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夷
詞語解釋
東夷
古代對(duì)我國中原以東各族的統(tǒng)稱。
指三國吳。
特指清朝統(tǒng)治者。
舊指我國東方日本、朝鮮等國家。
引證解釋
古代對(duì)我國中原以東各族的統(tǒng)稱。
引《禮記·曲禮下》:“其在東夷、北狄、西戎、南蠻,雖大曰子。”
晉?孫楚 《為石仲容與孫皓書》:“東夷獻(xiàn)其樂器, 肅慎 貢其楛矢。”
唐?杜甫 《八哀詩·贈(zèng)司空王公思禮》:“司空出東夷,童稚刷勁翮?!?br>郭沫若 《中國古代社會(huì)研究》第二篇序說:“河北、山西 的北部是所謂北狄, 陜西 的大部分是所謂西戎, 黃河 的下游是所謂東夷?!?/span>指 三國 吳。
引《文選·曹植<王仲宣誄>》:“嗟彼 東夷,憑 江 阻湖,騷擾邊境,勞我?guī)熗健!?br>李善 注:“東夷,謂 吳?!?/span>
特指 清 朝統(tǒng)治者。
引清?顧炎武 《羌胡引》:“東夷跳梁歷三世,四十五年稱偽帝?!?/span>
舊指我國東方 日本、朝鮮 等國家。 明?陸深 《春雨堂隨筆》:“今世所用摺疊扇,亦名聚頭扇,吾鄉(xiāng) 張東海 先生以為貢於東夷…… 東坡 謂 高麗 白松扇,展之廣尺餘,合之止兩指許,正今摺扇,蓋自 北宋 已有之。
引倭 人亦製為泥金面、烏竹骨充貢。出自東夷果然?!?br>明?宋應(yīng)星 《天工開物·倭緞》:“凡倭緞製起東夷, 漳 泉 海濱效法為之。”
國語辭典
東夷
商周時(shí)代對(duì)山東地區(qū)一些少數(shù)民族或邦國的通稱。
引《文選·揚(yáng)雄·長楊賦》:「其后熏鬻作虐,東夷橫畔?!?br>《文選·王襃·四子講德論》:「昔文王應(yīng)九尾狐而東夷歸周?!?/span>
網(wǎng)絡(luò)解釋
東夷
東夷,是先秦時(shí)代中原王朝對(duì)中原以東各部落的稱呼。古代以中原(即黃河中下游一帶)為天下中心,稱周邊四方為"夷、蠻、戎、狄"。"夷"的稱謂最早文字記載來自于周代的《禮記·王制》:"中國(方位概念,居天下之中)戎夷,五方之民,皆有性也,不可推移。東方曰“夷”(這種說法被現(xiàn)代權(quán)威學(xué)者證明是錯(cuò)誤的),被發(fā)文身,有不火食者矣。南方曰“蠻”,雕題交趾,有不火食者矣。西方曰“戎”,被發(fā)衣皮,有不粒食者矣。北方曰“狄”,衣羽毛穴居,有不粒食者矣。”
東夷在考古上是指距今8300年前的后李文化起,歷經(jīng)北辛文化、大汶口文化、龍山文化、岳石文化的承載者。稱呼上是對(duì)黃河流域下游居民的總稱或是對(duì)東方各部落的泛稱,也是漢族的族源之一。
考古上,東夷文化發(fā)源于魯中泰沂山區(qū)(今山東省中南部),是華夏文明重要源頭之一,自新石器時(shí)代開始一直到西周中期結(jié)束,東夷及其古文化在亞洲古文化的發(fā)源與交流中都處于較為重要的地位。
稱呼上,夏商周時(shí)期,東夷作為對(duì)黃河流域下游居民的總稱。秦漢以后多指居住于中國以東的朝鮮半島、日本列島及琉球群島等地的外族。
分字解釋
※ "東夷"的意思解釋、東夷是什么意思由CNDU漢語詞典查詞提供。
東夷造句
1.那些潛伏在各處高樓上的蠻國武士發(fā)出‘嘻嘻哈哈’的怪笑,怪聲怪氣的唱著白天里剛剛急就章學(xué)來的東夷人的牧歌小調(diào),緊跟著夏頡揚(yáng)長而去。
2.奪云咬咬牙,幸好剛才凌云閣和七星莊之間的大戰(zhàn)沒有爆發(fā),不然今日鷸蚌相持,漁人得利,好厲害的東夷族。
3.黃河下游、淮水與黃海之濱間,被泛稱東海的地區(qū),這里丘陵散布、平原肥沃、溪澗澤沼交錯(cuò),是古老的東夷人的所在地。
4.東夷山海翠巒之間,萬里碧空彩云之下,山巒綠濤陣陣,和風(fēng)撲面獵獵。
5.東夷人還用高嶺土燒制白陶,創(chuàng)造了世界上最早使用高嶺土燒制器具的記錄,是瓷器發(fā)明的前奏。
6.東夷人聚集之地東皋小城是地處蘇中的一個(gè)小鎮(zhèn)。
7.慕朔君的大名可謂天下皆知,十幾年前,東夷孤島倭寇大舉入侵,燒殺淫略,屠城十余座,舉國震怒!皇帝出兵五十萬御駕親征,結(jié)果慘敗而歸,朝野上下人心惶惶。
8.何光岳(13)在《東夷源流史》中認(rèn)為郁州(江蘇連云港附近云臺(tái)山,古稱郁州)大部分為郁夷(嵎夷)人所居。
