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古籍 > 北齊書 > 北齊書·本紀·卷四

      北齊書·本紀·卷四

      李百藥

      原文

      文宣

      顯祖文宣皇帝,諱洋,字子進,高祖第二子,世宗之母弟。后初孕,每夜有赤光照室,后私嘗怪之。初,高祖之歸爾朱榮,時經(jīng)危亂,家徒壁立,后與親姻相對,共憂寒餒。帝時尚未能言,欻然應曰“得活”,太后及左右大驚而不敢言。及長,黑色,大頰兌下,鱗身重踝。不好戲弄,深沉有大度。晉陽曾有沙門,乍愚乍智,時人不測,呼為阿禿師。帝曾與諸童共見之,歷問祿位,至帝,舉手再三指天而已,口無所言。見者異之。高祖嘗試觀諸子意識,各使治亂絲,帝獨抽刀斬之,曰:“亂者須斬。”高祖是之。又各配兵四出,而使甲騎偽攻之。世宗等怖撓,帝乃勒眾與彭樂敵,樂免胄言情,猶擒之以獻。后從世宗行過遼陽山,獨見天門開,余人無見者。內(nèi)雖明敏,貌若不足,世宗每嗤之,云:“此人亦得富貴,相法亦何由可解。”唯高祖異之,謂薛琡曰:“此兒意識過吾。”幼時師事范陽盧景裕,默識過人,景裕不能測也。天平二年,授散騎常侍、驃騎大將軍、儀同三司、左光祿大夫、太原郡開國公。武定元年,加侍中。二年,轉尚書左仆射、領軍將軍。五年,授尚書令、中書監(jiān)、京畿大都督。

      武定七年八月,世宗遇害,事出倉卒,內(nèi)外震駭。帝神色不變,指麾部分,自臠斬群賊而漆其頭,徐宣言曰:“奴反,大將軍被傷,無大苦也。”當時內(nèi)外莫不驚異焉。乃赴晉陽,親總庶政,務從寬厚,事有不便者咸蠲省焉。冬十月癸未朔,以咸陽王坦為太傅,潘相樂為司空。十一月戊午,吐谷渾國遣使朝貢。梁齊州刺史茅靈斌、德州刺史劉領隊、南豫州刺史皇甫慎等并以州內(nèi)屬。十二月己酉,以并州刺史彭樂為司徒,太保賀拔仁為并州刺史。

      八年春正月庚申,梁楚州刺史宋安顧以州內(nèi)屬。辛酉,魏帝為世宗舉哀于東堂。梁定州刺史田聰能、洪州刺史張顯等以州內(nèi)屬。戊辰,魏詔進帝位使持節(jié)、丞相、都督中外諸軍事、錄尚書事、大行臺、齊郡王,食邑一萬戶。甲戌,地豆于國遣使朝貢。三月辛酉,又進封齊王,食冀州之渤海長樂安德武邑、瀛州之河間五郡,邑十萬戶。自居晉陽,寢室夜有光如晝。既為王,夢人以筆點己額。旦以告館客王曇哲曰:“吾其退乎?”曇哲再拜賀曰:“王上加點,便成主字,乃當進也。”夏五月辛亥,帝如鄴。甲寅,進相國,總百揆,封冀州之渤海長樂安德武邑、瀛州之河間高陽章武、定州之中山常山博陵十郡,邑二十萬戶,加九錫,殊禮,齊王如故。魏帝遣兼太尉彭城王韶、司空潘相樂冊命曰:

      於戲!敬聽朕命:夫惟天為大,列晷宿而垂象;謂地蓋厚,疏川岳以阜物。所以四時代序,萬類駢羅,庶品得性,群形不夭。然則皇王統(tǒng)歷,深視高居,拱默垂衣,寄成師相,此則夏伯、殷尹竭其股肱,周成、漢昭無為而治。頃者天下多難,國命如旒,則我建國之業(yè)將墜于地。齊獻武王奮迅風云,大濟艱危,爰翼朕躬,國為再造,經(jīng)營庶土,以至勤憂。及文襄承構,愈廣前業(yè),康邦夷難,道格穹蒼。王縱德應期,千齡一出,惟幾惟深,乃神乃圣,大崇霸德,實廣相猷。雖冥功妙實,藐絕言象,標聲示跡,典禮宜宣。今申后命,其敬虛受。

      王摶風初舉,建旟上地,庇民立政,時雨滂流,下識廉恥,仁加水陸,移風易俗,自齊變魯,此王之功也。仍攝天臺,總參戎律,策出若神,威行朔土,引弓竄跡,松塞無煙,此又王之功也。逮光統(tǒng)前緒,持衡匡合,華戎混一,風海調(diào)夷,日月光華,天地清晏,聲接響隨,無思不偃,此又王之功也。逖矣炎方,逋違正朔,懷文曜武,授略申規(guī),淮楚連城,漼然桑落,此又王之功也。關、峴衿帶,跨躡蕭條,腸胃之地,岳立鴟跱,偏師才指,渙同冰散,此又王之功也。晉熙之所,險薄江雷,迥隔聲教,迷方未改,命將鞠旅,覆其巢穴,威略風騰,傾懾南海,此又王之功也。群蠻跋扈,世絕南疆,搖蕩邊垂,亟為塵梗,懷德畏威,向風請順,傾陬盡落,其至如云,此又王之功也。胡人別種,延蔓山谷,酋渠萬族,廣袤千里,憑險不恭,恣其桀黠,有樂淳風,相攜叩款,粟帛之調(diào),王府充積,此又王之功也。茫茫涉海,世敵諸華,風行鳥逝,倏來忽往,既飲醇醪,附同膠漆,毛裘委仞,奇獸銜尾,此又王之功也。秦川尚阻,作我仇讎,爰挹椒蘭,飛書請好,天動其衷,辭卑禮厚,區(qū)宇乂寧,遐邇畢至,此又王之功也。江陰告禍,民無適歸,蕭宗子弟,尚相投庇,如鳥還山,猶川赴海,荊江十部,俄而獻割,乘此會也,將混朱方,此又王之功也。天平地成,率土咸茂,禎符顯見,史不停筆,既連百木,兼呈九尾,素過秦雀,蒼比周烏,此又王之功也。搜揚管庫,衣冠獲序,禮云樂云,銷沉俱振,輕徭徹賦,矜獄寬刑,大信外彰,深仁遠洽,此又王之功也。王有安日下之大勛,加以表光明之盛德,宣贊洪猷,以左右朕言。昔旦、奭外分,毛、畢入佐,出內(nèi)之任,王宜總之。

      人謀鬼謀,兩儀協(xié)契,錫命之行,義申公道。以王踐律蹈禮,軌物蒼生,圓首安志,率心歸道,是以錫王大路、戎路各一,玄牡二駟。王深重民天,唯本是務,衣食之用,榮辱所由,是用錫王袞冕之服,赤舄副焉。王深廣惠和,易調(diào)風化,神祗且格,功德可象,是用錫王軒懸之樂,六佾之舞。王風聲振赫,九域咸綏,遠人率俾,奔走委贐,是用錫王朱戶以居。王求賢選眾,草萊以盡,陳力就列,罔非其人,是用錫王納陛以登。王英圖猛概,抑揚千品,毅然之節(jié),肅是非違,是用錫王武賁之士三百人。王興亡所系,制極幽顯,糾行天討,罪人咸得,是用錫王鈇鉞各一。王鷹揚豹變,實扶下土,狼顧鴟張,罔不彈射,是用錫王彤弓一、彤矢百、盧弓十、盧矢千。王孝悌之至,通于神明,率民興行,感達區(qū)宇,是用錫王秬鬯一卣,珪瓚副焉。往欽哉。其祗順往冊,保弼皇家,用終爾休德,對揚我太祖之顯命。

      魏帝以天人之望有歸,丙辰,下詔曰:

      三才剖判,百王代興,治天靜地,和神敬鬼,庇民造物,咸自靈符,非一人之大寶,實有道之神器。昔我宗祖應運,奄一區(qū)宇,歷圣重光,暨于九葉。德之不嗣,仍離屯圮,盜名字者遍于九服,擅制命者非止三公,主殺朝危,人神靡系,天下之大,將非魏有。賴齊獻武王奮揚靈武,克剪多難,重懸日月,更綴參辰,廟以掃除,國由再造,鴻勛巨業(yè),無德而稱。逮文襄承構,世業(yè)逾廣,邇安遠服,海內(nèi)晏如,國命已康,生生得性。迄相國齊王,緯文經(jīng)武,統(tǒng)茲大業(yè),盡睿窮幾,研深測化,思隨冥運,智與神行,恩比春天,威同夏日,坦至心于萬物,被大道于八方,故百僚師師,朝無秕政,網(wǎng)疏澤洽,率土歸心。外盡江淮,風靡屈膝,辟地懷人,百城奔走,關隴慕義而請好,瀚漠仰德而致誠。伊所謂命世應期,實撫千載。禎符雜遝,異物同途,謳頌填委,殊方一致,代終之跡斯表,人靈之契已合,天道不遠,我不獨知。朕入纂鴻休,將承世祀,籍援立之厚,延宗社之算,靜言大運,欣于避賢,遠惟唐、虞禪代之典,近想魏、晉揖讓之風,其可昧興替之禮,稽神祇之望?今便遜于別宮,歸帝位于齊國,推圣與能,眇符前軌。主者宣布天下,以時施行。

      又使兼太尉彭城王韶、兼司空敬顯俊奉冊曰:

      咨爾相國齊王:夫氣分形化,物系君長,皇王遞興,人非一姓。昔放勛馭世,沉璧屬子;重華握歷,持衡擁璇。所以英賢茂實,昭晰千古,豈盛衰有運,興廢在時,知命不得不授,畏天不可不受。是故漢劉告否,當涂順民,曹歷不永,金行納禪,此皆重規(guī)襲矩,率由舊章者也。

      我祖宗光宅,混一萬宇。迄于正光之末,奸孽乘權,厥政多僻,九域離蕩。永安運窮,人靈殄瘁,群逆滔天,割裂四海,國土臣民,行非魏有。齊獻武王應期授手,鳳舉龍驤,舉廢極以立天,扶傾柱而鎮(zhèn)地,剪滅黎毒,匡我墜歷,有大德于魏室,被博利于蒼生。及文襄繼軌,誕光前業(yè),內(nèi)剿兇權,外摧侵叛,遐邇肅晏,功格上玄。王神祇協(xié)德,舟梁一世,體文昭武,追變窮微。自舉跡藩旟,頌歌總集,入統(tǒng)機衡,風猷弘遠。及大承世業(yè),扶國昌家,相德日躋,霸風愈邈,威靈斯暢,則荒遠奔馳,聲略所播,而鄰敵順款。以富有之資,運英特之氣,顧眄之間,無思不服。圖諜潛蘊,千祀彰明,嘉禎幽秘,一朝紛委,以表代德之期,用啟興邦之跡,蒼蒼在上,照臨不遠。朕以虛昧,猶未逡巡,靜言愧之,坐而待旦。且時來運往,媯舜不暇以當陽,世革命改,伯禹不容于北面,況于寡薄,而可踟躕。是以仰協(xié)穹昊,俯從百姓,敬以帝位式授于王。天祿永終,大命格矣。于戲!其祗承歷數(shù),允執(zhí)其中,對揚天休,斯年千萬,豈不盛歟!

