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古籍 > 百家姓 > 百家姓·龍

      百家姓·龍

      佚名

      原文

      歷史來源

      龍-在新百家姓中排列第81。

      龍(Lóng 龍)姓的來源因多涉及神話,故不可詳考,源出有七:

      源流一

      出自黃帝之臣龍行,據《姓氏錄源》及《竹書紀年》所載,黃帝臣有龍行,黃帝居有熊(今河南省新鄭)。是為河南龍氏。出自贏姓,楚青銅器中有龍贏,贏姓龍氏嫁女楚貴族。商代甲骨文中有龍方,為商方國。

      源流二

      出自舜時納言龍之后,據《通志·氏族略》所載,龍氏,舜臣也,龍也納言(所謂納言,是當時一種專司出納,帝命的官職。)子孫以官職名龍為氏。因舜的活動地域在晉南地區,故此支龍氏出自今山西省境。是為山西龍氏。至漢代,龍勉因仕從河北鉅鹿詔遷扶風京兆,傳四代有龍述,字伯高,龍伯高初任山都縣令,漢光武帝時升零陵太守,官于楚,家武陵.為武陵始祖.

      源流三

      出自御龍氏之后,據《姓氏考略》所載,龍姓出自御龍氏,望出天水。如夏朝御龍氏劉累(堯之后,因有馴化龍的本領,深得夏帝孔甲的賞識,被封賜為“御龍氏”)的后裔中,就有以龍為氏的。劉累的故城在今河南偃師縣南,是為河南龍氏。

      源流四

      出自豢龍氏之后,據《通志·氏族略》及《名賢氏族言行類稿》等資料所載,相傳董父,已姓,精于飼龍,以畜養龍而被舜賜姓“豢龍氏”。其后代有以龍為氏的,是為湖北龍氏。

      源流五

      西漢牂牁地區有龍姓,據《華陽國志》所載,西漢時的牂牁大姓中有龍氏。牂牁郡,治今貴州省凱里縣西北。

      源流六

      出自地名,春秋時楚大夫食采于龍(今山東省泰安西南之龍鄉),其子孫有以龍為氏者。

      源流七

      其他和少數民族有龍姓,①《北史》所載,焉耆國(今屬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焉耆西南),西域且彌(今新疆昌吉、瑪納斯二縣),其君王皆為龍氏。

      ②少數民族中有龍姓。在中國苗、普米、哈尼、彝、侗、瑤、水等民族均有龍姓。

      家族名人

      龍子:又稱“龍叔”,最早見于史籍的龍姓名人,主張“治地莫善于助,莫不善于貢”,此句被孟子引用以告滕文公。

      龍且:秦末楚漢爭霸時期西楚國大將,西楚霸王項羽帳前第一猛將,少時隨項梁項羽起兵反秦,與項羽情若兄弟,后每戰皆親身奮勇殺敵,深得霸王項羽信任,任西楚國大司馬統帥楚國精銳騎士,后在齊國由于輕敵誤中韓信水淹之計導致大軍潰敗,雖率親兵奮力而戰然大勢已去,最后力戰而死。

      龍述:東漢京兆郡(今屬陜西)人,為人敦厚,曾任山都長,武帝時官至零陵(今廣西全州西南)太守。

      龍太初:宋代人,曾以詩人名義拜見王安石,并作《沙詩》一首,贏得王安石贊許。

      龍鐲:宋代人,乾德年間州太守,有惠政,深得民心,當地百姓繪《來鶴圖》頌其德。

      龍仁夫:吉安(今屬江西)人,元代浙江儒學副提舉,著有《周易傳》一書。

      龍起雷:字時聲,侗族,明朝五開衛(今貴州黎平縣)人。明神宗萬歷十六年(公元1588年)舉人,次年進士。他是黎平的第一個進士。他也是貴州侗族中的第一位進士。歷官江西清江縣知縣、燕京苑平知縣、南京大理寺(明朝中央審判機關)少卿等。為官清廉,剛正不阿,曾彈劾首輔(內閣大臣)趙志皋等人,因得罪當權派吏部尚書李戴,被李戴廢除大理寺卿官職。從此還鄉,"淡泊自安,無所請屬。"他與史龍起春、龍起淵等文行并有聲,時稱"三龍"。《黔詩紀略》錄其詩二首。

