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古籍 > 北齊書 > 北齊書·本紀·卷八

      北齊書·本紀·卷八

      李百藥

      原文

      后主幼主

      后主諱緯,字仁綱,武成皇帝之長子也。母曰胡皇后,夢于海上坐玉盆,日入裙下,遂有娠。天保七年五月五日,生帝于并州邸。帝少美容儀,武成特所愛寵,拜王世子。及武成入纂大業,大寧二年正月丙戌,立為皇太子。河清四年,武成禪位于帝。

      天統元年夏四月丙子,皇帝即位于晉陽宮,大赦,改河清四年為天統。丁丑,以太保賀拔仁為太師,太尉侯莫陳相為太保,司空、馮翊王潤為司徒,錄尚書事、趙郡王睿為司空,尚書左仆射、河間王孝琬為尚書令。戊寅,以瀛州刺史尉粲為太尉,斛律光為大將軍,東安王婁睿為太尉,尚書右仆射趙彥深為左仆射。六月壬戌,彗星出文昌東北,其大如手,后稍長,乃至丈余,百日乃滅。己巳,太上皇帝詔兼散騎常侍王季高使于陳。秋七月乙未,太上皇帝詔增置都水使者一人。冬十一月癸未,太上皇帝至自晉陽。己丑,太上皇帝詔改“太祖獻武皇帝”為“神武皇帝”,廟號“高祖”,“獻明皇后”為“武明皇后”;其“文宣”謚號委有司議定。十二月庚戌,太上皇帝狩于北郊。壬子,狩于南郊。乙卯,狩于西郊。壬戌,太上皇帝幸晉陽。丁卯,帝至自晉陽。庚午,有司奏改“高祖文宣皇帝”為“威宗景烈皇帝。”是歲,高麗、契丹、靺鞨并遣使朝貢。河南大疫。

      二年丙戌春正月辛卯,祀圓丘。癸巳,袷祭于太廟,詔降罪人各有差。丙申,以吏部尚書尉瑾為尚書右仆射。庚子,行幸晉陽。二月庚戌,太上皇帝至自晉陽。壬子,陳人來聘。三月乙巳,太上皇帝詔以三臺施興圣寺。以旱故,降禁囚。夏四月,陳文帝殂。五月乙酉,以兼尚書左仆射、武興王普為尚書令。己亥,封太上皇帝子儼為東平王,仁弘為齊安王,仁堅為北平王,仁英為高平王,仁光為淮南王。六月,太上皇帝詔兼散騎常侍韋道儒聘于陳。秋八月,太上皇帝幸晉陽。冬十月乙卯,以太保侯莫陳相為太傅,大司馬、任城王湝為太保,太尉婁睿為大司馬,徙馮翊王潤為太尉,開府儀同三司韓祖念為司徒。十一月,大雨雪,盜竊太廟御服。十二月乙丑,陳人來聘。是歲,殺河間王孝琬。突厥、靺鞨國并遣使朝貢。于周為天和元年。

      三年春正月壬辰,太上皇帝至自晉陽。乙未,大雪,平地二尺。戊戌,太上皇帝詔京官執事散官三品已上各舉三人,五品已上各舉二人;稱事七品已上及殿中侍御史、尚書都檢校御史、主書及門下錄事各舉一人。鄴宮九龍殿災,延燒西廊。二月壬寅朔,帝加元服,大赦,九州職人各進四級,內外百官普進二級。夏四月癸丑,太上皇帝詔兼散騎常侍司馬幼之使于陳。五月甲午,太上皇帝詔以領軍大將軍、東平王儼為尚書令。乙未,大風晝晦,發屋拔樹。六月己未,太上皇帝詔封皇子仁幾為西河王,仁約為樂浪王,仁儉為潁川王,仁雅為安樂王,仁統為丹陽王,仁謙為東海王。閏六月辛巳,左丞相斛律金薨。壬午,太上皇帝詔尚書令、東平王儼錄尚書事,以尚書左仆射趙彥深為尚書令,并省尚書左仆射婁定遠為尚書左仆射,中書監徐之才為右仆射。秋八月辛未,太上皇帝詔以太保、任城王湝為太師,太尉、馮翊王潤為大司馬,太宰段韶為左丞相,太師賀拔仁為右丞相,太傅侯莫陳相為太宰,大司馬婁睿為太傅,大將軍斛律光為太保,司徒韓祖念為大將軍,司空、趙郡王睿為太尉,尚書令、東平王儼為司徒。九月己酉,太上皇帝詔:“諸寺署所綰雜保戶姓高者,天保之初雖有優敕,權假力用未免者,今可悉蠲雜戶,任屬郡縣,一準平人。”丁巳,太上皇帝幸晉陽。是秋,山東大水,人饑,僵尸滿道。冬十月,突厥、大莫婁、室韋、百濟、靺鞨等國各遣使朝貢。十一月丙午,以晉陽大明殿成故,大赦,文武百官進二級,免并州居城、太原一郡來年租賦。癸未,太上皇帝至自晉陽。十二月己巳,太上皇帝詔以故左丞相、趙郡王琛配饗神武廟庭。

      四年正月,詔以故清河王岳、河東王潘相樂十人并配饗神武廟庭。癸亥,太上皇帝詔兼散騎常侍鄭大護使于陳。三月乙巳,太上皇帝詔以司徒、東平王儼為大將軍,南陽王綽為司徒,開府儀同三司徐顯秀為司空,開府儀同三司、廣寧王孝珩為尚書令。夏四月辛未,鄴宮昭陽殿災,及宣光、瑤華等殿。辛巳,太上皇帝幸晉陽。五月癸卯,以尚書右仆射胡長仁為左仆射,中書監和士開為右仆射。壬戌,太上皇帝至自晉陽。自正月不雨至于是月。六月甲子朔,大雨。甲申,大風,拔木折樹。是月,彗星見于東井。秋九月丙申,周人來通和,太上皇帝詔侍中斛斯文略報聘于周。冬十月辛巳,以尚書令、廣寧王孝珩為錄尚書,左仆射胡長仁為尚書令,右仆射和士開為左仆射,中書監唐邕為右仆射。十一月壬辰,太上皇帝詔兼散騎常侍李翥使于陳。是月,陳安成王頊廢其主伯宗而自立。十二月辛未,太上皇帝崩。丙子,大赦,九州職人普加四級,內外百官并加兩級。戊寅,上太上皇后尊號為皇太后。甲申,詔細作之務及所在百工悉罷之。又詔掖庭、晉陽、中山官人等及鄴下、并州太官官口二處,其年六十已上及有癃患者,仰所司簡放。庚寅,詔天保七年已來諸家緣坐配流者,所在令還。是歲,契丹、靺鞨國并遣使朝貢。

      五年春正月辛亥,詔以金鳳等三臺未入寺者施大興圣寺。是月,殺定州刺史、博陵王濟。二月乙丑,詔應宮刑者普免刑為官口。又詔禁網捕鷹鷂及畜養籠放之物。癸酉,大莫婁國遣使朝貢。己丑,改東平王儼為瑯邪王。詔侍中叱列長叉使于周。是月,殺太尉、趙郡王睿。三月丁酉,以司空徐顯秀為太尉,并省尚書令婁定遠為司空。是月,行幸晉陽。夏四月甲子,詔以并州尚書省為大基圣寺,晉祠為大崇皇寺。乙丑,車駕至自晉陽。秋七月己丑,詔降罪人各有差。戊申,詔使巡省河北諸州無雨處,境內偏旱者優免租調。冬十月壬戌,詔禁造酒。十一月辛丑,詔以太保斛律光為太傅,大司馬、馮翊王潤為太保,大將軍、瑯邪王儼為大司馬。十二月庚午,以開府儀同三司、蘭陵王長恭為尚書令。庚辰,以中書監魏收為尚書右仆射。