      又致璽書于帝,遣兼太保彭城王韶、兼司空敬顯俊奉皇帝璽綬,禪代之禮一依唐虞、漢魏故事。又尚書令高隆之率百僚勸進。戊午,乃即皇帝位于南郊,升壇柴燎告天曰:

      皇帝臣洋敢用玄牡昭告于皇皇后帝:否泰相沿,廢興迭用,至道無親,應運斯輔。上覽唐、虞,下稽魏、晉,莫不先天揖讓,考歷終歸。魏氏多難,年將三十,孝昌已后,內(nèi)外去之。世道橫流,蒼生涂炭。賴我獻武,拯其將溺,三建元首,再立宗祧,掃絕群兇,芟夷奸宄。德被黔黎,勛光宇宙。文襄嗣武,克構鴻基,功浹寰宇,威陵海外,窮發(fā)懷音,西寇納款,青丘保候,丹穴來庭,扶翼危機,重匡頹運,是則有大造于魏室也。

      魏帝以卜世告終,上靈厭德,欽若昊天,允歸大命,以禪于臣洋。夫四海至公,天下為一,總民宰世,樹之以君,既川岳啟符,人神效祉,群公卿士,八方兆庶,僉曰皇極乃顧于上,魏朝推進于下,天位不可以暫虛。遂逼群議,恭膺大典。猥以寡薄,托于兆民之上,雖天威在顏,咫尺無遠,循躬自省,實懷祗惕。敬簡元辰,升壇受禪,肆類上帝,以答萬國之心,永隆嘉祉,保祐有齊,以被于無窮之祚。

      是日,京師獲赤雀,獻于南郊。事畢,還宮,御太極前殿。詔曰:“無德而稱,代刑以禮,不言而信,先春后秋。故知惻隱之化,天人一揆,弘宥之道,今古同風。朕以虛薄,功業(yè)無紀。昔先獻武王值魏世不造,九鼎行出,乃驅(qū)御侯伯,大號燕、趙,拯厥顛墜,俾亡則存。文襄王外挺武功,內(nèi)資明德,纂戎先業(yè),辟土服遠。年逾二紀,世歷兩都,獄訟有適,謳歌斯在。故魏帝俯遵歷數(shù),爰念褰裳,遠取唐、虞,終同脫屣。實幽憂未已,志在陽城,而群公卿士,誠守愈切,遂屬代終,居于民上,如涉深水,有眷終朝。始發(fā)晉陽,九尾呈瑞,外壇告天,赤雀效祉。惟爾文武不貳心之臣,股肱爪牙之將,左右先王,克隆大業(yè),永言誠節(jié),共斯休祉。思與億兆,同始茲日,其大赦天下。改武定八年為天保元年。其百官進階,男子賜爵,鰥寡六疾,義夫節(jié)婦,旌賞各有差。”

      己未,詔封魏帝為中山王,食邑萬戶;上書不稱臣,答不稱詔,載天子旌旗,行魏正朔,乘五時副車;封王諸子為縣公,邑一千戶;奉絹萬匹,錢千萬,粟二萬石,奴婢二百人,水碾一具,田百頃,園一所。詔追尊皇祖文穆王為文穆皇帝,妣為文穆皇后,皇考獻武王為獻武皇帝,皇兄文襄王為文襄皇帝,祖宗之稱,付外速議以聞。辛酉,尊王太后為皇太后。乙丑,詔降魏朝封爵各有差。其信都從義及宣力霸朝者,及西來人并武定六年以來南來投化者,不在降限。辛未,遣大使于四方,觀察風俗,問民疾苦,嚴勒長吏,厲以廉平,興利除害,務存安靜。若法有不便于時,政有未盡于事者,具條得失,還以聞奏。甲戌,遷神主于太廟。

      六月己卯,高麗遣使朝貢。辛巳,詔曰:“頃者風俗流宕,浮競日滋,家有吉兇,務求勝異。婚姻喪葬之費,車服飲食之華,動竭歲資,以營日富。又奴仆帶金玉,婢妾衣羅綺,始以創(chuàng)出為奇,后以過前為麗,上下貴賤,無復等差。今運屬惟新,思蠲往弊,反樸還淳,納民軌物。可量事具立條式,使儉而獲中。”又詔封崇圣侯邑一百戶,以奉孔子之祀,并下魯郡以時修治廟宇,務盡褒崇之至。詔分遣使人致祭于五岳四瀆,其堯祠舜廟,下及孔父、老君等載于祀典者,咸秩罔遺。詔曰:“冀州之渤海、長樂二郡,先帝始封之國,義旗初起之地。并州之太原、青州之齊郡,霸業(yè)所在,王命是基。君子有作,貴不忘本,思申恩洽,蠲復田租。齊郡、渤海可并復一年,長樂復二年,太原復三年。”

      詔故太傅孫騰、故太保尉景、故大司馬婁昭、故司徒高昂、故尚書左仆射慕容紹宗、故領軍萬俟干、故定州刺史段榮、故御史中尉劉貴、故御史中尉竇泰、故殷州刺史劉豐、故濟州刺史蔡俊等并左右先帝,經(jīng)贊皇基,或不幸早徂,或殞身王事,可遣使者就墓致祭,并撫問妻子,慰逮存亡。又詔封宗室高岳為清河王,高隆之為平原王,高歸彥為平秦王,高思宗為上洛王,高長弼為廣武王,高普為武興王,高子瑗為平昌王,高顯國為襄樂王,高睿為趙郡王,高孝緒為脩城王。又詔封功臣厙狄干為章武王,斛律金為咸陽王,賀拔仁為安定王,韓軌為安德王,可朱渾道元為扶風王,彭樂為陳留王,潘相樂為河東王。癸未,詔封諸弟青州刺史浚為永安王,尚書左仆射淹為平陽王,定州刺史浟為彭城王,儀同三司演為常山王,冀州刺史渙為上黨王,儀同三司氵肓為襄城王,儀同三司湛為長廣王,湝為任城王,湜為高陽王,濟為博陵王,凝為新平王,潤為馮翊王,洽為漢陽王。

      丁亥,詔立王子殷為皇太子,王后李氏為皇后。庚寅,詔以太師厙狄干為太宰,司徒彭樂為太尉,司空潘相樂為司徒,開府儀同三司司馬子如為司空。辛卯,以前太尉、清河王岳為使持節(jié)、驃騎大將軍、司州牧。壬辰,詔曰:“自今已后,諸有文啟論事并陳要密,有司悉為奏聞。”己亥,以皇太子初入東宮,赦畿內(nèi)及并州死罪已下,余州死降,徒流已下一皆原免。

      秋七月辛亥,詔尊文襄妃元氏為文襄皇后,宮曰靜德。又詔封文襄皇帝子孝琬為河間王,孝瑜為河南王。乙卯,以尚書令、平原王隆之錄尚書事,尚書左仆射、平陽王淹為尚書令。又詔曰:“古人鹿皮為衣,書囊成帳,有懷盛德,風流可想。其魏御府所有珍奇雜彩常所不給人者,徒為蓄積,命宜悉出,送內(nèi)后園,以供七日宴賜。”

      八月,詔郡國修立黌序,廣延髦俊,敦述儒風。其國子學生亦仰依舊銓補,服膺師說,研習《禮經(jīng)》。往者文襄皇帝所運蔡邕石經(jīng)五十二枚,即宜移置學館,依次修立。又詔曰:“有能直言正諫,不避罪辜,謇謇若朱云,諤諤若周舍,開朕意,沃朕心,弼于一人,利兼百姓者,必當寵以榮祿,待以不次。”又曰:“諸牧民之官,仰專意農(nóng)桑,勤心勸課,廣收天地之利,以備水旱之災。”庚寅,詔曰:“朕以虛寡,嗣弘王業(yè),思所以贊揚盛績,播之萬古。雖史官執(zhí)筆,有聞無墜,猶恐緒言遺美,時或未書。在位王公文武大小,降及民庶,爰至僧徒,或親奉音旨,或承傳傍說,凡可載之文籍,悉宜條錄封上。”甲午,詔曰:“魏世議定《麟趾格》,遂為通制,官司施用,猶未盡善。可令群官更加論究。適治之方,先盡要切。引綱理目,必使無遺。”

      九月癸丑,以散騎常侍、車騎將軍、領東夷校尉、遼東郡開國公、高麗王成為使持節(jié)、侍中、驃騎大將軍、領護東夷校尉,王、公如故。詔梁侍中、使持節(jié)、假黃鉞、都督中外諸軍事、大將軍、承制、邵陵王蕭綸為梁王。庚午,帝如晉陽,拜辭山陵。是日皇太子入居涼風堂,監(jiān)總國事。

      冬十月己卯,備法駕,御金輅,入晉陽宮,朝皇太后于內(nèi)殿。辛巳,曲赦并州太原郡晉陽縣及相國府四獄囚。癸未,茹茹國遣使朝貢。乙酉,以特進元韶為尚書左仆射,并州刺史段韶為尚書右仆射。丙戌,吐谷渾國遣使朝貢。壬辰,罷相國府,留騎兵、外兵曹,各立一省,別掌機密。十一月,周文帝率眾至陜城,分騎北渡,至建州。甲寅,梁湘東王蕭繹遣使朝貢。丙寅,帝親戎出次城東。周文帝聞帝軍容嚴盛,嘆曰:“高歡不死矣。”遂退師。庚午,還宮。十二月丁丑,茹茹、庫莫奚國并遣使朝貢。辛丑,帝至自晉陽。

      二年春正月丁未,梁湘東王蕭繹遣使朝貢。辛亥,有事于圓丘,以神武皇帝配。癸亥,親耕籍田于東郊。乙酉,前黃門侍郎元世寶、通直散騎侍郎彭貴平謀逆,免死配邊。有事于太廟。甲戌,帝泛舟于城東。二月壬辰,太尉彭樂謀反,伏誅。壬寅,茹茹國遣使朝貢。三月丙午,襄城王氵肓薨。己未,詔梁承制湘東王繹為梁使持節(jié)、假黃鉞、相國,建梁臺,總百揆,承制。梁交州刺史李景盛、梁州刺史馬嵩仁、義州刺史夏侯珍洽、新州刺史李漢等并率州內(nèi)附。庚申,司空司馬子如坐事免。夏四月壬辰,梁王蕭繹遣使朝貢。閏月乙丑,室韋國遣使朝貢。五月丙戌,合州刺史斛斯顯攻克梁歷陽鎮(zhèn)。丁亥,高麗國遣使朝貢。是月,侯景廢梁簡文,立蕭棟為主。六月庚午,以前司空司馬子如為太尉。七月壬申,茹茹遣使朝貢。癸酉,行臺郎邢景遠破梁龍安戍,獲鎮(zhèn)城李洛文。己卯,改顯陽殿為昭陽殿。九月壬申,詔免諸伎作、屯、牧、雜色役隸之徒為白戶。癸巳,帝如趙、定二州,因如晉陽。冬十月戊申,起宣光、建始、嘉福、仁壽諸殿。庚申,蕭繹遣使朝貢。丁卯,文襄皇帝神主入于廟。十一月,侯景廢梁主,僭即偽位于建鄴,自稱曰漢。十二月,中山王殂。

      三年春正月丙申,帝親討庫莫奚于代郡,大破之,獲雜畜十余萬,分賚將士各有差。以奚口付山東為民。二月,茹茹主阿那瑰為突厥虜所破,瑰自殺,其太子庵羅辰及瑰從弟登注俟利發(fā)、注子庫提并擁眾來奔。茹茹余眾立注次子鐵伐為主。辛丑,契丹遣使朝貢。三月戊子,以司州牧清河王岳為使持節(jié)、南道大都督,司徒潘相樂為使持節(jié)、東南道大都督,及行臺辛術率眾南伐。癸巳,詔進梁王蕭繹為梁主。夏四月壬申,東南道行臺辛術于廣陵送傳國璽。甲申,以吏部尚書楊愔為尚書右仆射。丙申,室韋國遣使朝貢。六月乙亥,清河王岳等班師。丁未,帝至自晉陽。乙卯,帝如晉陽。九月辛卯,帝自并州幸離石。冬十月乙未,至黃櫨嶺,仍起長城,北至社干戍四百余里,立三十六戍。十一月辛巳,梁王蕭繹即帝位于江陵,是為元帝,遣使朝貢。十二月壬子,帝還宮。戊午,帝如晉陽。

      四年春正月丙子,山胡圍離石。戊寅,帝討之,未至,胡已逃竄,因巡三堆戍,大狩而歸。戊寅,庫莫奚遣使朝貢。己丑,改鑄新錢,文曰“常平五銖”。二月,送茹茹主鐵伐父登注及子庫提還北。鐵伐尋為契丹所殺,國人復立登注為主,仍為其大人阿富提等所殺,國人復立庫提為主。夏四月戊戌,帝還宮。戊午,西南有大聲如雷。五月庚午,帝校獵于林慮山。戊子,還宮。九月,契丹犯塞。壬午,帝北巡冀、定、幽、安,仍北討契丹。冬十月丁酉,帝至平州,遂從西道趣長塹。詔司徒潘相樂率精騎五千自東道趣青山。辛丑,至白狼城。壬寅,經(jīng)昌黎城。復詔安德王韓軌率精騎四千東趣,斷契丹走路。癸卯,至陽師水,倍道兼行,掩襲契丹。甲辰,帝親逾山嶺,為士卒先,指麾奮擊,大破之,虜獲十萬余口、雜畜數(shù)十萬頭。樂又于青山大破契丹別部。所虜生口皆分置諸州。是行也,帝露頭袒膊,晝夜不息,行千余里,唯食肉飲水,壯氣彌厲。丁未,至營州。丁巳,登碣石山,臨滄海。十一月己未,帝自平州,遂如晉陽。閏月壬寅,梁帝遣使來聘。十二月己未,突厥復攻茹茹,茹茹舉國南奔。癸亥,帝自晉陽北討突厥,迎納茹茹。乃廢其主庫提,立阿那瑰子庵羅辰為主,置之馬邑川,給其稟餼繒帛。親追突厥于朔州,突厥請降,許之而還。于是貢獻相繼。

