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篇幅關(guān)系,只列出前 100 個力的成語
成語 | 解釋 | 出處 |
---|---|---|
tóng xīn xié lì同心協(xié)力 | 團結(jié)一致;共同努力。協(xié):合。 | 《梁書 王僧辯傳》:“討逆賊于咸陽,誅叛子于云夢,同心協(xié)力,克定邦家。” |
lì bù néng jí力不能及 | 力量達不到。 | 元 無名氏《武王伐紂平話》卷下:“一城百姓見城自摧破,自來搜捉紂王,紂王見兵勢甚大,力不能及?!?/td> |
nǔ jīn bá lì努筋拔力 | 努:用力伸出;拔:超過。凸出青筋,使盡力氣。形容竭盡全力。 | 清·西周生《醒世姻緣傳》第79回:“我拉不上,努筋拔力的替他做了衣服,不自家討愧,還說長道短的哩。” |
lì xué bù juàn力學(xué)不倦 | 力學(xué):努力學(xué)習。倦:疲倦。勤勉學(xué)習而不知疲倦。 | 《舊唐書 子繁傳》:“以其警悟異常,泌之故人為宰相,左右援拯,后得累居郡守,而力學(xué)不倦?!?/td> |
cái jié lì jìn財竭力盡 | 竭:完,盡。錢財和力量全部用盡。比喻生活陷入困窘的境地。 | 漢 古永《黑龍見東萊對》:“百姓財竭力盡,愁恨感天。” |
shī xiàng bó tù,jiē yòng quán lì獅象搏兔,皆用全力 | 比喻對小事情也拿出全部力量認真對付。 | 清·黃宗羲《<稱心寺志>序》:“沾沾卷石之菁華,一花之開落,與桑經(jīng)酈注爭長黃池,則是獅象搏兔,皆用全力爾?!?/td> |
tóng xīn yī lì同心一力 | 同“同心協(xié)力”。 | 晉·袁宏《后漢紀·光武帝紀》:“近欲徙水北營,合于水南,同心一力,人自為戰(zhàn),何有不克哉?” |
bù zì liàng lì不自量力 | 量:估計。不能估計自己的力量。指過高估計自己的實力。 | 唐 玄奘《大唐西域記 摩揭陀國上》:“今諸外道不自量力,結(jié)黨連群,敢聲論鼓,惟愿大師摧諸異道?!?/td> |
lì bù cóng yuàn力不從愿 | 從:依從、順從。心里想做,但是力量夠不上。 | 《晉書·劉琨傳》:“徒懷憤踴,力不從愿,慚怖征營,痛心疾首?!?/td> |
lì dí wàn fū力敵萬夫 | 敵:對抗;夫:成年男子。形容勇力超人。 | 唐·楊炯《唐上騎都尉高君神道碑》:“或體窮三變,潘陸不足以升堂;或力敵萬夫,關(guān)張不足以扶轂。” |
wú néng wéi lì無能為力 | 用不上力量;幫不上忙;指沒有能力或力不能及。 | 清 紀昀《閱微草堂筆記》:“此罪至重,微我難解脫,即釋迦牟尼亦無能為力也?!?/td> |
cái kuì lì chù財匱力絀 | 指錢財缺乏,力量不足。 | 《明史 趙炳然傳》:“浙罹兵燹久,又當宗憲汰侈后,財匱力絀?!?/td> |
shì qióng lì qū勢窮力屈 | 形勢窘迫,力量衰竭。 | 宋·司馬光《戶部侍郎周公神道碑》:“俟其勢窮力屈,然后可招撫也?!?/td> |
fǎ lì wú biān法力無邊 | 法力:佛教中指佛法的力量;后泛指神奇超人的力量。佛法的力量沒有邊際。比喻力量極大而不可估量。 | 明·無名氏《八仙過海》第三折:“小圣我法力無邊,通天達地,指山山崩,指水水跑?!?/td> |
nián fù lì qiáng年富力強 | 年:年歲;富:多;年富:未來的年歲多;指年輕;力:精力。年紀輕;精力旺盛。 | 先秦 孔子《論語 子罕》:“后生可畏” 宋 朱熹注:“孔子言后生年富力強,足以積學(xué)而有待,其勢可畏?!?/td> |
