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古籍 > 明史 > 明史·列傳·卷八

      明史·列傳·卷八

      張廷玉等

      原文

      ◎諸王五

      ○世宗諸子

      哀沖太子載基莊敬太子載景王載圳潁王載啇戚王載沴薊王載〈土匱〉均王載〈土夙〉

      穆宗諸子

      憲懷太子翊釴靖王翊鈴潞王翊镠

      神宗諸子

      邠王常溆福王常洵沅王常治瑞王常浩惠王常潤桂王常瀛

      光宗諸子

      簡王由〈木學〉齊王由楫懷王田模湘王由栩惠王由橏

      熹宗諸子

      懷沖太子慈然悼懷太子慈焴獻懷太子慈炅

      莊烈帝諸子

      太子慈烺懷王慈烜定王慈炯永王慈照悼靈王慈煥悼懷王

      世宗八子。閻貴妃生哀沖太子載基。王貴妃生莊敬太子載。杜太后生穆宗。盧靖妃生景王載圳。江肅妃生潁王載啇。趙懿妃生戚王載沴。陳雍妃生薊王載〈土匱〉。趙榮妃生均王載〈土夙〉。

      哀沖太子載基,世宗第一子。生二月而殤。

      莊敬太子載,世宗第二子。嘉靖十八年,世宗將南巡,立為皇太子,甫四歲,命監國,以大學士夏言為傅。尚書霍韜、郎中鄒守益獻《東宮圣學圖冊》,疑為謗訕,幾獲罪。帝既得方士段朝用,思習修攝術,諭禮部,具皇太子監國儀。太仆卿楊最諫,杖死,監國之議亦罷。贊善羅洪先、趙時春、唐順之請太子出閤,講學文華殿,皆削籍。太廟成,命太子攝祀。二十八年三月行寇禮,越二日薨。帝命與哀沖太子并建寢園,歲時祭祀,從諸陵后。

      景恭王載圳,世宗第四子。嘉靖十八年冊立太子,同日封穆宗裕王、載圳景王。其后太子薨,廷臣言裕王次當立。帝以前太子不永,遲之。晚信方士語,二王皆不得見。載圳既與裕王并出邸,居處衣服無別。載圳年少,左右懷窺覬,語漸聞,中外頗有異論。四十年之國德安。居四年薨。帝謂大學士徐階曰:“此子素謀奪嫡,今死矣。”初,載圳之藩,多請莊田。部議給之。荊州沙市不在請中。中使責市租,知府徐學謨執不與,又取薪稅于漢陽之劉家塥,推官吳宗周持之,皆獲譴。其他土田湖陂侵入者數萬頃。王無子,歸葬西山,妃妾皆還居京邸,封除。

      潁殤王載啇,世宗第五子。生未逾月殤。

      戚懷王載沴,世宗第六子。

      薊哀王載〈土匱〉,世宗第七子。

      均思王載〈土夙〉,世宗第八子。三王俱未逾歲殤,追加封謚。

      穆宗四子。李皇后生憲懷太子翊釴,孝定太后生神宗、潞王翊镠,其靖王翊鈴,母氏無考。

      憲懷太子翊釴,穆宗長子。生五歲殤,贈裕世子。隆慶元年追謚。

      靖悼王翊鈴,穆宗第二子。生未逾年殤,贈藍田王。隆慶元年追加封謚。

      潞簡王翊镠,穆宗第四子。隆慶二年生,生四歲而封。萬歷十七年之藩衛輝。初,翊镠以帝母弟居京邸,王店、王莊遍畿內。比之藩,悉以還官,遂以內臣司之。皇店、皇莊自此益侈。翊镠居藩,多請贍田、食鹽,無不應者。其后福藩遂緣為故事。明初,親王歲祿外,量給草場牧地,間有以廢壤河灘請者,多不及千頃。部臣得執奏,不盡從也。景王就藩時,賜予概裁省。楚地曠,多閑田,詔悉予之。景藩除,潞得景故籍田,多至四萬頃,部臣無以難。至福王常洵之國,版籍更定,民力益絀,尺寸皆奪之民間,海內騷然。論者推原事始,頗以翊镠為口實云。翊镠好文,性勤飭,恒以歲入輸之朝,助工助邊無所惜,帝益善之。四十二年,皇太后哀問至,翊镠悲慟廢寢食,未幾薨。

