膠黃連秦皮附子黃柏茯苓芍藥各二兩)干姜當(dāng)歸赤石脂甘草龍骨(各三兩)大棗(三十枚)粳米(一升)

      上十六味咀,以水一斗二升先煮米令熟,出米納藥,煮取三升,分四服。

      治下血日夜七八十行方∶

      黃連黃柏(各四兩)

      上二味咀,以醇醋五升煮取一升半,分再服。

      治大熱毒純血痢不可瘥者方∶

      黃連六兩咀,以水七升煮取二升半,夜露置星月下,旦起空腹頓服,臥將息即止。不瘥加黃芩二兩,更作服之。仍不瘥者,以疳痢法治之。

      治下赤連年方∶

      地榆鼠尾草(各一兩)

      上二味咀,以水二升煮取一升,分二服。如不止,取屋塵水漬,去滓,一升分二服。(《古今錄驗(yàn)》云服屋塵汁一小杯)。

      又方秦皮(如無以槲皮代之)鼠尾草薔薇根上三味等分咀,以水淹、煎,去滓,銅器中重釜煎成丸如梧子大,服五六丸,日三。稍增瘥止。亦可濃汁服半升。

      治下痢絞痛腸滑不可瘥方∶

      黃連(六兩)阿膠鼠尾草當(dāng)歸干姜(各三兩)

      上五味咀,若大冷白多以清酒一斗煮取三升,分三服。若熱及不痛者,去干姜、當(dāng)歸以水煮之。

      治熱痢水谷方∶

      黃連阿膠(各二兩)黃柏(一兩)烏梅(四十枚)梔子(三十枚)

      上五味咀,以水五升煮取二升半,分三服。亦治神良。

      茯苓湯

      治因下空竭欲死,滯下膿血,日數(shù)十行,羸篤垂死,老少并宜服之方。

      茯苓黃芩黃連黃柏龍骨人參干姜桂心當(dāng)歸芍藥甘草梔子仁(各半兩)赤石脂(一兩)大棗(十二枚)

      上十四味咀,以水五升煮取二升,分再服。不瘥滿三劑。此方主風(fēng)虛冷痢最佳。

      溫脾湯

      治下久赤白連年不止,及霍亂,脾胃冷實(shí)不消方。

      大黃(四兩)人參甘草干姜(各二兩)附子(一枚,大者)

      上五味咀,以水八升煮取二升半,分三服,臨熟下大黃,與后溫脾湯小異,須大轉(zhuǎn)瀉者當(dāng)用此方神效。

      黃連湯

      治赤白痢方。

      黃連黃柏干姜石榴皮阿膠(各三兩)當(dāng)歸(二兩)甘草(一兩)

      上七味咀,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分三服。

      女萎丸

      治熱病時(shí)氣下赤白痢遂成方。

      女萎藜蘆(各三分)烏頭桂心(各四分)黃連云實(shí)(各三分)代赭(一分)

      上七味為末,蜜和丸如梧子大,服二丸。大下痢宿勿食,清旦以冷水服之。勿飲食。至日中過后乃飲食,若得藥力,明旦更服如前。亦可長服。虛羸晝夜百行膿血亦瘥。

      圣湯

      治下赤白痢,大孔蟲生悉皆瘥方。

      鼠尾草(二兩)豉(一升)梔子仁生姜(各六兩)桃皮(一握)

      上五味咀,以水七升煮二升,分三服。

      (一本單用桃皮,以酒煮服之。

      治冷熱不調(diào)或水或膿或五色血痢方∶

      酸石榴五枚。合殼子搗絞,取汁二升,服五合,瘥止。

      治赤白滯下方∶

      亂發(fā)雞子大,燒末水服,不過三服。

      灸法

      泄痢食不消不作肌膚,灸脾俞,隨年壯。

      泄注五痢便膿血重下腹痛,灸小腸俞百壯。

      泄痢久下失氣勞冷,灸下腰百壯,三報(bào)穴在八魁正中央脊骨上,灸數(shù)多尤佳。三宗骨是忌針。

      泄痢不禁小腹絞痛,灸丹田百壯,三報(bào)穴在臍下二寸,針入五分。泄痢不嗜食,雖食不消,灸長谷五十壯,三報(bào)穴在挾臍相去五寸,一名循際。

      泄痢赤白漏,灸足太陰五十壯,三報(bào)。

      久泄痢百治不瘥,灸足陽明下一寸高骨上陷中,去大趾歧三寸,隨年壯。

      又屈竹量正當(dāng)兩胯脊上點(diǎn)訖,下量一寸點(diǎn)兩旁各一寸,復(fù)下量一寸,當(dāng)脊上合三處,一灸三十壯,灸百壯以上。

      一切痢皆斷,亦治濕冷,脊上當(dāng)胯點(diǎn)處不灸。

      又灸臍中稍稍二三百壯。

      又灸關(guān)元三百壯,十日灸,并治冷痢腹痛,在臍下三寸。

      赤白下痢灸窮骨,以灸數(shù)多為佳


      譯文

      暫無譯文


      国产精品亚洲精品日韩电影| 亚洲av永久中文无码精品综合| 全亚洲最新黄色特级网站 | 亚洲综合小说久久另类区| 国产成人精品日本亚洲| 亚洲日韩欧洲乱码AV夜夜摸| 国产综合亚洲专区在线| 亚洲一区二区高清| 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情侣| 国产亚洲精品资在线| 亚洲中文字幕第一页在线| 亚洲色偷拍另类无码专区| 久久久久国产成人精品亚洲午夜| 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网人人网站| 亚洲人成影院在线无码观看| 亚洲爽爽一区二区三区| 激情综合色五月丁香六月亚洲| 国产AV无码专区亚洲AV手机麻豆| 亚洲精品制服丝袜四区| 国产亚洲3p无码一区二区| 久久亚洲精品成人777大小说| 亚洲视频在线一区| 亚洲成a人片在线观看中文!!!| 亚洲国产av一区二区三区丶| 亚洲va在线va天堂成人| 亚洲人成无码网站在线观看| 亚洲精品乱码久久久久久蜜桃图片| 亚洲AV无码专区亚洲AV桃| 亚洲AV蜜桃永久无码精品| 亚洲伦乱亚洲h视频| 亚洲人成色77777| 久久青青草原亚洲av无码app| 亚洲婷婷在线视频| 亚洲色一区二区三区四区| 国产成人va亚洲电影| 国产aⅴ无码专区亚洲av麻豆| 亚洲av日韩av无码| 亚洲国产中文在线二区三区免| 亚洲中文字幕久久精品无码A| 亚洲av日韩精品久久久久久a| 亚洲视频人成在线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