      武平元年春正月乙酉朔,改元。太師、并州刺史、東安王婁睿薨。戊申,詔兼散騎常侍裴獻之聘于陳。二月癸亥,以百濟王余昌為使持節、侍中、驃騎大將軍、帶方郡公,王如故。己巳,以太傅、咸陽王斛律光為右丞相,并州刺史、右丞相、安定王賀拔仁為錄尚書事,冀州刺史、任城王湝為太師。丙子,降死罪已下囚。閏月戊戌,隸尚書事、安定王賀拔仁薨。三月辛酉,以開府儀同三司徐之才為尚書左仆射。夏六月乙酉,以廣寧王孝珩為司空。甲辰,以皇子恒生故,大赦,內外百官普進二級,九州職人普進四級。己酉,詔以開府儀同三司唐邕為尚書右仆射。秋七月癸丑,封孝昭皇帝子彥基為城陽王,彥康為定陵王,彥忠為梁郡王。甲寅,以尚書令、蘭陵王長恭為錄尚書事,中領軍和士開為尚書令。癸亥,靺鞨國遣使朝貢。癸酉,以華山王凝為太傅。八月辛卯,行幸晉陽。九月乙巳,立皇子恒為皇太子。冬十月辛巳,以司空、廣寧王孝珩為司徒,以上洛王思宗為司空,封蕭莊為梁王。戊子,曲降并州死罪已下囚。己丑,復改威宗景烈皇帝謚號為“顯祖文宣皇帝。”十二月丁亥,車駕至自晉陽。詔右丞相斛律光出晉州道,修城戍。

      二年春正月丁巳,詔兼散騎常侍劉環俊使于陳。戊寅,以百濟王余昌為使持節、都督、東青州刺史。二月壬寅,以錄尚書事、蘭陵王長恭為太尉,并省錄尚書事趙彥深為司空,尚書令和士開錄尚書事,左仆射徐之才為尚書令,右仆射唐邕為左仆射,吏部尚書馮子琮為右仆射。夏四月壬午,以大司馬、瑯邪王儼為太保。甲午,陳遣使連和,謀伐周,朝議弗許。六月,段韶攻周汾州,克之,獲刺史楊敷。秋七月庚午,太保、瑯邪王儼矯詔殺錄尚書事和土開于南臺。即日誅領軍大將軍厙狄伏連、書侍御史王子宣等,尚書右仆射馮子琮賜死殿中。八月己亥,行幸晉陽。九月辛亥,以太師、任城王湝為太宰,馮翊王潤為太師。己未,左丞相、平原王段韶薨。戊午,曲降并州界內死罪已下各有差。庚午,殺太保、瑯邪王儼。壬申,陳人來聘。冬十月,罷京畿府入領軍府。己亥,車駕至自晉陽。十一月庚戌,詔侍中赫連子悅使于周。丙寅,以徐州行臺、廣寧王孝珩錄尚書事。庚午,以錄尚書事、廣寧王孝珩為司徒。癸酉,以右丞相斛律光為左丞相。

      三年春正月己巳,祀南郊。辛亥,追贈故瑯邪王儼為楚王。二月己卯,以衛菩薩為太尉。辛巳,以并省吏部尚書元海為尚書右仆射。庚寅,以左仆射唐邕為尚書令,侍中祖珽為左仆射。是月,敕撰《玄洲苑御覽》,后改名《圣壽堂御覽》。三月辛酉,詔文武官五品已上各舉一人。是月,周誅冢宰宇文護。夏四月,周人來聘。秋七月戊辰,誅左丞相、咸陽王斛律光及其弟幽州行臺、荊山公豐樂。八月庚寅,廢皇后斛律氏為庶人。以太宰、任城王湝為右丞相,太師、馮翊王潤為太尉,蘭陵王長恭為大司馬,廣寧王孝珩為大將軍,安德王延宗為司徒。使領軍封輔相聘于周。戊子,拜右昭儀胡氏為皇后。己丑,以司州牧、北平王仁堅為尚書令,特進許季良為左仆射,彭城王寶德為右仆射。癸巳,行幸晉陽。是月,《圣壽堂御覽》成,敕付史閣。后改為《修文殿御覽》。九月,陳人來聘。冬十月,降死罪已下囚。甲午,拜弘德夫人穆氏為左皇后,大赦。十二月辛丑,廢皇后胡氏為庶人。是歲,新羅、百濟、勿吉、突厥并遣使朝貢。于周為建德元年。

      四年春正月戊寅,以并省尚書令高阿那肱為錄尚書事。庚辰,詔兼散騎常侍崔象使于陳。是月,鄴都、并州并有狐媚,多截人發。二月乙巳,拜左皇后穆氏為皇后。丙午,置文林館。乙卯,以尚書令、北平王仁堅為錄尚書事。丁巳,行幸晉陽。是月,周人來聘。三月辛未,盜入信州,殺刺史和士休,南兗州刺史鮮于世榮討平之。庚辰,車駕至晉陽。夏四月戊午,以大司馬、蘭陵王長恭為太保,大將軍、定州刺史、南陽王綽為大司馬,太尉衛菩薩為大將軍,司徒、安德王延宗為太尉,司空、武興王普為司徒,開府儀同三司、宜陽王趙彥深為司空。癸丑,祈皇祠壇壝蕝之內忽有車軌之轍,按驗傍無人跡,不知車所從來。乙卯,詔以為大慶,班告天下。己未,周人來聘。五月丙子,詔史官更撰《魏書》。癸巳,以領軍穆提婆為尚書左仆射,以侍中、中書監段孝言為右仆射。是月,開府儀同三司尉破胡、長孫洪略等與陳將吳明徹戰于呂梁南,大敗,破胡走以免,洪略戰沒,遂陷秦、涇二州。明徹進陷和、合二州。是月,殺太保、蘭陵王長恭。六月,明徹進軍圍壽陽。壬子,幸南苑,從官暍死者六十人。以錄尚書事高阿那肱為司徒。丙辰,詔開府王師羅使于周。九月,校獵于鄴東。冬十月,陳將吳明徹陷壽陽。辛丑,殺侍中崔季舒、張雕虎,散騎常侍劉逖、封孝琰,黃門侍郎裴澤、郭遵。癸卯,行幸晉陽。十二月戊寅,以司徒高阿那肱為右丞相。是歲,高麗、靺鞨并遣使朝貢,突厥使來求婚。

      五年春正月乙丑,置左右娥英各一人。二月乙未,車駕至自晉陽。朔州行臺、南安王思好反。辛丑,行幸晉陽。尚書令唐邕等大破思好,思好投水死,焚其尸,并其妻李氏。丁未,車駕至自晉陽。甲寅,以尚書令唐邕為錄尚書事。夏五月,大旱,晉陽得死魃,長二尺,面頂各二目。帝聞之,便刻木為其形以獻。庚午,大赦。丁亥,陳人寇淮北。秋八月癸卯,行幸晉陽。甲辰,以高勱為尚書右仆射。是歲,殺南陽王綽。

      六年春三月乙亥,車駕至自晉陽。丁丑,烹妖賊鄭子饒于都市。是月,周人來聘。夏四月庚子,以中書監陽休之為尚書右仆射。癸卯,靺鞨遣使朝貢。秋七月甲戌,行幸晉陽。八月丁酉,冀、定、趙、幽、滄、瀛六州大水。是月,周師入洛川,屯芒山,攻逼洛城,縱火船焚浮橋,河橋絕。閏月己丑,遣右丞相高阿那肱自晉陽御之,師次河陽,周師夜遁。庚辰,以司空趙彥深為司徒,斛律阿列羅為司空。辛巳,以軍國資用不足,稅關市、舟車、山澤、鹽鐵、店肆,輕重各有差,開酒禁。

