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篇幅關系,只列出前 100 個亂的成語
成語 | 解釋 | 出處 |
---|---|---|
xīn huāng liáo luàn心慌撩亂 | 心里慌張忙亂,心緒混亂。 | 明·施耐庵《水滸傳》第六十九回:“卻才上胡梯,踏了個空,爭些兒跌了一交,因此心慌撩亂。” |
yǐ wēi wéi ān,yǐ luàn wéi zhì以危為安,以亂為治 | 治:合理。把危亡當作安定,把禍亂當作太平。形容缺乏政治遠見,看不到潛在的危機。 | 漢·賈誼《治安策》:“夫以天子之位,乘今之時,因天之助,尚憚以危為安,以亂為治。” |
hú sī luàn liàng胡思亂量 | 猶胡思亂想。 | 宋·蘇轍《龍川別志》卷下:“慈圣意不懌,曰:‘皇親輩皆笑太后欲于舊渦尋兔兒。’聞者驚懼,皆退數步立。獨琦不動,曰:‘太后不要胡思亂量。’” |
hú zhōu luàn dào胡謅亂道 | 胡謅,隨意胡說。 | 清 曹雪芹《紅樓夢》第八十一回:“雖懂得幾句詩詞也是胡謅亂道的。就是好了,也不過是風云月露,與一生的正事毫無關涉。” |
chú huàn níng luàn除患寧亂 | 患:禍患,災難;寧:安定。除掉禍患,安定叛亂。 | 三國·蜀·諸葛亮《后主出軍詔》:“除患寧亂,克復舊都。” |
luàn rén ěr mù亂人耳目 | 亂:擾亂。指故意去迷惑人。 | 茅盾《子夜》:“我倒疑惑那是吳蓀甫他們故意造的謠言,亂人耳目!” |
zá luàn wú xù雜亂無序 | 又多又亂,沒有條理。 | 唐 韓愈《送孟東野序》:“其為言也,雜亂而無章。” |
rén huāng mǎ luàn人荒馬亂 | 形容局勢動蕩不安。 | 魯迅《故事新編·理水》:“現在又是這么的人荒馬亂,交通不方便。” |
hú chuī luàn pǎng胡吹亂嗙 | 嗙:自夸,吹牛。形容亂說大話,信口吹牛。 | 曾樸《孽海花》第22回:“老實告訴你說吧,別花言巧語了,也別胡吹亂嗙了,要我上你家里去老虎頭上抓毛兒,我不干!” |
mù luàn jīng mí目亂精迷 | 眼花繚亂,神情迷惑。形容所見情景復雜紛繁或怪異多變,令人驚異。 | 北魏·楊衒之《洛陽伽藍記·景樂寺》:“異端奇術,總萃其中。剝驢投井,植棗種瓜,須臾之間皆得食。士女觀者,目亂精迷。”精,一本作“睛”。 |
kuài dāo duàn luàn má快刀斷亂麻 | 快:鋒利。比喻采取堅決有效的措施,果斷解決復雜的問題。 | 梁啟超《樂利主義泰斗邊泌之學說》:“茍其所發論所措施,與此正鵠相繆戾者,則昌言排擊之,無所顧戀,無所徇避,快刀斷亂麻,一拳碎黃鶴。” |
zhì luàn xīng wáng治亂興亡 | 安定、禍亂、興盛、滅亡,指國運的各種情況。 | 《周書·蘇綽傳》:“衰弊則禍亂交興,淳和則天下自治。治亂興亡,無不皆由所化也。” |
shǒu máng jiǎo luàn手忙腳亂 | 形容做事慌張;沒有條理。 | 宋 釋普濟《五燈會元 臨濟宗 鎮州大悲和尚》:“問:‘如何是大悲境?’師曰:‘千眼都來一只收。’曰:‘如何是境中人?’師曰:‘手忙腳亂。’” |
tiān huá luàn zhuì天華亂墜 | 見“天花亂墜”。 | 宋·釋道原《景德傳燈錄·令遵禪師》:“聚徒一千二千,說法如云如雨,講得天華亂墜,只成個邪說爭競是非。” |
hú shuō luàn dào胡說亂道 | 亂編瞎說,胡說八道。 | 元 鄭光祖《芻梅香》第四折:“我待不言語來,忍不得你這般胡說亂道。” |
