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古籍 > 南史 > 南史·列傳·卷六十九

      南史·列傳·卷六十九

      李延壽

      原文

      沈炯虞荔傅縡顧野王姚察

      沈炯字初明,吳興武康人也。祖瑀,梁尋陽太守。父續,王府記室參軍。

      炯少有俊才,爲當時所重。仕梁爲尚書左戶侍郎、吳令。侯景之難,吳郡太守袁君正入援建鄴,以炯監郡。臺城陷,景將宋子仙據吳興,使召炯,方委以書記,炯辭以疾,子仙怒,命斬之。炯解衣將就戮,礙于路間桑樹,乃更牽往他所,或救之,僅而獲免。子仙愛其才,終逼之令掌書記。及子仙敗,王僧辯素聞其名,軍中購得之,酬所獲者錢十萬,自是羽檄軍書,皆出于炯。及簡文遇害,四方岳牧上表勸進,僧辯令炯制表,當時莫有逮者。陳武帝南下,與僧辯會白茅灣,登壇設盟,炯爲其文。及景東奔,至吳郡,獲炯妻虞氏及子行簡,并殺之,炯弟攜其母逃免。侯景平,梁元帝湣其妻子嬰戮,特封原鄉侯。僧辯爲司徒,以炯爲從事中郎。梁元帝征爲給事黃門侍郎,領尚書左丞。

      魏克荊州,被虜,甚見禮遇,授儀同三司。以母在東,恒思歸國,恐以文才被留,閉門卻掃,無所交接。時有文章,隨即棄毀,不令流布。

      嘗獨行經漢武通天臺,爲表奏之,陳己思鄉之意。曰:“臣聞橋山雖掩,鼎湖之竈可祠;有魯遂荒,大庭之跡無泯。伏惟陛下降德猗蘭,纂靈豐谷,漢道既登,神仙可望。射之罘于海浦,禮日觀而稱功,橫中流于汾河,指柏梁而高宴,何其甚樂,豈不然歟!既而運屬上仙,道窮晏駕,甲帳珠簾,一朝零落,茂陵玉碗,遂出人間。陵云故基,與原田而膴膴,別風馀跡,帶陵阜而芒芒,羈旅縲臣,豈不落淚。昔承明見厭,嚴助東歸,駟馬可乘,長卿西反,恭聞故實,竊有愚心。黍稷非馨,敢望徼福。但雀臺之吊,空愴魏君,雍丘之祠,未光夏后,瞻仰煙霞,伏增凄戀。”奏訖,其夜夢有宮禁之所,兵衛甚嚴,炯便以情事陳訴。聞有人言:“甚不惜放卿還,幾時可至。”少日,便與王克等并獲東歸。歷司農卿,御史中丞。

      陳武帝受禪,加通直散騎常侍。表求歸養,詔不許。文帝嗣位,又表求去,詔答曰:“當敕所由,相迎尊累,使卿公私無廢也。”

      初,武帝嘗稱炯宜居王佐,軍國大政,多預謀謨。文帝又重其才,欲寵貴之。會王琳入寇大雷,留異擁據東境,帝欲使炯因是立功,乃解中丞,加明威將軍,遣還鄉里,收徒衆。以疾卒于吳中,贈侍中,諡恭子。有集二十卷行于世。

      虞荔字山披,會稽余姚人也。祖權,梁廷尉卿、永嘉太守。父檢,平北始興王諮議參軍。

      荔幼聰敏,有志操。年九歲,隨從伯闡候太常陸倕,倕問五經十事,荔對無遺失,倕甚異之。又嘗詣征士何胤,時太守衡陽王亦造之,胤言于王,王欲見荔,荔辭曰:“未有板刺,無容拜謁。”王以荔有高尚之志,雅相欽重,還郡,即辟爲主簿,荔又辭以年小不就。及長,美風儀,博覽墳籍,善屬文。仕梁爲西中郎法曹外兵參軍,兼丹陽詔獄正。

      梁武帝于城西置士林館,荔乃制碑奏上,帝命勒之于館,仍用荔爲士林學士。尋爲司文郎,遷通直散騎侍郎,兼中書舍人。時左右之任,多參權軸,內外機務,互有帶掌,唯荔與顧協泊然靜退,居于西省,但以文史見知。尋領大著作。

      及侯景之亂,荔率親屬入臺,除鎮西諮議參軍,舍人如故。臺城陷,逃歸鄉里。侯景平,元帝征爲中書侍郎。貞陽侯僭位,授揚州別駕,并不就。

      張彪之據會稽,荔時在焉。及文帝平彪,武帝及文帝并書招之,迫切不得已,乃應命至都,而武帝崩,文帝嗣位,除太子中庶子,仍侍太子讀。尋領大著作。

      初,荔母隨荔入臺,卒于臺內,尋而城陷,情禮不申,由是終身蔬食布衣,不聽音樂。雖任遇隆重,而居止儉素,淡然無營。文帝深器之,常引在左右,朝夕顧訪。荔性沈密,少言論,凡所獻替,莫有見其際者。