      龍許保:明代貴州人,苗族,率眾起義與官軍對抗十余年之久,攻破印江、思州、石阡等城,后遭鎮壓,被俘遇害。

      龍燮:望江(今屬安徽)人,清代著名戲曲家,著有《瓊華夢》、《芙蓉城》等。

      龍文彬:清江西永新人,同治年間進士,《周易繹說》、《永懷堂詩文鈔》、《明會要》等為其所著。

      龍啟瑞:清代廣西臨桂(今桂林)人,道光年間狀元,授翰林院修撰。歷任江西學政、江西布政使,著有《小學高注補正》、《經德堂詩文集》等。

      龍汝元:清代直隸宛平(一作大興,今屬北京)人,曾任職游擊、參將、大沽協副將,在與英法聯軍挑起的第二次大沽之戰中陣亡。

      龍澤厚:清末廣西桂林人,早年從康有為學,參加桂林圣學會、上海強學會等進步組織,后主持舊金山《文興報》,作上海天游學院教務長。著有《南海先生上書記》。

      遷徙分布

      宋朝時期,龍姓大約有4萬人,約占全國人口的0.05%,排在第二百位以后。在全國的分布主要集中于四川、江西、安徽,這三省龍姓大約占龍姓總人口的87%,其次分布于河南、浙江等省。四川省為龍姓第一大省,居住了龍姓總人口的32%。全國形成了西部四川、東部贛皖兩大塊龍姓人口聚集區。

      明朝時期,龍姓大約有12余萬人,約占全國人口的0.13%,排在第一百二十位以后。宋元明600年全國人口純增長率是20%,龍姓人口增長率超過全國人口增長率,這與西南其他民族龍姓的加入有關。在全國的分布主要集中于江西、湖南,這兩省龍姓大約占龍姓總人口的71%,其次分布于湖北、廣西,這兩省的龍姓又集中了14%。江西省的龍姓人口約占龍姓總人口的44%,為龍姓第一大省。全國形成了以江西為中心的贛、湘、鄂、桂龍姓人口聚集區。宋元明間,龍姓的分布總格局變化較大,人口的流動由北、西向東南地區遷移,四川和河南地區龍姓人口急劇減少,分別向湖南和江西地區遷移。

      當代龍姓的人口已近280萬,為全國第八十位姓氏,大約占全國人口的0.22%。從明朝至今600年中龍姓人口由12萬激增到280萬,增長了23倍多,龍姓人口的增長速度大大高于全國人口的增長速度,這與西南地區少數民族龍姓人群的漢化有關。宋朝至今1000年中龍姓人口的增長率是呈上升的態勢。在全國的分布如今主要集中于貴州、湖南、四川三省,大約占龍姓總人口的58%,其次分布于湖北、廣東、廣西、云南、重慶,這五省區市的龍姓又集中了30%。貴州居住了龍姓總人口的26%,為龍姓第一大省。全國形成了以貴州為中心的云貴川渝、鄂湘粵桂的兩大龍姓人口聚集區。在近600年期間,龍姓人口由東南部向西部、西南遷移是主流,龍姓人口重心由東南向西移動。龍姓在人群中分布頻率示意圖表明:在黔湘桂、重慶大部、廣東西北、云南南部,龍姓一般占當地人口的比例在0.6%以上,中心地區可達1.7%,以上覆蓋面積約占了總國土面積的9.8%,居住了大約49%的龍姓人群。四川、云南大部、重慶北部、鄂贛粵大部、海南、福建西部、安徽西南、陜甘南端、蒙黑吉遼四省區連接地區,龍姓一般占當地人口的比例在0.2%一o.6%之間,其覆蓋面積約占了總國土面積的17%,居住了大約34%的龍姓人群。


      譯文

      暫無譯文


      国产精品亚洲专区无码不卡| 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亚洲桃色| 亚洲中文字幕无码亚洲成A人片| 国产精品亚洲天堂| 亚洲色欲啪啪久久WWW综合网| 亚洲美女又黄又爽在线观看| 亚洲高清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偷v国产偷v亚洲高清| 精品亚洲视频在线观看| 亚洲毛片免费观看| 亚洲精品97久久中文字幕无码| 亚洲精品视频在线观看免费| 精品国产日韩亚洲一区| 亚洲人成影院在线观看| 亚洲国产精品无码观看久久| 久久亚洲春色中文字幕久久久 | 国产精品亚洲二区在线| 亚洲av成人中文无码专区| 亚洲日本在线观看网址| 亚洲最大黄色网站| 亚洲制服丝袜精品久久| 久久久久亚洲精品影视| 亚洲av手机在线观看| 亚洲中文字幕AV在天堂| 亚洲中文字幕无码久久| 亚洲AV无码一区二区一二区| 亚洲aⅴ无码专区在线观看| 精品亚洲成A人在线观看青青| 亚洲高清有码中文字| 亚洲欧美日韩中文高清www777 | 亚洲日本人成中文字幕| 人人狠狠综合久久亚洲婷婷| 亚洲国产成人爱av在线播放 | 亚洲精品在线播放视频| 亚洲区视频在线观看| 学生妹亚洲一区二区| 青草久久精品亚洲综合专区| 亚洲国产成人a精品不卡在线| 国产AV无码专区亚洲AWWW| 久久亚洲AV成人无码国产电影| 五月天婷亚洲天综合网精品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