      五年春正月癸巳,帝討山胡,從離石道。遣太師、咸陽王斛律金從顯州道,常山王演從晉州道,掎角夾攻,大破之,斬首數(shù)萬,獲雜畜十余萬,遂平石樓。石樓絕險,自魏世所不能至。于是遠近山胡莫不懾服。是月周文帝廢西魏主,立齊王廓,是為恭帝。三月,茹茹庵羅辰叛,帝親討,大破之,辰父子北遁。太保賀拔仁坐違節(jié)度除名。夏四月,茹茹寇肆州。丁巳,帝自晉陽討之,至恒州黃瓜堆,虜騎走。時大軍已還,帝率麾下千余騎,遇茹茹別部數(shù)萬,四面圍逼。帝神色自若,指畫形勢,虜眾披靡,遂縱兵潰圍而出。虜乃退走,追擊之,伏尸二十里,獲庵羅辰妻子及生口三萬余人。五月丁亥,地豆干、契丹等國并遣使朝貢。丁未,北討茹茹,大破之。六月,茹茹率部眾東徙,將南侵。帝率輕騎于金山下邀擊之,茹茹聞而遠遁。秋七月戊子,肅慎遣使朝貢。壬辰,降罪人。庚戌,帝至自北伐。八月丁巳,突厥遣使朝貢。庚子,以司州牧、清河王岳為太保,司空尉粲為司徒,太子太師侯莫陳相為司空,尚書令、平陽王淹錄尚書事,常山王演為尚書令,中書令、上黨王渙為尚書左仆射。乙亥,儀同三司元旭以罪賜死。丁丑,帝幸晉陽。己卯,開府儀同三司、錄尚書事、平原王高隆之薨。是月,詔常山王演、上黨王渙、清河王岳、平原王段韶等率眾于洛陽西南筑伐惡城、新城、嚴城、河南城。九月,帝親自臨幸,欲以致周師。周師不出,乃如晉陽。冬十月,西魏伐梁元帝于江陵。詔清河王岳、河東王潘相樂、平原王段韶等率眾救之,未至而江陵陷,梁元帝為西魏將于謹所殺。梁將王僧辯在建康,共推晉安王蕭方智為太宰、都督中外諸軍,承制置百官。十二月庚申,帝北巡至達速嶺,覽山川險要,將起長城。

      六年春正月壬寅,清河王岳以眾軍渡江,克夏首。送梁郢州刺史陸法和。詔以梁散騎常侍、貞陽侯蕭明為梁主,遣尚書左仆射、上黨王渙率眾送之。二月甲子,以陸法和為使持節(jié)、都督荊雍江巴梁益湘萬交廣十州諸軍事、太尉公、大都督、西南道大行臺,梁鎮(zhèn)北將軍、侍中、荊州刺史宋蒨為使持節(jié)、驃騎大將軍、郢州刺史。甲戌,上黨王渙克譙郡。三月丙戌,上黨王渙克東關,斬梁將裴之橫,俘斬數(shù)千。丙申,帝至自晉陽。封世宗二子孝珩為廣寧王,延宗為安德王。戊戌,帝臨昭陽殿聽獄決訟。夏四月庚申,帝如晉陽。丁卯,儀同蕭軌克梁晉熙城,以為江州。戊寅,突厥遣使朝貢。梁反人李山花自號天子,逼魯山城。五月乙酉,鎮(zhèn)城李仲侃擊斬之。庚寅,帝至自晉陽。蕭明入于建鄴。丁未,茹茹遣使朝貢。六月壬子,詔曰:“梁國遘禍,主喪臣離,逷彼炎方,盡生荊棘。興亡繼絕,義在于我,納以長君,拯其危弊,比送梁主,已入金陵。藩禮既修,分義方篤。越鳥之思,豈忘南枝,凡是梁民,宜聽反國,以禮發(fā)遣。”丁卯,帝如晉陽。壬申,親討茹茹。甲戌,諸軍大會于祁連池。乙亥,出塞,至厙狄谷,百余里內(nèi)無水泉,六軍渴乏,俄而大雨。戊寅,梁主蕭明遣其子章、兼侍中袁泌、兼散騎常侍楊裕奉表朝貢。秋七月己卯,帝頓白道,留輜重,親率輕騎五千追茹茹。壬午,及于懷朔鎮(zhèn)。帝躬當矢石,頻大破之,遂至沃野,獲其俟利藹焉力婁阿帝、吐頭發(fā)郁久閭狀延等,并口二萬余,牛羊數(shù)十萬頭。茹茹俟利郁久閭李家提率部人數(shù)百降。壬辰,帝還晉陽。九月乙卯,帝至自晉陽。冬十月,梁將陳霸先襲王僧辯,殺之,廢蕭明,復立蕭方智為主。辛亥,帝如晉陽。十一月丙戌,高麗遣使朝貢。梁秦州刺史徐嗣輝、南豫州刺史任約等襲據(jù)石頭城,并以州內(nèi)附。壬辰,大都督蕭軌率眾至江,遣都督柳達摩等渡江鎮(zhèn)石頭。東南道行臺趙彥深獲秦郡等五城,戶二萬余,所在安輯之。己亥,太保、司州牧、清河王岳薨。是月,柳達摩為霸先攻逼,以石頭降。十二月戊申,庫莫奚遣使朝貢。是年,發(fā)夫一百八十萬人筑長城,自幽州北夏口至恒州九百余里。

      七年春正月甲辰,帝至自晉陽。于鄴城西馬射,大集眾庶而觀之。二月辛未,詔常山王演等于涼風堂讀尚書奏按,論定得失,帝親決之。三月丁酉,大都督蕭軌等率眾濟江。夏四月乙丑,儀同婁睿率眾討魯陽蠻,大破之。丁卯,詔造金華殿。五月丙申,漢陽王洽薨。是月,帝以肉為斷慈,遂不得食。六月乙卯,蕭軌等與梁師戰(zhàn)于鐘山之西,遇霖雨,失利,軌及都督李希光、王敬寶、東方老、軍司裴英起并沒,土卒散還者十二三。乙丑,梁湘州刺史王琳獻馴象。是年,修廣三臺宮殿。秋七月己亥,大赦天下。八月庚申,帝如晉陽。九月甲辰,庫莫奚遣使朝貢。冬十月丙戌,契丹遣使朝貢。是月,發(fā)山東寡婦二千六百人以配軍士,有夫而濫奪者五分之一。是月,周文帝殂。十一月壬子,詔曰:

      昆山作鎮(zhèn),厥號神州;瀛海為池,是稱赤縣。蒸民乃粒,司牧存焉。王者之制,沿革迭起,方割成災,肇分十二,水土既平,還復九州。道或繁簡,義在通時,殷因于夏,元所改作。然則日月纏于天次,王公國于地野,皆所以上葉玄儀,下符川岳。逮于秦政,鞭撻區(qū)宇,罷侯置守,天下為家。洎兩漢承基,曹、馬屬統(tǒng),其間損益,難以勝言。魏自孝昌之季,數(shù)鐘澆否,祿去公室,政出多門,衣冠道盡,黔首涂炭。銅馬、鐵脛之徒。黑山、青犢之侶,梟張晉、趙,豕突燕、秦,綱紀從茲而頹,彝章因此而紊。是使豪家大族,鳩率鄉(xiāng)部,托跡勤王,規(guī)自署置。或外家公主,女謁內(nèi)成,昧利納財,啟立州郡。離大合小,本逐時宜,部竹分符,蓋不獲已,牧守令長,虛增其數(shù),求功錄實,諒足為煩,損害公私,為弊殊久,既乖為政之禮,徒有驅(qū)羊之費。自爾因循,未遑刪改。朕寅膺寶歷,恭臨八荒,建國經(jīng)野,務存簡易。將欲鎮(zhèn)躁歸靜,反薄還淳,茍失其中,理從刊正。傍觀舊史,逖聽前言,周曰成、康,漢稱文、景,編戶之多,古今為最。而丁口滅于疇日,守令倍于昔辰,非所以馭俗調(diào)風,示民軌物。且五嶺內(nèi)賓,三江乃化,拓土開疆,利窮南海。但要荒之所,舊多浮偽,百室之邑,便立州名,三戶之民,空張郡目。譬諸木犬,猶彼泥龍,循名督實,事歸烏有。今所并省,一依別制。

      于是并省三州、一百五十三郡、五百八十九縣、二鎮(zhèn)二十六戍。又制刺史令盡行兼,不給干物。十二月,西魏相宇文覺受魏禪。先是,自西河總秦戍筑長城東至于海,前后所筑東西凡三千余里,率十里一戍,其要害置州鎮(zhèn),凡二十五所。

      八年春三月,大熱,人或暍死。夏四月庚午,詔諸取蝦蟹蜆蛤之類,悉令停斷,唯聽捕魚。乙酉,詔公私鷹鷂俱亦禁絕。以太師、咸陽王斛律金為右丞相,前大將軍、扶風王可朱渾道元為太傅,開府儀同三司賀拔仁為太保,尚書令、常山王演為司空、錄尚書事,長廣王湛為尚書令,尚書右仆射楊愔為尚書左仆射,以并省尚書右仆射崔暹為尚書右仆射,上黨王渙錄尚書事。是月,帝在城東馬射,敕京師婦女悉赴觀,不赴者罪以軍法,七日乃止。五月辛酉,冀州民劉向于京師謀逆,黨與皆伏誅。、秋八月己巳,庫莫奚遣使朝貢。庚辰,詔丘、郊、禘、祫、時祀,皆仰市取,少牢不得剖割,有司監(jiān)視,必令豐備;農(nóng)社先蠶,酒肉而已;雩、禖、風、雨、司民、司祿、靈星、雜祀,果餅酒脯。唯當務盡誠敬,義同如在。自夏至九月,河北六州、河南十二州、畿內(nèi)八郡大蝗。是月,飛至京師,蔽日,聲如風雨。甲辰,詔今年遭蝗之處免租。是月,周冢宰宇文護殺其主閔帝而立帝弟毓,是為明帝。冬十月乙亥,陳霸先弒其主方智自立,是為陳武帝,遣使稱藩朝貢。是年,于長城內(nèi)筑重城,自庫洛拔而東至于塢紇戍,凡四百余里。

      九年春二月丁亥,降罪人。己丑,詔限仲冬一月燎野,不得他時行火,損昆蟲草木。三月丁酉,帝至自晉陽。夏四月辛巳,大赦。是夏,大旱。帝以祈雨不應,毀西門豹祠,掘其冢。山東大蝗,差夫役捕而坑之。是月,北豫州刺史司馬消難以城叛,入于周。五月辛丑,尚書令、長廣王湛錄尚書事,驃騎大將軍、平秦王歸彥為尚書左仆射。甲辰,以前尚書左仆射楊愔為尚書令。六月乙丑,帝自晉陽北巡。己巳,至祁連池。戊寅,還晉陽。秋七月辛丑,給京畿老人劉奴等九百四十三人版職及杖帽各有差。戊申,詔趙、燕、瀛、定、南營五州及司州廣平、清河二郡去年螽澇損田,兼春夏少雨,苗稼薄者,免今年租賦。八月乙丑,至自晉陽。甲戌,帝如晉陽。是月,陳江州刺史沈泰以三千人內(nèi)附。先是,發(fā)丁匠三十余萬營三臺于鄴下,因其舊基而高博之,大起宮室及游豫園。至是,三臺成,改銅爵曰金鳳,金獸曰圣應,冰井曰崇光。十一月甲午,帝至自晉陽,登三臺,御乾象殿,朝宴群臣,并命賦詩。以新宮成,丁酉,大赦,內(nèi)外文武并進一大階。丁巳,梁湘州刺史王琳遣使請立蕭莊為梁主,仍以江州內(nèi)屬,令莊居之。十二月癸酉,詔梁王蕭莊為梁主,進居九派。戊寅,以太傅可朱渾道元為太師,司徒尉粲為太尉,冀州刺史段韶為司空,錄尚書事、常山王演為大司馬,錄尚書事、長廣王湛為司徒。是月,起大莊嚴寺。是年,殺永安王浚、上黨王渙。

      十年春正月戊戌,以司空侯莫陳相為大將軍。甲寅,帝如遼陽甘露寺。乙卯,詔于麻城置衛(wèi)州。二月丙戌,帝于甘露寺禪居深觀,唯軍國大政奏聞。三月戊戌,以侍中高德政為尚書右仆射。丙辰,帝至自遼陽。是月,梁主蕭莊至郢州,遣使朝貢。閏四月丁酉,以司州牧、彭城王浟為司空,侍中、高陽王湜為尚書右仆射。乙巳,以司空、彭城王浟兼太尉,封皇子紹廉為長樂郡王。五月癸未,誅始平公元世、東平公元景式等二十五家,特進元韶等十九家并令禁止。六月,陳武帝殂,兄子蒨立,是為文帝。秋八月戊戌,封皇子紹義為廣陽郡王,以尚書右仆射、河間王孝琬為尚書左仆射。癸卯,詔諸軍民或有父祖改姓冒入元氏,或假托攜認,忘稱姓元者,不問世數(shù)遠近,悉聽改復本姓。九月己巳,帝如晉陽。是月,使酈懷則、陸仁惠使于蕭莊。冬十月甲午,帝暴崩于晉陽宮德陽堂,時年三十一。遺詔:“凡諸兇事一依儉約。三年之喪,雖曰達禮,漢文革創(chuàng),通行自昔,義有存焉,同之可也,喪月之斷限以三十六日。嗣主、百僚、內(nèi)外遐邇奉制割情,悉從公除。”癸卯,發(fā)喪,斂于宣德殿。十一月辛未,梓宮還京師。十二月乙酉,殯于太極前殿。乾明元年二月丙申,葬于武寧陵,謚曰文宣皇帝,廟號威宗。武平初,又改為文宣,廟號顯祖。