      世子常淓幼,母妃李氐理藩事。時福王奏請,輒取中旨,帝于王妃奏,亦從中下,示無異同。部臣言:“王妃奏陳四事,如軍校月糧之當給發,義和店之預防侵奪,義所當許;至歲祿之欲先給,王莊之欲更設,則不當許。且于王無絲豪益,徒令邸中人日魚肉小民,飽私囊。將來本支千億,請索日頻,盡天府之版章,給王邸而不足也。”不報。四十六年,常淓嗣。崇禎中,流賊擾秦、晉、河北。常淓疏告急,言:“衛輝城卑土惡,請選護衛三千人助守,捐歲入萬金資餉,不煩司農。”朝廷嘉之。盜發王妃冢,常淓上言:“賊延蔓漸及江北,鳳、泗陵寢可虞,宜早行剿滅。”時諸藩中能急國難者,惟周、潞二王云。后賊躪中州,常淓流寓于杭。順治二年六月降于我大清。神宗八子。王太后生光宗。鄭貴妃生福王常洵、沅王常治。周端妃生瑞王常浩。李貴妃生惠王常潤、桂王常瀛。其邠王常溆、永思王常溥,母氏無考。

      邠哀王常溆,神宗第二子。生一歲殤。

      福恭王常洵,神宗第三子。初,王皇后無子,王妃生長子,是為光宗。常洵次之,母鄭貴妃最幸。帝久不立太子,中外疑貴妃謀立己子,交章言其事,竄謫相踵,而言者不止。帝深厭苦之。二十九年始立光宗為太子,而封常洵福王,婚費至三十萬,營洛陽邸第至二十八萬,十倍常制。廷臣請王之藩者數十百奏。不報。至四十二年,始令就藩。

      先是,海內全盛,帝所遣稅使、礦使遍天下,月有進奉,明珠異寶文毳錦綺山積,他搜括贏羨億萬計。至是多以資常洵。臨行出宮門,召還數四,期以三歲一入朝。下詔賜莊田四萬頃。所司力爭,常洵亦奏辭,得減半。中州腴土不足,取山東、湖廣田益之。又奏乞故大學士張居正所沒產,及江都至太平沿江荻洲雜稅,并四川鹽井榷茶銀以自益。伴讀、承奉諸官,假履畝為名,乘傳出入河南北、齊、楚間,所至騷動。又請淮鹽千三百引,設店洛陽與民市。中使至淮、揚支鹽,乾沒要求輙數倍。而中州舊食河東鹽,以改食淮鹽故,禁非王肆所出不得鬻,河東引遏不行,邊餉由此絀。廷臣請改給王鹽于河東,且無與民市。弗聽。帝深居久,群臣章奏率不省。獨福藩使通籍中左門,一日數請,朝上夕報可。四方奸人亡命,探風旨,走利如鶩。如是者終萬歷之世。

      及崇禎時,常洵地近屬尊,朝廷尊禮之。常洵日閉閣飲醇酒,所好惟婦女倡樂。秦中流賊起,河南大旱蝗,人相食,民間藉藉,謂先帝耗天下以肥王,洛陽富于大內。援兵過洛者,喧言:“王府金錢百萬,而令吾輩枵腹死賊手。”南京兵部尚書呂維祺方家居,聞之懼,以利害告常洵,不為意。十三年冬,李自成連〈阝舀〉永寧、宜陽。明年正月,參政王胤昌帥眾警備,總兵官王紹禹,副將劉見義、羅泰各引兵至。常洵召三將入,賜宴加禮。越數日,賊大至,攻城。常洵出千金募勇士,縋而出,用矛入賊營,賊稍卻。夜半,紹禹親軍從城上呼賊相笑語,揮刀殺守堞者,燒城樓,開北門納賊。常洵縋城出,匿迎恩寺。翌日,賊跡而執之,遂遇害。兩承奉伏尸哭,賊捽之去。承奉呼曰:“王死某不愿生,乞一棺收王骨,棆粉無所恨。”賊義而許之。桐棺一寸,載以斷車,兩人即其旁自縊死。王妃鄒氏及世子由崧走懷慶。賊火王宮,三日不絕。事聞,帝震悼,輟朝三日,令河南有司改殯。

      十六年秋七月,由崧襲封,帝親擇宮中寶玉帶賜之。明年三月,京師失守,由崧與潞王常淓俱避賊至淮安。四月,鳳陽總督馬士英等迎由崧入南京。五月庚寅,稱監國。以兵部尚書史可法、戶部尚書高弘圖及士英俱為大學士,士英仍督鳳陽軍務。壬寅自立于南京,偽號弘光。史可法督師江北。召士英入,分淮、揚、鳳、廬為四鎮,以總兵官黃得功、劉良佐、劉澤清、高杰領之。