      第二弟寄,寓于閩中,依陳寶應,荔每言之輒流涕。文帝哀而謂曰:“我亦有弟在遠,此情甚切,他人豈知。”乃敕寶應求寄,寶應終不遣。荔因以感疾,帝欲數往臨視,令將家口入省。荔以禁中非私居之所,乞停城外,帝不許,乃令住蘭臺。乘輿再三臨問,手敕中使相望于道。又以蔬食積久,非羸疾所堪,乃敕曰:“卿年事已多,氣力稍減,方欲仗委,良須克壯。今給卿魚肉,不得固從所執。”荔終不從。卒,贈侍中,諡曰德子。及喪柩還鄉里,上親出臨送,當時榮之。子世基、世南,并少知名。

      寄字次安,少聰敏。年數歲,客有造其父,遇寄于門,嘲曰:“郎子姓虞,必當無智。”寄應聲曰:“文字不辨,豈得非愚!”客大慚。入謂其父:“此子非常人,文舉之對,不是過也。”

      及長,好學,善屬文。性沖靜,有棲遁志。弱冠舉秀才,對策高第。起家梁宣城王國左常侍。大同中,嘗驟雨,殿前往往有雜色寶珠,梁武觀之,甚有喜色,寄因上瑞雨頌。帝謂寄兄荔曰:“此頌典裁清拔,卿之士龍也,將如何擢用?”寄聞之嘆曰:“美盛德之形容,以申擊壤之情耳,吾豈買名求仕者乎?”乃閉門稱疾,唯以書籍自娛。岳陽王察爲會稽太守,寄爲中記室,領郡五官掾。在職簡略煩苛,務存大體,曹局之內,終日寂然。

      侯景之亂,寄隨兄荔入臺,及城陷,遁還鄉里。張彪往臨川,強寄俱行。寄與彪將鄭瑋同舟而載,瑋嘗忤彪意,乃劫寄奔晉安。時陳寶應據有閩中,得寄甚喜。陳武帝平侯景,寄勸令自結,寶應從之,乃遣使歸誠。承圣元年,除中書侍郎,寶應愛其才,托以道阻不遣。每欲引寄爲僚屬,委以文翰,寄固辭獲免。

      及寶應結昏留異,潛有逆謀,寄微知其意,言說之際,每陳逆順之理,微以諷諫。寶應輒引說他事以拒之。又嘗令左右讀漢書,臥而聽之,至蒯通說韓信曰“相君之背,貴不可言”,寶應蹶然起曰:“可謂智士。”寄正色曰:“覆酈驕韓,未足稱智,豈若班彪王命識所歸乎?”寄知寶應不可諫,慮禍及己,乃爲居士服以拒絕之。常居東山寺,僞稱腳疾,不復起。寶應以爲假托,遣人燒寄所臥屋,寄安臥不動。親近將扶寄出,寄曰:“吾命有所懸,避欲安往?”所縱火者,旋自救之。寶應自此方信之。

      及留異稱兵,寶應資其部曲,寄乃因書極諫曰:

      東山居士虞寄致書于明將軍使君節下:寄流離艱故,飄寓貴鄉,將軍待以上賓之禮,申以國士之眷,意氣所感,何日忘之。而寄沈痼彌留,愒陰將盡,常恐卒填溝壑,涓塵莫報,是以敢布腹心,冒陳丹款,愿將軍留須臾之慮,少思察之,則冥目之日,所懷畢矣。

      夫安危之兆,禍福之機,匪獨天時,亦由人事。失之毫厘,差以千里。是以明智之士,據重位而不傾,執大節而不失,豈惑于浮辭哉。將軍文武兼資,英威動俗,往因多難,仗劍興師,援旗誓衆,抗威千里。豈不以四郊多壘,共謀王室,匡時報主,甯國庇人乎。此所以五尺童子,皆愿荷戟而隨將軍者也。及高祖武皇帝肇基草昧,初濟艱難,于時天下沸騰,人無定主,豺狼當道,鯨鯢橫擊,海內業業,未知所從。將軍運動微之鑒,折從衡之辯,策名委質,自托宗盟,此將軍妙算遠圖,發于衷誠者也。及主上繼業,欽明睿圣,選賢與能,群臣輯睦,結將軍以維城之重,崇將軍以裂土之封,豈非宏謨廟略,推赤心于物者也。屢申明詔,款篤殷勤,君臣之分定矣,骨肉之恩深矣。不意將軍惑于邪說,翻然異計,寄所以疾首痛心,泣盡繼之以血,萬全之策,竊爲將軍惜之。寄雖疾侵耄及,言無足采,千慮一得,請陳愚算。愿將軍少戢雷霆,賒其晷刻,使得盡狂瞽之說,披肝膽之誠,則雖死之日,猶生之年也。

