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xún lì
注音ㄒㄨㄣˊ ㄌ一ˋ
1.同時這一部分還介紹了循吏傳播儒家文化的社會背景和時代條件.
2.后世專尚慈惠,或以煦煦為仁者當之,失循吏之義矣。
3.筆者正是在前人與時賢的有關研究成果的基礎之上,將歷史時間界定在西漢昭宣時期,著重對此時期的循吏作了深入探討。
4.博學能文,為政平和,對百姓很寬松和氣,深受吏民愛戴,稱他有古代循吏(奉職守法的官吏)之風。
5.循吏和酷吏在我國歷史上分別代表兩種不同的官吏類型。
6.有學者遍閱二十五史,發(fā)現(xiàn)各代《循吏傳》的擇人標準都定得十分高,可說是好中選優(yōu),優(yōu)中選萃,百千萬中擇一。
7.循吏一詞,本為太史公所創(chuàng),意指那些勤政利民,剛正不阿,執(zhí)法無私的官員。
8.北宋中期的詩人梅摯生平雖不煊赫,但為官清廉,正直敢言,堪稱循吏。
9.明前期的清官循吏數(shù)量較多,形成一個群體,明中后期的清官循吏數(shù)量銳減,成為偶發(fā)的個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