      由崧性闇弱,湛于酒色聲伎,委任士英及士英黨阮大鋮,擢至兵部尚書,巡閱江防。二人日以鬻官爵、報私憾為事。事詳諸臣傳中。未幾,有王之明者,詐稱莊烈帝太子,下之獄。又有婦童氏,自稱由崧妃,亦下獄。于是中外嘩然。明年三月,寧南侯左良玉舉兵武昌,以救太子誅士英為名,順流東下。阮大鋮、黃得功等帥師御之。而我大清兵以是年五月己丑渡江。辛卯夜,由崧走太平,蓋趨得功軍也。壬辰,士英挾由崧母妃奔杭州。癸巳,由崧至蕪湖。丙申,大兵至南京城北,文武官出降。丙午,執由崧至南京。九月甲寅,以歸京師。

      沅懷王常治,神宗第四子。生一歲殤。

      瑞王常浩,神宗第五子。初,太子未立,有三王并封之旨,蓋謂光宗、福王及常浩也。尋以群臣爭,遂寢。二十九年,東宮立,與福、惠、桂三王同日封。常洵以長,先之藩。常浩年已二十有五,尚末選婚。群臣交章言,率不報,而日索部帑為婚費,贏十八萬,藏宮中,且言冠服不能備。天啟七年之藩漢中。崇禎時,流寇劇,封地當賊沖。七年上書言:“臣托先帝骨肉,獲奉西藩,未期年而寇至。比西賊再渡河,闌入漢興,破洵陽,逼興安,紫陽、平利、白河相繼陷沒。督臣洪承疇單騎裹甲出入萬山,賊始敗遁。臣捐犒軍振饑銀七千余兩。此時撫臣練國事移兵商、洛,按臣范復粹馳赴漢中,近境稍寧。既而鳳縣再陷,蜀賊入秦州,楚賊上興安。六月遂犯郡界,幸諸將憑江力拒,賊方稍退。臣在萬山絕谷中,賊四面至,覆亡無日。臣肺腑至親,藩封最僻,而于寇盜至迫,惟陛下哀憐。”常浩在宮中,衣服禮秩降等,好佛不近女色。及寇逼秦中,將吏不能救,乞師于蜀。總兵官侯良柱援之,遂奔重慶。隴西士大夫多挈家以從。十七年,張獻忠陷重慶,被執,遇害。時天無云而雷者三,從死者甚眾。

      惠王常潤,神宗第六子。福王之藩,內廷蓄積為空。中官藉諸王冠婚,索部帑以實宮中,所需輒數十萬,珠寶稱是。戶部不能給。常潤與弟常瀛年二十,皆未選婚。其后兵事亟,始滅殺成禮。天啟七年之藩荊州。崇禎十五年十二月,李自成再破夷陵、荊門,常潤走湘潭,自成入荊州據之。常潤之渡湘也,遇風于陵陽磯,宮人多漂沒,身僅以免,就吉王于長沙。十六年八月,張獻忠陷長沙,常潤走衡州,就桂王。衡州繼陷,與吉王、桂王走永州。巡按御史劉熙祚遣人護三王入廣西,以身當賊。永州陷,熙祚死之。

      桂端王常瀛,神宗第七子。天啟七年之藩衡州。崇禎十六年,衡州陷,與吉、惠二王同走廣西,居梧州。

      大清順治二年,大兵平江南,福王就擒。在籍尚書陳子壯等將奉常瀛監國,會唐王自立于福建,遂寢。是年,薨于蒼梧。

      世子已先卒,次子安仁王由〈木愛〉亦未幾卒。次由榔,崇禎時,封永明王。

      三年八月,大兵取汀州,執唐王聿鍵。于是兩廣總督丁魁楚、廣西巡撫瞿式耜、巡按王化澄與舊臣呂大器等共推由榔監國。母妃王氏曰:“吾兒不勝此,愿更擇可者。”魁楚等意益堅,合謀迎于梧。十月十四日監國肇慶,以魁楚、大器、式耜為大學士,余授官有差。是月大兵取贛州,內侍王坤倉卒奉由榔仍走梧州,式耜等力爭,乃回肇慶。十一月,唐王弟聿钅粵自閩浮海至粵。時閩舊臣蘇觀生撤兵奔廣州,與布政使顧元鏡、總兵官林察等謀立聿钅粵,偽號紹武,與由榔相拒。是月由榔亦自立于肇慶,偽號永歷,遣兵部侍郎林佳鼎討聿钅粵。會大兵由福建取廣州,執聿钅粵,觀生自縊,祭酒梁朝鐘、太仆卿霍子衡等俱死。肇慶大震,王坤復奉由榔走梧州。