zhé luàn qí mí轍亂旗靡 | 轍:車轍;靡:倒下。車轍錯亂,旗子倒下。形容軍隊潰敗逃竄。 | 先秦 左丘明《左傳 莊公十年》:“吾視其轍亂,望其旗靡,故逐之。” |
bō luàn fǎn zhì撥亂反治 | 猶撥亂反正。指消除混亂局面,恢復正常秩序。 | 元 馬致遠《陳摶高臥》第一折:“區區見五代之亂,天下涂炭極矣,常有撥亂反治之志。” |
hú zhōu luàn shuō胡謅亂說 | 胡謅,隨意胡說。 | 元·楊文奎《兒女團圓》第三折:“則你休聽他這酒魔的漢呵,一謎里便胡謅亂說。” |
yǐ bào yì luàn以暴易亂 | 用殘暴者代替殘暴者。指統治者換了,暴虐的統治沒有改變。 | 南朝·宋·范曄《宦者傳論》:“雖袁紹龔行,芟夷余,然以暴易亂,亦何云及。” |
yǐ wén luàn fǎ以文亂法 | 文:指儒家的經典。引用儒家的經典,非議國家法令。 | 《韓非子·五蠹》:“儒以文亂法,俠以武犯禁。” |
hào luàn lè huò好亂樂禍 | 好:喜愛,喜好。愛搗亂,好闖禍。 | 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22回:“曹操贅閹遺丑,本無懿德,驃狡鋒協,好亂樂禍。” |
wāi tán luàn dào歪談亂道 | 說話糊里糊涂,毫無見地。 | 明·無名氏《登瀛洲》:“他也學些者也之乎,歪談亂道,失卻卑尊。” |
luàn diǎn yuān yāng亂點鴛鴦 | 鴛鴦:水鳥名;羽毛美麗;雌雄常在一起;文學作品中常用以比喻夫妻。使兩對或幾對夫婦互易錯配。現指不顧具體情況胡亂搭配。 | 清 褚人獲《隋唐演義》第63回:“唐帝亂點鴛鴦的,把幾個女子賜與眾臣配偶,不但男女稱意,感戴皇恩。” |
fǎn zhèng bō luàn反正撥亂 | 治理亂世,使之恢復安定、正常。語出《公羊傳·哀公十四年》:“撥亂世,反諸正,莫近諸《春秋》。” | 語出《公羊傳·哀公十四年》:“撥亂世,反諸正,莫近諸《春秋》。” |
mí liú mò luàn迷留沒亂 | 心神不定的樣子。 | 元·王實甫《西廂記》第一本第四折:“著小生迷留沒亂,心癢難撓。” |
suì qióng luàn yù碎瓊亂玉 | 指雪花。 | 明·施耐庵《水滸傳》第十回:“雪地里踏著碎瓊亂玉,迤邐背著北風而行。” |
yā fēi què luàn鴉飛雀亂 | 同“鴉飛鵲亂”。形容紛亂。 | 清·華偉生《開國奇冤·約敘》:“最可笑那些提調、教習以及高等科學員,一個個跑得精光,只剩了些尋常科的學生,在那里鴉飛雀亂。” |
hú biān luàn zào胡編亂造 | 沒有根據、不合情理地胡亂編造。 | 孫犁《小說雜談》:“他的小說的失敗,并不完全在這結尾上,而在整篇都是胡編亂造。” |
guài lì luàn shén怪力亂神 | 指關于怪異、勇力、叛亂、鬼神之事。 | 先秦 孔子《論語 述而》: “子不語怪、力、亂、神。” |
líng luàn wú zhāng凌亂無章 | 無章:沒有條理。亂七八糟,沒有條理。 | 冰心《兩個家庭》:“好容易回到家里,又看見那凌亂無章的家政,兒啼女哭的聲音,真是加上我百倍的不痛快。” |
luàn qióng suì yù亂瓊碎玉 | 指雪花。 | 明 蘭陵笑笑生《金瓶梅詞話》第一回:“(武松)正在雪里,踏著那亂瓊碎玉歸來。” |
bō luàn zhū bào撥亂誅暴 | 撥:治理;誅:殺戮。平定亂世,誅殺強暴,使天下太平。 | 西漢·司馬遷《史記·秦楚之際月表》:“撥亂誅暴,平定海內,卒踐帝祚,成于漢家。” |
hú yán luàn yǔ胡言亂語 | 指沒有根據,不符實際的瞎說,或說胡話。 | 元 鄭光祖《芻梅香》第二折:“你省可里胡言亂語。” |
