及第
詞語解釋
及第
指科舉考試考中,特指考中進士,明清兩代只用于殿試前三名。
例狀元及第。
英pass an imperial examination;
翻譯
- 英語 to pass an imperial examination
- 法語 passer un examen impérial
引證解釋
科舉應試中選。因榜上題名有甲乙次第,故名。 隋 唐?只用于考中進士, 明?清 殿試之一甲三名稱賜進士及第,亦省稱及第。
引唐?韓愈 《與祠部陸員外書》:“其后一二年,所與及第者,皆赫然有聲。”
宋?高承 《事物紀原·學校貢舉·及第》:“漢?之取士,其射策中者,謂之高第, 隋 唐?以來,進士諸科,遂有及第之目。”
清 沉濤 《瑟榭叢談》卷下:“編修以 乾隆 壬辰第二人及第。”
國語辭典
及第
舊稱科舉中試為「及第」。
引《新唐書·卷四四·選舉志上》:「凡秀才,試方略策五道,以文理通粗為上上、上中、上下、中上、凡四第為及第。」
元·關漢卿《竇娥冤·第四折》:「老夫自到京師,一舉及第,官拜參知政事。」近登第 登科 中式
反不第 落榜 落第
網絡解釋
及第
及第指科舉考試應試中選,因榜上題名有甲乙次第,故名。隋唐只用于考中進士,明清殿試之一甲三名稱賜進士及第,亦省稱及第,另外也分別有狀元及第、榜眼及第、探花及第的稱謂。
分字解釋
※ "及第"的意思解釋、及第是什么意思由CNDU漢語詞典查詞提供。
及第造句
1.高考成績始出現,快馬加鞭喜信傳。古有狀元金鸞殿,今有北大清華園。鮮花掌聲連成片,開心鑼鼓已宣天。出類拔萃遂心愿,親朋好友俱開顏。祝:狀元及第,好運連連!
2.它占地面積5600平方米,含“三元及第才千頃,一品當朝祿萬鐘”之意。
3.伍湛記及第粥已經有半個多世紀的歷史了,全稱“三元及第粥”,是取古時科舉考試高中頭名的“狀元”、“會元”和“解元”的意思而命名的。
4.一甲3名將獲賜進士及第,二甲和三甲分別獲賜進士出身和同進士出身。
5.抵達龍泉關第九十四師及第三十八軍第五二九旅奉命馳援忻口。
6.科舉制度在明清時代趨于成熟,分為鄉試、會試和殿試三級,三場考試都拿第一,就是大名鼎鼎的“三元及第”。
7.楚炳文及其父皆狀元及第,兄弟楚丙義乃探花出身,當今圣上重文,這樣的楚府自然貴不可言。
8.“但得一個并頭蓮,煞強如狀元及第”。
9.在門蔭制度之下,秦塤已經官居敷文閣待制了,可是秦檜還不滿意,他存心要秦塤通過省試、殿試,博取狀元及第的榮譽。
10.廣東著名的粥品“及第粥”,又叫狀元及第粥、三元及第粥,其實質是一碗包羅豬肉丸、豬肝、豬粉腸的豬雜粥。
11.如若成功,到時高官厚祿位極人臣,即使加太子太保又如何?至于畢懋康,沒想到他一個進士及第的御史,竟然還是格物大才,又在兵部任上自行造出堪比西洋的火器。
12.共計4顆三級原核,分別是第二天獵殺的一頭二尾狐,第三天獵殺的一頭噬齒鼠和鐵刺斑豬以及第四天的一頭黑狼。
13.在科舉時代,經過鄉試、會試、殿試,得第一名者,稱“三元及第”。
14.捐納也有其好處啊,雍正爺時期的3個模范總督,李衛是捐納出身,鄂爾泰是祖宗余蔭,田文鏡是監生出身,竟沒有一個是正兒八經的進士及第。
15.佩服,佩服,小公子博學強記,將來一定會是一位狀元及第之才。
16.第二卷主角行動軌跡圖1中,主要涉及第二卷前半部分章節的潭林行動軌跡,主要建筑為東華門、太醫院、東藥房、金水河等。
17.安瓦爾除了將納拉列為第一答辯人之外,他也將前鋒報公司及前鋒報集團總編輯阿都阿茲依沙列為第二及第三答辯人。
18.在談到如何進一步加強甬港經濟合作時,葉澍說,CEPA第一階段及第二階段的開放為甬港雙方帶來極為有利的機遇。
19.我姥爺說過,魁星,又名大魁星君,因為長的丑陋,三次狀元及第都沒…沒被賜瓊林宴,一怒之下將裝書的木斗踢倒,死后被封北斗星君!
