瞻視
詞語解釋
瞻視
觀瞻。指外觀。《論語·堯曰》:“君子正其衣冠,尊其瞻視,儼然人望而畏之。”一說下視。見朱熹《論語集注》。
觀看;顧盼。
引證解釋
觀瞻。指外觀。
引《論語·堯曰》:“君子正其衣冠,尊其瞻視,儼然人望而畏之。”
一說下視。見 朱熹 《論語集注》。 漢?徐干 《中論·法象》:“若夫墮其威儀,恍其瞻視,忽其辭令,而望民之則我者,未之有也。”
明?李東陽 《送畢驗封充誰府冊封副使詩》序:“夫所貴乎使者,必其威儀足以聳瞻視,辭令足以宣德意。”
清?梅曾亮 《謁墓記》:“及謁墓之子孫,又必廣置墓之左右山,或延袤數十里,以植樹木,聳瞻視。”觀看;顧盼。
引《東觀漢記·東平憲王蒼傳》:“今以 光烈皇后 假髻帛巾各一、衣一篋遺王,可時瞻視,以慰《凱風》寒泉之思。”
《南史·后妃傳下·陳后主張貴妃》:“( 張麗華 )每瞻視眄睞,光彩溢目,照映左右。”
唐?韓愈 《論捕賊行賞表》:“聞初載錢置市之日,市中觀者日數萬人,巡繞瞻視,咨嗟嘆息,既去復來,以至日暮。”
明?張居正 《直解女誡·專心》:“目之瞻視,貴於端正。”
郭沫若 《洪波曲》第十一章五:“蔣 的視線向眾人瞻視了一巡,接著連連說:‘該怎樣宣傳啦?唵,該怎樣宣傳?’”
網絡解釋
瞻視
瞻視,漢語詞語,
拼音zhān shì,
釋義:1、指觀看;顧盼。2.觀看;顧盼。
分字解釋
※ "瞻視"的意思解釋、瞻視是什么意思由CNDU漢語詞典查詞提供。
瞻視造句
1.奇怪的很,怎么已經小殮了?照例后妃出了事,總要傳戚屬入內瞻視了才小殮,歷朝都是這個辦法。
2.貴妃發長七尺,其光可鑒,性敏慧,有神彩,進止詳華,每瞻視眄睞,光采溢目,照映左右。
3.愿在衣而為領,承華首之余芳;悲羅襟之宵離,怨秋夜之未央!愿在裳而為帶,束窈窕之纖身;嗟溫涼之異氣,或脫故而服新!愿在發而為澤,刷玄鬢于頹肩;悲佳人之屢沐,從白水而枯煎!愿在眉而為黛,隨瞻視以閑揚。陶淵明?
4.假如遇到患有瘡痍、下痢、臭穢不可瞻視或人所惡見的病人,但發慚愧凄憐憂恤之意,不得起一念蒂芥之心。
5.其有患瘡痘、下痢,臭穢不可瞻視,人所惡見者,但發慚愧凄憐憂恤之意,不得起一念蒂芥之心,是吾之志也。
6.正其衣冠,尊其瞻視,儼然人望而畏之,威而不猛也。
7.“茲山何秀拔,百里引瞻視”,“一朵碧蓮三萬丈,數來花片八千層”。
8.君子正其衣冠,尊其瞻視,儼然人望而畏之,斯不亦威而不猛乎?
9.吳人再仔細望去,卻見旗下一名小將大耳垂,高鼻梁,臉色富有光澤,一雙眼睛炯炯有神,瞻視顧盼,尊嚴若神,吳人認得來人不是別人,正是吳襄的大公子吳三桂。
10.常人教小童亦可取益。絆已不出入,一益也。授人數次,己亦了此文義,二益也。對之必正衣冠、尊瞻視,三益也。嘗以因己以壞人之材為之憂,則不敢墮,四益也。
相關詞語
- mù shì目視
- zhān shè瞻涉
- hǔ shì dān dān虎視眈眈
- shì chá視察
- shì tóng qín yuè視同秦越
- zhàn shì占視
- shì li?o視了
- bō c?o zhān fēng撥草瞻風
- píng shì平視
- zhòng mù jù zhān眾目具瞻
- cè mù ér shì側目而視
- zhòng mù gòng shì眾目共視
- shì lì視力
- diàn shì電視
- dú shì獨視
- yī shì tóng rén一視同仁
- shì zhèng視政
- shì c?o tái視草臺
- zh?n shì展視
- shì ji?o視角
- shì tīng視聽
- diàn shì jù電視劇
- jìn shì近視
- zhān shì瞻侍
- zhèng shì正視
- shì lì bi?o視力表
- hū shì忽視
- yǐng shì影視
- diàn shì huì yì電視會議
- dū shì督視
- shì pín視頻
- shì rú c?o jiè視如草芥
- shōu shì收視
- z?n shì攢視
- shì shuò視朔
- zhān kě瞻渴
- yǐn shì引視
- cè shì側視
- shì qū視區
- jí shì嫉視
- shì diǎn視點
- gù zhān顧瞻
- qián zhān前瞻
- dǐ shì抵視
- xíng shì行視
- zhān liàn瞻戀
- tuǒ shì妥視
- shì huī視撝
- diàn shì piàn電視片
- lěng shì冷視
- zhān jìng瞻敬
- zhān xùn瞻徇
- wèi shì慰視
- shì shī視師
- shì jué視覺
- zhān wū瞻烏
- jiǎn shì簡視
- jīng shì驚視
- mò shì默視
- yīng shì láng bù鷹視狼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