      帝少有大度,志識沉敏,外柔內(nèi)剛,果敢能斷。雅好吏事,測始知終,理劇處繁,終日不倦。初踐大位,留心政術,以法馭下,公道為先。或有違犯憲章,雖密戚舊勛,必無容舍,內(nèi)外清靖,莫不祗肅。至于軍國幾策,獨決懷抱,規(guī)模宏遠,有人君大略。又以三方鼎跱,諸夷未賓,修繕甲兵,簡練士卒,左右宿衛(wèi)置百保軍士。每臨行陣,親當矢石,鋒刃交接,唯恐前敵之不多,屢犯艱危,常致克捷。嘗于東山游宴,以關隴未平,投杯震怒,召魏收于御前,立為詔書,宣示遠近,將事西伐。是歲,周文帝殂,西人震恐,常為度隴之計。既征伐四克,威振戎夏,六七年后,以功業(yè)自矜,遂留連耽湎,肆行淫暴。或躬自鼓舞,歌謳不息,從旦通宵,以夜繼晝。或袒露形體,涂傅粉黛,散發(fā)胡服,雜衣錦彩。拔刃張弓,游于市肆,勛戚之第,朝夕臨幸。時乘馲駝牛驢,不施鞍勒,盛暑炎赫,隆冬酷寒,或日中暴身,去衣馳騁,從者不堪,帝居之自若。親戚貴臣,左右近習,侍從錯雜,無復差等。征集淫嫗,分付從官,朝夕臨視,以為娛樂。凡諸殺害,多令支解,或焚之于火,或投之于河。沉酗既久,彌以狂惑,至于末年,每言見諸鬼物,亦云聞異音聲。情有蒂芥,必在誅戮,諸元宗室咸加屠剿,永安、上黨并致冤酷,高隆之、高德政、杜弼、王元景、李蒨之等皆以非罪加害。嘗在晉陽以槊戲刺都督尉子耀,應手即殞。又在三臺大光殿上,以鋸鋸都督穆嵩,遂至于死。又嘗幸開府暴顯家,有都督韓悊無罪,忽于眾中喚出斬之。自余酷濫,不可勝紀。朝野慘憎,各懷怨毒。而素以嚴斷臨下,加之默識強記,百僚戰(zhàn)栗,不敢為非,文武近臣,朝不謀夕。又多所營繕,百役繁興,舉國騷擾,公私勞弊。凡諸賞賚,無復節(jié)限,府藏之積,遂至空虛。自皇太后諸王及內(nèi)外勛舊,愁懼危悚,計無所出。暨于末年,不能進食,唯數(shù)飲酒,曲蘗成災,因而致斃。

      論曰:高祖平定四胡,威權延世。遷鄴之后,雖主器有人,號令所加,政皆自出。顯祖因循鴻業(yè),內(nèi)外協(xié)從,自朝及野,群心屬望。東魏之地,舉世樂推,曾未期月,玄運集己。始則存心政事,風化肅然,數(shù)年之間,翕斯致治。其后縱酒肆欲,事極猖狂,昏邪殘暴,近世未有。饗國弗永,實由斯疾,胤嗣殄絕,固亦余殃者也。

      贊曰:天保定位,受終攸屬。奄宅區(qū)夏,爰膺帝箓。勢葉謳歌,情毀龜玉。始存政術,聞斯德音。罔遵克念,乃肆其心。窮理殘虐,盡性荒淫。


      譯文

      顯祖文宣皇帝名洋,字子進,是高祖的第二個兒子,世宗的同母弟弟。皇后懷孕時,每天晚上有紅光照在屋子襄,皇后私下裹感到奇怪。起初,高祖歸附氽朱榮,當時正經(jīng)歷戰(zhàn)亂,家裹窮得衹有直立的墻壁,皇后和親戚們相對而坐,一同擔憂挨凍受餓。文宣帝當時還不會說話,突然應聲說道:“能活。”太后和身邊的人大吃一驚而不敢說什么。身上有鱗片狀的皮膚,長著雙重的足踝,不喜好玩游戲,性格沉著持重有大度。晉陽曾經(jīng)有個和尚,一會兒愚蠢一會兒聰明,當時的人猜不透他是個什么人,把他叫做阿禿師。文宣帝曾經(jīng)和孩子們一起去見他,一一詢問將來自己的俸祿地位,輪到文宣帝時,阿禿師衹是舉起手再三指著天而已,嘴上沒說什么。看到的人都感到驚訝。高祖曾經(jīng)試著觀察兒子們的見識,讓他們各自整理紊亂的蠶絲,衹有文宣帝拔出刀來砍斷了亂絲,說:? “亂的東西必須砍斷。”高祖認為他做得對。又各自配給士兵從四面出去,派帶甲的騎兵假裝攻擊他們。世宗等人感到恐懼,文宣帝就指揮士兵和彭樂相斗,彭樂脫下鍰甲說出真情,還是抓了去獻給高祖。后來跟隨世宗巡視經(jīng)過遼陽山,惟獨他看到了天門打開,其余的人沒有見到的。內(nèi)心雖然聰明,相貌好像不夠好,世宗常常嗤笑他,說:“這樣的人也得到富貴,相面的方法從哪裹可以解釋。”衹有苞擔認為他輿眾不同,對薛墩說:“造孩子的見識超過我。”小時候拜范陽人盧景裕做老師,記憶力超過常人,盧景裕沒有預料到。天平二年,授予散騎常侍、驃騎大將軍、儀同三司、左光祿大夫、太原郡開國公。武定元年,加授侍中。武定二年,轉任尚書左仆射、領軍將軍。武定五年,授予尚書令、中書監(jiān)、京畿大都督。

      武定七年八月,世宗遇害,事情突然,內(nèi)外震驚。文宣帝神色不變,指揮處置,親自用刀剮了盜賊們并將他們的頭涂上漆,慢慢放出話說:“奴才造反,大將軍受了傷,沒有大的痛苦。”當時內(nèi)外無不感到驚訝。于是趕赴晉陽,親自統(tǒng)領政務,務求從寬辦理,事情有不方便的全都免省。

      冬十月癸未初一,任命咸陽王元坦為太傅,潘相樂為司空。

      十一月戊午,吐谷潭國派遣使者朝見進貢。梁國齊州刺史茅靈斌、德州刺史劉領隊、南豫州刺史皇甫音等都率本州歸附魏國。

      十二月己酉,任命并州刺史彭樂為司徒,太保賀拔仁為并州刺史。

      武定八年春正月庚申,梁國楚州刺史宋安顧率本州歸附魏國。辛酉,魏帝在束堂為世宗舉行哀悼儀式。梁國定州刺史田聰能、洪州刺史退題等率本州歸附絲厘。戊辰,絲童下韶書晉升文宣帝為使持節(jié)、丞相、都督中外諸軍事、錄尚書事、大行臺、齊郡王,食邑一萬戶。甲戌,地豆于國派遣使者朝見進貢。

      三月辛酉,又進封為齊王,享用冀州的渤海長樂安德武邑、瀛州的河間五個郡,食邑十萬戶。自己居住在晉陽,臥室裹夜間有亮光就和白天一樣。已經(jīng)成為王,夢見有人用筆在自己的額頭上點了一下。天亮后把這夢告訴了門客王曇哲說:? “我要引退嗎?”王曇哲拜了兩拜祝賀道:“王字上加一點,就成了主字,應當進取。”

      夏五月辛亥,文宣帝到鄴城。甲寅,進升為相國,統(tǒng)領百官,封給冀州的渤海長樂安德武邑、瀛州的河間高陽章武、定州的中山常山博墮十個郡,食邑二十萬戶,加九錫的儀仗,特殊禮遇,齊王的爵位照舊。魏帝派遣兼太尉彭城王元韶、司空潘相樂宣布冊封的韶令說:嗚呼,敬聽朕的命令!祇有天是博大的,排列日月星辰而顯示天象;地是廣厚的,疏導大高山而盛產(chǎn)萬物。所以四季更迭交替,萬物排比羅列,各種物體得其本性,各種形象不致消滅。既然如此,那么王朝的統(tǒng)治時期,眼觀深處安居宮內(nèi),拱手沉默無所作為,把成功托付給國師丞相,造就是夏伯、殷尹竭盡輔佐之力,周成王、漠昭帝無須作為而國家得到了治理。近來天下多難,國家的命運就像冠冕懸掛的玉串那樣不牢靠,而我們建國的基業(yè)將墜毀在地。齊獻武王在動亂的風云中迅速奮起,極力拯救艱難危亡,輔助朕身,國家等于是重建,治理國家,以致積勞成疾而逝。等到文襄繼承基業(yè),更加擴大了前人的業(yè)績,使國家安康危難平定,道義達到了上天。王施行仁德應運而生,一千年才出一個,既看到事物的隱微之處又看到事物的精深之處,既有奇特的才能又有最高的智慧和道德,極力推崇霸道,施行丞相的謀略。雖然神靈的力量精妙真實,輕視棄絕言辭留下的跡象,用聲音標明顯示事跡,制度禮儀應該公布。現(xiàn)在申明后發(fā)的命令,敬請?zhí)撔慕邮堋?/p>

      王初出乘風直上,在上黨之地豎立旗幟,庇護百姓處理政事,應時的雨水洶涌流出,百姓懂得廉恥,仁愛施加萬物,移風易俗,由強悍的齊國轉變?yōu)橹v究禮儀的魯國,這是王的功勞啊。接替代領尚書,統(tǒng)管軍機大事,謀略制出如同神人,威名傳揚北方大地,拉開弓弩敵人就逃竄無蹤,邊塞上不再升起報警的狼煙,逭又是王的功勞啊。等到總管前人的基業(yè),保持穩(wěn)定統(tǒng)一國家,華夏民族和西方民族融為一體,風向和海潮諧調(diào)子和,日月光芒照耀,天地清明寧靜,如同聲音一響回音隨之而起,沒有不想歸附的,逭又是王的功勞啊。遙遠啊炎熱的南方,違背我朝制訂的歷法,王既安撫籠絡人心又炫耀武力,授予謀略申明法度,淮楚一帶相連的城池,像桑葉凋落一樣瓦解,這又是王的功勞啊。潼關、峴山如衣帶環(huán)繞相連,跨越人煙稀少的地方,像腸胃一樣迂回曲折,像山岳聳立鴟鳥對峙,側翼的軍隊方才出動,就像冰塊消散一樣崩潰,這又是王的功勞啊晉熙逭塊地方,地勢臉要接近長江,遠隔聲威教化,迷失方向不能改變,命令將領帶領軍隊,摧毀他們的巢穴,威勢謀略像大風騰起,壓倒懾服南海,這又是王的功勞啊。各蠻族狂妄放肆,在南部邊疆與世隔絕,擾亂動蕩邊境,屢次造成禍害,他們感受恩德畏懼威勢,仰慕請求歸順,所有的村寨和聚落,他們的到來如同云彩堆涌,遣又是王的功勞啊。胡人的另一種族,在山谷中繁衍發(fā)展,首領統(tǒng)轄上萬個部落,占據(jù)的地方有千里之廣,憑藉著險要不肯歸附,肆意表現(xiàn)他們的兇悍狡猾,現(xiàn)在他們樂于接受淳樸的風俗,手拉手前來叩拜朝見,糧食布帛的調(diào)運,堆滿了王家的府庫,這又是王的功勞啊。進入茫茫的大海,世代與華夏為敵,像風一樣飄行像烏一樣飛逝,一會兒來一會

      兒往,現(xiàn)在喝著濃濃的美酒,像膠和漆一樣歸附,皮毛制的衣服堆積如山,珍奇的野獸首尾相連,這又是王的功勞啊。秦地的河流還阻隔不通,成為我們的仇敵,現(xiàn)在帶著美好的椒和蘭,傳來書信請求和好,上天被他們的誠意所感動,言辭謙卑禮物豐厚,天下安寧,遠方近處都來歸附,遣又是王的功勞啊。長江以南報告了災禍,老百姓沒有合適的依靠,蕭氏家族的子弟,尚且前來投靠請求庇護,像飛鳥返回大山,像河流奔向大海,荊、江一帶十州,不久獻出劃歸,乘這個機會,將要統(tǒng)一南方,遣又是王的功勞啊。萬事妥帖,天下太平,國家興旺,吉祥的事物到處顯現(xiàn),史官不停筆地記錄下來,已經(jīng)有了相連的百棵樹木,又出現(xiàn)了九尾的鳥,白超過了秦國的雀,黑超過了周朝的烏,這又是王的功勞啊。搜求發(fā)揚庫中的舊物,禮制教化恢復了秩序,禮怎么說樂怎么說,過去消亡沉寂的都振興起來,減輕徭役撤銷賦稅,同情獄犯寬緩刑罰,真誠的信義彰揚在外,深切的仁愛廣施遠方,這又是王的功勞啊。王有安定天下的偉大功勛,加上表現(xiàn)了光明磊落的盛大美德,弘揚參與了宏大的謀略,來輔佐朕。過去周公旦、召公奭得到外任的職分,毛公、畢公進入朝廷輔佐,朝廷內(nèi)外的職任,王應該統(tǒng)領。