      明年二月,由平樂、潯州走桂林。魁楚棄由榔,走岑溪,降于大軍。既而平樂不守,由榔大恐。會武岡總兵官劉承胤以兵至全州,王坤請赴之。式耜力諫。不聽。乃以式耜及總兵官焦璉留守桂林,封陳邦傳為思恩侯,守昭平,遂趨承胤軍中。三月封承胤安國公,錦衣指揮馬吉翔等為伯。承胤挾由榔歸武岡,改曰奉天府,政事皆決焉。

      是時,長沙、衡、永皆不守,湖廣總督何騰蛟與侍郎嚴起恒走白牙市。六月,由榔遣官召騰蛟至,密使除承胤,顧承胤勢盛,騰蛟復還白牙。大兵由寶慶趨武岡,馬吉翔等挾由榔走靖州,承胤舉城降。由榔又奔柳州。道出古泥。總兵官侯性、太監龐天壽帥舟師來迎。會天雨饑餓,性供帳甚備。九月,土舍覃鳴珂作亂,大掠城中,矢及由榔舟。先是,大兵趨桂林,焦璉拒守甚力,又廣州有警,大兵東向,桂林稍安。既而湖南十三鎮將郝永忠、盧鼎等俱奔赴桂林,騰蛟亦至,與式耜議分地給諸將,使各自為守。璉已先復陽朔、平樂,陳邦傳復潯州,合兵復梧州,廣西全省略定。十二月,由榔返桂林。

      五年二月,大兵至靈川,郝永忠潰于興安,奔還,挾由榔走柳州。大兵攻桂林,式耜、騰蛟拒戰。時南昌金聲桓等叛,降于由榔。八月,由榔至肇慶。六年春,大兵下湘潭,何騰蛟死。明年,由榔走梧州。是年十二月,大兵入桂林,瞿式耜及總督張同敞死焉。由榔聞報大懼,自梧州奔南寧。時孫可望已據滇、黔,受封為秦王。八年三月,遣兵來衛,殺嚴起恒等。

      九年二月,可望迎由榔入安隆所,改曰安龍府。久之,日益窮促,聞李定國與可望有隙,遣使密召定國,以兵來迎。馬吉翔黨于可望,偵知之,大學士吳貞毓以下十余人皆被殺。事詳《貞毓傳》。后二年,李定國敗于新會,將由安隆入滇。可望患之,促由榔移貴陽就己。由榔故遲行。定國至,遂奉由榔由安南衛走云南,居可望署中,封定國晉王。可望以妻子在滇,未敢動。明年,由榔送其妻子還黔,遂舉兵與定國戰于三岔。可望將白文選單騎奔定國軍。可望敗,挈妻子赴長沙大軍前降。

      十五年三月,大兵三路入云南。定國厄雞公背,斷貴州道,別將守七星關,抵生界立營,以牽蜀師。大兵出遵義,由水西取烏撒,守將棄關走,李定國連敗于安隆,由榔走永昌。明年正月三日,大兵入云南,由榔走騰越。定國敗于潞江,又走南甸。二十六日,抵囊木河,是為緬境。緬勒從官盡棄兵仗,始啟關,至蠻莫。二月,緬以四舟來迎,從官自覓舟,隨行者六百四十余人,陸行者自故岷王子而下九百余人,期會于緬甸。十八日至井亙。黔國公沐天波等謀奉由榔走戶、獵二河,不果。五月四日,緬復以舟來迎。明日,發井亙,行三日,至阿瓦。阿瓦者,緬酋所居城也。又五日至赭硜。陸行者緬人悉掠為奴,多自殺。惟岷王子八十余人流入暹羅。緬人于赭硜置草屋居由榔,遣兵防之。

      十七年,定國、文選與緬戰,索其主,連敗緬兵,緬終不肯出由榔。十八年五月,緬酋弟莽猛白代立,紿從官渡河盟。既至,以兵圍之,殺沐天波、馬吉翔、王維恭、魏豹等四十有二人,詳《任國璽傳》。存者由榔與其屬二十五人。十二月,大兵臨緬,白文選自木邦降,定國走景線,緬人以由榔父子送軍前。明年四月,死于云南。六月,李定國卒,其子嗣興等降。

      永思王常溥,神宗第八子。生二歲殤。光宗七子。王太后生熹宗、簡王由〈木學〉。王選侍生齊王由楫。李選侍生懷王由模。劉太后生莊烈皇帝。定懿妃生湘王由栩。敬妃生惠王由橏。