zì bù liàng lì自不量力 | 自己不能正確估計自己的力量。指過高估計自己的力量。 | 先秦 左丘明《左傳 隱公十一年》:“不度德,不量力,不親親,不征辭,不察有罪。” |
guǒ xuè lì zhàn裹血力戰(zhàn) | 猶言浴血奮戰(zhàn)。形容頑強地拼死戰(zhàn)斗。 | 清 姚鼐《孫忠愍祠記》:“指揮之子泰,當建文時,為北平都指揮使;燕師起,與戰(zhàn)于懷來,中矢,裹血力戰(zhàn),竟陷陳死?!?/td> |
kēng qiāng yǒu lì鏗鏘有力 | 形容聲音響亮而有勁。鏗鏹:有節(jié)奏而響亮的聲音。 | 郭小川《痛悼敬愛的周總理》詩:“我們的總理,回答得最為鏗鏘有力;不用語言,而用電閃雷鳴般的一生的經(jīng)歷?!?/td> |
lì bó cái shū力薄才疏 | ?。狠p微;疏:粗疏。力量和才能都很有限。 | 明·施耐庵《水滸傳》第41回:“初世為人,便要結(jié)識天下好漢,奈緣力薄才疏,不能接待,以遂平生之愿?!?/td> |
quán jūn lì qí權(quán)鈞力齊 | 權(quán):權(quán)勢;鈞:通“均”,平均。雙方權(quán)勢力量相當,不分高低。 | 南朝·宋·范曄《后漢書·竇融傳》:“河西斗絕在羌胡中,不同心戮力則不能自守;權(quán)鈞力齊,復(fù)無以相率?!?/td> |
shēn qiáng lì zhuàng身強力壯 | 身體強?。痪νⅰ?/td> | 明 施耐庵《水滸傳》第14回:“最愛刺槍使棒,亦自身強力壯,不娶妻室,終日只是打熬筋骨。” |
wú fù jī zhī lì無縛雞之力 | 縛:捆,綁。雙手連捆綁雞的力氣都沒有。形容身體虛弱或力氣小。 | 元·無名氏《賺蒯通》第一折:“那韓信手無縛雞之力,只淮陰市上兩個少年要他在胯下鉆過去,他就鉆過去了?!?/td> |
wéi lì shì shì惟力是視 | 謂竭盡己力而為。 | 春秋·魯·左丘明《左傳·僖公二十四年》:“除君之惡,惟力是視。” |
shì lì zhī jiāo勢力之交 | 勢:權(quán)勢;交:交往。為權(quán)勢利益進行的交往。指趨炎附勢的朋友。 | 東漢·班固《漢書·張耳陳余傳贊》:“勢力之交,古人羞之?!?/td> |
shī zǐ bó tù,yì yòng quán lì獅子搏兔,亦用全力 | 比喻對小事情也拿出全部力量認真對付。同“獅象搏兔,皆用全力”。 | 茅盾《謹嚴第一》:“獅子搏兔,亦用全力——這一句成語,最足以說明藝術(shù)匠們之無往而不謹嚴,絲毫不肯隨便,” |
duó dé liàng lì度德量力 | 度:衡量。衡量自己的品德;估計自己的能力。指辦事要充分考慮自己的威信和力量。 | 左丘明《左傳 隱公十一年》:“度德而處之,量力而行之?!?/td> |
guǐ gōng shén lì鬼工神力 | 形容技藝精巧超群,非人力所及。 | 元·郝經(jīng)《趙州石橋》詩:“鬼工神力古未有,地維欲絕不鉤連?!?/td> |
wén lì fù shān蚊力負山 | 以蚊蟲的力量能背山。比喻力雖小卻身負重任。 | 戰(zhàn)國·宋·莊周《莊子·應(yīng)帝王》:“其與治天下也,猶涉海鑿河,而使蚊負山也。” |
shén gōng guǐ lì神工鬼力 | 比喻神奇超人的力量。 | 明·郭勛《英烈傳》第42回:“一路之間,提起朱亮祖三字,便膽戰(zhàn)心寒說:‘縱有神工鬼力,那有這等奇異。’” |
qún cè qún lì群策群力 | 策:計策;主意。群:集體;大家人。指發(fā)揮集體的作用;大家一起來想辦法;貢獻力量。 | 漢 揚雄《法言 重黎》:“漢屈群策,群策屈群力。” |
