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年體
詞語解釋
編年體
一種按時間順序編排史實的史書體裁。
英in the style of annals; in chronological order;
引證解釋
中國 傳統(tǒng)史書的一種體裁。特點是按時間順序編排史實。 《竹書紀(jì)年》、《春秋》為 中國 最早的編年體史書。 漢?司馬遷 改編年為紀(jì)傳, 漢?荀悅 又改紀(jì)傳為編年,自是紀(jì)傳與編年并行。至 宋?司馬光 撰《資治通鑒》,上起 周威王 二十二年,下迄 五代 末,前后1362年,以通史編年,成為編年體史書的巨著。編年體以年月為經(jīng),以事實為緯,容易看出同時期各事件之間的聯(lián)系,但記事前后分隔,首尾難以聯(lián)貫,歷史人物的生平和典章制度等也不易詳其源委。
國語辭典
編年體
按年代先后順序列記事實的史書體裁。如《春秋》、《資治通鑒》都是編年體的史學(xué)巨著。
網(wǎng)絡(luò)解釋
編年體
編年體是中國傳統(tǒng)史書的一種體裁,它是以年代為線索編排有關(guān)歷史事件。編年體史書以時間為中心,按年、月、日順序記述史事。因為它以時間為經(jīng),以史事為緯,比較容易反映出同一時期各個歷史事件的聯(lián)系。 例如:《春秋》《左傳》《資治通鑒》《竹書紀(jì)年》《漢紀(jì)》《后漢紀(jì)》《國榷》。
分字解釋
※ "編年體"的意思解釋、編年體是什么意思由CNDU漢語詞典查詞提供。
編年體造句
1.綜述有敘有議,以敘為主;大事記采用編年體和紀(jì)事本末相結(jié)合語體文記述,其余均采用記敘文體。
2.志文為記述體,大事記為編年體和紀(jì)事本末體,人物志為紀(jì)傳體,凡例、圖、表為說明文字。
3.纂修官按纂修凡例加以選編,以編年體詳盡記載皇帝的用人行政和朝章國故。
4.接下來的展覽陳列采用史學(xué)編年體與記事體方式展開,場景式地展示了六大版塊。
5.這本書成為中國歷史上第一部編年體通史,是中國古代珍貴的文化遺產(chǎn)。
6.在編年體的模式之下,傳記性、游記性以及戲劇性的次情節(jié)類型也都存在著。
7.章節(jié)應(yīng)該按照編年體的順序來安排,并且應(yīng)該清楚明了的。
8.這部紀(jì)傳體的晉史之所以誤作編年體的史書,也是有因可尋的。
9.好像許多長篇編年體敘事性做品一樣,它注重挖掘細(xì)節(jié),不過這能否可取尚有爭議。
10.這一體例的設(shè)計,強化了編年體文學(xué)史的表現(xiàn)力。
11.2011年不過是對編年體歷史記載的古代風(fēng)俗的新認(rèn)識,一年一度繞著太陽旅行的必然起點。
相關(guān)詞語
- nián dài年代
- rén tǐ人體
- tǐ yìn體胤
- shào nián gōng少年宮
- tǐ néng體能
- zhōu nián周年
- zhěng tǐ整體
- shí tǐ實體
- biàn tǐ lín shāng遍體鱗傷
- biān zào編造
- pò tǐ shū破體書
- jì nián紀(jì)年
- nián huà年畫
- nián zh?ng年長
- yuán nián元年
- yǔ tǐ shī語體詩
- shí tǐ f?實體法
- shēn nián身年
- měi nián每年
- nián wěi年尾
- luǒ tǐ裸體
- guò nián過年
- dà nián大年
- biān zhì編制
- qù nián去年
- g?i biān改編
- duō nián多年
- xi?ng nián享年
- tǐ wèi體位
- shào nián zǐ少年子
- lì tǐ ji?o立體角
- fēng nián豐年
- tiān tǐ天體
- cháng fāng tǐ長方體
- biān xu?n編選
- tǐ fū體膚
- tǐ yù體育
- xi?o nián yè小年夜
- liú nián流年
- mò nián末年
- jí tǐ zhǔ yì集體主義
- zhī mìng zhī nián知命之年
- hé biān合編
- biān nián shǐ編年史
- quán tǐ xué全體學(xué)
- nián jià年假
- tǐ xī體悉
- tǐ wù體悟
- l?o nián老年
- nián yòu年幼
- nián nián年年
- kuà nián dù跨年度
- qīng nián jié青年節(jié)
- lì nián歷年
- sī xi?ng tǐ xì思想體系
- wàn nián lì萬年歷
- jī tǐ肌體
- nián jiān年間
- lì fāng tǐ立方體
- sòng nián pán送年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