      七年春正月壬辰,詔去秋已來,水潦人饑不自立者,所在付大寺及諸富戶濟其性命。甲寅,大赦。乙卯,車駕至自晉陽。二月辛酉,括雜戶女年二十已下十四已上未嫁悉集省,隱匿者家長處死刑。二月丙寅,風從西北起,發屋拔樹,五日乃止。夏六月戊申朔,日有食之。庚申,司徒趙彥深薨。秋七月丁丑,大雨霖。是月,以水澇遣使巡撫流亡人戶。八月丁卯,行幸晉陽。雉集于御坐,獲之,有司不敢以聞。詔營邯鄲宮。冬十月丙辰,帝大狩于祁連池。周師攻晉州。癸亥,帝還晉陽。甲子,出兵,大集晉祠。庚午,帝發晉陽。癸酉,帝列陣而行,上雞棲原,與周齊王憲相對,至夜不戰,周師斂陣而退。十一月,周武帝退還長安,留偏師守晉州。高阿那肱等圍晉州城。戊寅,帝至圍所。十二月戊申,周武帝來救晉州,庚戌,戰于城南,我軍大敗。帝棄軍先還。癸丑,入晉陽,憂懼不知所之。甲寅,大赦。帝謂朝臣曰:“周師甚盛,若何?”群臣咸曰:“天命未改,一得一失,自古皆然。宜停百賦,安慰朝野,收拾遺兵,背城死戰,以存社稷。”帝意猶豫,欲向北朔州。乃留安德王延宗、廣寧王孝珩等守晉陽。若晉陽不守,即欲奔突厥。群臣皆曰不可,帝不從其言。開府儀同三司賀拔伏恩、封輔相、慕容鐘葵等宿衛近臣三十余人西奔周師。乙卯,詔募兵,遣安德王廷宗為左,廣寧王孝珩為右。延宗入見,帝告欲向北朔州。延宗泣諫,不從。帝密遣王康德與中人齊紹等送皇太后、皇太子于北朔州。丙辰,帝幸城南軍,勞將士,其夜欲遁,諸將不從。丁巳,大赦,改武平七年為隆化元年。其日,穆提婆降周。詔除安德王延宗為相國,委以備御,延宗流涕受命。帝乃夜斬五龍門而出,欲走突厥,從官多散。領軍梅勝郎叩馬諫,乃回之鄴。時唯高阿那肱等十余騎,廣寧王孝珩、襄城王彥道續至,得數十人同行。戊午,延宗從眾議即皇帝位于晉陽,改隆化為德昌元年。

      庚申,帝入鄴。幸酉,延宗與周師戰于晉陽,大敗,為周師所虜。帝遣募人,重加官賞,雖有此言,而竟不出物。廣寧王孝珩奏請出宮人及珍寶班賜將士,帝不悅。斛律孝卿居中受委,帶甲以處分,請帝親勞,為帝撰辭,且曰宜慷慨流涕,感激人心。帝既出臨眾,將令之,不復記所受言,遂大笑,左右亦群咍,將士莫不解體。于是自大丞相已下太宰、三師、大司馬、大將軍、三公等官并增員而授,或三或四,不可勝數。甲子,皇太后從北道至。引文武一品已上入朱華門,賜酒食,給紙筆,問以御周之方。群臣各異議,帝莫知所從。又引高元海、宋士素、盧思道、李德林等,欲議禪位皇太子。先是望氣者言,當有革易,終是依天統故事,授位幼主。

      幼主名恒,帝之長子也。母曰穆皇后,武平元年六月生于鄴。其年十月,立為皇太子。隆化二年春正月乙亥,即皇帝位,時八歲,改元為承光元年,大赦,尊皇太后為太皇太后,帝為太上皇帝,后為太上皇后。于是黃門侍郎顏之推、中書侍郎薛道衡、侍中陳德信等勸太上皇帝往河外募兵,更為經略,若不濟,南投陳國,從之。丁丑,太皇太后、太上皇后自鄴先趣濟州。周師漸逼,癸未,幼主又自鄴東走。己丑,周師至紫陌橋。癸巳,燒城西門。太上皇將百余騎東走。乙亥,渡河入濟州。其日,幼主禪位于大丞相、任城王湝,令侍中斛律孝卿送禪文及璽紱于瀛州,孝卿乃以之歸周。又為任城王詔,尊太上皇為無上皇,幼主為守國天王。留太皇太后濟州,遣高阿那肱留守。太上皇并皇后攜幼主走青州,韓長鸞、鄧颙等數十人從。太上皇既至青州,即為入陳之計。而高阿那肱召周軍,約生致齊主,而屢使人告言,賊軍在遠,已令人燒斷橋路。太上所以停緩。周軍奄至青州,太上窘急,將遜于陳,置金囊于鞍后,與長鸞、淑妃等十數騎至青州南鄧村,為周將尉遲綱所獲。送鄴,周武帝與抗賓主禮,并太后、幼主、諸王俱送長安,封帝溫國公。至建德七年,誣與宜州刺史穆提婆謀反,及延宗等數十人無少長咸賜死,神武子孫所存者一二而已。至大象末,陽休之、陳德信等啟大丞相隋公,請收葬,聽之,葬長安北原洪瀆川。

      帝幼而令善,及長,頗學綴文,置文林館,引諸文士焉。而言語澀吶,無志度,不喜見朝士。自非寵私昵狎,未嘗交語,性懦不堪,人視者,即有忿責。其奏事者,雖三公令錄莫得仰視,皆略陳大旨,驚走而出。每災異寇盜水旱,亦不貶損,唯諸處設齋,以此為修德。雅信巫覡,解禱無方。初,瑯邪王舉兵,人告者誤云厙狄伏連反,帝曰:“此必仁威也。”又斛律光死后,諸武官舉高思好堪大將軍,帝曰:“思好喜反。”皆如所言。遂自以策無遺算,乃益驕縱。盛為無愁之曲,帝自彈胡琵琶而唱之,侍和之者以百數。人間謂之無愁天子。嘗出見群厲,盡殺之,或剝人面皮而視之。任陸令萱、和士開、高阿那肱、穆提婆、韓長鸞等宰制天下,陳德信、鄧長颙、何洪珍參預機權。各引親黨,超居非次,官由財進,獄以賄成,其所以亂政害人,難以備載。諸宮奴婢、閹人、商人、胡戶、雜戶、歌舞人、見鬼人濫得富貴者將萬數,庶姓封王者百數,不復可紀。開府千余,儀同無數。領軍一時二十,連判文書,各作依字,不具姓名,莫知誰也。諸貴寵祖禰追贈官,歲一進,位極乃止。宮掖婢皆封郡君,宮女寶衣玉食者五百余人,一裙直萬匹,鏡臺直千金,競為變巧,朝衣夕弊。承武成之奢麗,以為帝王當然。乃更增益宮苑,造偃武修文臺,其嬪嬙諸宮中起鏡殿、寶殿、瑇瑁殿,丹青雕刻,妙極當時。又于晉陽起十二院,壯麗逾于鄴下。所愛不恒,數毀而又復。夜則以火照作,寒則以湯為泥,百工困窮,無時休息。鑿晉陽西山為大佛像,一夜然油萬盆,光照宮內。又為胡昭儀起大慈寺,未成,改為穆皇后大寶林寺,窮極工巧,運石填泉,勞費億計,人牛死者不可勝紀。御馬則藉以氈罽,食物有十余種,將合牝牡,則設青廬,具牢饌而親觀之。狗則飼以粱肉。馬及鷹犬乃有儀同、郡君之號,故有赤彪儀同、逍遙郡君、凌霄郡君,高思好書所謂“駮龍、逍遙”者也。犬于馬上設褥以抱之,斗雞亦號開府,犬馬雞鷹多食縣干。鷹之入養者,稍割犬肉以飼之,至數日乃死。又于華林園立貧窮村舍,帝自弊衣為乞食兒。又為窮兒之市,躬自交易。嘗筑西鄙諸城,使人衣黑衣為羌兵,鼓噪凌之,親率內參臨拒,或實彎弓射人。自晉陽東巡,單馬馳騖,衣解發散而歸。又好不急之務,曾一夜索歇,及旦得三升。特愛非時之物,取求火急,皆須朝征夕辦,當勢者因之,貸一而責十焉。賦斂日重,徭役日繁,人力既殫,幣藏空竭。乃賜諸佞幸賣官。或得郡兩三,或得縣六七,各分州郡,下逮鄉官亦多降中旨,故有敕用州主簿,敕用郡功曹。于是州縣職司多出富商大賈,競為貪縱,人不聊生。爰自鄴都及諸州郡,所在征稅,百端俱起。凡此諸役,皆漸于武成,至帝而增廣焉。然未嘗有帷薄淫穢,唯此事頗優于武成云。初,河清末,武成夢大胃攻破鄴城,故索境內膏以絕之。識者以后主名聲與胃相協,亡齊征也。又婦人皆剪剔以著假髻,而危邪之狀如飛鳥,至于南面,則髻心正西。始自宮內為之,被于四遠,天意若曰元首剪落,危側當走西也。又為刀子者刃皆狹細,名曰盡勢。游童戲者好以兩手持繩,拂地而卻上跳,且唱曰“高末”,高未之言,蓋高氏運祚之末也。然則亂亡之數蓋有兆云。

