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sì fāng zhì
注音ㄙˋ ㄈㄤ ㄓˋ
繁體四方誌
《左傳·僖公二十三年》:“﹝姜氏﹞謂公子(重耳)曰:'子有四方之志,其聞之者,吾殺之矣。'”后以“四方志”指經營天下或安邦定國的遠大志向。
后以“四方志”指經營天下或安邦定國的遠大志向。
引《左傳·僖公二十三年》:“﹝ 姜氏 ﹞謂公子( 重耳 )曰:‘子有四方之志,其聞之者,吾殺之矣。’”《三國志·魏志·荀攸傳》:“天下方有事,而 劉表 坐保 江 漢?之閒,其無四方志可知矣。”
晉 歐陽建 《臨終詩》:“茍懷四方志,所在可游盤。”
明?何景明 《東河三月晦日》詩:“平生四方志,回首欲求安。”
四方志,讀音sì fāng zhì ,漢語詞語,基本意思為經營天下或安邦定國的遠大志向。
1.以前,一起同過鄉,一起同過窗,一起拿獎狀,一起有夢想。如今,你就要穿戎裝,抱槍保家鄉,心懷四方志,為國爭榮光。我衷心的祝福你:堅強、堅強再堅強,爭光、爭光、再爭光。
2.男兒四方志,豈久困泥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