      簡懷王由〈木學〉,光宗第二子。生四歲殤。齊思王由楫,光宗第三子。生八歲殤。懷惠王由模,光宗第四子。生五歲殤。湘懷王由栩,光宗第六子。惠昭王由橏,光宗第七子。俱早殤。五王皆追加封謚。熹宗三子。懷沖太子慈然,不詳其所生母。皇貴妃范氏生悼懷太子慈焴。容妃任氏生獻懷太子慈炅。

      懷沖太子慈然,熹宗第一子。悼懷太子慈焴,熹宗第二子。獻懷太子慈炅,熹宗第三子。與懷沖、悼懷皆殤。莊烈帝七子。周皇后生太子慈烺、懷隱王慈烜、定王慈炯。田貴妃生永王慈召、悼靈王慈煥、悼懷王及皇七子。

      太子慈烺,莊烈帝第一子。崇禎二年二月生,三年二月立為皇太子。十年預擇東宮侍班講讀官,命禮部尚書姜逢元,詹事姚明恭,少詹王鐸、屈可伸侍班;禮部侍郎方逢年,諭德項煜,修撰劉理順,編修吳偉業、楊廷麟、林曾志講讀;編修胡守恒、楊士聰校書。十一年二月,太子出閤。十五年正月開講,閣臣條上講儀。七月改慈慶宮為端本宮。慈慶,懿安皇后所居也。時太子年十四,議明歲選婚,故先為置宮,而移懿安后于仁壽殿。既而以寇警暫停。京師陷,賊獲太子,偽封宋王。及賊敗西走,太子不知所終。由崧時,有自北來稱太子者,驗之,以為駙馬都尉王昺孫王之明者偽為之,系獄中,南京士民嘩然不平。袁繼咸及劉良佐、黃得功輩皆上疏爭。左良玉起兵亦以救太子為名。一時真偽莫能知也。由崧既奔太平,南京亂兵擁王之明立之。越五日,降于我大清。

      懷隱王慈烜,莊烈帝第二子。殤。

      定王慈炯,莊烈帝第三子。崇禎十四年六月諭禮臣:“朕第三子,年已十齡,敬遵祖制,宜加王號。但既受冊封,必具冕服,而《會典》開載,年十二或十五始行冠禮。十齡受封加冠,二禮可并行乎?”于是禮臣歷考經傳及本朝典故以奏。定于是歲冊封,越二年行冠禮。九月封為定王。十一月選新進士為檢討,國子助教等官為待詔,充王講讀官,以兩殿中書充侍書。十七年,京師陷,不知所終。

      永王慈召,莊烈帝第四子。崇禎十五年三月封永王。賊陷京師,不知所終。悼靈王慈煥,莊烈帝第五子。生五歲而病,帝視之,忽云:“九蓮菩薩言,帝待外戚薄,將盡殤諸子。”遂薨。九蓮菩薩者,神宗母,孝定李太后也。太后好佛,宮中像作九蓮座,故云。帝念王靈異,封為孺孝悼靈王玄機慈應真君,命禮臣議孝和皇太后、莊妃、懿妃道號。禮科給事中李焻言:“諸后妃,祀奉先殿,不可崇邪教以亂徽稱。”不聽。十六年十二月,改封宣顯慈應悼靈王,去“真君”號。

      悼懷王,莊烈帝第六子,生二歲殤。第七子,生三歲殤。名俱無考。贊曰:有明諸藩,分封而不錫土,列爵而不臨民,食祿而不治事。蓋矯枉鑒覆,所以杜漢、晉末大之禍,意固善矣。然徒擁虛名,坐縻厚祿,賢才不克自見,知勇無所設施。防閑過峻,法制日增。出城省墓,請而后許,二王不得相見。藩禁嚴密,一至于此。當太祖時,宗藩備邊,軍戎受制,贊儀疏屬,且令遍歷各國,使通親親。然則法網之繁,起自中葉,豈太祖眾建屏藩初計哉!


      譯文

      福恭王朱常洵,神宗第三子。開始,王皇后無子,王妃生下長子,即為光宗。朱常洵在其后出生,母親鄭貴妃最受神宗寵幸。神宗久久不立太子,朝中內外大臣懷疑鄭貴妃謀立自己的兒子,便紛紛就此事上奏,盡管許多人相繼被貶官放逐,但仍不斷有上奏反對者。神宗為此十分苦惱。萬歷二十九年(1601)才立光宗為太子,而封朱常洵為福王,福王的結婚費用達三十萬,營造洛陽的宮邸達二十八萬,是平常規定的十倍。廷臣請求福王前往藩地,為此上奏數十上百次,均未獲答復。直到四十二年,神宗才命他啟程去藩地。