20.三元及第粥廣州林林總總的粥品中,最著名的還是“及第粥”。
相關詞語
- yī rén fēi shēng,xiān jí jī quǎn一人飛升,仙及雞犬
- yī jì yī jí一繼一及
- sān yuán jí dì三元及第
- shàng dì上第
- xià dì下第
- bù jí不及
- bù jí zhī fǎ不及之法
- bù jí shì不及事
- bù jí shí不及時
- bù jí gé不及格
- bù jí qiū不及秋
- bù kě qǐ jí不可企及
- bù dé jí不得及
- bù dì不第
- shì jí世及
- dōng dì東第
- dōng fēng dì yī zhī東風第一枝
- zhōng guó gòng chǎn dǎng dì yī cì quán guó dài biǎo dà huì中國共產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
- zhōng guó gòng chǎn dǎng dì qī cì quán guó dài biǎo dà huì中國共產黨第七次全國代表大會
- zhōng guó gòng chǎn dǎng dì sān cì quán guó dài biǎo dà huì中國共產黨第三次全國代表大會
- zhōng guó gòng chǎn dǎng dì jiǔ cì quán guó dài biǎo dà huì中國共產黨第九次全國代表大會
- zhōng guó gòng chǎn dǎng dì èr cì quán guó dài biǎo dà huì中國共產黨第二次全國代表大會
- zhōng guó gòng chǎn dǎng dì wǔ cì quán guó dài biǎo dà hùi中國共產黨第五次全國代表大會
- zhōng guó gòng chǎn dǎng dì bā cì quán guó dài biǎo dà huì中國共產黨第八次全國代表大會
- zhōng guó gòng chǎn dǎng dì liù cì quán guó dài biǎo dà huì中國共產黨第六次全國代表大會
- zhōng guó gòng chǎn dǎng dì shí yī cì quán guó dài biǎo dà huì中國共產黨第十一次全國代表大會
- zhōng guó gòng chǎn dǎng dì shí sān cì quán guó dài biǎo dà huì中國共產黨第十三次全國代表大會
- zhōng guó gòng chǎn dǎng dì shí èr cì quán guó dài biǎo dà huì中國共產黨第十二次全國代表大會
- zhōng guó gòng chǎn dǎng dì shí wǔ cì quán guó dài biǎo dà huì中國共產黨第十五次全國代表大會
- zhōng guó gòng chǎn dǎng dì shí sì cì quán guó dài biǎo dà huì中國共產黨第十四次全國代表大會
- zhōng guó gòng chǎn dǎng dì shí cì quán guó dài biǎo dà huì中國共產黨第十次全國代表大會
- zhōng guó gòng chǎn dǎng dì sì cì quán guó dài biǎo dà huì中國共產黨第四次全國代表大會
- zhōng guó guó mín dǎng dì yī cì quán guó dài biǎo dà huì中國國民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
- zhōng guó gōng nóng hóng jūn dì yī fāng miàn jūn中國工農紅軍第一方面軍
- zhōng guó gōng nóng hóng jūn dì èr fāng miàn jūn中國工農紅軍第二方面軍
- zhōng guó gōng nóng hóng jūn dì sì fāng miàn jūn中國工農紅軍第四方面軍
- zhōng guó dì yī lì shǐ dàng àn guǎn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
- zhōng guó dì èr lì shǐ dàng àn guǎn中國第二歷史檔案館
- zhōng yāng gé mìng gēn jù dì dì yī cì fǎn“wéi jiǎo”中央革命根據地第一次反“圍剿”
- zhōng yāng gé mìng gēn jù dì dì sān cì fǎn“wéi jiǎo”中央革命根據地第三次反“圍剿”
- zhōng yāng gé mìng gēn jù dì dì èr cì fǎn“wéi jiǎo”中央革命根據地第二次反“圍剿”
- zhōng yāng gé mìng gēn jù dì dì wǔ cì fǎn“wéi jiǎo”中央革命根據地第五次反“圍剿”
- zhōng dì中第
- zhǔ dì主第
- yǐ dì乙第
- wǔ hòu dì五侯第
- yà kǎ dì yà de mù rén亞卡第亞的牧人
- rén jiān dì yī huáng人間第一黃
- dài jí代及
- yǐ jí以及
- qǐ jí企及
- shǐ liào suǒ jí使料所及
- lì jí例及
- jùn chú gù jí俊廚顧及
- xìn bù jí信不及
- xìn jí tún yú信及豚魚
- xìn de jí信得及
- fǔ jí俯及
- bàng jí傍及
- xiōng féi dì jí兄死弟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