      自天厭梁德,多難薦臻,寰宇分崩,英雄互起,不可勝紀,人人自以爲得之。然夷兇翦亂,拯溺扶危,四海樂推,三靈眷命,揖讓而居南面者,陳氏也。豈非歷數有在,惟天所授,當璧應運,其事甚明,一也。主上承基,明德遠被,天綱再張,地維重紐。夫以王琳之強,侯瑱之力,進足以搖蕩中原,爭衡天下,退足以屈強江外,雄張偏隅。然或命一旅之師,或資一士之說,琳即瓦解冰泮,投身異域,瑱則厥角稽顙,委命闕庭。斯又天假之威,而除其患,其事甚明,二也。今將軍以藩戚之重,擁東南之衆,盡忠奉上,戮力勤王,豈不勛高竇融,寵過吳芮,析珪判野,南面稱孤,其事甚明,三也。且圣朝棄瑕忘過,寬厚待人,改過自新,咸加敘擢。至如余孝頃、潘純陀、李孝欽、歐陽頠等,悉委以心腹,任以爪牙,胸中豁然,曾無纖芥。況將軍釁非張繡,罪異畢諶,當何慮于危亡,何失于富貴?此又其事甚明,四也。方今周、齊鄰睦,境外無虞,并兵一向,匪朝伊夕。非有劉、項競逐之機,楚、趙連從之事,可得雍容高拱,坐論西伯,其事甚明,五也。且留將軍狼顧一隅,亟經摧衄,聲實虧喪,膽氣衰沮。高瓖、向文政、留瑜、黃子玉此數人者,將軍所知,首鼠兩端,唯利是視,其馀將帥亦可見矣。孰能被堅執銳,長驅深入,系馬埋輪,奮不顧命,以先士卒者乎?此又其事甚明,六也。且將軍之強,孰如侯景?將軍之衆,孰如王琳?武皇滅侯景于前,今上摧王琳于后,此乃天時,非復人力。且兵革已后,人皆厭亂,其孰能棄墳墓,捐妻子,出萬死不顧之計,從將軍于白刃之間乎?此又其事甚明,七也。歷觀前古,鑒之往事,子陽、季孟傾覆相尋,馀善、右渠危亡繼及,天命可畏,山川難恃。況將軍欲以數郡之地,當天下之兵,以諸侯之資,拒天子之命,強弱逆順,可得侔乎?此又其事甚明,八也。且非我族類,其心必異,不愛其親,豈能及物?留將軍身縻國爵,子尚王姬,猶且棄天屬而弗顧,背明君而孤立,危急之日,豈能同憂共患,不背將軍者乎?至于師老力屈,懼誅利賞,必有韓、智晉陽之謀,張、陳井陘之事。此又其事甚明,九也。且北軍萬里遠斗,鋒不可當,將軍自戰其地,人多顧后,梁安背向爲心,修忤匹夫之力,衆寡不敵,將帥不侔,師以無名而出,事以無機而動,以此稱兵,未知其利。夫以漢朝吳、楚,晉室穎、顒,連城數十,長戟百萬,拔本塞源,自圖家國,其有成功者乎?此又其事甚明,十也。

      爲將軍計者,莫若不遠而復,絕親留氏,秦郎、快郎,隨遣入質,釋甲偃兵,一遵詔旨。且朝廷許以鐵券之要,申以白馬之盟,朕不食言,誓之宗社。寄聞明者鑒未形,智者不再計,此成敗之效,將軍勿疑,吉兇之幾,間不容發。方今蕃維尚少,皇子幼沖,凡預宗枝,皆蒙寵樹。況以將軍之地,將軍之才,將軍之名,將軍之勢,而能克修蕃服,北面稱臣,甯與劉澤同年而語其功業哉?豈不身與山河等安,名與金石相弊?愿加三思,慮之無忽。

      寄氣力綿微,余陰無幾,感恩懷德,不覺狂言,鈇鉞之誅,甘之如薺。寶應覽書大怒。或謂寶應曰:“虞公病篤,言多錯謬。”寶應意乃小釋。亦以寄人望,且容之。及寶應敗走,夜至蒲田,顧謂其子捍秦曰:“早從虞公計,不至今日。”捍秦但泣而已。寶應既禽,凡諸賓客微有交涉者皆誅,唯寄以先識免禍。

      初,沙門慧標涉獵有才思,及寶應起兵,作五言詩以送之曰:“送馬猶臨水,離旗稍引風。好看今夜月,當照紫微宮。”寶應得之甚悅。慧標以示寄,寄一覽便止,正色無言。慧標退,寄謂所親曰:“標公既以此始,必以此終。”后竟坐是誅。

      文帝尋敕都督章昭達發遣寄還朝,及至,謂曰:“管寧無恙,甚慰勞懷。”頃之,帝謂到仲舉曰:“衡陽王既出合,須得一人旦夕游處,兼掌書記,宜求宿士有行業者。”仲舉未知所對,帝曰:“吾自得之。”乃手敕用寄。寄入謝,帝曰:“所以暫屈卿游蕃,非止以文翰相煩,乃令以師表相事也。”后除東中郎建安王諮議,加戎昭將軍。寄乃辭以疾,不堪旦夕陪列。王于是令長停公事,其有疑議,就以決之,但朔旦箋修而已。太建八年,加太中大夫,后卒。