      人的謀略與占卜吉兇,天地協(xié)調(diào)一致,施行天子賜予的詔命,意義在于申明公道。因為王履行法令遵循禮制,給百姓制訂準則,人人安心,盡心歸附正道,所以賜給王玉輅車、兵車各一輛,黑色公馬八匹。王十分重視民以食為天的道理,致力于農(nóng)桑的根本,衣食的效用,是榮耀與恥辱的根由,所以賜給王上公的禮服和禮帽,配上紅色的鞋子。王極力推廣仁愛和順,改變調(diào)節(jié)風俗教化,觸動了天地之神,功德可以效仿,所以賜給王軒懸的樂器,六佾的舞蹈。王的聲威遠播顯赫,中央和八方地帶全都安寧,遠方的人相繼來使,在路上奔走送來進貢的禮物,所以賜給王朱戶居住。王渴求賢才廣選于眾人,民間的人才已經(jīng)挑盡,施展才力排在職官行列中的,沒有不是這樣的人才,所以賜給王“納陛”上殿的禮遇。王英明的謀略和勇猛的氣概,貶斥獎掖百官,以剛毅果斷的氣節(jié),敬重對的責難錯的,所以賜給王護衛(wèi)勇士三百人。王關系到國家的興亡,制定了陰間和陽問的標準,督察施行上天的懲罰,有罪的人都得到了處理,所以賜給王鈇和鈸各一件。王揚威應變,扶助天下,兇暴囂張的人,沒有不鎮(zhèn)壓的,所以賜給王紅色的弓一張,紅色的箭百支,黑色的弓十張,黑色的箭千支。王十分孝敬父母友愛兄弟,感動了神靈,帶領百姓推廣實行,感化達到整個天下,所以賜給王香酒一樽,配上玉制的酒杓。回去后恭敬地執(zhí)行韶命吧。要恭敬地順從以往的冊命,保衛(wèi)輔佐皇家,最終完

      成你的大德,報答稱揚我太祖的美好命令。

      魏帝因上天和人心的希望有所歸依,丙辰,下韶書說:天地人三才的開辟,歷代帝王的更迭興起,治理上天安定大地,對鬼神和睦恭敬,保護百姓造化萬物,都來自上天的符命,并不是一個人的帝位,而實在是有道之人的神物。以前我的先祖順應天命,統(tǒng)一天下,歷代為帝光輝相承,到現(xiàn)在已有九代。德行不能承襲,一再遭受災禍,欺世盜名的人遍布全國各地,擅自制定王命的不止是三公,君主被殺朝廷危亡,凡人和神靈都沒有了依靠,天下的廣大,將不再歸魏所有。幸虧齊獻武王奮起發(fā)揚神奇的武略,平定剪除許多危難,重新懸掛日月,再次聯(lián)綴星辰,宗廟得以清除,國家由此重建,偉大的功勛宏偉的事業(yè),其德行之高是無法稱說的。到了文襄王繼承基業(yè),先人的事業(yè)更加擴展,近處安寧遠方歸順,天下太平,國家的命運已經(jīng)康復,人民繁衍不息。到了相國齊王,文才武略兼?zhèn)洌y(tǒng)領這宏大的事業(yè),竭盡智慧洞察隱微,研習精深預測變化,思緒隨著鬼魂轉動,智謀伴同神靈運行,恩德好像春天威武如同夏日,為萬物敞開至誠的心,給八方普施大道,所以百官相互師法,朝廷沒有不好的治理措施,法網(wǎng)寬疏恩澤滋潤,天下誠心歸附。外面直到江淮一帶,響應屈服,開辟疆土安撫人心,上百座城奔走回歸,關隴一帶敬慕大義而請求和好,瀚漠仰望美德而表達誠意,逭就是所謂的享譽當世應運而生,安撫千年。吉祥的征兆雜沓而來,不同的事物表達共同的意向,諷歌贊頌紛紛匯集,朝代終結的跡象已經(jīng)表露,世人和神靈的默契已經(jīng)相合,上天的旨命已經(jīng)不遠了。這不衹是我所知道的了。

      朕繼承帝業(yè),將要承襲世代的祭祀,憑藉輔助扶立的厚實基礎,延續(xù)宗廟和社稷的謀劃。靜靜地思考上天的旨意,樂意退讓給賢人,遙思唐堯、虞舜禪位的故事,近想魏、晉禮讓的風氣,大概可以領會興衰更迭的禮制,同神靈的愿望相合?現(xiàn)在就退位到另外的宮殿,把帝位歸給齊國,稍稍符合前人的制度。主事的人向天下宣布,及時施行。

      又派遣兼太尉彭城王元韶、兼司空敬顯俊手捧詔書說:啊,相國齊王:大氣的劃分和形狀的變化,事物都關聯(lián)到君主,帝王交替興盛,做皇帝的人不是一個姓氏。以前放勛駕御天下,在河裹沉下玉璧囑托兒子;重華手握歷法,執(zhí)掌權柄。所以才德出眾的人取得豐碩的成果,千年名聲顯揚,難道繁榮衰亡都有定數(shù),興盛廢黜都在時機,知道天命不得不授予,畏懼天命不得不接受。因此漢朝告諭困厄,魏朝順應了民意,曹氏的年代不能長久,晉朝接受了憚讓,這都是循規(guī)蹈矩,沿用舊的制度啊。我的祖先據(jù)有帝位,統(tǒng)一天下。到了正光末年,奸邪的人篡奪了權力,治政措施多邪惡不正,國家動蕩不安。永安年間運數(shù)窘迫,百姓陷入困苦,反叛者罪惡滔天,割據(jù)分裂國家,國家的領土和臣子百姓,將不再歸魏國所有。齊獻武王順應時運伸手救援,像鳳一樣飄然高舉像龍一樣昂然騰躍,舉起廢棄的大梁來支撐上天,扶起傾倒的柱子來穩(wěn)定大地,掃除帶給百姓的禍害,匡扶被毀壞的帝業(yè),對魏朝有極大的功德,給百姓施予博厚的利益。等到文襄繼承傳統(tǒng),發(fā)揚光大前人的業(yè)績,對內(nèi)剿滅弄權的奸臣,對外摧毀侵略作亂的敵人,遠近整肅安寧,功勞達到了上天。王德行和神靈相合,像舟梁一樣引導一代,實行文治顯揚武功,追究變化窮盡精微。自從開始統(tǒng)領一方,稱頌的歌聲匯總相集,進入朝廷總管朝政,風教德化更加深遠。等到全面繼承父兄的事業(yè),扶助國家繁榮家族,感恩的心意一天天上升,圓霸的影響更加深遠,神威暢通則荒僻遙遠的人奔跑著前來投靠,聲譽傳揚則鄰近的敵人歸順臣服。以富有的天資,運用超群不凡的才智,轉眼看去的時候,沒有不想服從的。圖籍表冊無形中蘊含,千年傳播顯揚,吉祥征兆隱藏不露,一時間紛紛顯現(xiàn),以表現(xiàn)德行更替的時期,來顯示國家興旺的跡象,蒼天在上,光輝的照耀不會速了。朕因為空虛愚昧,還沒有猶豫不定,靜靜地感到自己慚愧,坐下來等待天明。況且時命運敷有來也有去,媽舜沒有空閑登臨帝位,世事變更命運改定,伯禹不能接受面北稱帝,何況我這樣德行寡薄的人,還可以猶豫彷徨。因此上符合上天的意旨,下服從百姓的意愿,恭敬地將帝位授給王。天賜的福祿永遠終結,魏朝的命敷已經(jīng)到了。嗚呼!望尊敬地接受上天賜給的運數(shù),公允地掌握中正之道,稱揚報答上天的美意,千年萬年,難道會不興盛嗎!

      又送給文宣帝韶書,派遣兼太保彭城王元韻、兼司空敬顯俊手捧皇帝的印璽,憚讓的禮儀一律依照盧虞、漢魏的舊例。又尚書令高隆之率領百官勸登帝位。戊午,于是在南郊登皇帝位,登上高臺燒柴祭祀禱告上天說:皇帝臣高洋膽敢使用黑色的公牛,明確告知天帝:運敷的好壞相互承接,國家的衰亡興旺交互更替,上天的規(guī)律是不問親近。衹幫助順應運敷的人。上觀覽唐、虞,下考察魏、晉,沒有不是先于天時禪讓帝位,考慮天命授位的時間歸于終結。魏國多難。已將近三十年,孝昌帝以后,朝廷內(nèi)外離心離德。社會動蕩不安,百姓陷入困境。幸虧我齊獻武王,從將要溺死時拯救了他們,三次扶立皇帝,重新建立宗廟,掃蕩消滅了兇惡的人,鏟除平定了奸賊,恩德施予百姓,功勛照耀宇宙。齊文襄王繼承武功,建立了宏大的基業(yè),功績遍于天下,威風越過邊外,北方的不毛之地感激恩德,西邊的賊寇降伏歸順,青丘國保證聽候命令,丹穴之地前來朝見進貢,在危急關頭給予扶助,改變了衰亡的命運,這對魏朝有了極大的功勞。

      魏帝因預料國運將宣告終緒,天帝厭惡魏朝的德行,恭敬地順從上天的旨意,真誠地歸依天命,將帝位禪讓給臣高洋。四海歸于國家,天下合為一統(tǒng),總領百姓主宰世界,將君主樹立起來。既然山川顯示吉祥的征兆,入神呈現(xiàn)幸福的氣象,眾多的官員,八方的百姓,都說天帝在上期盼著,魏朝在下推動促成,帝位不能夠一時空虛。于是被大家的建議所逼迫,恭敬地服從盛大的典禮。我以寡薄的德行,托付在百姓之上,上天的威嚴顯現(xiàn)在臉上,近在咫尺,躬身反省自己,實在是心懷敬畏。恭敬地選擇良辰吉,登上高臺接受禪位,給上帝舉行祭天之禮,以報答天下人的心意,使幸福長久興盛,保佑齊朝,給以享受無窮無盡的福運。

      逭一天,京城捕獲紅色的雀鳥,在南郊獻祭宗廟。事情完畢后,回到宮中,來到太極前殿下詔書說:沒有德行而稱帝,用禮節(jié)代替刑罰,不用言語而取得信義,像先有春天后有秋天那樣井然有序。所以知道憐憫同情的教化,上天人間同一個道理,寬宏大量的方式,今古同一種風尚。朕因為空虛淺薄,沒有立下什么功業(yè)。以前已故的齊獻武王正逢魏朝不幸,國家大權旁落,于是驅(qū)使控制諸侯,在燕、趙之地大發(fā)號令,拯救了毀滅的國家,使衰亡的保存下來。文襄王對外顯示作戰(zhàn)的功縯,對內(nèi)憑藉賢明的道德,繼承光大前人的事業(yè),開辟疆土使遠方歸服。時間超過了兩紀,世間經(jīng)歷了兩朝,訴訟案件判決適當,處處都有稱頌的歌聲。前魏帝恭敬地遵守國家的命敷,于是想到讓出帝位,效法遠古的唐、虞,結局如同脫去鞋子一樣容易。實在是深重的憂慮不能停息,志向在于奪取陽城,而眾官員真誠守候更加懇切,于是接受禪位,處在百姓之上,如同趟入深水,終日回首反顧。從晉陽開始出發(fā),九尾鳥呈現(xiàn)祥瑞,到郊外的高臺祭告上天,紅色的鳥雀顯示福運。想到文武無貳心的官員,親信得力的將領,輔佐先王,昌盛了宏大的事業(yè),忠誠的節(jié)操長久不衰,共同享有幸福。愿意和百姓在這一天共同開始,命令大赦天下。將武定八年改為天保元年。給百官提升官級,男子賜給爵位,鰥夫寡婦各類病人有義氣的男子守貞節(jié)的婦人賞賜各有差別。

