節度
詞語解釋
節度
官名。三國吳孫權始置,掌管軍糧。至唐以后則為領兵之官。即節度使。
英official;
管轄,管理。
例南唐為奉化軍節度。(軍,區劃名稱。)——宋·陸游《過小孤山大孤山》
英administer;
節度
節制調度;部署。
英be moderate in;
規則;分寸。
例日月之行,有常節度。
英rule;
引證解釋
節序度數。指歷象上據以推算天體運行、季節變化的度數。
引《史記·天官書》:“斗為帝車,運于中央,臨制四鄉。分陰陽,建四時,均五行,移節度,定諸紀,皆繫於斗。”
規則;法則。
引漢?王充 《論衡·明雩》:“日月之行,有常節度,肯為徙市故,離畢之陰乎?”
宋?葛立方 《韻語陽秋》卷十九:“﹝ 東坡 ﹞在 黃州 自作蜜酒, 惠州 自作桂酒,皆一試而止,蓋出於一時之戲劇,未必皆中節度耳。”
明?吳承恩 《<春秋列傳>序》:“觀之六代之樂,其規條節度豈不極盛也哉!”清?紀昀 《閱微草堂筆記·姑妄聽之一》:“灰焙之法必有節度,亦必有宜忌。”猶節制,約束。
引《漢書·循吏傳·龔遂》:“功曹以為 王生 素耆酒,亡節度,不可使。”
《宋書·江夏文獻王義恭傳》:“供用奉身,皆有節度,奇服異器,不宜興長。”
《舊唐書·田緒傳》:“初, 田悅 性儉嗇,衣服飲食,皆有節度,而 緒 等兄弟,心常不足。”調度;指揮。
引《后漢書·劉虞傳》:“初,詔令 公孫瓚 討 烏桓,受 虞 節度。”
北齊?顏之推 《顏氏家訓·歸心》:“潮汐去還,誰所節度?”
宋?李綱 《上道宗太上皇帝封事》:“遣大臣……盡統諸將,聽其節度,推轂授師,不從中制,使兵勢不分。”
《清史稿·禮志九》:“中建黃纛為中軍,兩翼斜行建紅、白二纛為表,兩翼末國語曰烏圖哩,各建藍纛為表,皆受中軍節度。”見“節度使" class=primary href=/cidian/ci-149b4a6d97>節度使”。
國語辭典
節度
節氣。
引《史記·卷二七·天官書》:「分陰陽,建四時,均五行,移節度,定諸紀,皆系于斗。」
法度。
引《三國志·卷二九·魏書·方技傳·華佗傳》:「心解分劑,不復稱量,煮熱便飲,語其節度,舍去輒愈。」
指揮、調度。
引《后漢書·卷四七·班超傳》:「帝知超忠,……令邑詣超受節度。」
職官名。三國吳所設,掌管軍糧。
節度使的簡稱。參見「節度使」條。
網絡解釋
節度
節序度數
。指歷象上據以推算天體運行、季節變化的度數。
相關文獻:
《史記·天官書》:“斗為帝車,運于中央,臨制四鄉。分陰陽,建四時,均五行,移節度,定諸紀,皆系於斗。”
分字解釋
※ "節度"的意思解釋、節度是什么意思由CNDU漢語詞典查詞提供。
節度造句
1.具體措施,第一步是通過杯酒釋兵權剝奪中央及各地節度使的兵權。
2.今則鮮衣美食,坐耗縣官,每有寇至,節度使邀與俱進,則云申取中尉處分;比得其報,虜去遠矣。
3.懂得養生的人,會取法于天地陰陽變化的規律,飲食有節度,起居有規律,所以能夠形體和精神俱旺,協調統一,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
4.謖違亮節度,舉動失宜,大為張邰所破。
5.既有出身名門望族的宰相韋昭度,也有原是賣大餅的西川節度使陳敬碹。
6.朱全忠同州報捷破敵萬余,斬將數員,僖宗李儼得奏表大喜,擬詔加封朱全忠河中行營招討副使,汴州節度使,命其再往河間府與諸侯會合進兵長安。
7.報告將軍,各鎮節度使均派信使前來送信,請將軍過目。
8.即遣興圣宮使耶律壽寧、給事中知制誥李奎充祭奠使;天德軍節度使耶律卿寧、大理卿和道亨、河西軍節度使耶律嵩、引進使馬世卿充兩宮吊慰使。
9.壬戌,姚古坐擁兵逗遛,貶為節度副使、安置廣州。
10.戊戌,以神策普潤鎮使蘇光榮為涇州刺史、四鎮北庭行軍涇原節度使。