zá luàn wú zhāng雜亂無章 | 雜亂:多而亂;無章:沒有條理。混亂而沒有條理。 | 唐 韓愈《送孟東野序》:“其為言也,亂雜而無章。” |
jìn bào zhèng luàn禁暴正亂 | 禁:制止。正:糾正。抑制強暴勢力,治理混亂局面;或禁除暴行,根治叛亂。亦作“禁暴止亂”、“禁暴誅亂”、“禁亂除暴”、“救亂除暴”、“撥亂誅暴”、“止暴禁非”、“禁暴靜亂”。 | 西漢·劉向《戰國策·秦策》:“是我一舉而名實兩附,而又有禁暴正亂之名。” |
nì dào luàn cháng逆道亂常 | 指違背道德綱常。 | 唐 李公佐《謝小娥傳》:“如小娥足以儆天下逆道亂常之心,足以觀天下貞夫孝婦之節也。” |
luàn shì xiōng nián亂世兇年 | 時世動亂,年成極壞。 | |
mǐ qí zhé luàn靡旗轍亂 | 靡:倒下。指車跡錯亂,軍旗倒下。形容軍隊潰敗。 | 《宋書·沈攸之傳》:“未有憑陵我郊沂,侵軼我河縣,而不焚師殪甲,靡旗轍亂者也。” |
xīn huāng yì luàn心慌意亂 | 心里慌亂;沒有主意。 | 清 吳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孩兒自從接了電報之后,心慌意亂。” |
xīn luàn rú má心亂如麻 | 心里亂得像一團亂麻。形容心里十分煩亂。 | 宋 王思明《山居二首(其二)》:“隨緣隨份是生涯,莫使身心亂似麻。” |
yī sī bù luàn一絲不亂 | 一點也不紊亂。形容布置或收拾得非常整齊。 | |
huò luàn tāo tiān禍亂滔天 | 形容災禍、戰亂極其嚴重,天下動蕩不安。 | 《晉書·惠帝紀》:“禍亂滔天,奸逆仍起,至乃幽廢重宮,宗廟紀絕。” |
tiāo huā luàn zhuì天花亂墜 | 從天上落下許多花朵。比喻說話漂亮動聽而不切合實際或用甜言蜜語騙人。也用來形容雪花紛紛飄落。 | 《法華經 序品》:“爾時世尊,四眾圍繞,供養恭敬尊重贊嘆,為諸菩薩說大乘經……是時天雨曼陀羅華、摩訶曼陀羅華、曼殊沙華、摩訶曼殊沙華,而散佛上及諸大眾。” |
zéi chén luàn zǐ賊臣亂子 | 指心懷異志、為奸作惡的人。 | 南朝·梁·蕭子顯《南齊書·崔慧景傳》:“臣竊惟太祖、高宗之孝子忠臣,而昏主之賊臣亂子者,江夏王與陛下,先臣與鎮軍是也。” |
xīng yāo zuò luàn興妖作亂 | 同“興妖作怪”。 | 魏巍《東方》第三部第五章:“特別是還有帝國主義、反動派興妖作亂,時時刻刻都想推翻我們。” |
cuān hōng niǎo luàn攛哄鳥亂 | 攛哄:起哄。亂哄哄群鳥飛舞。形容你一言我一語,嘈雜混亂。 | 明·凌濛初《初刻拍案驚奇》第一卷:“眾人起初吃酒寫合同時,大家攛哄鳥亂,心下還有信有不信的意思。” |
méi liáo méi luàn沒撩沒亂 | 指沒有情緒。 | 明·施耐庵《水滸傳》第七回:“過了兩三日,眾多閑漢都來伺候,見衙內心焦,沒撩沒亂,眾人散了。” |
zuò luàn fàn shàng作亂犯上 | 犯:冒犯。違抗尊長或朝廷,為悖逆或叛亂的行為。 | 清·黃世仲《洪秀全演義》第21回:“智者稱為伐罪吊民,愚者即指為作亂犯上。” |
zhì bù wàng luàn治不忘亂 | 國家大治的時候不要忘記可能發生動亂。 | 《易經·系辭下》:“是故,君子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亂,是以身安而國家可保也。” |
mǐn luàn sī zhì閔亂思治 | 指憐憫亂世而思盼治世。 | |