      己未,下詔書封魏帝為中山王,食邑一萬戶;呈上書信不自稱臣子,答覆不宣稱韶書,樹立天子的旗幟,實行魏朝的歷法,乘坐五個時令不同的跟從車輛;封中山王的各個兒子為縣公,食邑一千產(chǎn);奉送絲絹一萬匹,錢一千萬,粟米二萬石,奴婢二百人,水碾一具,田地一百頃,園苑一所。下韶追尊皇祖父文穆王為文穆皇帝,祖母為文穆皇后,父親變麩亙堅為麩莖皇童,哥哥文襄王為文襄皇帝,祖宗的稱號,交給朝廷外盡快商議奏上。辛酉,尊封王太后為皇太后。乙丑,下詔書封賞投降魏朝的人爵位各有差別。在值都歸順大義和為絲塑圓霸效力的人,以及從西麩來的人連同亙邁六年以來從南邊投順歸化的人,不在投降者的范圍之內(nèi)。辛未,派遣擔任使命的官員到四方,觀察風尚習俗,慰問百姓疾苦,嚴格管理地方官員,厲行廉潔公正,興利除害,務求保持安寧。如果法令有不適合當時情況的,治政措施有對辦理事物不周到的,詳細地說明得失,返回時上奏。甲戌,將祖宗的靈位遷移到太廟。

      六月己卯,臺麗派遣使者朝見進貢。辛巳,下詔書說:“近來風俗放蕩,浮華攀比日益滋長,家裹有吉兇的事,務求爭勝奇特。婚姻喪葬的費用,車輛服飾飲食的奢華,動不動就耗盡一年所得的資用,來謀求一天的富裕。又有奴仆佩帶金玉,婢妾穿著絲綢,開始以首創(chuàng)為珍奇,后來以超過先前的為華麗,上下貴賤,不再有等級差別。現(xiàn)在國運正是求新的時候,想要除掉以往的弊端,返到質(zhì)樸回歸真淳,將百姓納入正確的準則。可以衡量事物詳細訂立條文法規(guī),使得節(jié)儉得到適中的程度。”又下詔書封給崇圣侯食邑一百戶,以奉養(yǎng)壬迂的祭祀,并要求魯郡按時修理廟宇,一定盡到褒揚尊崇的極限。下韶書分別派遣使者到五岳四河祭祀,堯祠舜廟。以下到孔父、老君等載入祭祀典制的,全都按次序而沒有遺漏。下詔書說:“冀州的渤海、長樂二郡,是先帝最初被封的國土,是起義大旗開始升起的地方。并州的太原、青州的齊郡,是圓霸基業(yè)的所在,帝王命數(shù)的根基。君子有所作為,貴在不忘根本,想到恩惠普施,免除田租。齊郡、渤海可一同免除賦稅一年,長樂免除賦稅二年,太原免除賦稅三年。”

      下詔書已故太傅孔騰、已故太保尉景、已故大司馬婁昭、已故司徒高昂、已故尚書左仆射慕容紹宗、已故領軍萬俟干、已故定州刺史段榮、已故御史中尉劉貴、已故御史中尉寶泰、已故殷州刺史劉豐、已故濟州刺史蔡俊等人都輔佐先帝,協(xié)助治理皇家的基業(yè),有的不幸早年去世,有的以身殉職,可派遣使者到墓地舉行祭奠,并安撫問候他們的妻子兒女,安慰兼及活著或死去的人。又下韶書封宗室高岳為清河王,高隆之為平原王,高歸彥為平秦王,高思宗為上洛王,高長弼為廣武王,高普為武興王,高子瑗為平昌王,高顥國為襄樂王,高散為趟郡王。高孝緒為脩城王。又下韶書封功臣庫狄干為章武王,斛律金為咸陽王,賀拔仁為安定王,韓軌為安德王,可朱渾道元為扶風王,彭樂為陳留王,潘相樂為河東王。癸未,下韶書封各弟青州刺史高浚為永安王,尚書左仆射高淹為平陽王,定州刺史高澈為彭城王,儀同三司高演為常山王,冀州刺史高渙為上黨王,儀同三司高清為襄城王,儀同三司高湛為長廣王,高潸為任城王,高浞為高陽王,高濟為博陵王,高凝為新平王,高潤為馮翊王,高洽為漢陽王。

      丁亥,下詔書立王子遍壁為皇太子,王后奎氐為皇后。庚寅,下詔書任命太師庫狄干為太宰,司徒發(fā)鑾為太尉,司空蕩翅鑾為司徒,開府儀同三司司馬子如為司空。辛卯,任命前太尉、清河王高岳為使持節(jié)、驃騎大將軍、司州牧。壬辰,下詔書說:“從今以后,凡有論述政事并且陳說重要機密的文書,有關部門都要詳細上奏。”己亥,因皇太子剛剛進入束宮,赦免京城轄區(qū)以內(nèi)以及并州判死刑以下的人,其余各州判死刑緩期、流放以下全都寬恕免刑。

      秋七月辛亥,下詔書尊封文襄皇帝妃元氏為文襄皇后,所居宮名叫靜德。又下韶書封文襄皇帝的兒子高孝琬為河間王,高孝瑜為河南王。乙卯,任命尚書令、平原王高隆之錄尚書事,尚書左仆射、干陽王高淹為尚書令。又下韶書說:“古人用鹿皮作衣裳,用裝書籍的袋子作帷帳,懷念這些值得稱美的事情,它的流風余韻可以追想。魏朝皇宮府庫裹所有平常不給外人的珍奇彩色絲帛,衹是白白地儲藏,命令全都拿出,送到宮內(nèi)的后園裹,以供應七天的宴飲賜賞。”

      八月,下韶書各郡國修建學校,廣泛延請杰出人才,尊崇依循儒家的風范。國立學校的學生也依靠舊的注釋補充,服從老師的學說,研究講習《禮經(jīng)》。以前文襄皇帝運來的蔡邕五十二枚石經(jīng),應該立即移送放置在學館裹,按順序修建樹立起來。又下韶書說:“有能夠直言規(guī)勸,不避開罪罰,忠誠正直像朱云,直言進諫像周舍,啟發(fā)朕的思想,豐富朕的頭腦,對我一人有幫助,效益兼及百姓的,一定要用榮譽俸祿加以恩寵,不依常規(guī)對待。”又說:? “各管理百姓的官員,切望專心務農(nóng)植桑的事情,盡心鼓勵督促,廣泛獲取天地的利益,以防備水旱的災患。”庚寅,下詔書說:“朕因空虛淺薄,繼承擴展帝王的事業(yè),想因此贊揚偉大的功績,流傳到萬年。雖然史官執(zhí)筆,凡是聽到的絕不遺漏,還是擔心有未盡的言論或遣漏美好的事物,有時沒有記載下來,在位的王公貴族和大小文武官員,下至平民百姓,以至僧侶,或者親自表達自己的意旨,或者接受傳下來的其他學說,凡是可以記載在書籍中的,都應該依次記錄下來保存。”甲午,下韶書說:“魏代討論確定《麟趾格》,于是成為通行的制度,在官署中實施使用,還是不夠完善。可下令官員們進一步討論研究。適合治理的方法,首先都要切中要害,提起總綱理出捆目,一定使不要遺漏。”

      九月癸丑,任命散騎常侍、車騎將軍、領束夷校尉、遼東郡開國公、高麗王高成為使持節(jié)、侍中、驃騎大將軍、領護東夷校尉,高麗王、開國公的爵位如同以往。下詔書封梁國侍中、使持節(jié)、假黃絨、都督中外諸軍事、大將軍、承制、邵陵王蕭綸為梁王。庚午,皇帝到晉陽,拜謁辭別先祖的陵墓。這一天皇太子住進涼風堂,監(jiān)督總管國家事務。

      冬十月己卯,準備法駕儀仗,駕御金輅車,進入晉陽宮,在內(nèi)殿朝拜皇太后。辛巳,特赦并州、太原郡、晉陽縣以及相國府四獄之囚犯。癸未,茹茹國派遣使者朝見進貢。乙酉,任命特進五超為尚書左仆射,蓮業(yè)刺史晝超為尚書右仆射。丙戌,吐谷渾國派遣使者朝見進貢。壬辰,撤銷相國府,保留騎兵曹、外兵曹,各自建立一省,分別掌管機密。

      十一月,周文帝率領軍隊到陜城,分派騎兵向北渡河,到達建州。甲寅,梁國湘束王蕭繹派遣使者朝見進貢。丙寅,皇帝親自出征在城束駐扎。旦塞童聽說皇帝的軍容嚴整盛大,感嘆地說:“直巫沒有死啊。”于是撤軍。庚午,返回宮中。

      十二月丁丑,茹茹國、庫莫奚國都派遣使者朝見進貢。辛丑,皇帝從晉陽到達京城。

      天保二年春正月丁未,梁國湘束王蕭繹派遣使者朝見進貢。辛亥,在圓丘舉行祭祀,用神武皇童配祭。癸亥,在束郊親自耕種籍田。乙酉,前黃門侍郎元世寶、通直散騎侍郎彭貴平謀反,免除死罪發(fā)配邊疆。在太廟舉行祭祀。甲戌,皇帝在城東乘船而行。

      二月壬辰,太尉彭樂謀反,被殺。壬寅,茹茹國派遣使者朝見進貢。

      三月丙午,襄城王高清薨。己未,下詔書任命鑿邇承制邇?nèi)跆J理為鑾使持節(jié)、假黃餓、

      相國,建立鑾臺,統(tǒng)領百官,承制。鑿邇交業(yè)刺史李景盛、鑾叢刺史馬嵩仁、羞業(yè)刺史夏堡壁撿、塹業(yè)刺史奎墨等都率領本州歸附。庚申,司空司馬子如囚犯罪被免職。夏四月壬辰,鑿王董趕派遣使者朝見進貢。

      閏四月乙丑,室韋魚派遣使者朝見進貢。

      五月丙戌,金業(yè)刺史魁逝堡攻克鑾魚歷量鑪。丁亥,產(chǎn)璽固派遣使者朝見進貢。這一月,±遜廢掉鑾贊壬墮,立蘆擄為君主。

      六月庚午,任命前司空司馬子如為太尉。

      七月壬申,茲王蟈派遣使者朝見進貢。癸酉,行臺郎邢景遠攻下鑿固龍安戍,俘虜鎮(zhèn)守城的將領李洛文。己卯,改題堡毖為照旦噬。

      九月壬申,下韶書赦免各伎作、屯、牧、各色服役的奴隸為平民戶。癸巳,皇帝到趟、定二州,于是到達晉陽。

      冬十月戊申,建起宣光、建始、嘉福、仁壽各宮殿。庚申,蕭繹派遣使者朝見進貢。丁卯,文襄皇帝的靈位遷入宗廟。

      十一月,侯景廢掉梁主,在建鄴僭越登上偽帝位,自稱國號為漢。

      十二月,中山王去世。

      天保三年春正月丙申,皇帝親自到伐型征討塵墓圣,把他打得大敗,俘獲各種牲畜十余萬頭,分別賞賜將士各有差別。將庫莫奚的人交付山東為老百姓。

      二月,茹茹國君主阿那瓖被突厥打敗,阿那瓖自殺。他的太子庵羅辰以及阿那瓖的堂弟登注俟利發(fā)、王逛的兒子塵墨一同聚眾前來投奔。藍茹國殘余的人立登注的次子鐵伐為君主。辛丑,契丹派遣使者朝見進貢。

      三月戊子,任命司州牧清河王高岳為使持節(jié)、南道大都督,司徒潘相樂為使持節(jié)、東南道大都督,以及行臺辛術率領軍隊南伐。癸巳,下韶書進升梁王蕭繹為梁主。

      夏四月壬申,東南道行臺圭組在盧建送來傳國璽。甲申,任命吏部尚書圭啦為尚書右仆射。丙申,室韋國派遣使者朝見進貢。

      六月乙亥,清河王高岳等人撤回軍隊。丁未,皇帝自置腥到達京城。乙卯,皇帝到置墨。

      九月辛卯,皇帝從并州到達離石。

      冬十月乙未,皇帝到黃檀嶺,于是修起長城,北面到社干戍四百余里,建起三十六座邊防營壘。

      十一月辛巳,梁王蕭繹在江陵登上帝位,這就是梁元帝,派遣使者朝見進貢。

      十二月壬子,皇帝返回宮中。戊午,皇帝到晉陽。

      天保四年春正月丙子,山胡圍攻離石。戊寅,皇帝討伐他們,還沒到,山胡已經(jīng)逃竄,于是巡視三:墮處,大規(guī)模狩獵后返回。戊寅,塵墓奚派遣使者朝見進貢。己丑,改鑄新錢,其正面的文字為“常平五銖”。

