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在明清時多有發展,如明永樂年間出現了霽紅,而宣德年間的“宣紅”。
2.以彩色光紙、綢羅、云母片、蟬翼、蜻蜒翅乃至魚骨等為原料,染成金黃、霽紅或翠綠等色,剪作花、鳥、魚等形,粘貼于額頭、酒靨、嘴角、鬢邊等處。
3.有一次高溫燒成的,如青瓷、黑瓷、白瓷、霽藍、霽紅、茶葉末等。
傳承國學經典 ? 弘揚傳統文化
Copyright ? 2004-2010 CNDU.CN 漢語字典查詢 All Rights Reserved備案號:滇ICP備2024036080號-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