      寄少篤行,造次必于仁厚,雖僮豎未嘗加以聲色。至臨危執節,則辭氣凜然,白刃不憚也。自流寓南土,與兄荔隔絕,因感氣病。每得荔書,氣輒奔劇,危殆者數矣。前后所居官,未嘗至秩滿,裁期月,便自求解退。常曰:“知足不辱,吾知足矣。”及謝病私庭,每諸王爲州將,下車必造門致禮,命釋鞭板,以幾杖侍坐。嘗出游近寺,閭里傳相告語,老幼羅列,望拜道左。或言誓爲約者,但指寄便不欺,其至行所感如此。所制文筆,遭亂并多散失。

      傅縡字宜事,北地靈州人也。父彜,梁臨沂令。縡幼聰敏,七歲誦古詩賦至十余萬言。長好學,能屬文。太清末,丁母憂,在兵亂中,居喪盡禮,哀毀骨立,士友以此稱之。后依湘州刺史蕭循。循頗好士,廣集墳籍,縡肆志尋閱,因博通群書。王琳聞其名,引爲府記室。琳敗,隨琳將孫瑒還都。時陳文帝使顔晃賜瑒雜物,瑒托縡啓謝,詞理周洽,文無加點。晃還言之文帝,召爲撰史學士。再遷驃騎安成王中記室,撰史如故。

      縡篤信佛教,從興皇寺慧朗法師受三論,盡通其學。尋以本官兼通直散騎侍郎使齊,還,累遷太子庶子、仆。

      后主即位,遷秘書監、右衛將軍,兼中書通事舍人,掌詔誥。縡爲文典麗,性又敏速,雖軍國大事,下筆輒成,未嘗起草,沈思者亦無以加,甚爲后主所重。然性木強,不持檢操,負才使氣,陵侮人物,朝士多銜之。會施文慶、沈客卿以佞見幸,專制衡軸,而縡益疏。文慶等因共譖之,后主收縡下獄。縡素剛,因憤恚,于獄中上書曰:“夫人君者,恭事上帝,子愛黔黎,省嗜欲,遠諂佞,未明求衣,日旰忘食,是以澤被區宇,慶流子孫。陛下頃來酒色過度,不虔郊廟之神,專媚淫昏之鬼。小人在側,宦豎弄權,惡忠直若仇讎,視百姓如草芥。后宮曳綺繡,廄馬馀菽粟,兆庶流離,轉尸蔽野,貨賄公行,帑藏損耗,神怒人怨,衆叛親離。恐東南王氣,自斯而盡。”書奏,后主大怒。頃之稍解,使謂曰:“我欲赦卿,卿能改過不?”縡對曰:“臣心如面,臣面可改,則臣心可改。”后主于是益怒,令宦者李善度窮其事,賜死獄中。有集十卷。

      縡雖強直有才,而毒惡傲慢,爲當世所疾。及死,有惡蛇屈尾來上靈床,當前受祭酹,去而復來者百馀日。時時有彈指聲。

      時有吳興章華,字仲宗,家本農夫,至華獨好學,與士君子游處,頗通經史,善屬文。侯景之亂,游嶺南,居羅浮山寺,專精習業。歐陽頠爲廣州刺史,署爲南海太守。頠子紇敗,乃還都。后主時,除太市令,非其所好,乃辭以疾。禎明初,上書極諫,其大略曰:“陛下即位,于今五年,不思先帝之艱難,不知天命之可畏。溺于嬖寵,惑于酒色。祠七廟而不出,拜妃嬪而臨軒。老臣宿將,棄之草莽,諂佞讒邪,升之朝廷。今疆埸日蹙,隋軍壓境,陛下如不改弦易張,臣見麋鹿復游于姑蘇矣。”書奏,后主大怒,即日斬之。

      顧野王字希馮,吳郡吳人也。祖子喬,梁東中郎武陵王府參軍事。父烜,信威臨賀王記室,兼本郡五官掾,以儒術知名。

      野王幼好學,七歲讀五經,略知大旨。九歲能屬文。嘗制日賦,領軍朱異見而奇之。十二,隨父之建安,撰建安地記二篇。長而遍觀經史,精記默識,天文地理,蓍龜占候,蟲篆奇字,無所不通。爲臨賀王府記室。宣城王爲揚州刺史,野王及瑯邪王褒并爲賓客,王甚愛其才。野王又善丹青,王于東府起齋,令野王畫古賢,命王褒書贊,時人稱爲二絕。

      及侯景之亂,野王丁父憂,歸本郡,乃召募鄉黨,隨義軍援都。野王體素清羸,裁長六尺,又居喪過毀,殆不勝哀。及杖戈被甲,陳君臣之義,逆順之理,抗辭作色,見者莫不壯之。城陷,逃歸會稽。