huò luàn xiāng xún禍亂相尋 | 尋:連續不斷而來。禍患戰亂接連不斷地發生 | 孫中山《心理建設》第六章:“此所以禍亂相尋,江河日下,武人專橫,政客搗亂,而無法收拾也。” |
bō luàn fǎn zhèng撥亂反正 | 撥:治理;亂:指亂世;反:回復;正:正常。指整頓混亂局面;使秩序恢復正常。現在也指糾正錯誤;恢復正確的事理。 | 《公羊傳 哀公十四年》:“撥亂世,反諸正,莫近諸《春秋》。” 東漢 班固《漢書 禮樂志》:“漢興,撥亂反正,日不暇給,猶命叔孫通制禮儀,以正君臣之位。” |
míng yú zhì luàn明于治亂 | 明曉國家治亂的道理。 | 西漢·司馬遷《史記·屈原賈生列傳》:“博聞彊志,明于治亂,嫻于辭令。” |
yǐ zǐ luàn zhū以紫亂朱 | 比喻將奸佞小人當作廉潔公正的君子。 | 先秦 孔子《論語 陽貨》:“子曰:‘惡紫之奪朱也,惡鄭聲之亂雅樂也,惡利口之覆邦家者。’” |
hú yán luàn dào胡言亂道 | 胡言亂語。 | 元·張國賓《合汗衫》第三折:“俺孩兒聽了他胡言亂道巧差排,便待離家鄉做些買賣。” |
xīn fán lǜ luàn心煩慮亂 | 同“心煩意亂”。 | 漢·蔡邕《讓高陽侯印綬符策》:“臣是以宵寢晨興,叩膺增嘆,心煩慮亂,喘呼息吸。” |
rǎn shén luàn zhì染神亂志 | 謂思想受到迷惑擾亂。 | 宋·羅大經《鶴林玉露》卷十:“西山曰:‘此人大非端士,筆頭雖寫得數句詩,所謂本心不正,脈理皆邪,讀之將恐染神亂志,非徒無益。’某佩服其言。” |
fēng kuáng dié luàn蜂狂蝶亂 | 舊指男女間行為放蕩。 | 明 王玉峰《焚香記 允諧》:“那淫奔塢,多少蜂狂蝶亂,畢竟傍誰虛度。” |
fǎn zhèng bō luàn返正撥亂 | 返:回復;正:正常;撥:治理;亂:亂世。整頓混亂局面,恢復正常秩序。 | 唐·杜甫《朝享太廟賦》:“向不遇返正撥亂之主,君臣父子之別;弈葉文武之雄,注意生靈之切。” |
bō luàn fǎn zhèng撥亂返正 | 撥:治理;亂:亂世;返:回復;正:正常。整頓混亂局面,恢復正常秩序。 | 宋·李綱《上皇帝封事》:“撥亂返正,以圖中興。” |
jìn bào jìng luàn禁暴靜亂 | 禁:禁止;靜:平靜。禁除暴行,平靜叛亂。 | 《隋書·經籍志》:“兵者,所以禁暴靜亂者也。” |
yǔ líng xīng luàn雨零星亂 | 同“雨零星散”。 | 明·施耐庵《水滸傳》第五十七回:“王矮虎、一丈青趕了一直,趕不上,呼延灼自投東北上去了。殺的大敗虧輸,雨零星亂。” |
yǎn huā liáo luàn眼花繚亂 | 繚亂:紛亂。眼睛看見復雜紛繁的事物而發花、迷亂。 | 元 王實甫《西廂記》第一本第一折:“似這般可喜娘的龐兒罕曾見,則著人眼花撩亂口難言,魂靈兒飛在半天。” |
hóng zǐ luàn zhū紅紫亂朱 | 古以朱為正色,紫為雜色。紅紫亂朱指雜色混亂正色。比喻邪道取代正道。 | 《論語 陽貨》:“子曰:惡紫之奪朱也。”《孟子注疏 趙岐 題辭》:“正涂壅底,仁義荒怠,佞偽馳騁,紅紫亂朱。” |
pò gǔ luàn rén chuí破鼓亂人捶 | 比喻人失勢受到大家的欺侮。 | 馮驥才《神鞭》:“好啊!破鼓亂人捶呀!等三爺把傻巴兒的辮子揪下來,就砸你的鋪子!” |
zhì luàn ān wēi治亂安危 | 使紛亂的社會得到整治,危急的局勢得以安定。 | 宋·蘇軾《東坡集·司馬溫公行狀》:“其余非天下所以治亂安危者,皆不載。” |