      論曰:武成風度高爽,經算弘長,文武之官,俱盡其力,有帝王之量矣。但愛狎庸豎,委以朝權,帷薄之間,淫侈過度,滅亡之兆,其在斯乎?玄象告變,傳位元子,名號雖殊,政猶己出,跡有虛飾,事非憲典,聰明臨下,何易可誣。又河南、河間、樂陵等諸王,或以時嫌,或以猜忌,皆無罪而殞,非所謂知命任天道之義也。后主以中庸之姿,懷易染之性,永言先訓,教匪義方。始自襁褓,至于傳位,隔以正人,閉其善道。養德所履,異乎春誦夏弦;過庭所聞,莫非不軌不物。輔之以中宮妳媼,屬之以麗色淫聲,縱韝紲之娛,恣朋淫之好。語曰“從惡若崩”,蓋言其易。武平在御,彌見淪胥,罕接朝士,不親政事,一日萬機,委諸兇族。內侍帷幄,外吐絲綸,威厲風霜,志回天日,虐人害物,搏噬無厭,賣獄鬻官,溪壑難滿。重以名將貽禍,忠臣顯戮,始見浸弱之萌,俄觀土崩之勢,周武因機,遂混區夏,悲夫!蓋桀、紂罪人,其亡也忽焉,自然之理矣。

      鄭文貞公魏徵總而論之曰:神武以雄杰之姿,始基霸業;文襄以英明之略,伐叛柔遠。于時喪君有君,師出以律。河陰之役,摧宇文如反掌;渦陽之戰,掃侯景如拉枯。故能氣攝西鄰,威加南服,王室是賴,東夏宅心。文宣因累世之資,膺樂推之會,地居當璧,遂遷魏鼎。懷譎詭非常之才,運屈奇不測之智,網羅俊乂,明察臨下,文武名臣,盡其力用。親戎出塞,命將臨江,定單于于龍城,納長君于梁國,外內充實,疆埸無警,胡騎息其南侵,秦人不敢東顧。既而荒淫敗德,罔念作狂,為善未能亡身,余殃足以傳后。得以壽終,幸也,胤嗣不永,宜哉。孝昭地逼身危,逆取順守,外敷文教,內蘊雄圖,將以牢籠區域,奄一函夏,享齡不永,勣用無成。若或天假之年,足使秦、吳旰食。武成即位,雅道陵遲,昭、襄之風,漼焉已墜。洎乎后主,外內崩離,眾潰于平陽,身離于青土。天道深遠,或未易談,吉兇由人,抑可揚榷。觀夫有齊全盛,控帶遐阻,西苞汾、晉,南極江、淮,東盡海隅,北漸沙漠,六國之地,我獲其五,九州之境,彼分其四。料甲兵之眾寡,校帑藏之虛實,折沖千里之將,帷幄六奇之士,比二方之優劣,無等級以寄言。然其太行、長城之固自若也,江淮、汾晉之險不移也,帑藏輸稅之賦未虧也,士庶甲兵之眾不缺也;然而前王用之而有余,后主守之而不足,其故何哉?前王之御時也,沐雨櫛風,拯其溺而救其焚,信賞必罰,安而利之,既與共其存亡,故得同其生死。后主則不然,以人從欲,損物益己。雕墻峻宇,甘酒嗜音,廛肆遍于宮園,禽色荒于外內,俾晝作夜,罔水行舟,所欲必成,所求必得。既不軌不物,又暗于聽受,忠信不聞,萋斐必入,視人如草芥,從惡如順流。佞閹處當軸之權,婢媼擅回天之力,賣官鬻獄,亂政淫刑,刳剒被于忠良,祿位加于犬馬,讒邪并進,法令多聞,持瓢者非止百人,搖樹者不唯一手,于是土崩瓦解,眾叛親離,顧瞻周道,咸有西歸之志,方更盛其宮觀,窮極荒淫,謂黔首之可誣,指白日以自保。馳倒戈之旅,抗前歌之師,五世崇基,一舉而滅,豈非鐫金石者難為功,摧枯朽者易為力歟?抑又聞之:皇天無親,唯德是輔;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齊自河清之后,逮于武平之末,土木之功不息,嬪嬙之選無已,征稅盡,人力殫,物產無以給其求,江海不能贍其欲。所謂火既熾矣,更負薪以足之,數既窮矣,又為惡以促之,欲求大廈不燔,延期過歷,不亦難乎!由此言之,齊氏之敗亡,蓋亦由人,匪唯天道也。


      譯文

      后主諱名緯,字仁綱,武成皇帝的長子。母為胡皇后。胡夢見坐著玉盆在海上漂蕩,太陽鉆入裙中,于是懷孕了。天保七年(556)五月初五,在并州王邸生下了帝。帝容貌俊美,武成帝特別愛寵,拜他做了世子。武成即位為皇帝后的太寧二年(562)正月十四日,被立為皇太子。河清四年(565),武成禪位于帝。

      天統元年(565)夏四月二十四日,皇帝即位于晉陽宮,大赦,改河清四年為天統元年。二十五日,以太保賀拔仁為太師,太尉侯莫陳相為太保,司空、馮翊王潤為司徒,錄尚書事、趙郡王睿又為司空,尚書左仆射、河間王孝琬為尚書令。二十六日,以瀛州刺史尉粲為太傅,太尉斛律光為大將軍,東安王婁睿又為太尉,尚書右仆射趙彥深為左仆射。

      六月十一日,彗星在文昌東北出現,其大如手,尾長丈余,一百天后才不見。十八日,太上皇帝出詔,令兼散騎常侍王季高出使陳朝。

      秋七月十五日,太上皇帝詔增置都水使者一人。

      冬十一月初五,太上皇帝從晉陽動身回鄴。十一日,太上皇帝詔改“太祖獻武皇帝”為“神武皇帝”,廟號“高祖”,“獻明皇后”為“武明皇后”;其“文宣”謚號交付官員議定。

      十二月初二,太上皇帝狩獵北郊。初四,巡狩南郊;初七,巡狩西郊。十四日,太上皇帝巡幸晉陽。十九日,帝從晉陽返回。二十二日,官員奏改“高祖文宣皇帝”為“威宗景烈皇帝”。

      這一年,高麗、契丹、靺鞨分別遣使朝貢。河南出現大瘟疫。

      二年春正月十四日,祭祀圓丘。十六日,舉祭太廟,詔依等減降罪人徒刑。十九日,以吏部尚書尉瑾為尚書右仆射。二十三日,行幸晉陽。

      二月初三,太上皇帝從晉陽回到鄴城。初五,陳人遣使聘問。

      三月二十九日,太上皇帝詔令將三臺施舍給興圣寺。因干旱,減降罪囚徒刑。

      夏四月,陳文帝殂亡。

      五月初九,以兼尚書左仆射、武興王普為尚書令。二十三日,封太上皇帝子儼為東平王,仁弘為齊安王,仁堅為北平王,仁英為高平王,仁光為淮南王。

      六月,太上皇帝詔兼散騎常侍韋道儒聘問陳朝。

      秋八月,太上皇帝幸晉陽。

      冬十月十二日,以太保侯莫陳相為太傅,大司馬、任城王氵皆為太保,太尉婁睿又為大司馬,司徒、馮翊王潤為太尉,開府儀同三司韓祖念為司徒。

      十一月,大雨雪。盜賊盜走太廟中的御服。

      十二月二十三日,陳人來朝聘問。

      這一年,誅殺河間王孝琬。突厥、靺鞨國分別遣使朝貢。本年為周天和元年。

      三年春正月二十日,太上皇帝由晉陽回鄴。二十三日,大雪,平地堆起兩尺。二十六日,太上皇帝詔京官執事散官三品以上各推舉三人,五品以上各舉薦二人;稱事七品以上及殿中侍御史、尚書都、檢校御史、主書及門下錄事各薦舉一人。火燒鄴宮九龍殿,并延及西廊。