      陳天嘉中,敕補撰史學士。太建中,爲太子率更令,尋領大著作,掌國史,知梁史事。后爲黃門侍郎,光祿卿,知五禮事。卒,贈秘書監,右衛將軍。

      野王少以篤學至性知名,在物無過辭失色。觀其容貌,似不能言,其厲精力行,皆人所莫及。所撰玉篇三十卷,輿地志三十卷,符瑞圖十卷,顧氏譜傳十卷,分野樞要一卷,續洞冥記一卷,玄象表一卷,并行于時。又撰通史要略一百卷,國史紀傳二百卷,未就而卒。有文集二十卷。

      時有蕭濟字孝康,東海蘭陵人也。好學,博通經史。仕梁爲太子舍人。預平侯景功,封松陽縣侯。陳文帝爲會稽太守,以濟爲宣毅府長史。及即位,授侍中。太建中,歷位五兵、度支、祠部三尚書,卒。

      姚察字伯審,吳興武康人,吳太常卿信之九世孫也。父僧垣,梁太醫正。及元帝在荊州,爲晉安王諮議參軍。后入周,位遇甚重。

      察幼有至性,六歲誦書萬馀言。不好戲弄,勵精學業,十二能屬文。僧垣精醫術,知名梁代,二宮所得供賜,皆回給察兄弟,爲游學之資。察并用聚蓄圖書,由是聞見日博。年十三,梁簡文帝時在東宮,盛修文義,即引于宣猷堂聽講論難,爲儒者所稱。及簡文嗣位,尤加禮接。起家南海王國左常侍,兼司文侍郎。后兼尚書駕部郎。遇梁室喪亂,隨二親還鄉里。在亂離間,篤學不廢。元帝于荊州即位,授察原鄉令。后爲佐著作,撰史。

      陳永定中,吏部尚書徐陵領大著作,復引爲史佐。太建初,補宣明殿學士。尋爲通直散騎常侍,報聘于周。江左耆舊先在關右者,咸相傾慕。沛國劉臻竊于公館訪漢書疑事十馀條,并爲剖析,皆有經據。臻謂所親曰:“名下定無虛士。”著西聘道里記。使還,補東宮學士,遷尚書祠部侍郎。

      舊魏王肅奏祀天地,設宮懸之樂,八佾之舞,爾后因循不革。至梁武帝以爲事人禮縟,事神禮簡,古無宮懸之文。陳初承用,莫有損益。宣帝欲設備樂,付有司立議,以梁武爲非。時碩學名儒,朝端在位,咸希旨注同。察乃博引經籍,獨違群議,據梁樂爲是。當時驚駭,莫不慚服。仆射徐陵因改同察議。其不順時隨俗,皆此類也。

      后歷仁威淮南王、平南建安王二府諮議參軍。丁內憂去職。俄起爲戎昭將軍,知撰梁史。后主立,兼東宮通事舍人,知撰史。至德元年,除中書侍郎,轉太子仆,余并如故。

      初,梁室淪沒,察父僧垣入長安,察蔬食布衣,不聽音樂,至是兇問因聘使到江南。時察母韋氏喪制適除,后主以察羸瘠,慮加毀頓,乃密遣中書舍人司馬申就宅發哀,仍敕申專加譬抑。尋以忠毅將軍起兼東宮通事舍人,察頻讓不許。俄敕知著作郎事。服闋,除給事黃門侍郎,領著作。察既累居憂戚,齋素日久,因加氣疾。后主嘗別召見,爲之動容,命停長齋,令從晚食。又詔授秘書監,領著作,奏撰中書表集。歷度支、吏部二尚書。

      察自居顯要,一不交通。嘗有私門生不敢厚餉,送南布一端,花綀一匹。察謂曰:“吾所衣著,止是麻布蒲綀,此物于吾無用。既欲相款接,幸不煩爾。”此人遜請,察厲色驅出,自是莫敢饋遺。

      陳亡入隋,詔授秘書丞,別敕成梁、陳二史。又敕于朱華閣長參。文帝知察蔬菲,別日獨召入內殿,賜果菜,指謂朝臣曰:“聞姚察學行當今無比,我平陳唯得此一人。”

      開皇十三年,襲封北絳郡公。察在陳時聘周,因得與父僧垣相見,將別之際,絕而復蘇。至是承襲,愈更悲感,見者莫不爲之歔欷。丁后母杜氏喪,解職。在服制之中,有白鳩巢于戶上。

      仁壽二年,詔除員外散騎常侍、晉王侍讀。煬帝即位,授太子內舍人。及改易衣冠,刪定朝式,預參對問。大業二年,終于東都。遺命薄葬,以松板薄棺,才可容身,土周于棺而已。葬日,止麤車即送厝舊塋北。不須立靈,置一小床,每日設清水,六齋日設齋食菜果,任家有無,不須別經營也。