fāng cùn yǐ luàn方寸已亂 | 方寸:指心。心緒紛亂。 | 清 李寶嘉《官場現形記》第三回:“你們別吵!我此刻方寸已亂,等我定一定神再談。” |
luàn tóu cū fú亂頭粗服 | 頭發蓬亂,衣著隨便。形容不愛修飾。 | 明 王彥泓《個人》詩:“雙臉斷紅初卻坐,亂頭粗服總傾城。” |
zhèng shēng luàn yǎ鄭聲亂雅 | 鄭聲:春秋時鄭國的音樂,靡靡之音;雅:莊嚴的雅樂。鄭國淫靡的聲樂擾亂了莊嚴的雅樂。比喻以邪侵正。 | 春秋·魯·孔丘《論語·陽貨》:“子曰:‘惡紫之奪朱也,惡鄭聲之亂雅樂也,惡利口之覆邦家者。’” |
yǎn huā què luàn眼花雀亂 | 形容看見美色或繁復新奇的事物而感到迷亂。 | 明 吳承恩《西游記》第四十一回:“行者急回頭,炒得眼花雀亂,忍不住淚落如雨。” |
cū fú luàn tóu粗服亂頭 | 粗服:粗布衣服;亂頭:蓬頭亂發。形容不講究修飾。 | 南朝 宋 劉義慶《世說新語 容止》:“裴令公有俊容儀,脫冠冕,粗服亂頭皆好。時人以為玉人。” |
hú wéi luàn xìn胡為亂信 | 為:做,干。胡亂地做事,盲目地迷信。 | 明·吳承恩《西游記》第47回:“向后來,再不可胡為亂信,望你把三教歸一。” |
hú zhōu luàn bàng胡謅亂傍 | 吹牛,信口開河。 | 古立高《隆冬》:“那寡婦在屋里也聽見了,開始以為孔馳仁胡謅亂傍,而且也聽不十分懂,后來越聽越覺著并非單純虛張聲勢,于是也慌了神。” |
shì rǎo sú luàn世擾俗亂 | 社會騷亂,風氣敗壞。 | 漢·王充《論衡·治期》:“世擾俗亂,災害不絕,遂以破國亡身滅嗣。” |
zéi zǐ luàn chén賊子亂臣 | 見“賊臣亂子”。 | 唐·魏徵壽《隋書·許善心傳》:“國惡雖諱,君舉必書,故賊子亂臣,天下大懼,元龜明鏡,昭然可察。” |
luàn shì yīng xióng亂世英雄 | 亂世:動亂的不安定的時代;英雄:才能勇武超過常人的人。混亂動蕩時代中的杰出人物。 | 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識鑒》:“曹公少時見喬玄。玄謂曰:‘天下方亂,群雄虎爭,撥而理之非君乎?然君實是亂世之英雄,治世之奸賊。” |
huó bèng luàn tiào活蹦亂跳 | 歡蹦亂跳。 | 曹禺《日出》第四幕:“我一定可以把小東西還是活蹦亂跳地找回來。” |
biàn gǔ luàn cháng變古亂常 | 更改或打亂祖宗常法。 | 《史記 袁盎晁錯列傳論》:“晁錯為家令時,數言事不用;后擅權,多所變更。諸侯發難,不急匡救,欲報私仇,反以亡軀。語曰:‘變古亂常,不死則亡’,豈錯等謂邪!” |
bìn luàn chāi héng鬢亂釵橫 | 鬢:耳邊的頭發;釵:婦女的首飾。耳邊的頭發散亂,釵子橫在一邊。形容婦女心緒不佳,無心梳妝打扮。 | 宋 蘇軾《洞仙歌》詞:“人未寢,倚枕鬢亂釵橫。” |
bèi yán luàn cí悖言亂辭 | 指胡言亂語。 | 《公孫龍子 白馬論》:“以黃馬為非馬,而以白馬為有馬,此飛者入池,而棺槨異處,此天下之悖言亂辭也。” |
qí mí zhé luàn旗靡轍亂 | 謂陣腳已亂,抵擋不住。 | 春秋·魯·左丘明《左傳·莊公十年》:“吾視其轍亂,望其旗靡,故逐之。” |
yǐ wěi luàn zhēn以偽亂真 | 把假的混在真的里面,使真假不分。 | 北齊·顏之推《顏氏家訓·勉學》:“《漢書·王莽贊》云:‘紫色蛙聲,馀分閏位。’謂以偽亂真耳!” |
yì luàn xīn máng意亂心忙 | 猶心忙意亂。 | |