9.漢梗于北狄,隋不能服東夷,唐患在西戎,宋患常在西北。
10.他曾經(jīng)到淮陽去學(xué)禮,又到東夷去拜訪滄海君,募到一位大力士,又特地替他訂做了一百二十斤重的大鐵椎,準(zhǔn)備一椎就可以要了秦王的命。
11.東夷后羿,西戎王母,南蠻東皇太一,北狄后土。
12.興業(yè)見此乃獻(xiàn)計(jì)于軍前,留守諸將納之,遂得以敗東夷奪還宣府所棄輜重車馬,而渡溫榆河安抵京師。
13.當(dāng)時(shí),東夷常常入侵殷商之地,搔擾擄掠庶民百姓,自武丁至帝乙等雖然多次討伐,均未徹底制服。
14.桀克有緡以喪其國,紂克東夷而隕其身。
15.東夷人盔甲也很鮮明,對(duì)他們來說,心靈手巧不是問題。
16.八神封完,適成王欽差下來圣旨,但言淮夷亂平,東夷之靖,天下一統(tǒng),全仗尚祖父不世之功。
17.羿在東夷聽說了此事,大怒,不僅也“泣血漣如”,而且氣憤填膺,欲盡舉東夷之兵,與帝嚳決一死戰(zhàn),搶回嫦娥。
18.東夷人的擅兵尚武精神,造就了齊魯兵學(xué)的甲冠天下。
19.當(dāng)時(shí)管叔、蔡叔勾結(jié)紂王的兒子武庚,并聯(lián)合東夷部族反叛周朝。
20.魏揚(yáng)州刺史文欽之女,魏護(hù)東夷校尉、高麗總管、關(guān)內(nèi)侯文鴦之鸞鳳女兄,譙人也。
相關(guān)詞語
- yī jiāng chūn shuǐ xiàng dōng liú一江春水向東流
- dīng dōng丁東
- wàn shì jù bèi,zhǐ qiàn dōng fēng萬事俱備,只欠東風(fēng)
- sān yí三夷
- sān xiāng yí三襄夷
- bù yí不夷
- bù yí bù huì不夷不惠
- bù shí dōng jiā不識(shí)東家
- chǒu yí丑夷
- dōng…xī…東…西…
- dōng yī láng tóu xī yī bàng zǐ東一榔頭西一棒子
- dōng yī pá zǐ xī yī sǎo zhǒu東一筢子西一掃帚
- dōng yī pá zǐ xī yī sào zhǒu東一耙子西一掃帚
- dōng dīng東丁
- dōng sān shěng東三省
- dōng sān xī sì東三西四
- dōng shàng東上
- dōng xià東下
- dōng bù zhuó biān,xī bù zháo jì東不著邊,西不著際
- dōng bù zī東不訾
- dōng bù shí東不識(shí)
- dōng qiū東丘
- dōng dōng東東
- dōng dōng xī xī東東西西
- dōng zhōng東中
- dōng dān東丹
- dōng zhǔ東主
- dōng jiǔ shěng東九省
- dōng yě bù chéng,xī yě bù jiù東也不成,西也不就
- dōng xiāng東鄉(xiāng)
- dōng xiāng zú東鄉(xiāng)族
- dōng shì東事
- dōng jǐng東井
- dōng yà東亞
- dōng yà bìng fū東亞病夫
- dōng jiāo mín xiàng東交民巷
- dōng mǔ東畝
- dōng jīng東京
- dōng jīng huí hé東京回合
- dōng jīng dà xué東京大學(xué)
- dōng jīng mèng huá lù東京夢(mèng)華錄
- dōng jīng wān東京灣
- dōng bó東亳
- dōng rén東人
- 東作
- dōng zuò xī chéng東作西成
- dōng dǎo xī qī東倒西欹
- dōng dǎo xī wāi東倒西歪
- dōng wō東倭
- dōng piān東偏
- dōng tōu xī mō東偷西摸
- dōng chǔ東儲(chǔ)
- dōng tù xī wū東兔西烏
- dōng guān東關(guān)
- dōng bīng東兵
- dōng nèi東內(nèi)
- dōng gāng東岡
- dōng jūn東軍
- dōng chōng xī jué東沖西決
- dōng chōng xī zhuàng東沖西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