11.一座建筑用來拍攝節度使府邸的內院廂房、議事廳、宴會等內景戲,而另外一座建筑則是聶隱娘的家、田興家以及空空兒所在的煉丹房。
12.田氏世襲魏博節度使一職,盤踞魏博四十九年不入朝廷,不忠之心昭然若揭。
13.韓侂胄自以為有擁立之功,對節度使垂涎三尺,也遭到裁抑。
14.他前身的記憶對這里的印象并不多,只知道鎮寧軍節度府就建在這里,周圍大多為富戶居住,不是他這種窮小子敢隨便來的地方。
15.道與天平節度使、侍衛馬步都虞候景延廣議,以國家多難,宜立長君,乃奉廣晉尹齊王重貴為嗣。
16.與此同時,不少節度使也紛紛上表朝廷攻擊王叔文等人,與俱文珍等宦官內外呼應,陰謀廢立。
17.公元907年,為求在亂世中茍全性命,唐朝第二十位皇帝,年僅十六歲的昭宣帝李柷,將帝位禪讓給四鎮節度使、梁王朱溫。
18.至于桑干,去代二百余里,長史諸將皆以為新涉遠,士馬疲頓,又受節度,不得過代,不可深進違令輕敵。
19.十一月丙午,幸鎮寧軍節度使張令鐸第視疾。
20.私賣生鐵與武器到草原,依節度使府衙令,按通敵論處,劉青山,你真的不怕掉腦袋么,滅族么?
相關詞語
- yī nián yī dù一年一度
- yī dù一度
- yī zhī bàn jié一支半節
- yī zhī yī jié一枝一節
- yī b?i bā shí dù一百八十度
- yī zhī yī jié一肢一節
- yī zhī bàn jié一肢半節
- yī zhì zhī jié一致之節
- yī yáng jié一陽節
- qī jié biān七節鞭
- wàn xiàng jié萬向節
- wàn shòu shèng jié萬壽圣節
- wàn shòu jié萬壽節
- sān sān jié三三節
- sān yuán jié三元節
- sān bā jié三八節
- sān fēn zhōng rè dù三分鐘熱度
- sān dà jié三大節
- sān dù三度
- sān bǎi liù shí jié三百六十節
- sān jié三節
- sān jié liǎng shòu三節兩壽
- sān jié rén三節人
- sān jié rén cóng三節人從
- sān jié gùn三節棍
- sān yáng jié三陽節
- shàng yuán jié上元節
- xià jié下節
- bù xiū xiǎo jié不修小節
- bù kě kuí duó不可揆度
- bù hé jié不合節
- bù dù不度
- bù dù dé,bù liáng lì不度德,不量力
- bù jū xiǎo jié不拘小節
- bù jū xì jié不拘細節
- bù jié不節
- zhuān jié專節
- shì dù世度
- dōng yìn dù gōng sī東印度公司
- dōng zǔn xī jié東撙西節
- li?ng jié gùn兩節棍
- yán jié嚴節
- sàng shēn shī jié喪身失節
- zhōng hé jié中和節
- zhōng dù中度
- zhōng qiū jié中秋節
- zhōng wěi dù中緯度
- zhōng jié中節
- fēng dù豐度
- fēng dù piān piān豐度翩翩
- fēng jié豐節
- lín jiè wēn dù臨界溫度
- dān jié丹節
- jǔ jié舉節
- yì dù義度
- yì jié義節
- lè jié樂節
- guāi dù乖度
- guāi jié乖節
- jiǔ jié zhàng九節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