      二月初一,帝加元服,大赦,九州職人各進四階,內外百官普進二級。

      夏四月十三日,太上皇帝詔兼散騎常侍司馬幼之出使陳朝。

      五月二十四日,太上皇帝詔以領軍大將軍、東平王儼為尚書令。二十五日,大風吹得白天變成了黑夜,刮倒了房屋,拔走了大樹。

      六月二十日,太上皇帝詔封皇子仁幾為西河王,仁約為樂浪王,仁儉為潁川王,仁雅為安樂王,仁統為丹陽王,仁謙為東海王。

      閏六月十二日,左丞相斛律金卒。十三日,太上皇帝詔尚書令、東平王儼錄尚書事,以尚書左仆射趙彥深為尚書令,并省尚書令左仆射婁定遠為尚書左仆射,中書監徐之才為右仆射。

      秋八月初三,太上皇帝詔以太保、任城王氵皆為太師,太尉、馮翊王潤為大司馬,太宰段韶為左丞相,太師賀拔仁為右丞相,太傅侯莫陳相為太宰,大司馬婁睿又為太傅,大將軍斛律光為太保,司徒韓祖念為大將軍,司空、趙郡王睿又為太尉,尚書令、東平王儼為司徒。

      九月十一日,太上皇帝詔:“各寺署所管轄的姓高的雜役戶,天保初年雖有優待的敕令,但暫且借用未免身份者,從現在起,可除掉雜役戶籍,歸屬郡縣,和平民一樣的待遇。”十九日,太上皇帝幸晉陽。

      這一年秋,山東洪水泛濫,大饑,餓莩遍地。

      冬十月,突厥、大莫婁、室韋、百濟、靺鞨國各遣使朝貢。

      十一月初九,晉陽大明殿峻工,大赦,文武百官進二級,免除并州城中居民和太原一郡明年租賦。十六日,太上皇帝由晉陽返鄴。

      十二月初三,太上皇帝詔以左丞相、趙郡王琛配享神武廟庭。

      四年正月,詔以故清河王岳、河東王潘相樂十人配享神武廟庭。二十七日,太上皇帝詔兼散騎常侍鄭大護出使陳朝。

      三月二十日,太上皇帝詔以司徒、東平王儼為大將軍,南陽王綽為司徒,開府儀同三司徐顯秀為司空,開府儀同三司、廣寧王孝珩為尚書令。

      夏四月初七,鄴宮昭陽殿火災,延及宣光、瑤華等殿。十七日,太上皇帝幸晉陽。

      五月初九,以尚書右仆射胡長仁為左仆射,中書監和士開為右仆射。二十八日,太上皇帝從晉陽返回。從正月到現在,一直沒有下雨。

      六月初一,大雨。二十一日,大風,刮斷樹枝,拔起樹根。是月,東井出現彗星。

      秋九月初四,周人派使者通和,太上皇帝詔侍中斛斯文略赴周報聘。

      冬十月二十日,以尚書令、廣寧王孝珩為錄尚書,左仆射胡長仁為尚書令,右仆射和士開為左仆射,中書監唐邕為右仆射。

      十一月初一,太上皇帝詔兼散騎常侍李翥出使陳朝。是月,陳安成王頊廢其主伯宗而自立。

      十二月初十,太上皇帝崩。十五日,大赦,九州官吏普加四階,內外百官并加兩級。十七日,上太上皇后尊號為皇太后。二十三日,詔細作之務及所在百工全部罷除。又詔掖庭、晉陽、中山宮女等及鄴下、并州太官官口二處,其年齡在六十歲以上和有殘疾的,應全部選擇放歸。二十九日,詔天保七年(556)以來各家受株連遭流放、配役的,放還歸家。

      這一年契丹、靺鞨國分派使者朝貢。

      五年春正月十一日,詔將金鳳等三臺施舍給大興圣寺。是月,殺定州刺史、博陵王濟。

      二月初五,詔應該處以宮刑的免除刑罰為官口。又詔禁止網捕鷹鷂以及畜養籠中之物。十三日,大莫婁國遣使朝貢。二十九日,改東平王儼為瑯笽王。詔侍中叱列長叉出使周朝。是月,殺太尉、趙郡王睿又。

      夏四月初五,詔以并州尚書省為大基圣寺,晉祠為大崇皇寺。初六,車駕從晉陽返回。

      秋七月初二,詔依等降免罪人徒刑。二十日,詔遣使巡省河北諸州無雨處,特別干旱的地方減免租調。

      冬十月初六,詔令不準造酒。

      十一月十五日,詔以太保斛律光為太傅,大司馬、馮翊王潤為太保,大將軍、瑯笽王儼為大司馬。

      十二月十五日,以開府儀同三司、蘭陵王長恭為尚書令。二十五日,以中書監魏收為尚書右仆射。

      武平元年(570)春正月初一,改元。太師、并州刺史、東安王婁睿又卒。二十四日,詔兼散騎常侍裴獻之赴陳聘問。

      二月初八,以百濟王余昌為使持節、侍中、驃騎大將軍、帶方郡公,王依然保留。十四日,以太傅、咸陽王斛律光為右丞相,并州刺史、右丞相、安定王賀拔仁為錄尚書事,冀州刺史、任城王氵皆為太師。二十一日,降免死罪以下犯人徒刑。

      閏月十五日,錄尚書事、安定王賀拔仁死。

      三月十九日,以開府儀同三司徐之才為尚書左仆射。

      夏六月初三,以廣寧王孝珩為司空。二十二日,皇子恒出生,大赦,內外百官普進二級,九州官人普進四級。二十七日,詔以開府儀同三司唐邕為尚書右仆射。

      秋七月初二,封孝昭皇帝的兒子彥基為城陽王,彥康為定陵王,彥忠為梁郡王。初三,以尚書令、蘭陵王長恭為錄尚書事,中領軍和士開為尚書令。二十二日,以華山王凝為太傅。

      八月初十,行幸晉陽。

      九月初七,立皇子恒為皇太子。

      冬十月初一,以司空、廣寧王孝珩為司徒,以上洛王思宗為司空,封肖莊為梁王。初八,降免并州死罪以下囚徒徒刑。初九,復改威宗景烈皇帝謚號為“顯祖文宣皇帝”。

      十二月初八,車駕從晉陽回來。詔右丞相斛律光由晉州道出,修筑城戍。

      二年春正月初九,詔兼散騎常侍劉環俊出使陳朝。三十日,以百濟王余昌為使持節、都督、東青州刺史。

      二月二十四日,以錄尚書事、蘭陵王長恭為太尉,并省錄尚書事趙彥深為司空,尚書令和士開錄尚書事,左仆射徐之才為尚書令,右仆射唐邕為左仆射,吏部尚書馮子琮為右仆射。

      夏四月初五,以大司馬、瑯笽王儼為太保。十七日,陳派遣使者議和,商議伐周,朝議不同意。

      六月,段韶攻打周之汾州,獲勝,俘虜刺史楊敷。

      秋七月二十五日,太保、瑯笽王儼矯詔誅殺錄尚書事和士開于南臺。當天又殺領軍大將軍厙狄伏連、書侍御史王子宣等,尚書右仆射馮子琮被賜死殿中。

      八月二十四日,行幸晉陽。

      九月初六,以太師、任城王氵皆為太宰,馮翊王潤為太師。十四日,左丞相、平原王段韶死。二十三日,依等降免并州境中死罪以下犯人徒刑。二十五日,殺太保、瑯笽王儼。二十七日,陳人來朝聘問。

      冬十月,罷撤京畿府入領軍府。二十五日,車駕自晉陽返回。

      十一月初六,詔侍中赫連子悅出使周朝。二十二日,以徐州行臺、廣寧王孝珩錄尚書事。二十六日,以錄尚書事、廣寧王孝珩為司徒。二十九日,以右丞相斛律光為左丞相。

      三年春正月二十六日,祀南郊。二十八日,追贈故瑯笽王儼為楚帝。

      二月七日,以衛菩薩為太尉。九日,以并省吏部尚書高元海為尚書右仆射。十八日,以左仆射唐邕為尚書令,侍中祖王廷為左仆射。是月,詔撰《玄洲苑御覽》,后易名為《圣壽堂御覽》。

      三月十九日,詔文武官五品以上各薦舉一人。是月,周處死冢宰宇文護。

      夏四月,周派使者聘問。

      秋七月二十八日,誅左丞相、咸陽王斛律光及其弟幽州行臺、荊山公豐樂。

      八月二十一日,廢皇后斛律氏為庶人。以太宰、任城王氵皆為右丞相,太師、馮翊王潤為太尉,蘭陵王長恭為大司馬,廣寧王孝珩為大將軍,安德王延宗為司徒。使領軍封輔相赴周聘問。二十二日,以司州牧、北平王仁堅為尚書令。二十四日,行幸晉陽。是月,《圣壽堂御覽》修成,敕付史館,后易名為《修文殿御覽》。