dāng duàn bù duàn,fǎn shòu qí luàn當斷不斷,反受其亂 | 當:應當,應該;斷:決斷。指應該做出決斷的時候不決斷,就會產生禍亂。指做事應當機立斷,否則就會貽害無窮。 | 西漢·司馬遷《史記·齊悼惠王世家》:“道家之言‘當斷不斷,反受其亂’,乃是也。” |
nìng wéi tài píng quǎn,mò zuò lí luàn rén寧為太平犬,莫作離亂人 | 寧:寧愿;莫:不。寧愿做太平年代的狗,也不愿做戰亂年代的人。形容人們遭逢亂世的痛苦心情。 | 明·馮夢龍《醒世恒言》第三卷:“忙忙如喪家之犬,急急如漏網之魚……正是:寧為太平犬,莫作離亂人!” |
luàn yǔ hú yán亂語胡言 | 胡說;瞎扯。 | 元·關漢卿《魯齋郎》第一折:“省可里亂語胡言!” |
huò luàn jiāo xīng禍亂交興 | 興:起。災禍和戰亂交相興起,天下不安。 | 《周書·蘇綽傳》:“衰弊則禍亂交興,淳和則天下自治。” |
luàn kòu mào zǐ亂扣帽子 | 指隨意給別人定性。 | 周立波《山鄉巨變》上卷:“你亂扣帽子。” |
luàn zuò yī tuán亂作一團 | 混雜在一起,形容極為混亂。 | 魯迅《熱風 隨感錄三十三》:“他拿了儒、道士、和尚、耶教的糟粕,亂作一團,又密密的插入鬼話。” |
bīng huāng mǎ luàn兵荒馬亂 | 兵、馬:指戰爭;荒:荒亂。指社會秩序極端不安定。形容戰時社會動蕩不安;混亂的情景。 | 明 李唐賓《梧桐葉》第四折:“不然,那兵荒馬亂,定然遭驅被擄。” |
fú wēi dìng luàn扶危定亂 | 扶助危難,平定禍亂。 | 清·褚人獲《隋唐演義》第83回:“能識人,能愛人才,能為國留得那英雄豪杰,為朝廷扶危定亂。” |
shén hún liáo luàn神魂撩亂 | 撩亂:同“繚亂”,紛亂。指心神紛亂不定。 | 宋·楊澤民《夜游宮》:“致得心腸轉。教令得神魂撩亂。” |
qī huāng bā luàn七慌八亂 | 形容非常慌張混亂。 | 明·馮夢龍《醒世恒言》第27章:“雖然養娘奶子伏侍,到底像小雞失了母雞,七慌八亂,啼啼哭哭。” |
bō luàn zhī cái撥亂之才 | 撥:治理。平定亂世、能使天下恢復安定的人才。 | 清·褚人獲《隋唐演義》第53回:“事到騎虎之勢,家國所關,非真撥亂之才,一代偉人,總難立腳。” |
yì luàn xīn huāng意亂心慌 | 心中驚慌忙亂。 | 清·李寶嘉《官場現形記》第12回:“一旦有警,早已嚇得意亂心慌。” |
méi liú mù luàn眉留目亂 | 神色不寧的情狀。 | 元·施惠《幽閨記·招商諧偶》:“空使我意沉吟,眉留目亂羞難道。” |
xiǎo bù rěn zé luàn dà móu小不忍則亂大謀 | 小事不忍耐就會壞了大事。 | 先秦 孔子《論語 衛靈公》:“巧言亂德,小不忍則亂大謀。” |
shén hūn yì luàn神昏意亂 | 神:精神;意:心意。神志昏沉,心意煩亂。 | 清·李心衡《金川瑣記·陳生》:“問所往,俱無知者。神昏意亂,本立不復能動。” |
jìn bào zhū luàn禁暴誅亂 | 禁除暴行,誅殺叛亂。 | 漢 賈誼《過秦論》:“其強也,禁暴誅亂而天下服;其弱也,五伯征而諸侯從。” |
xiáo luàn shì fēi淆亂是非 | 淆亂:混淆,混亂。故意把正確的說成錯誤的,把錯誤的說成正確的,制造混亂,使是非不清。 | 清·魏秀仁《花月痕》第46回:“該大臣等相顧不發一策,事事仰勞神算,已屬全無心肝,乃猶徇情掩飾,淆亂是非,致令外議沸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