      在此之前,海內興盛,皇帝所派稅使、礦使遍布天下,每月都有進奉,明珠異寶、文毳錦綺堆積如山,其他搜括盈余數以億萬計。現在這些財寶大多用來資助朱常洵了。朱常洵臨行出宮門時,神宗四次將他召回,囑咐他三年入朝一次。并下詔賜其莊田四萬頃。經有關官員力爭,朱常洵也上奏推辭,才減去一半莊田。中州肥土不足,便選取山東、湖廣之田加以補充。朱常洵又上奏請求得到已故大學士張居正被抄沒的家產,及江都至太平沿江荻洲雜稅,四川鹽井專賣和茶稅。伴讀、承奉諸官,借管理莊田為名,乘車出入黃河南北、齊楚之間,所到之處都被他們擾得不得安寧。朱常洵又請求得到淮鹽一千三百引,在洛陽設店與百姓進行交易。宦官到淮、揚供鹽,他們從中侵吞,動輒就要求數倍之鹽。而中州以前食用的是河東鹽,因改食淮鹽的緣故,凡非福王店鋪所出食鹽則禁止出售,河東鹽引被阻止通行,邊餉因此不足。廷臣請求改由河東供鹽給福王,并且不再與百姓進行交易。這個建議未被采納。神宗久居深宮,對群臣的奏章一律不予察看。唯獨福王的使者記名于門籍,由中左門進出宮中,一日之內數次提出要求,早晨上奏,晚上即可得到滿意的答復。四方奸人紛紛改名換姓,逃亡在外,探聽風聲,趨利若鶩。這種情況一直持續到萬歷年終之時。

      到崇禎帝時,朱常洵地近位尊,朝廷尊之以禮。朱常洵終日閉閣酌飲醇酒,所愛唯有婦女、歌舞。秦中流賊四起,河南也遭大旱、蝗災,人們互相殘食,民間一片雜亂,都說先帝耗天下之財以肥福王,洛陽富于皇宮。經過洛陽的援兵喧嚷道“:王府有金錢百萬,卻讓我們餓著肚子死于賊手。”南京兵部尚書呂維祺正住在家中,聽說之后很害怕,便將其中利害關系告知朱常洵,而朱常洵并未放在心上。十三年冬(1640),李自成接連攻陷永寧、宜陽。第二年正月,參政王胤昌率軍警戒防備,總兵官王紹禹,副將劉見義、羅泰也各自引兵而至。朱常洵把三將召入宮中,擺酒設宴,倍加禮待。數日之后,賊軍大至,攻城。朱常洵拿出千金招募勇士,縋城而出,手持長矛沖入賊營,賊軍才稍微退卻。夜半時分,王紹禹的親軍從城上招呼賊軍,互相談笑,揮刀殺死防守城墻的士兵,焚燒城樓,打開北門引賊入城。朱常洵縋城而出,藏匿于迎恩寺。第二天,賊軍跟蹤而至將其捉拿,朱常洵就這樣遇害。兩名承奉伏尸而哭,賊軍揪住他們,讓他們離開。承奉掙扎著喊道:“福王已死,我們也不愿再活,只求一付棺木收容福王尸骨,我們就是粉身碎骨也無怨言。”賊軍見他們這么有義氣,便答應了他們的請求。一付桐棺,載于斷車,兩人就在旁邊自縊而死。王妃鄒氏及世子朱由崧逃往懷慶。賊軍火燒王宮,大火持續三日,仍然不絕。此事傳至朝廷,崇禎帝震動悲悼,輟朝三日,命河南官府為福王改殯。

      崇禎十六年(1643)七月,朱由崧承襲封爵,崇禎帝親自挑選宮中寶物玉帶賞賜給他。第二年三月,京城失守,朱由崧與潞王朱常氵芳都為躲避賊軍來到淮安。四月,鳳陽總督馬士英等將朱由崧迎入南京。五月初三日,朱由崧稱監國。授兵部尚書史可法、戶部尚書高弘圖及馬士英均為大學士,馬士英仍督辦鳳陽軍務。十五日,朱由崧在南京自立為帝,偽號弘光。命史可法督師江北。召馬士英入宮。將淮、揚、鳳、廬分為四鎮,命總兵官黃得功、劉良佐、劉澤清、高杰分別統領。