      九月,陳人來朝聘問。

      冬十月,降免死罪以下犯人徒刑。二十六日,拜弘德夫人穆氏為左皇后,大赦天下。

      十二月二十一日,廢皇后胡氏為庶人。

      這一年,新羅、百濟、勿吉、突厥各遣使朝貢。本歲為周建德元年。

      四年春正月十一日,以并省尚書令高阿那肱為錄尚書事。十三日,詔兼散騎常侍崔象出使陳朝。是月,鄴都、并州均出現狐精,喜歡割斷人的頭發。

      二月九日,拜左皇后穆氏為皇后。初十,置文林館。十九日,以尚書令、北平王仁堅為錄尚書事。二十一日,行幸晉陽。這一月,周人遣使聘問。

      三月五日,盜賊跑入信州,殺死刺史和士休,南兗州刺史鮮于世寧剿滅了盜賊。十四日,車駕抵達晉陽。

      夏四月二十三日,以大司馬、蘭陵王長恭為太保,大將軍、定州刺史、南陽王綽為大司馬,太尉衛菩薩為大將軍,司徒、安德王延宗為太尉,司空、武興王普為司徒,開府儀同三司、宜陽王趙彥深為司空。二十八日,祈皇祠壇的圍墻之內突然出現了車輪的軌跡,經檢查卻沒有人來過,不知車是從哪里來的。二十日,詔因大慶,頒布告昭示天下。二十四日,周人遣使聘問。

      五月十一日,詔史官再修《魏書》。二十八日,以領軍穆提婆為尚書左仆射,以侍中、中書監段孝言為右仆射。當月,開府儀同三司尉破胡、長孫洪略等與陳將吳明徹在呂梁南側交戰,大敗,破胡逃走,才幸免于死,洪略戰死,這樣,秦、涇二州失陷。明徹乘勝攻下了和、合二州。當月,處死太保、蘭陵王長恭。

      六月,明徹率軍向前推進,圍困壽陽。十八日,幸南苑,從官中暑而死的六十多人。以錄尚書事高阿那肱為司徒。二十二日,詔開府王師羅出使周朝。

      九月,于鄴東校獵。

      冬十月,陳將吳明徹攻克壽陽。初九,殺侍中崔季舒、張周彡虎,散騎常侍劉逖、封孝琰,黃門侍郎裴澤、郭遵。十一日,行幸晉陽。

      十二月十一日,以司徒高阿那肱為右丞相。是歲,高麗、靺鞨分別派遣使者朝貢,突厥遣使求婚。

      五年春正月初四,置左右娥英各一人。

      二月初五,車駕從晉陽回來。朔州行臺、南安王思好反叛。十一日,行幸晉陽。尚書令唐邕等大破思好,思好投水自殺。兵士剝其皮焚其尸,并株連其妻李氏。十七日,車駕從晉陽返歸。二十四日,以尚書令唐邕為錄尚書事。

      夏五月,大旱,在晉陽發現了一旱魃的尸體,長二尺,臉的最上部一邊一對眼睛。帝聽報后,讓用木頭雕刻成魃的形象送來朝廷。十一日,大赦。二十八日,陳人寇掠淮北。

      秋八月十五日,行幸晉陽。十六日,以高勱為尚書右仆射。

      這一年,誅殺南陽王綽。

      六年春三月二十一日,車駕從晉陽返回。二十三日,在都市烹殺妖賊鄭子饒。是月,周人遣使聘問。

      夏四月十六日,以中書監陽休之為尚書右仆射。十九日,靺鞨遣使朝貢。

      秋七月二十二日,行幸晉陽。

      八月十五日,冀、定、趙、幽、滄、瀛六州發生大水災。是月,周師攻入洛川,屯駐芒山,圍逼洛城,縱火船焚毀浮橋,因此河橋被截斷。

      閏月初八,命令右丞相高阿那肱從晉陽出發抵御周軍,官軍駐扎河陽,周師聽報連夜溜走。十一日,以司空趙彥深為司徒,斛律阿列羅為司空。十二日,因軍國資用短缺,征收關市以及舟車、山澤、鹽鐵、店肆稅,輕重有等級,并放開酒禁。

      七年春正月十三日,詔去年秋季之后,因水災而造成的饑饉,不能生活下去的人,托付給所在地區的大佛寺或富豪之家,以保其性命。二十四日,車駕從晉陽返回。

      二月十二日,括雜戶年十四歲以上二十歲以下的未嫁女子,全部集中于省,隱瞞匿藏的人家,一經發現,處家長死刑。十七日,風從西北暴起,拔起樹木,毀壞了房子,五天后才止息。

      夏六月初一,日食。十三日,司徒趙彥深卒。

      秋七月初一,大雨霖。是月,因水災,派出使者巡撫流亡的人家。

      八月二十一日,行幸晉陽。御座前后集中了許多的野雞,捉住幾只,但官員不敢向皇上報告。詔令營建邯鄲宮。

      冬十月十一日,帝在祁連池畔狩獵。周師圍攻晉州。十八日,帝回晉陽。十九日,出兵,匯集晉祠。二十五日,帝從晉陽出發。二十八日,帝指揮官軍排列成軍陣行軍,登上雞棲原,與周朝的齊王宇文憲相對峙,一直到深夜雙方都沒有進攻的意圖,周師因此撤軍先行退走。

      十一月,周武帝退回長安,留下偏師鎮守晉州。高阿那肱等圍攻晉州城。初三,帝趕到圍逼晉州的軍幕之中。

      十二月初四,周武帝親自領兵援救晉州。初六,兩軍在城南接戰,齊師大敗。帝棄軍先跑。初九,入晉陽,憂愁恐懼不知往哪里去好。初十,大赦。帝對朝臣說:“周師氣勢正在高漲,我們怎么辦?”群臣異口同聲地說:“天命未改,一得一失,從古到今都是這樣。我們應該停收賦稅,安慰朝野,收拾敗兵,背城決一死戰,使社稷得以保存。”帝猶豫不決,想去北朔州。于是,留下安德王延宗、廣寧王孝珩等鎮守晉陽。如果晉陽守不住的話,可以馬上逃往突厥。群臣認為這個方案不好,但帝卻執迷不悟。開府儀同三司賀拔伏恩、封輔相、慕容鐘葵等宿衛近臣三十多人往西投奔了周師。十一日,詔令募兵,派安德王延宗為左,廣寧王孝珩為右。延宗進宮拜謁,帝告訴他想去北朔州。延宗抽泣著勸諫,帝不聽。帝悄悄地指使王康德與中人齊紹等護送皇太后、皇太子來到北朔州。十二日,帝趕赴城南的幕府中,勞問將士,當天夜晚,就想逃遁,但諸位將領不同意。十三日,大赦,改武平七年(576)為隆化元年。這天,穆提婆降周而去。詔拜安德王延宗為相國,并委托防備抵御敵軍的重任,延宗流著眼淚接受了任命。帝于深夜破開五龍門跑到城外,打算逃亡突厥。隨從的官員近侍很多四散而走,領軍梅勝郎抓住帝坐騎的韁繩進諫,這樣,才回轉鄴城。此時跟隨帝騎的,只有高阿那肱等十余人,廣寧王孝珩、襄城王彥道接連趕來,幾十人陪伴著趕路。十四日,延宗在眾人的勸說下即皇帝位于晉陽,改隆化為德昌元年。

      十六日,帝入鄴城。十七日,延宗在晉陽與周師交戰,大敗,被周師俘虜。帝派遣官員募人,重加官職賞賜,雖然講出了這樣的話,但始終不能兌現。廣寧王奏請放出宮女,將珍寶饋贈將士,帝聽后很不高興。斛律孝卿依照帝的吩咐,身披鎧甲,居中處理有關事情,他請求帝親自勞問將士,并且撰寫好了慰問辭,還告訴說應該慷慨激昂、痛哭流涕,才可以振奮人心、鼓舞士氣。帝出門,面對將士,準備下令之時,卻忘了孝卿的告誡,猛然大笑,左右近臣也跟著笑了起來。將士們見此情況,沒有不灰心喪氣的。之后,從大丞相以下的太宰、三師、大司馬、大將軍、三公等官增加編制,或三或四,乃至不可計數。二十一日,皇太后從北道抵達鄴城。召集文武一品以上者入朱華門,賜給酒食,供應紙筆,讓他們提出抗御周朝的方略。群臣的想法很不相同,帝無所適從。又同高元海、宋士素、盧思道、李德林等謀議,想讓位給皇太子。早幾天,有望氣的人報告說,當要出現革易,于是帝按照天統的故例,禪位幼主。