nǔ lì jiā cān努力加餐 | 努力多吃些飯。 | 《文選·古詩十九首》:“棄捐勿復(fù)道,努力加餐飯?!?/td> |
lì bèi gōng bàn力倍功半 | 指事倍功半。形容費力大,收效小。 | 明 劉基《贈陳伯光詩序》:“防微遏幾,百病不生。幾動形見,力倍功半。” |
dān jīng bì lì殫精畢力 | 殫、畢:盡。盡心竭力。 | 明·張居正《示季子懋修》:“甲辰下第,然后揣己力量,復(fù)尋前轍,晝作夜思,殫精畢力,幸而藝成。” |
jì qióng lì qū計窮力屈 | 計:計策;窮、屈:盡,竭。計策、力量都用完了。 | 南朝梁·元帝《馳檄告四方》:“郭默清夷、晉熙附義,計窮力屈,反殺后主?!?/td> |
liàng lì duó dé量力度德 | 衡量自己的德行是否能夠服人,估計自己的能力是否能夠勝任。 | 先秦 左丘明《左傳 隱公十一年》:“度德而處之,量力而行之?!?/td> |
lì dān cái jié力殫財竭 | 殫:盡。力量和財物都已耗盡。 | 唐·白居易《止獄措刑》:“及秦之時,厚獻以竭人財,遠役以殫人力;力殫財竭,盡為完賊,群盜滿山,赭衣塞路;故每歲斷罪,數(shù)至十萬?!?/td> |
bù yí yú lì不遺馀力 | 指毫無保留地使出全部力量。 | 《戰(zhàn)國策 趙策三》:“秦不遺馀力矣,必且破趙軍?!?/td> |
qīng zhù quán lì傾注全力 | 傾注:把精神或力量集中到一個目標。把所有力量集中在一個目標。 | 毛澤東《關(guān)于國際新形勢對新華日報記者的談話》:“以便等到時機一到,就傾注全力,大舉反攻,收復(fù)失地?!?/td> |
wǎng fèi xīn lì枉費心力 | 猶言枉費心機。 | 宋·朱熹《答甘道士書》:“所云筑室藏書,此亦恐枉費心力?!?/td> |
tóng xīn lù lì同心戮力 | 指齊心合力。 | 晉 袁宏《后漢紀 靈帝紀》:“太后新攝政,政之巨細,多委陳蕃、竇武,同心戮力,以獎王室?!?/td> |
dòu zhì dòu lì斗智斗力 | 斗;爭斗;智:智慧,聰明;力:氣力。用智謀來爭勝負,憑力氣分勝負 | 西漢·司馬遷《史記·項羽本紀》:“漢王笑謝曰:‘吾寧斗智,不能斗力。’” |
bèi duō lì fēn備多力分 | 防備的地方多了,力量就會分散。 | |
jì qióng lì jié計窮力竭 | 窮、竭:盡。計謀、力量都用盡了。 | 明 施耐庵《水滸傳》第96回:“喬道清計窮力竭,遂同二將馳入山嶺。” |
xíng yǒu yú lì行有余力 | 謂做好正常工作以后,還有可用的精力。 | 《論語·學(xué)而》:“行有余力,則以學(xué)文?!?/td> |
shēng sī lì jié聲嘶力竭 | 嘶:?。唤撸罕M。嗓子喊??;氣力用盡。形容竭力呼喊。 | 《晚清文學(xué)鈔 轟天雷》:“北山大哭,哭得聲啞力竭,倒是嫂嫂勸住了。” |
shǎo qì wú lì少氣無力 | 氣不壯,沒力量。形容精神不振。 | 明·吳承恩《西游記》第18回:“那女兒認得他父親的聲音,才少氣無力的應(yīng)了一聲道:‘爹爹,我在這里哩。’” |
kǒng wǔ yǒu lì孔武有力 | 形容人很有力氣。 | 《詩經(jīng) 鄭風 羔裘》:“羔裘豹飾,孔武有力。彼其之子,邦之司直?!?/td> |
qí xīn hé lì齊心合力 | 形容認識一致,共同努力。 | 《墨子·尚賢》:“《湯誓》曰:‘聿求元圣,與之戮力同心,以治天下?!?/td> |
guài lì luàn shén怪力亂神 | 指關(guān)于怪異、勇力、叛亂、鬼神之事。 | 先秦 孔子《論語 述而》: “子不語怪、力、亂、神?!?/td> |