      朱由崧愚鈍懦弱,沉溺于酒色歌妓之中,凡事都委任馬士英及馬士英的黨羽阮大鋮,將他們提升至兵部尚書,巡閱江防。但這兩人整日只知賣官鬻爵,報私仇。這些事情詳見諸臣傳記之中。不久,有一名叫王之明的人,詐稱是莊烈帝的太子,被下獄。又有一婦人董氏,自稱是朱由崧的妃子,也被下獄。于是朝中內外輿論嘩然。第二年三月,寧南侯左良玉在武昌舉兵,以救太子誅馬士英為名,順流東下。阮大鋮、黃得功等率軍抵御。而我大清軍隊在這年五月初八日渡江。十日夜,朱由崧逃往太平,投靠黃得功軍。十一日,馬士英挾持朱由崧的母妃逃奔杭州。十二日,朱由崧逃至蕪湖。十五日,大軍到達南京城北,文武官員出城投降。二十五日,朱由崧被押至南京。九月初六日,押歸京城。

      順治三年(1646)八月,清朝大軍攻取汀州,逮捕唐王朱聿鍵。于是兩廣總督丁魁楚、廣西巡撫瞿式耜、巡按王化澄與舊臣呂大器等共推朱由榔為監國。其母妃王氏推辭道:“我兒不能勝任,你們還是另選能承擔此任的人吧。”丁魁楚等態度更加堅決,便合謀將朱由榔迎于梧州。十月十四日,朱由榔在肇慶稱監國,授丁魁楚、呂大器、瞿式耜為大學士,并分別授予其他人官職。這一月,大軍攻取贛州,內侍王坤倉促之間尊奉朱由榔逃往梧州,瞿式耜等盡力相爭,才回到肇慶。十一月,唐王之弟朱聿钅粵自閩經海路到粵。當時閩舊臣蘇觀生撤兵奔往廣州,與布政使顧元鏡、總兵官林察等謀立朱聿钅粵,偽號紹武,與朱由榔相抗衡。這一月朱由榔也自立于肇慶,偽號永歷,并派遣兵部侍郎林佳鼎前去討伐朱聿钅粵。恰逢大軍由福建出發攻取廣州,逮捕朱聿钅粵,蘇觀生自縊而死,祭酒梁朝鐘、太仆卿霍子衡等全部死去,肇慶大為震驚,王坤又尊奉朱由榔逃至梧州。

      第二年二月,朱由榔由平樂、潯州逃往桂林。丁魁楚拋棄朱由榔,逃往岑溪,投降大軍。不久,平樂失守,朱由榔十分恐慌。正逢武岡總兵官劉承胤率軍到達全州,王坤請求奔赴全州。瞿式耜極力勸諫,朱由榔不予采納。于是朱由榔命瞿式耜及總兵焦璉留守桂林,封陳邦傳為思恩侯,駐昭平,然后自己則投靠劉承胤軍中。三月,朱由榔封劉承胤為安國公,錦衣衛指揮馬吉翔等為伯。劉承胤挾持朱由榔返回武岡,改名奉天府,政事均由他決定。

      這時,長沙、衡、永均已失守,湖廣總督何騰蛟與侍郎嚴起恒逃往白牙市。六月,朱由榔派遣官員前去將何騰蛟召來,暗中命他除掉劉承胤,但因劉承胤勢力很大,何騰蛟重返白牙市。大軍由寶慶直趨武岡,馬吉翔等挾持朱由榔逃往靖州,劉承胤則舉城投降。朱由榔又逃奔柳州,經過古泥,總兵官侯性、太監龐天壽率水師前來迎接。當時正逢天雨、饑餓,而侯性對食宿準備十分充分。九月,土舍覃鳴珂作亂,在城中大肆搶掠,弓箭射到朱由榔的船上。在此之前,大軍直趨桂林,焦璉拼力拒守,廣州又出現緊急情況,大軍往東而去,桂林才稍微安定下來。不久,湖南十三鎮將郝永忠、盧鼎等都奔赴桂林,何騰蛟也到達,與瞿式耜商議給諸將劃分地域,讓他們各自防守。當時焦璉已收復陽朔、平樂,陳邦傳收復潯州,然后合兵收復梧州,廣西全省略定。十二月,朱由榔返回桂林。

      五年二月,大軍到達靈川,郝永忠在興安潰敗,逃回桂林,挾持朱由榔逃往柳州。大軍進攻桂林,瞿式耜、何騰蛟拼力抵抗。當時南昌金聲桓等反叛,投降朱由榔。八月,朱由榔到達肇慶。六年春,大軍攻下湘潭,何騰蛟死難。第二年,朱由榔逃至梧州。這年十二月,大軍進入桂林,瞿式耜及總督張同敞死難。朱由榔獲悉,十分害怕,從梧州逃奔南寧。當時孫可望已占據滇、黔,受封為秦王。八年三月,孫可望派兵前去保衛,殺死嚴起恒等人。

