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liáng shù míng
注音ㄌ一ㄤˊ ㄕㄨˋ ㄇ一ㄥˊ
1.因為這段經歷,我采訪了梁漱溟、馮友蘭、賀麟、王力、金克木、季羨林、費孝通、吳冠中、李澤厚、劉心武等等名碩,騎車不知道把北京轉了多少遍。
2.后來,南北議和后,司法總長下野,梁漱溟也沒有工作了,就想到湖南出家當和尚。
3.梁漱溟這一早期文化觀的實質就是折中主義。
4.梁漱溟先生對中國文化的定義——“中國人夙昔生活所需要之一切”,足見國人對中國文化載體的情感多么深厚如海。
5.梁漱溟教育的本意,是要把人們養成有本領有能力;如果要使一個人有本領有能力,就非要發展他的耳目心思手足不可。
6.生物有相同之機體者,必有相同之性能;其在人,則身與心之相關不可離也。梁漱溟?
7.盧作孚生于1893年,和***、梁漱溟同齡,是一位知行合一埋頭苦干的人,他有思想、有辦法,肯動腦子,能下死工夫。
8.情貴淡,氣貴和,惟淡惟和。乃得其養,茍得其養,無物不長。梁漱溟?
9.梁漱溟教育之在社會,其功用為綿續文化而求其進步。
10.世界文化的未來,就是中國文化的復興。梁漱溟?
11.馮夫子不愧號稱“最明白最系統最精當”,讀了馮夫子,以往讀梁漱溟不懂的地方都豁然開朗了。還有其他地方,也多是豁然開朗了。
12.該書增訂本近日由世紀文景出版,澎湃新聞選摘了其中22段梁漱溟先生關于學術與人生的體悟。
13.梁漱溟不是書齋型的學究,亦非耽溺于玄理的空想家,一生孜孜致力的是迫在眉睫的“中國問題”,一切心思圍著它打轉;交游政學兩界,以“救國建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