mín lì diāo bì民力雕弊 | 雕弊:困苦,衰敗。社會經(jīng)濟衰敗,人民生活困苦。 | 漢·荀悅《漢紀·武帝紀》:“當武帝之時,賦役煩眾,民力雕弊。” |
shì qióng lì jié勢窮力竭 | 大勢已去,力量用盡。指慘敗后的困難處境。 | 金·王若虛《復(fù)之純交說》:“兇乘禍鳩,勢窮力竭,而投諸囚,以伏于幽?!?/td> |
yǒu xīn wú lì有心無力 | 有愿望和打算,但沒有力量付諸實現(xiàn)。 | 南朝·梁·惠皎《高僧傳·義解·竺法曠》:“貧道必當盡誠上答,正恐有心無力耳。” |
qí xīn xié lì齊心協(xié)力 | 協(xié)力:合力。心往一塊想;勁往一處使。 | 《周書 崔謙傳》:“然后與宇文行臺,同心協(xié)力,電討不庭,則桓文之勛,復(fù)興于茲日矣。” |
shǐ lì tóng xīn矢力同心 | 齊心合力。 | 《辛亥革命·關(guān)于南北議合的清方檔案》:“方今人心趨共和,決無第二問題,不獨東南十數(shù)省矢力同心,即西北各省聞亦均表同意?!?/td> |
jīng qiáng lì zhuàng精強力壯 | 精力充沛。 | |
zhì jìn lì qióng智盡力窮 | 智慧和能力都已用盡。 | 蔡東藩《唐史演義》第八回:“世充只有一城,智盡力窮,旦暮可克?!?/td> |
lù lì tóng xīn戮力同心 | 戮力:合力;同心:齊心。齊心合力。形容團結(jié)一致。 | 先秦 左丘明《左傳 成公十三年》:“昔逮我獻公,及穆公相好,戮力同心,申之以盟誓,重之以昏姻?!?/td> |
qiáo shén cuì lì憔神悴力 | 謂竭盡心力。 | 清·曾國藩《送劉椒云南歸序》:“又將有他說者出,為群意氣之所會,則又憔神悴力而趨之?!?/td> |
jí zhì xié lì輯志協(xié)力 | 指同心合力。 | |
wù běn lì sè務(wù)本力穡 | 本:農(nóng)業(yè);穡:收割谷物。指努力從事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勞動。 | 宋·蘇軾《商鞅論》:“秦之所以富強者,孝公務(wù)本力穡之效,非鞅流血刻骨之功也?!?/td> |
lì dí qiān jūn力敵千鈞 | 敵:抵擋;鈞:古代重量單位,合當時三斤。形容力氣大,能抵擋住幾萬斤。 | 《漢書·敘傳上》:“良樂軼能于相,馭烏獲抗力于千鈞?!?/td> |
yǒu shēng lì liàng有生力量 | ①原指軍隊中的兵員和馬匹。亦泛指有戰(zhàn)斗力的部隊。②指充滿活力的力量。 | 毛澤東《集中優(yōu)勢兵力,各個殲滅敵人》:“集中兵力各個殲敵的原則,以殲滅敵軍有生力量為主要目標,不以保守或奪取地方為主要目標?!?/td> |
yǒu qì méi lì有氣沒力 | 見“有氣無力”。 | 明·馮夢龍《醒世恒言》第三十七卷:“子春一心想著要那老者的銀子,又怕他說謊,這兩只腳雖則有氣沒力的,一步步蕩到波斯館來;一雙眼卻緊緊望那老者在也不在?!?/td> |
chén lì jiù liè陳力就列 | 陳力:貢獻才力;就:擔任;列:官職、職位。能貢獻才力,擔任相應(yīng)的官職。 | 《論語·季氏》:“周任有言曰:‘陳力就列,不能者止。’” |
jì qióng lì jí計窮力極 | 見“計窮力竭”。 | 明·馮夢龍《情史類略·東御史妓》:“妓曰:‘然則君將何往?’東謂:‘計窮力極,終還家,功名事終直之耳?!?/td> |
guǐ gōng shén lì鬼功神力 | 形容事物精妙高超,非人力所能為。 | 元·郝經(jīng)《趙州石橋》詩:“鬼功神力古未有,地維欲絕還鉤連?!?/td> |