      初,察欲讀一藏經,并已究竟,將終,曾無痛惱,但西向坐正念,云“一切空寂”。其后身體柔軟,顔色如恒。兩宮悼惜,贈賵甚厚。

      察至孝,有人倫鑒識,沖虛謙遜,不以所長矜人。專志著書,白首不倦。所著漢書訓纂三十卷,說林十卷,西聘、玉璽、建康三鍾等記各一卷,文集二十卷。所撰梁、陳史,雖未畢功,隋開皇中,文帝遣中書舍人虞世基索本,且進。臨亡,戒子思廉撰續。思廉在陳爲衡陽王府法曹參軍、會稽王主簿。

      論曰:沈炯才思之美,足以繼踵前良。然仕于梁朝,年已知命,主非不文,而位裁邑宰。及于運逢交喪,驅馳戎馬,所在稱美,用舍信有時焉。虞荔弟兄,才行兼著,崎嶇喪亂,保茲貞一,并取貴時主,豈虛得乎。傅縡聰警特達,才氣自負,行之平日,其猶殆諸;處以危邦,死其宜矣。顧、姚棲托藝文,蹈履清直,文質彬彬,各踐通賢之域,美矣乎!


      譯文

      傅縡,字宜事,北地靈州人。父親傅彝,任梁朝臨沂縣令。傅縡自幼聰明靈敏,七歲時能背誦古代的詩賦多達十幾萬言。長大以后勤奮好學,善于寫文章。太清末年,纟宰因母親去世而在家服喪。當時正是兵荒馬亂的時候,他居喪期間盡禮而為,因傷心過度而消瘦得皮包骨,體瘦如柴,士人和他的朋友因此而十分稱贊他。后來,他投靠湘州刺史蕭循。蕭循很喜愛結交士人,廣泛收集各種典籍, 傅縡在這里可以任意尋找閱讀到各種書籍,并因此而博通群書。王琳聽到他的聲名,便召他擔任了府記室。王琳失敗后,傅縡又隨王琳的部將孫蠩到了京都。當時,陳文帝派顏晃賜給孫蠩許多雜物,孫蠩讓 傅縡寫了一份表啟以示感謝。傅縡下筆成章寫得語詞文理周密。顏晃回來后告訴了陳文帝,于是召用傅縡擔任了撰史學士。再升遷任驃騎將軍安成王的中記室,仍兼撰史學士。

      傅縡真誠信奉佛教,跟從興皇寺的慧朗法師學習《三論》,透徹地知曉其中的奧妙。不久,以本官身份兼任通直散騎侍郎,出使齊國,累遷太子庶子、太子仆官。

      陳后主即位后,遷任秘書監、右衛將軍,兼中書通事舍人,掌管撰寫詔誥文書。 傅縡寫文章文詞典雅華麗,本性又敏捷迅速,即使是有關軍國大事的文書,他也下筆立成,從不事先起草。寫成以后再反復思考也沒有什么地方需要加以增刪的,因而很受陳后主所賞識。但他性情過于呆板又倔強,不注意檢束自己的操行,自負有才而盛氣凌人,朝臣們大多很恨他。正值施文慶、沈客卿以奸佞而受到寵幸,專制朝政,因而 傅縡更受到疏遠。施文慶等人便一起說他的壞話,陳后主將傅縡抓起來關入獄中。傅縡一向性格剛強,因而十分憤慨,便在獄中上書說:“作為國君,恭敬侍奉天帝,慈愛黎民百姓,節制嗜好欲望,遠離讒佞之人,天未明披衣而起,日已晚還忘飲食,所以能德澤遍布海內,善美流傳于子孫。陛下近來酒色過度,不敬郊廟之神,專媚淫亂之鬼。小人在側,宦官弄權,厭惡忠直之士如見仇人,視百姓有如草芥。后宮中人人身穿綺繡之服,馬廄里廣余豆粟之糧,萬民流離失所,尸橫遍野;賄賂公開進行,內庫損耗,神怒人怨,眾叛親離。只恐東南王氣,自此而盡。”奏書送上后,后主大怒。不久,后主怒氣稍減,便派人對他說:“我要赦免你,你能改正過失嗎?”傅縡回答說:“臣心如面,臣面可以改變,則臣心可改。”后主于是更加惱怒,便命令宦官李善度盡力追究他的過失,賜死于獄中。傳有文集十卷。