      幼主名恒,后主的長子。母親穆皇后。幼主武平元年(570)六月生于鄴城。這年十月,被立為皇太子。

      隆化二年(577)春正月初一,即皇帝位,時年八歲,改元為承光元年,大赦,尊皇太后為太皇太后,帝為太上皇帝,后為太上皇后。在此時期,黃門侍郎顏之推、中書侍郎薛道衡、侍中陳德信等勸告太上皇趕往河外募兵,再作打算,如果不能成功,則南投陳朝。太上皇聽從了他倆的建議。初三,太皇太后、太上皇后從鄴動身先赴濟州。周師漸漸地迫近了。初九,幼主從鄴城向東逃走。十五日,周師占領紫陌橋。十九日,焚燒鄴城西門。太上皇帶領著百多名侍從往東逃竄。二十一日,渡河跑入濟州。其日,幼主禪位于大丞相、任城王氵皆,令侍中斛律孝卿送禪位文和璽紱到瀛州,孝卿卻帶著這幾件東西投奔了周朝。帝又為任城王下詔,尊太上皇為無上皇,幼主為守國天王。留太皇太后在濟州,派高阿那肱留守。太上皇及皇太后攜帶著幼主逃跑到青州,隨從者有韓長鸞、鄧..等幾十人。太上皇剛到達青州,就考慮著投奔陳朝的時間、路線。高阿那肱勾引周軍,約定好了活捉齊主的計劃之后,就多次派人赴青州報告,說賊軍停留在很遠的地方,并且下令燒毀了橋梁、截斷了要道。太上皇聽報,投陳的準備工作也就遲緩了。想不到周軍突然殺至青州,太上皇窘急,打算逃遁于陳,將裝著金子的口袋捆扎在馬鞍的后邊,同長鸞、淑妃等十幾騎跑到青州南部的鄧村,被周將尉遲綱捕獲,解送至鄴,周武帝以賓主之禮接待了他們,接著連同太上皇和太后、幼主、諸王一塊護送到長安。周封幼主溫國公。建德七年(578),誣陷幼主和宜州刺史穆提婆等人謀反,株連到高延宗等少長幾十人,全被賜死。神武子孫在世的,這時只有一兩個人了。到大象末年,陽休之、陳德信等人啟奏大丞相隋公,請求收葬幼主等人,得隋公批準后,葬埋于長安北原的洪瀆川。

      帝幼時美善,長大后,學習作文,設置文林館,招引文士。但后主言語遲鈍,缺少風度,不喜歡同朝士見面。除非是十分親近的侍人或愛寵者,他是不輕易與人交談的。性情極為懦弱,別人多看他幾眼,馬上就會發怒斥責。向其奏事,即使是三公令錄,也不能抬頭看視,都是述說一個大概,趕忙連逃帶跑地退出。每逢遭受災害變異、寇賊強盜、洪水旱災,不行賑濟,只在宮中設齋戒,以此為修德。相信巫覡,祈禱無方。

      早些年瑯笽王舉兵動亂,報告的人誤說成厙狄伏連反叛,帝糾正道:“一定是仁威。”斛律光死后,很多武官認為高思好勝任大將軍,一致推舉他。帝說:“思好反復無常。”都是一語中的。這樣,帝自以為策無遺算,于是越發驕奢縱放。繁多地演奏無愁的曲調,帝親自撥彈琵琶而唱和,隨同合唱的文官武將及其近侍以百計。人們稱之為“無愁天子”。曾經出門遇見不喜歡的人,不眨眼地殺了他們,甚至剝掉人的臉皮觀察。

      委任陸令萱、和士開、高阿那肱、穆提婆、韓長鸞等執掌天下,陳德信、鄧長..、何洪珍等參預機密。這些人各引親黨,拔居高位,賣官鬻爵,收賄受賄,盤剝民眾,行私舞弊,無法一一列舉。各宮的奴婢、宦人及商人、胡戶、雜戶、歌舞人、見鬼人胡亂地得富貴者有近萬人。異姓封王的以百數。開府千余,儀同無數。領軍一時二十,連續判決文書,各寫一“依”字,不簽上姓名,不知是誰人所為。追贈貴寵們父祖的官爵,一年晉升一次,到最高位的時候才作罷。

      宮掖中的婢女都被封為郡君,宮女寶衣、玉食者五百余人,一裙價值萬匹,一鏡臺值千金。競為侈靡,朝衣夕敝。繼承了武成帝的奢麗,還認為帝王這樣做是理所當然的事情。更進一步地增建宮苑,修筑“偃武修文臺”,其嬪妃則各在宮中造鏡殿、寶殿、王毒瑁殿,丹青雕刻,富麗當時。又在晉陽建十二院,號稱鄴下第一。喜愛卻不能持久,經常是數毀數復。深夜用火照明,強迫勞作,嚴寒時用熱水合泥,致使百工困窮,無法休息。在晉陽西山鑿巨石為大佛像,一夜之間,就燒干了萬盒燈油。又為胡昭儀建大慈寺,還沒峻工,改為穆皇后大寶林寺,窮極工巧,運石填泉,花費以億計,累死的人、牛不可勝記。其騎坐之馬,供給十余種食物,廄中鋪著毛氈。公母將要交配之時,便讓人搭蓋青廬,廬中擺設精美食品供養神靈祈禱,帝則親臨現場觀看。以珍貴的食物養狗。馬、鷹、犬之類還有儀同、郡君的封號,如“赤彪儀同”、“逍遙郡君”、“凌宵郡君”,這是高思好書寫的所謂“馬交龍、逍遙”。斗雞也有封為開府的,犬馬雞鷹多食縣干。豢養的鷹,慢慢地割狗身上的肉飼養,直至狗死。

      又在華林園建貧窮村莊,帝親自穿著破衣裝扮成乞丐。又設置窮兒之市場,專門跑去進行買賣交易。還仿照西部邊境城邑的樣式筑造鎮戍,讓人穿著黑衣扮成羌兵,擺成陣勢,吶喊著進攻,帝則親自率領近侍抵御,有時則真的用箭射人。從晉陽出發往東巡幸,卻單馬驅馳,敞開胸懷、披散頭發而歸。

      又喜好不急之務,曾在一夜之間找尋蝎子,到天快亮時才捉獲三升。帝特別喜愛非時之物,求取火速,必須是朝征而晚上就要辦好,當權者乘此機會,貸一而求十。賦斂一天比一天加重,徭役一天比一天繁多,致使人力枯竭,帑藏空虛。無可奈何之下,又準許其佞幸賣官,有人因此得到兩三個郡守,有人得到了六七個縣令,瓜分州郡,下至鄉官也可以接受到朝廷的敕書,所以就有敕令為州主簿的,敕令為郡功曹的。這樣一來,州縣官吏之職多被富商大賈壟斷,他們競相貪污,極力搜括,使得民不聊生。從鄴都到各州各郡,以各種各樣的名目征收賦稅。形形色色的力役,從武成開始不斷出現,到后主時又增益了許多。不過,淫穢之事幾乎沒有,只有這一點比武成帝強。

      早些年,也就是河清末年,武成夢見大刺猬攻破了鄴城,因而大索境內的刺猬,想絕滅這種動物。有見識的人認為后主的名字“緯”與“猬”同音,是亡齊的征兆。又婦人都喜歡剪掉頭發戴上假髻,假髻的形狀似飛鳥,面朝南方時,髻心卻指著正西。從宮中傳出之后,一直在境內流行,好像天意在說:“元首剪落,危難之時當跑入西邊。”又打制刀子的人都喜歡把刃口打得又狹又細,還名之為“盡勢”。兒童游戲時愛用雙手握著繩子,繩子落地時雙腳跳起,一邊跳一邊唱“高末”。高末之語,大概指的是高氏的世運快要結束了———亂亡的命數是有征兆的。