xiào tì lì tián孝悌力田 | 指孝順父母,尊敬兄長,努力務(wù)農(nóng)。 | 《漢書 文帝紀》:“其遣謁者勞賜三老、孝者帛人五匹,悌者、力田二匹……以戶口率置三老孝悌力田常員?!?/td> |
lì bù shèng rèn力不勝任 | 勝任:擔當?shù)闷鸹虺惺艿米?。能力不夠;難以擔當任務(wù)。 | 《周易 系辭下》:“德薄而位尊,知小而謀大,力小而任重,鮮不及矣……言不勝其任也?!?/td> |
mián lì bó cái綿力薄材 | 力量小,沒有什么才能。 | 東漢 班固《漢書 嚴助傳》:“越人綿力薄材,不能陸戰(zhàn)?!?/td> |
xī xīn lù lì悉心戮力 | 悉心:盡心。竭盡智慧和力量。 | 《晉書·武帝記》:“其內(nèi)外眾官,各悉心戮力,以康庶事。” |
áo xīn fèi lì熬心費力 | 耗費心神和氣力。 | 馬烽《太陽剛剛出山》:“我熬心費力辦農(nóng)業(yè)社,結(jié)果給組織上留下這么個印象。” |
yǐ lì fú rén以力服人 | 服:制服。用強力使人服從。 | 先秦 孟軻《孟子 公孫丑上》:“以力服人者,非心服也,力不贍也;以德服人者,中心悅而誠服也,如七十子之服孔子也。” |
dān cái jié lì殫財竭力 | 殫、竭:盡。用盡所有的財力和人力。形容竭盡全力。 | 唐·李邕《海州大云寺禪院碑》:“粵若殫財竭力,刻桷雕題,積四三年,模造化意?!?/td> |
shén chí lì kùn神馳力困 | 形容心神向往,情思昏沉。 | 明·汪道昆《沽水悲》:“可憐素手明于雪,只恐回身化作云,洛神既去,寡人神馳力困,我想那孤館獨眠怎捱到曉。” |
ài rì xī lì愛日惜力 | 珍惜時間,不虛擲精力。 | 晉 陳壽《三國志 吳志 孫和傳》:“且志士愛日惜力 ,君子慕其大者,高山景行,恥非其次。” |
liàng xiǎo lì wēi量小力微 | 數(shù)量很少,力量微薄。 | 魯迅《華蓋集·通訊》:“現(xiàn)在的各種小周刊,雖然量小力微,卻是小集團或單身的短兵戰(zhàn),在黑暗中,時見匕首的閃光。” |
jìn xīn jìn lì盡心盡力 | 指費盡心力。 | 《晉書 王坦之傳》:“且受遇先帝,綢繆繾綣,并志竭忠貞,盡心盡力,歸誠陛下,以報先帝?!?/td> |
zì shí qí lì自食其力 | 依靠自己的勞動來謀生。 | 東漢 班固《漢書 食貨志》:“今驅(qū)民而歸之農(nóng),皆著于本,使天下各食其力?!?/td> |
cái dān lì pū財殫力痡 | 殫:竭盡;痡:過度疲勞。錢財枯竭,民力疲困。 | 唐 李華《吊古戰(zhàn)場文》:“漢傾天下,財殫力痡?!?/td> |
jì jìn lì qióng計盡力窮 | 窮:盡。計謀、力量都用盡了。 | 《周書 韋孝寬傳》:“齊人歷年赴救,喪敗而反,內(nèi)離外叛,計盡力窮?!?/td> |
huí tiān zhī lì回天之力 | 回天:能夠扭轉(zhuǎn)難以挽回的局勢。原指論證有力;能挽回局勢;現(xiàn)比喻力量巨大;能挽回很難挽回的局勢。 | 《新唐書 張玄素傳》:“張公論事,有回天之力,可謂仁人之言哉?!?/td> |
quǎn mǎ zhī lì犬馬之力 | 猶犬馬之勞。表示心甘情愿受人驅(qū)使,為人效勞。 | 明·施耐庵《水滸傳》第67回:“不才愿施犬馬之力,同共替天行道?!?/td> |
dān jīng jié lì殫精竭力 | 猶殫精畢力。 | 明·胡應(yīng)麟《詩藪·古體中》:“而其敘致周折,語意神奇處,更千百年大匠國工,殫精竭力不能恍惚?!?/td> |