      傅縡雖然剛直有才,但為人狠毒傲慢,被當世人所痛恨。當他死時,有毒蛇蜷屈著爬上靈床,在靈床前接受祭奠,離開了又轉回來,前后一百多天時間。時時聽到有憤怒的彈指聲。

      顧野王,字希馮,吳郡吳人。祖父顧子喬,曾任梁東中郎將武陵王府參軍事。父親顧火亙,是信威將軍臨賀王的記室,兼本郡五官掾,以通儒學而知名于世。

      顧野王幼時便很好學,七歲讀五經,便能讀懂大致意思。九歲能寫文章。他曾寫了一篇《日賦》,領軍朱異見后認為他是奇才。十二歲,野王隨父親到建安,撰寫了《建安地記》兩篇。長大后,他遍讀經史,精心記識,天文地理、卜筮、觀天相、蟲篆奇字,無所不通。他曾任臨賀王府記室。后來宣城王任揚州刺史,顧野王與瑯笽人王褒一起為賓客,宣城王很愛顧野王的才華。顧野王還很擅長畫畫,宣城王在東府建書齋,讓野王畫古代賢人,讓王褒寫贊頌之辭,當時人稱此為“二絕”。

      侯景之亂時,顧野王因父喪回到家鄉吳郡守喪。他在鄉里招募民眾,隨義軍救援都城。顧野王一向清瘦體弱,身高只有六尺,又因居喪過于悲痛,身體像是禁不住這樣的哀傷;可是當他手持兵器,身披盔甲上陣,陳述君臣之義、逆與順的道理時,慷慨陳詞,正言厲色,見到的人都覺得他十分氣壯。后來京城被攻破,他逃回了會稽。

      陳天嘉年間(560~566),皇帝下令補顧野王為撰史學士。太建年間(569~582),顧野王為太子率更令,不久任大著作,掌管國史,知梁史事。后來他又任黃門侍郎,光祿卿,知五禮事。死后,追贈為秘書監,右衛將軍。

      顧野王年輕時以勤奮好學、性情淳厚而聞名,對各種事物沒有過分溢美之辭而失其本色。看他的模樣,好像不善言辭,但他振奮精神,盡力去干事時,卻是別人所比不上的。他的著作有《玉篇》三十卷,《輿地志》三十卷,《符瑞圖》十卷,《顧氏譜傳》十卷,《分野樞要》一卷,《續洞冥記》一卷,《玄象表》一卷,在當時都很流行。他還撰寫了《通史要略》一百卷,《國史紀傳》二百卷,但未寫完就去世了。他有文集二十卷。

      姚察字伯審,吳興武康人,吳國太常卿姚信的九世孫。父親姚僧垣,是梁朝的太醫正。梁元帝在荊州時,僧垣作晉安王陳伯恭的諮議參軍。后來入周,官位頗高,很受恩遇。

      姚察從小性情淳厚,六歲便能背誦文章萬余言。不貪玩耍,讀書勤奮,十二歲就能寫文章。僧垣精于醫術,梁代知名,在宮中得到的賞賜,都帶回去給姚察兄弟,作為他們游學的費用。姚察用這些錢買了不少書籍,因此知識見聞日益廣博。十三歲時,梁簡文帝蕭綱為太子,積極提倡文學研究學問。把他召到宣猷堂聽講研討,受到儒生們稱贊。簡文帝即位后,對他更加禮遇。初次作官任南海王國左常侍,兼司文侍郎。后來又兼尚書駕部郎。遇上梁朝喪亂,隨父母回家鄉。在戰亂期間,依舊努力讀書,不廢學業。梁元帝在荊州即位,委任姚察為原鄉縣令。后改任佐著作,負責修史。

      陳永定年間,吏部尚書徐陵兼任大著作,招引姚察為史佐。太建初年,增補為宣明殿學士。不久又為通直散騎常侍,作為使節回訪周朝。已在關西的江南士人,都對他表示傾慕。沛國劉臻私下到他下榻的公館請教《漢書》中的疑問十余條,姚察都作了分析解釋,并且都有經典為據。劉臻對自己的親近人稱贊說:“姚察可真不是徒有虛名啊。”姚察就此行著成《西聘道里記》。出使回國,被補為東宮學士,升任尚書祠部侍郎。

      三國時魏國王肅制定的祭祀天地儀式,設立四面懸磬之樂,用六十四人之舞,后來歷代都因循不變。到了梁武帝認為對人事禮節宜繁復,侍鬼神禮節應從簡,因此廢了那套規定。陳朝初年也承襲下來,沒有任何增減。陳宣帝準備增設音樂,交給有關部門討論。結果認為梁武帝不對。當時的名流學者、高官顯貴,無不順應旨意隨聲附和。姚察卻廣引經籍,獨違眾議,認為梁代之樂是正確的。當時引起眾人驚駭,無不慚愧欽佩。仆射徐陵于是改用姚察的意見。他不愛趨時隨俗的行為,往往都是這樣。后來歷任仁威淮南王、平南建安王二府諮議參軍。逢母喪辭去職務。不久起用為戎昭將軍,主持撰寫梁史。后主即位后,兼任東宮通事舍人,仍負責撰史。至德元年(583),任職中書侍郎,又轉任太子仆,其余官職如故。

