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shǐ kē
注音ㄕˇ ㄎㄜ
唐代科舉考試科目之一。
唐 代科舉考試科目之一。
引《新唐書·選舉志上》:“諫議大夫 殷侑 言:‘三史為書,勸善懲惡,亞於六經。比來史學都廢,至有身處班列,而朝廷舊章莫能知者。’於是立史科及三傳科。”
宋?王溥 《唐會要·貢舉中》:“伏惟國朝故事,國子學有文史直者,宏文館宏文生,并試以《史記》、兩《漢書》、《三國志》,又有一史科……伏請置前件史科,每史問大義一百條,策三道。義通七,策通二以上為及第。”
史科(shǐ kē )是唐代科舉考試科目之一。出自《新唐書·選舉志上》。
1.劉節曾因為堅持當時所謂的“資產階級唯心史觀”,明確地提出了“反對把階級斗爭理論運用到歷史科學研究”而遭到全國性的批判。
2.并評價了翦伯贊的史料觀及其對史料學方面的探討的科學性和創新性,及其對歷史科學發展的積極影響和作用。
3.如果說考克斯近乎取之不盡的熱情有助于吸引大批觀眾,那么這兩部系列紀錄片亦從自然史科教片中較為常用的跨地域廣闊視野中獲益匪淺。
4.一次英文考試,遇到一個特別難的閱讀理解。英文很爛的歷史科代表卻拿了高分,分享經驗:我只看懂數字,只看懂了生和死,還有男和女。
5.歷史科評卷組組長、華南師范大學陳文海教授點評,今年的歷史試題具有幾個較為鮮明的特點。
6.理論科學關注普遍規律,歷史科學關注獨特事件的解釋。
7.在這些招貼畫旁邊還貼著該州標準考試歷史科目的題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