tóng lì xié qì同力協(xié)契 | 猶言同心協(xié)力。 | 《南史·宋紀·武帝》:“同力協(xié)契,所在蜂起。” |
cái dān lì jié財殫力竭 | 錢財和力量全部用盡。比喻生活陷入困窘的境地。 | 《晉書 劉毅傳》:“自桓玄以來,驅(qū)蹙殘敗,至乃男不被養(yǎng),女無匹對,逃亡去就,不避幽深,自非財殫力竭,無以至此?!?/td> |
qí xīn bìng lì齊心併力 | 形容認識一致,共同努力。同“齊心協(xié)力”。 | |
shēn dān lì báo身單力薄 | 人少力量不大。 | 柯云路《衰與榮》:“噯,年輕人,你們怎幺瞎擠?夏平站在后面護他,身單力薄,也護不住?!?/td> |
huí tiān wú lì回天無力 | 回天:比喻力量大,能移轉(zhuǎn)極難挽回的時勢;無力:沒有力量。比喻局勢或病情嚴重,已無法挽救。 | 清 馮起鳳《昔柳摭談 秋風自悼》:“后探得的耗,萬箭攢心,臟腑欲裂。但木已成舟,回天乏術(shù)?!?/td> |
dì chǒu lì dí地丑力敵 | 謂土地相似,力量相當。 | 章炳麟《封建考》:“故文武可以王,而桓文終于伯;由周兵革繕完,欲兼并之固難也。地丑力敵,不日尋干戈不已。” |
lì jié shēng sī力竭聲嘶 | 嗓子喊啞了,力氣用盡了。形容拼命地叫喊。 | 清 梁啟超《意大利建國三杰傳 結(jié)論》:“度未有不索然氣沮,力竭聲嘶,一蹶再蹶,而吾喪我者?!?/td> |
shì jūn lì dí勢鈞力敵 | 見“勢均力敵”。 | 《宋史·蘇轍傳》:“及勢鈞力敵,則傾陷安石,甚于仇讎,世尤惡之。” |
lì jūn shì dí力均勢敵 | 雙方力量相等,不分高低。 | 《尹文子》:“兩智不能相使,兩賢不能相臨,兩辨不能相屈。力均勢敵故力。” |
lì suǒ néng jí力所能及 | 及:達到。自己的力量能達到。 | 唐 裴铏《傳奇 韋自東》:“殿于宏壯,林泉甚佳,蓋唐開元中萬回師弟子之所建也;似驅(qū)役鬼工,非人力所能及?!?/td> |
lì suǒ bù jí力所不及 | 及:達到。憑自己的力量不能做到。 | 宋 釋惠洪《石門文字禪》:“平生所未見之文,公力所不及之義,備聚其中?!?/td> |
bǐ quán liàng lì比權(quán)量力 | 比:比較;量:估量。比較衡量兩方面的權(quán)力和力量。 | 漢 賈誼《過秦論上》:“試使山東之國與陳涉度長挈大,比權(quán)量力,則不可同年而語矣?!?/td> |
lì jūn shì dí力鈞勢敵 | 同“力均勢敵”。 | 《逸周書·史記》:“昔有南氏,有二臣貴寵,力鈞勢敵,競進爭權(quán),下爭朋黨?!?/td> |
xié xīn lù lì協(xié)心戮力 | 思想一致,并同努力。 | 《新唐書·韋陟傳》:“若不齋盟質(zhì)信,以示四方,知吾等協(xié)心戮力,則無以成功。” |
tōng lì hé zuò通力合作 | 不分彼此;共同努力。通:聯(lián)合。 | 先秦 孔子《論語 顏淵》:“盍徹乎”宋 朱熹注:“一夫受田百畝,而與同溝共井之人,通力合作,計畝均收?!?/td> |
jīng pí lì jìn精疲力盡 | 精神疲憊,力氣用盡。形容精神和身體極度疲勞。 | 明 馮夢龍《醒世恒言 張淑兒巧智脫楊生》:“我已筋疲力盡,不能行動。” |
dí lì jiǎo qì敵力角氣 | 以力氣相斗。 | 漢·王充《論衡·譋時》:“敵力角氣,能以小勝大者希,爭強量功,能以寡勝眾者鮮?!?/t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