      當初,梁朝滅亡,姚察父親僧垣被擄入長安,姚察于是便素食布衣,不聽音樂,直到后來他父親的死訊傳到江南。當時他剛為母親韋氏服喪期滿,后主看他病弱不堪,怕再毀傷他的身體,就不敢張揚,秘密派遣中書舍人司馬申到姚察家去吊喪,并讓司馬申勸止他節哀。不久以忠毅將軍的名號起任他兼東宮通事舍人,姚察屢次辭讓不肯就職。很快又下詔讓他主管著作郎事務。喪服期滿,任給事黃門侍郎之職,兼任著作郎。姚察屢遭不幸之后,齋戒素食日久,因此染病。后主曾特別召見他,看到他那副樣子也難過得變了臉色,命令他停了長齋,讓他和自己一塊兒吃晚飯。又下詔授予他秘書監一職,兼任著作郎,進呈所撰中書表集。歷任度支、吏部二尚書。

      姚察自從身居要職,便斷絕一切私交。曾經有他的一個門生不敢給他送厚禮,只送他南布一端,花纟束一匹。姚察對他說:“我所穿的衣服,只是麻布蒲纟束。這些東西對我沒有用處。既然想和我真誠交往,就不須送什么禮物。”那人一再客氣禮讓,姚察發怒,厲聲把他趕出門去,從此再也沒人敢給他送禮了。

      陳亡后入仕隋朝,文帝下詔任他為秘書丞,又令他完成梁、陳二朝史,還讓他在朱華閣長期負責修史工作。文帝知道姚察生活簡樸,粗茶淡飯,一天單獨召他入內殿,賜食水果菜肴,并指著他對朝臣們說:“聽說姚察學問人品當世無雙,我滅陳僅得此一人而已。”

      開皇十三年(593),承襲父職作北絳郡公。姚察在陳朝時曾出使北周,因此得以與父親僧垣相見,臨別之時悲痛得死去活來。這時承襲父職,更加悲哀傷感,見到他悲痛之狀的人無不下淚。逢后母杜氏去世,解去職務,在服喪期間,有白鳩在他門頭上做窩。

      仁壽二年(602),文帝下詔封他為員外散騎常侍、晉王侍讀。隋煬帝即位后,委以太子內舍人之職。朝廷變更衣冠服飾,刪改朝儀等事,姚察參與顧問。大業二年(606),死于東都洛陽。留下遺囑要薄葬,用薄松木板作棺材,容下身體即可,周圍用土一封就行了;下葬那天,只需用輛大車拉到舊墓地的北邊;不必設靈位,放一張小床,每天擺上點清水,六齋日時設置齋食菜果,家里有什么用什么,不要另外操辦。

      當初,姚察要讀一部佛經,后來研讀完畢,臨死時,沒有一點痛苦煩惱,只是面向西方打坐,排除雜念,只想“一切空寂”。后來就身體發軟,面色如常而逝。朝廷深表哀痛,贈賜很多喪葬用品。

      姚察恪守孝道,是人倫楷模,能明辨是非,淡泊謙虛,不以自己的長處傲視別人。專心著書,白首不倦。共著有《漢書訓纂》三十卷,《說林》十卷,《西聘》、《玉璽》、《建康三鐘》等記各一卷,文集二十卷。所撰梁、陳史,雖沒能完稿,但隋開皇年間,文帝已派中書舍人虞世基索取稿本,上交朝廷。他臨終時,囑咐兒子姚思廉繼續撰寫。思廉在陳朝為衡陽王府法曹參軍、會稽王主簿。


      亚洲一级特黄大片无码毛片| 亚洲性色精品一区二区在线| 狠狠综合亚洲综合亚洲色| 亚洲影视自拍揄拍愉拍| 亚洲成a人片在线观看中文app| 亚洲美女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精品福利在线观看| 亚洲精品视频免费看| 亚洲美女中文字幕| 亚洲精品国产啊女成拍色拍| 亚洲黄网站wwwwww| 亚洲欧洲日本国产| 亚洲一卡2卡4卡5卡6卡在线99| 亚洲娇小性色xxxx| 亚洲AV无码一区二区三区牛牛| 亚洲熟妇无码八V在线播放| 亚洲日韩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av日韩av永久无码电影| 国产精品亚洲综合天堂夜夜| 亚洲国产主播精品极品网红| 亚洲人成国产精品无码| 国产亚洲精品成人AA片新蒲金| 亚洲人成网站在线播放vr| 亚洲AV无码乱码在线观看富二代 | 亚洲国产精品va在线播放| 亚洲成AV人片在线观看WWW| 亚洲av无码专区在线播放| 一区二区三区亚洲| 91午夜精品亚洲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制服丝袜第一页| 亚洲国产日韩a在线播放| 国产精品亚洲片在线花蝴蝶| 亚洲偷自拍拍综合网| 国产亚洲婷婷香蕉久久精品| 久久久久亚洲精品无码蜜桃| 亚洲av一本岛在线播放 | 亚洲人成无码网站| 亚洲情a成黄在线观看动漫尤物| 亚洲色偷偷偷网站色偷一区| 亚洲性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av午夜成人片精品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