      論曰:武成風度高潔爽朗,謀劃宏大深遠,文武官員,都盡到了自己的力量,有帝王的器量。衹是喜歡親近平庸小人,把朝中大權委托給,他們,帷帳之間,淫亂奢侈過度,滅亡的征兆,就在這裹吧?天象預告變異,把帝位傳給長子,名號雖然不同,政事還是自己決定,形跡虛假不實.,事情不合法度,耳聰目明地君臨臣下,怎能

      容易受到欺騙。又河南、河間、樂陵等王:有的因一時的嫌隙、有的因猜疑忌恨,都無罪而被處死,不合所說的知道天命擔負天意的道理。

      后主以中等的資質,有易受影響的性情,吟誦著先祖的遣訓,受到的教育不是家教的正道。從襁褓中的嬰兒開始,直到傳給帝位、和正直的。人相隔絕,關閉了他求善的道路。培養品德所做到的,不同于春日誦詩夏日弦歌;走過庭院所聽到的,無非是不合正道的東西。靠宮中的奶媽輔助養大。接近的是美麗的女色淫蕩的聲樂,放縱架鷹牽狗的歡娛,恣意結群淫亂的喜好。常言道 “跟隨壞的就像山崩一樣”說的是它的容易。在武平控制局勢時,變得更加墮落,很少接觸朝廷官員,不親自過問政事,日常需要處理的重要事情,委托給邪惡的人。對內侍奉皇上籌劃謀略,對外宣告皇帝詔書,威嚴像風霜一般冷酷,。意志可以回天轉日,虐待殘害人命,像野獸捕食一樣沒有滿足,貪臟枉法出賣官職,貪婪的溪壑難以填滿。加上名將遭禍,忠臣被殺,開始顯現逐漸衰弱的萌芽,很快看到土崩瓦解的形勢,周武帝抓住時機,于是統一了天下,可悲啊!桀紂這樣的罪人,他們的滅亡是迅速的,這是自然的法則啊。

      鄭文貞公魏征總結評論說:神武以英雄豪杰的姿態,開始打下圃霸事業的基礎;文襄用英明的謀略,討伐叛亂使遠方歸順。當時失去君主還是擁有君主,軍隊出動都依據一定的準則。河陰的戰役,摧毀宇文氏易如反轉手掌;渦陽的戰役,掃平侯景如同扳斷枯枝。所以能夠豪氣懾服西邊的鄰國,威風施加南方地區,王室作為依靠,束夏誠服歸順。文宣憑藉幾代積累的基礎,接受樂意推讓的機會,處在將被立為國君的地位,于是取代了魏國的帝位。懷著變化多端不同尋常的才能,運用奇特詭異無法推測的智慧,收羅招集杰出的人才,清醒明白地對待屬下,文武有名的大臣,都能各盡其用。親自帶兵出行邊塞,命令將領逼近長江,在龍城平定了單于,在梁國收納了它的君主,內外府庫充足,邊界沒有警報,胡人騎兵停止南下入侵,秦地的人不敢束向。不久貪戀酒色敗壞道德,不思為善變作癲狂,為善不會使自身滅亡,留下的災患足以傳給后人。能夠長壽而死,是幸運的;后代不能長久,也是應該的。孝昭時土地狹窄生命危急,強取帝位又順時守道,對外推廣檀樂教化,對內心懷宏大的謀略,將要控制天下,統一國家,享受的壽命不長,功業不能成就。如果上天藉給他有生之年,足以使秦、吳忙得到很晚才吃上飯。武成登帝位后,正道衰弱,昭、襄的風氣,已被摧毀失落。到了后主,內外分崩離析,軍隊在平陽潰敗,自身在青州被擒。上天的道理深邃悠遠,也許不容易談,吉兇在于人為,倒是可以略舉大概。

      觀察齊國全盛的時候,環繞遠方的阻隔之地,西邊包容了汾、晉,南面到了長江、淮水,向東直到海邊,向北逐漸擴展到沙漠,六國的地方,我方得到了其中的五個,九州的轄界,他方分到了四個。估計軍隊的多少,比較國庫的虛實,千里之外克敵制勝的將領,運籌帷幄出奇制勝的謀士,對比雙方的優劣,沒有等級上的差異作為托辭。但是他們太行、長城的堅固如同往常,長江淮水、汾晉的險阻沒有遷走,國庫征收賦稅的數額沒有虧欠,士人百姓和軍隊的數量沒有缺少;然而前面的帝王使用這些還有剩余,后主守著遣些還顥不夠,其中的緣故是什么呢?前面的帝王把握時機,風裹來雨裹去,拯救陷入水深火熱之中的人,有功一定獎賞有罪一定處罰,使其安心給他們利益,既然和他們共存亡,所以能夠同他們共生死。后主就不是這樣,要別人順從自己的欲望,損人利己。雕鏤墻壁加高房屋,貪愛美酒喜好音樂,市肆店鋪遍布宮中的園苑,在外田獵在內漁色一味縱欲,使白天變作夜晚,無水也要行舟,所想到的一定要辦成,所要求的一定要得到。既然不合法度,又偏聽偏信,得不到忠誠講信義的人的聲音,進讒言的人則暢通無阻,把人看作草芥,聽從壞的如同順著水流。奸佞宦官把持機要大權,婢女奶媽能擅自改變皇帝的意愿,出賣官職貪臟枉法,擾亂政務濫用刑罰,忠誠善良的人被斬殺,俸祿官位授給了狗和馬,讒佞奸邪的人都得到進升,法令出自多個部門,拿著瓢的不止一百人,搖撼樹干的不衹是一只手。于是土崩瓦解,眾叛親離,回頭仰望周國的正道,都有西去歸附的意愿。當時正大肆興修皇宮,荒淫無度到了極點,說老百姓可以欺蒙,指著太陽就可保住自己。驪馳即將投降反戈的軍隊,抗擊高歌向前士氣高昂的軍隊,五代宏偉的基業,一下子就被消滅,難道不是刻鏤金石的人難以得到成功,摧枯拉朽的人用力輕而易舉嗎?

      不過又聽說:上天不問親近關系,衹輔助有德行的人;順應時勢不如地形有利,地形有利不如人心和睦。齊國自從河清年間以后,到了武平末年,大興土木工程沒有停息,宮中姬妾的挑選不能中止,征稅用光,人力耗盡,物產不能供給其需求,江海不能滿足其欲望。所謂的火已經很旺了,又背上柴火使它燒得更旺,運敷已到了盡頭,又干壞事加快它的滅亡,要想求得大廈不被燒掉,延長統治的時間,不也很難嗎!由此說來,齊國的失敗滅亡,大概也是由于人為,不衹是上天給予的命運啊!


      亚洲精品~无码抽插| 中文亚洲AV片在线观看不卡 | 亚洲 暴爽 AV人人爽日日碰| 久久亚洲精精品中文字幕| 亚洲AV人人澡人人爽人人夜夜| 亚洲精品无码精品mV在线观看| 在线观看亚洲天天一三视| 国产精品亚洲综合一区| 国产亚洲精品成人a v小说| ZZIJZZIJ亚洲日本少妇JIZJIZ | 亚洲国产精品日韩在线| 亚洲欧洲自拍拍偷综合| 亚洲成a人片在线观看中文app| 亚洲在成人网在线看| 亚洲一级毛片在线播放| 亚洲国产亚洲片在线观看播放 |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高清视频| 精品久久久久久亚洲精品| 亚洲 欧洲 自拍 另类 校园| 亚洲精品天堂成人片AV在线播放 | 久久精品视频亚洲| 久久久久亚洲av无码专区| 亚洲精品视频专区| 中文字幕 亚洲 有码 在线| 亚洲人成网亚洲欧洲无码| 午夜亚洲WWW湿好爽| 亚洲精品线路一在线观看| 国产综合精品久久亚洲| 亚洲第一AAAAA片| 亚洲视频在线观看视频| 麻豆亚洲AV成人无码久久精品| 午夜亚洲国产成人不卡在线| 久久精品亚洲乱码伦伦中文| 亚洲开心婷婷中文字幕| 亚洲国产精品国自产拍电影| 亚洲国产日韩在线一区| 亚洲欧好州第一的日产suv| 亚洲精品乱码久久久久久蜜桃 | 国产亚洲精品xxx| 精品亚洲aⅴ在线观看| 亚洲精品免费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