      二月,護送茹茹國君主鐵伐的父親登注以及兒子庫提返回北方。鐵伐不久被契丹殺死,本國的人又立登注為君主,又被他們的大人阿富提等人殺死,本國的人又立庫提為君主。

      夏四月戊戌,皇帝返回宮中。戊午,西南方有大的響聲如同雷聲。

      五月庚午,皇帝在林慮山打獵。戊子,返回宮中。

      九月,契丹進犯邊塞。壬午,皇帝到北方巡視冀州、定州、幽州、安州,又向北征討契丹。

      冬十月丁酉,皇帝到達平州,于是從西面取道奔赴長塹。下詔書命令司徒潘相樂率領精銳騎兵五千從東面取道奔赴青山。辛丑,到達白狼城。壬寅,經(jīng)過昌黎城。又下詔書命令安德王韓軌率領精銳騎兵四千人奔赴束面,截斷契丹逃跑的退路。癸卯,到達陽師水,加倍兼行,突襲契丹。甲辰,皇帝親自翻過山嶺,走在士兵的前面,指揮軍隊奮勇攻擊,把契丹打得大敗,俘虜十萬多人、各種牲畜幾十萬頭。潘相樂又在青山把契丹另一部落打得大敗。所俘虜?shù)娜丝诙挤謩e安置在各州。這次行軍,皇帝露著頭光著膀子,夜不停,行軍一千多里,衹是吃肉喝水,豪壯的士氣更加高漲。丁未,到達營州。丁巳,登上碣石山,臨近大海。

      十一月己未,皇帝自乎州,于是到達晉陽。閏月壬寅,梁帝派遣使者前來問候。

      十二月己未,突厥又攻打茹茹國,茹茹國全國的人向南逃奔。癸亥,皇帝從晉陽向北討伐突厥,接納茹茹。于是廢掉他們的君主庫提,立阿那瓖的兒子庵羅辰為君主,安置在馬邑川,供給他們糧食絲帛。親自追擊突厥到朔州,突厥請求投降,答應了他們而返回。這時進貢的物品相繼而來。

      天保五年春正月癸巳,皇帝討伐山胡,從離石取道。派遣太師、咸陽王斛律金從顯州取道。常山王高演從晉州取道,三面夾攻,把山胡打得大敗,斬首幾萬人,俘獲各種牲畜十余萬,于是平定石樓。石樓十分險要,自魏代以來不能到達。這時遠近山胡沒有不畏懼服從的。這個月周文帝廢掉西魏主,立齊王元廓,造就是西魏恭帝。

      三月,茹茹國庵羅辰反叛,皇帝親自征討,把他們打得大敗,庵羅辰父子向北逃跑。太保賀拔仁因違背指揮調(diào)度被除名。

      夏四月,茹茹進犯肆州。丁巳,皇帝從晉陽討伐他們,到達恒州黃瓜堆,敵人的騎兵逃走。當時大軍已經(jīng)返回,皇帝親自率領部下一千多騎兵,遇到茹茹另一支部隊幾萬人,四面圍攻進逼。皇帝神色自若,指揮部隊,敵人潰散,于是統(tǒng)率部隊沖出包圍。敵人就退走了,追擊他們,沿途二十里都是倒伏的死尸,俘獲庵羅辰妻子兒女以及人口三萬多。

      五月丁亥,地豆干、契丹等國都派遣使者朝見進貢。丁未,向北征討茹茹,把他們打得大敗。

      六月,茹茹帶領部落的人向東遷移,將要南下進犯。皇帝率領輕騎在金山下截擊他們,茹茹聽說后遠遠逃走。

      秋七月戊子,肅慎派遣使者朝見進貢。壬辰,給罪人減輕刑罰。庚戌,皇帝向北方征伐。

      八月丁巳,突厥派遣使者朝見進貢。庚子,任命司州牧、清河王高岳為太保,司空尉粲為司徒,太子太師侯莫陳相為司空,尚書令、平陽王高淹綠尚書事,常山王高演為尚書令,中書令、上黨王高渙為尚書左仆射。乙亥,儀同三司元旭因罪賜死。丁丑,皇帝到達晉陽。己卯,開府儀同三司、綠尚書事、平原王高隆之薨。這一月,下詔書命令常山王高演、上黨王高渙遣2延直至、堊逛星韶等人率領軍隊在盜屋西南修筑伐惡城、新城、嚴城、河南城。

      九月,皇帝親臨,想向周國軍隊挑戰(zhàn),周國軍隊不出戰(zhàn),于是到達晉陽。

      冬十月,西魏到江陵討伐梁元帝。下韶書命令清河王直至、河東王潘相樂、堊愿王墾超等人率領軍隊救援,還沒到江陵已被攻陷,梁元帝被酉墊將領王謹殺死。姻將領玉僧攫在墟,共同推舉置玄王蘆立賀為太宰、都督諸軍,按照制度設置百官。

      十二月庚申,皇帝向北巡視到達速嶺,觀察山川的險要地方,將要修起長城。

      天保六年春壬寅,清河王高岳帶領軍隊渡過晝絲,攻克夏直。送走3捆遜刺史壁迭勁。下詔書任命鑿國散騎常侍、貞墾齷蘆塱為鑿主,派遣尚書左仆射、上黨王高渙帶領眾人送走他。

      二月甲子,任命陸法和為使持節(jié),都督荊、雍、絲、旦、鑾、益、捆、萬、變、廬十州諸軍事,太尉公,大都督,西南道大行臺,梁國鎮(zhèn)北將軍、侍中、型刺史塞莖為使持節(jié)、驃騎大將軍、豎州刺史。甲戌,上黨王高渙攻克譙郡。

      三月丙戌,上超產(chǎn)一逸攻克墓翅,殺了望國將領裴之橫,俘虜殺死幾千人。丙申,皇帝從晉陽到達京城。封世宗的第二個兒子高孝珩為廣寧王,高延宗為安德王。戊戌,皇帝到昭陽殿聽取審理判決案件。

      夏四月庚申,皇帝到晉陽。丁卯,儀同蕭軌攻克梁國晉熙城,改為江州。戊寅,突厥派遣使者朝見進貢。梁國謀反的人李山花自己號稱天子,進逼魯山城。

      五月乙酉,鎮(zhèn)守城的李仲侃攻打殺丫李山花。庚寅,皇帝從晉陽到達京城。蕭明進入建鄴。丁未,茹茹派遣使者朝見進貢。

      六月壬子,下韶書說:? “梁國造成災禍,君主喪命臣子流離,在那遠遠的南方,到處生長著荊棘。復興滅亡的國家接繼絕代的皇室,大義在于我方,收納他們的君主,拯救他們的危難,護送梁主,已進入金陵。藩國的禮節(jié)已經(jīng)舉行,情義更加深厚。越地之烏的思念,難道忘記朝南的樹枝,凡是梁國的百姓,應該聽任返回本國,以禮節(jié)遣送。”丁卯,皇帝到晉陽。壬申,親自討伐茹茹。甲戌,各軍在祁連池集結。乙亥,走出邊塞,到達庫狄谷,一百多里以內(nèi)沒有泉水,六軍又渴又累,不久降了大雨。戊寅,梁主蕭明派遣他的兒子蕭章、兼侍中袁泌、兼散騎常侍楊裕捧著表章朝見進貢。

      秋七月己卯,皇帝在白道停宿,留下輜重,親自率領輕裝騎兵五千人追擊茹茹。壬午,到達懷朔鎮(zhèn)。皇帝親自冒著箭和石頭,一再把他們打得大敗,于是到達沃野,俘獲他們的俟利藹焉力婁阿帝、吐頭發(fā)郁久間狀延等,加上人口二萬多,牛羊數(shù)十萬頭。茹茹俟利郁久閭李家提帶領部下幾百人投降。壬辰,皇帝返回晉陽。

      九月乙卯,皇帝從晉陽到達京城。

      冬十月,梁國的將領陳霸先襲擊王僧辯,殺了他,廢掉蕭明,又立蕭方智為君主。辛亥,皇帝到達晉陽。

      十一月丙戌,高麗派遣使者朝見進貢。梁國奎蛆刺史遙魚乸、塵邃州刺史任鮑等偷襲占據(jù)五頭城,并率本州歸附。壬辰,大都督蕭軌帶領軍隊到達長江,派遣都督柳達摩等人渡過長江鎮(zhèn)守石頭。東南道行臺趙彥深獲得秦郡等五座城,二萬多戶,所到之處安撫他們。己亥,太保、業(yè)牧、渣2延直岳薨。這一月,柳達摩被陳霸先

      攻打威逼,獻出石頭投降。

      十二月戊申,庫莫奚派遣使者朝見進貢。

      這一年,征發(fā)役夫一百八十萬人修筑長城,從幽州以北的夏口到恒州九百多里。

      天保七年春正月甲辰,皇帝從晉陽到達京城。在鄴城西面騎馬射箭,集中許多平民百姓來觀看。

      二月辛未,下詔書命令常山王高演等人在涼風堂宣讀尚書的奏文,議論確定得失,皇帝親自作出決斷。

      三月丁酉,大都督蕭軌等人率領軍隊渡過長遼。

      夏四月乙丑,儀同婁散率領軍隊討伐魯陽蠻,把他們打得大敗。丁卯,下韶書建造金華殿。

      五月丙申,漢陽王高洽薨。這一月,皇帝認為肉是斷掉仁慈,于是不再吃。

      六月乙卯,蕭軌等人同梁國軍隊在鐘山西面交戰(zhàn),遇上連綿大雨,作戰(zhàn)失敗,蕭軌以及都督李希光、王敬實、東方老、軍司裴英起均戰(zhàn)死,士兵逃散返回的衹有十分之二三。乙丑,梁國湘州刺史王琳獻上馴象。

      這一年,修建擴充三臺的宮殿。

      秋七月己亥,大赦天下。

      八月庚申,皇帝到達晉陽。

      九月甲辰,庫莫奚派遣使者朝見進貢。

      冬十月丙戌,契丹派遣使者朝見進貢。這一月,征發(fā)山東寡婦二千六百人配給軍士,已有丈夫而胡亂搶去的占五分之一。遣一月,周文帝死。?

      十一月壬子,下韶書說:崑山作鎮(zhèn)物,它的稱號叫神州;瀛海作水池,這個稱做赤縣。百姓以谷米為食,管理的官員就存在了。帝王的制度,發(fā)展變化不斷興起,正當割裂形成災禍,開始劃分為十二份,水土已經(jīng)平定,又恢復為九州。方法有的繁瑣有的簡便,道理在于各時通行,殷代從夏代繼承而來,沒什么改動。既然如此那么日月在天空有序地運行,王公在大地的原野上建立國家,都是為了上同天象相協(xié)調(diào),下和山相符合。到了秦始皇,對天下

      實行暴力,廢除封侯設置郡守,天下成為家天下。到兩漢繼承基業(yè),曹魏、司馬氏承襲帝統(tǒng),其中的減損增益,難以說得清楚。魏朝自從孝昌末年以來,數(shù)次出現(xiàn)世風衰頹,福運離開皇室,政事出自多門,禮儀全都喪失,百姓陷入困境。銅馬、鐵膽的徒黨,黑山、青犢的同伙,在晉、趙張牙舞爪,在燕、秦橫沖直撞,法度從此衰敗,典章從此紊亂。這使有權勢的人家,糾集率領下級官吏,表面上是救援受難的君王,法度都是自己部署設置。或外戚公主,請托宮內(nèi)受寵的女子在內(nèi)部成事,貪圖私利收納錢財,啟用確定州郡。分離大的合并小的,將根本去追逐一時的需要,剖開竹子分成符信,大概是不能的。州郡縣的長官,虛增數(shù)量,訪求功行、記錄勞績,的確是很煩瑣。損害公私的利益,成為弊病已經(jīng)很久了,既違背執(zhí)政的禮制,又白花費了官員的俸祿。從那時就沿襲下來,沒有時間刪除改正。

      朕恭敬地服從帝王的命數(shù),面臨八方,建立國家經(jīng)營疆土,務求簡單易行。打算要抑制浮躁歸于安靜,背離澆薄回到淳樸,如果失掉了適中,道理上要隨著改正。旁觀舊時的歷史,遠聽前人的言語,周代叫做成、塵,選伐稱為塞、量,編入戶籍的數(shù)量之多,從古到今是最高的。卻人口比過去減少,郡縣長官比以往加倍,遣不是用來駕馭習俗調(diào)節(jié)風尚,顯示給百姓的準則。況且五嶺歸附稱臣,三江返回教化,拓展領土開辟邊疆,獲得的利益窮盡南海。但在邊遠荒僻的地方,過去多有虛浮偽造,百戶人家的聚落,就立起一個州的名字,三戶百姓,就空掛起一個郡的名目。比如是木雕的狗,好像那泥塑的龍,順著名目督察事實,事情就化

      為烏有。現(xiàn)在合并裁減,一切按照另外的制度。

      于是合并裁減三個州、一百五十三個郡、五百八十九個縣、二鎮(zhèn)二十六戍。又規(guī)定刺史讓他們都任兼職,不供給俸祿。

      十二月,西魏相宇文覺接受西魏的禪位。在遣之前,從西河總秦戍修筑長城束到大海,前后所修筑的東西共三千余里,大致上十里一座堡壘,在要害的地方設置州鎮(zhèn),一共二十五處。

      天保八年春三月,天氣十分炎熱,有人中暑而死。

      夏四月庚午,下詔書各捕捉蝦蟹蜆蛤之類的,命令一律停止,衹聽任捕魚。乙酉,下韶書公家和私人的鷹鷂也一同禁止。任命太師、咸陽王斛律金為右丞相,前大將軍、扶風王可朱渾道元為太傅,開府儀同三司賀拔仁為太保,尚書令、常山王高演為司空、綠尚書事,長廣王高湛為尚書令,尚書右仆射楊情為尚書左仆射,以差省尚書右仆射晝逞為尚書右仆射,上旦旺臺逸錄尚書事。這一月,皇帝在城東騎馬射箭,下令京城婦女都來觀看,不來的按軍法治罪,七天才停!