      九年二月,孫可望將朱由榔迎入安隆所,改為安龍府。隨著時間的推移,朱由榔感到日益困窘緊迫,他獲悉李定國與孫可望之間有隔閡,便派使者密召李定國,率軍來迎。馬吉翔是孫可望的黨羽,偵探得知此事,大學士吳貞毓以下十余人均被處死。此事詳見《吳貞毓傳》。二年后,李定國在新會戰敗,將要由安陸進入滇。孫可望十分擔心,催促朱由榔移往貴陽靠近自己。朱由榔卻故意延遲動身。李定國到后,于是尊奉朱由榔由安南衛奔往云南,住在孫可望的官署中,朱由榔封李定國為晉王。孫可望因為妻兒還留在滇,未敢有所行動。第二年,朱由榔將其妻兒送回黔,孫可望于是與李定國戰于三岔。孫可望的部將白文選獨自騎馬投奔李定國軍。孫可望戰敗,攜妻帶兒奔赴長沙投降了大軍。

      十五年三月,大軍兵分三路進入云南。李定國扼守雞公背,截斷貴州通道,其他將領防守七星關,在生界立營扎寨,牽制蜀軍。大軍兵出遵義,由水西攻取烏撒,守將棄關而逃,李定國連敗于安陸,朱由榔逃往永昌。第二年正月三日,大軍進入云南,朱由榔逃往騰越。李定國敗于潞江,又逃至南甸。二十六日,抵達囊木河,此地屬于緬甸境內。緬甸人勒令隨從官員舍棄所有兵器,才開關放人,朱由榔一行到達蠻莫。二月,緬甸人派出四船前來迎接,隨從官員自己找船,隨行者六百四十余人,由陸路行走的有已故岷王之子以下九百余人,約定在緬甸會合。十八日到達井亙。黔國公沐天波等企圖尊奉朱由榔逃往戶、獵二河,沒能成功。五月四日,緬甸人又派船前來迎接。第二天,從井亙出發,行走三日,到達阿瓦。阿瓦是緬甸酋長所居之城。又過了五日,到達赭..。而走陸路的人全被緬甸人掠去為奴,這些人大多自殺。唯有岷王之子等八十余人流入暹羅。緬甸人在赭..建造一草屋讓朱由榔居住,并派兵予以防范。

      十七年,李定國、白文選與緬甸人交戰,索要其主,連敗緬兵,緬甸始終不肯交出朱由榔。十八年五月,緬甸酋長之弟莽猛白代立為酋,哄騙朱由榔的隨從官員渡河來訂立盟約。他們到達之后,緬人卻出兵圍攻,殺死沐天波、馬吉翔、王維恭、魏豹等四十二人,詳情見《任國璽傳》。僅朱由榔與其官屬二十五人幸存。十二月,大軍兵臨緬境,白文選自木邦投降,李定國逃往景線,緬人將朱由榔父子送至軍前。第二年四月,朱由榔死于云南。六月,李定國死,其子李嗣興等投降。


      亚洲国产美女在线观看 | 国产精品亚洲自在线播放页码| 亚洲宅男天堂在线观看无病毒| 久久亚洲一区二区| www.亚洲色图| 亚洲狠狠色丁香婷婷综合| 亚洲人成毛片线播放| 亚洲综合网美国十次| 噜噜噜亚洲色成人网站∨| 亚洲人成网址在线观看| 97久久精品亚洲中文字幕无码|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av麻豆| 四虎必出精品亚洲高清| 亚洲AV无码一区二区三区系列| 亚洲精品无码成人片久久不卡| 亚洲黄页网在线观看| 亚洲av成人综合网| 亚洲av一本岛在线播放| 亚洲AV综合色区无码二区偷拍 | 亚洲色WWW成人永久网址| 国产亚洲精久久久久久无码77777| 亚洲欧洲久久久精品| 中文字幕亚洲日本岛国片| a级亚洲片精品久久久久久久|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综合色| 亚洲va久久久噜噜噜久久男同| 亚洲男人都懂得羞羞网站| 亚洲人成亚洲精品| 亚洲国产亚洲片在线观看播放|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在线网站| 亚洲日韩精品无码专区加勒比| 亚洲成a∨人片在无码2023| 亚洲AV无码之日韩精品| 日韩精品亚洲aⅴ在线影院| 亚洲AV无码一区二区乱孑伦AS|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av麻豆小说 | 国产成人高清亚洲一区久久| 伊在人亚洲香蕉精品区麻豆| 国产成人麻豆亚洲综合无码精品|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 亚洲另类古典武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