      五月辛酉,冀州百姓劉向在京城謀反,同黨全都被殺。

      秋八月己巳,庫莫奚派遣使者朝見進貢。庚辰,下韶書舉行丘、郊、柿、拾、時的祭祀,都要依靠集市取得,少牢不得剖開分割,有關官員監(jiān)督檢查,一定要讓祭品豐盛備足;在農(nóng)社祭祀先蠶,酒肉就可以了;雩、梅、風、雨、司民、司祿、靈星、雜祀的祭祀,用果餅酒脯。衹是應當竭盡誠心敬意,意義就同真在一樣。

      從夏天到九月,黃河以北六州、黃河以南十二州、京城附近八郡發(fā)生大蝗災。這一月,蝗蟲飛到京城,遮蔽了太陽,聲音如同風雨聲。甲辰,下詔書今年遭蝗災的地方免除租稅。逭一月,周國冢宰宇文護殺死他的君主閔帝而立閔帝的弟弟宇文毓,造就是明帝。

      冬十月乙亥,陳霸先殺死他的君主蕭方智自己立為皇帝,造就是陳武帝,派遣使者自稱藩臣朝見進貢。

      造一年,在長城內(nèi)又修筑一道城墻,從庫洛拔往東到塢紇戍,共四百余里。

      天保九年春二月丁亥,減輕罪犯刑罰。己丑,下詔書限定仲冬一個月火燒荒野,不許在其他時間用火,損害昆蟲草木。

      三月丁酉,皇帝從晉陽到達京城。

      夏四月辛巳,大赦天下。這年夏天,發(fā)生大旱災。皇帝因祈禱降雨沒有應驗,毀掉西門豹的祠堂,挖開他的墳墓。山束發(fā)生大蝗災,派服勞役的人捕捉并挖坑埋掉。逭一月,北豫州刺史司馬消難率城叛變,進入周國。

      五月辛丑,尚書令、長廣王高湛錄尚書事,驃騎大將軍、平秦王高歸彥為尚書左仆射。甲辰,任命前尚書左仆射楊情為尚書令。

      六月乙丑,皇帝從晉陽向北巡視。己巳,到達祁連池。戊寅,返回晉陽。

      秋七月辛丑,給京城及周圍地區(qū)老人劉奴等九百四十三人授與稱號以及手杖帽子各有差別。戊申,下韶書趙、燕、瀛、定、南營五州及司州廣平、清河二郡因去年蝗災水災毀壞了田地,加上春夏雨水少,莊稼苗長得稀少,免掉當年的租賦。

      八月乙丑,皇帝從晉陽到京城。甲戌,皇帝到晉陽。這一月,陳國江州刺史沈泰帶領三千人歸附。在遣之前,征發(fā)壯丁工匠三十多萬人在鄴下修筑三臺,在它舊的地基上加高擴充,建起很多宮室以及游豫園。至此,三臺落成,改銅爵臺為金鳳臺,金獸臺為圣應臺,冰井臺為崇光臺。

      十一月甲午,皇帝從晉陽到達京城,登上三臺,來到干象殿,會見宴請大臣們,并且命令賦詩。因新的宮殿落成,丁酉,大赦天下,朝廷內(nèi)外文武官員普遍升一大階。丁巳,梁國湘州刺史王琳派遣使者請求立蕭莊為梁主,仍然將江州歸附,讓蕭莊居住。

      十二月癸酉,下韶書j受王蘆藍為鑾主,居住在丸遂。戊寅,任命太傅可朱渾道元為太師,司徒盥鑿為太尉,冀業(yè)刺史更幽為司空,錄尚書事、常山王直遠為大司馬,錄尚書事、長廣王產(chǎn)進為司徒。這一月,建起大莊嚴寺。

      這一年,殺了永安王高浚、上黨王高渙。

      天保十年春正月戊戌,任命司空侯莫陳相為大將軍。甲寅,皇帝到遼陽甘露寺。乙卯,下詔書在麻城設置衡州。

      二月丙戌,皇帝在甘露寺僧人居住的地方細加觀察,衹有軍國大事上奏。

      三月戊戌,任命侍中高德政為尚書右仆射。丙辰,皇帝從遼陽到達京城。這一月,梁主蕭莊到達郢州,派遣使者朝見進貢。

      閏四月丁酉,任命司州牧、彭城王高澈為司空,侍中、高陽王高浞為尚書右仆射。乙巳,任命司空、彭城王高澈兼太尉,封皇子高紹廉為長樂郡王。

      五月癸未,殺了始平公元世、東平公元景式等二十五家,特進元韶等十九家一同命令囚禁。

      六月,陳武帝殂,侄子陳蓓立為皇帝,造就是陳文帝。

      秋八月戊戌,封皇子高紹義為廣陽郡王,任命尚書右仆射、河閻王高孝琬為尚書左仆射。

      癸卯,下韶書各軍人百姓有的是父親祖父改掉本姓冒姓元氏的,有的是假托提攜相認,妄稱姓元的,不問相隔的輩數(shù)遠還是近,都讓改換恢復本姓。

      九月己巳,皇帝到晉陽。逭一月,派遣酈懷則、陸仁惠出使到蕭莊.

      冬十月甲午,皇帝在晉陽宮德陽堂突然駕崩,當時三十一歲。遺詔說:“凡是喪事一律依照節(jié)儉的原則。三年的服喪,雖然說達到了禮節(jié),漢文帝改革創(chuàng)新,從過去就廣為實行,有保留的道理,同樣辦理是可以的,喪月的期限為三十六天。繼承人、百官、朝廷內(nèi)外遠近奉行制度割舍情意,一律服從公事除喪。”癸卯,宣布皇帝的死訊,在宣德殿裝殮。十一月辛未,皇帝的棺槨送回京城。十二月乙酉,靈柩停放在太極前殿。干明元年二月丙申,安葬在武寧陵,謐號叫文宣皇帝,廟號威宗。武平初年,又改謐號為文宣,廟號顯祖。

      皇帝年輕時就有寬宏大量的胸懷,見識聰敏而不顯露在外,外表溫柔而內(nèi)心剛烈,果敢能作出決斷。平素喜愛處理政事,觀察開始推知結局,處理復雜繁難的事務,整天不感到疲倦。開始登上帝位,留心執(zhí)政的方法,用法度駕馭下屬,把公道放在首位。有的人違犯法律,即使是關系密切的親戚和過去有功勛的人,一定不寬容放過,朝廷內(nèi)外清平安寧,沒有不恭謹嚴肅的。至于軍隊和國家的機要謀略,在心中獨自決斷,氣勢宏遠,有帝王的遠大謀略。又因三方鼎立相持,各邊遠部族沒有歸附,修理鏡甲兵器,選拔訓練士兵,身邊值宿警衛(wèi)設置百保軍士。每當親臨指揮布陣時,親自迎著箭鏃和石頭,刀劍相拼,衹擔心前面的敵人不多,屢次冒著艱難危險,往往導致勝利。曾經(jīng)在束山游賞宴飲,因關隴未能平定,扔掉酒杯十分憤怒,把魏收召到面前,寫下韶書,向遠近宣告,將要向西征伐。這一年,周文帝殂,西邊的人震驚恐懼,經(jīng)常籌劃越過隴地的計策。

      征伐已四次成功,威震西戎華夏,六七年以后,以功勞自傲,于是留連沉湎,任意妄為荒淫殘暴。有時親自擊鼓起舞,歌唱不停,從早到晚,夜以繼。有時裸露身體,涂抹粉黛,披散著頭發(fā)穿上胡人的服裝,衣服是各種顏色的錦緞絲綢。拔出刀拉開弓,在街市上游蕩,有功之臣和皇親國戚的住宅,時時前去。有時乘著駱駝牛驢,不加鞍轡,盛夏炎熱,深冬寒冷,有時在太陽下暴露身體,脫去衣服快馬奔馳,跟隨的人不能忍受,而皇帝處之自若。皇親國戚權貴大臣,身邊的親信,混雜在一起侍奉跟從,不再有等級差別。征集淫蕩的婦人,分別交給隨從近臣,時時前去觀看,以此取樂。凡是被他殺害的人,大多下令肢解,有的放在火上焚燒,有的投到河裹。沉湎于酗酒已經(jīng)很久,又加上精神錯亂,以至于到了末年,常說看到了鬼怪,又說聽到了怪異的聲音。心襄對人有了嫌隙,必定要殺掉,各元氏宗室都被屠殺,永安王、上黨王都遭致冤殺,高隆之、高德政、杜弼、王元景、李蓓之等人都因無罪而被殺害。曾經(jīng)在晉陽開玩笑用長矛去刺都督尉子耀,隨手就殺了他。又在三臺大光殿上,用鋸子鋸都督穆嵩,直到死去。又曾經(jīng)到開府暴顯家,有個都督韓愆沒有罪過,忽然從眾人中叫出來殺了他。其余的濫殺無辜,多得記不下來。朝廷民間憂傷憎惡,各自懷有怨恨。而且向來對下屬嚴厲斷處,加上記憶力強,百官害怕得發(fā)抖,不敢做不利于他的事,身邊的文武官員早上不知能否活到晚上。又搞了很多修建,各種工程興起,全國騷擾不安,公私勞累疲敝。凡賞賜的東西,不再有節(jié)制,府庫儲藏的積累,逐漸空虛。從皇太后各王到朝廷內(nèi)外有功勛的舊臣,感到憂愁恐懼危急,拿不出什么對策。到了末年,已不能進食,衹是飲幾次酒,酒毒成災,于是導致送了命。

      諭曰:高祖平定四周的胡人,威嚴的權勢傳續(xù)了幾代。遷都到鄴城以后,雖然有人主持國家的權柄,但發(fā)號施令,政事都由自己決定。顯祖繼承宏大的基業(yè),內(nèi)外協(xié)力跟隨,從朝廷到民間,人心所望。束魏的地方,天下樂意推舉,不到一個月,帝王的運數(shù)就降臨到頭上。開始時有心政事,良好的社會風尚井然有序,幾年的時間,很快達到了治理。他后來放縱飲酒肆意縱欲,猖狂到了極點,昏昧邪惡殘忍兇暴,是近代以來沒有遇的。享有國家不能長久,實際上是由于他的疾病,后嗣斷絕,本來也是留下的災禍啊。

      贊曰:天保確定帝位,接受禪讓有所歸屬。安撫平定天下,承擔上天賜予的帝王符命。形勢輿歌頌的相一致,情欲毀掉了龜玉這樣的國家重器。開始有心執(zhí)政的方法,聽到對他贊美的聲音。不能遵循自己的意念,就放縱自己的心思。想盡法子殘暴虐殺,由著性子荒淫無度。


      亚洲性在线看高清h片| 亚洲av无码成人精品国产| 亚洲欧洲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在亚洲线视频观看| 亚洲Av无码乱码在线播放| 亚洲电影日韩精品| 亚洲国产午夜福利在线播放| 亚洲第一视频在线观看免费| 国产精品亚洲mnbav网站 | 国产精品亚洲αv天堂无码| 亚洲第一黄色网址| 亚洲日韩中文在线精品第一| 亚洲精品国产成人影院| 亚洲色一色噜一噜噜噜| 国产亚洲一区区二区在线 | 涩涩色中文综合亚洲| 亚洲日韩AV一区二区三区中文| 亚洲日韩精品无码专区加勒比☆| 亚洲午夜精品久久久久久app| 亚洲乱亚洲乱妇无码| 色偷偷亚洲第一综合| 亚洲精品无码永久在线观看 | 亚洲二区在线视频| 亚洲熟妇av午夜无码不卡| 亚洲av无码专区在线电影| 妇女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 亚洲七七久久精品中文国产| 在线观看午夜亚洲一区| 亚洲AV无码日韩AV无码导航| 亚洲综合在线观看视频| 亚洲一区二区久久| 亚洲国产日韩a在线播放| 亚洲成AⅤ人影院在线观看| 中文字幕在亚洲第一在线| 亚洲成色WWW久久网站| 97se亚洲综合在线| 一区二区亚洲精品精华液| 爱爱帝国亚洲一区二区三区| 狠狠色婷婷狠狠狠亚洲综合 | 亚洲av日韩综合一区在线观看| 亚洲网址在线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