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kǒu cí
注音ㄎㄡˇ ㄘˊ
繁體口詞
口供。
口供。
引元?吳昌齡 《張?zhí)鞄煛?/cite>第三折:“我為甚先吐了這招承的口詞?”
《三國演義》第二三回:“操 曰:‘眾官不知,此人連結惡黨,欲反背朝廷,謀害 曹 某,今日天敗,請聽口詞。’”《說唐》第七回:“蔡公 問了眾人口詞,喝令把響馬帶進來。”
訴訟關系人受審時,與案情有關的陳述。
引元·關漢卿《蝴蝶夢·第一折》:「若官司拏住爾,審情真,問口詞;下腦箍,使拶子。」
《三國演義·第二三回》:「今日天敗,請聽口詞。」
口詞是一個漢語詞語,讀音是kǒu cí,指口供。
1.如果邵萍萍在,一定會排練舞蹈啊、對口詞、快板書啦之類的節(jié)目。
2.這兩個人說的對口詞真有意思.
3.瘋癲之張差,劉廷元、岳駿聲口詞明白,協(xié)審王之、陸大受造舛繆之說,開釁骨肉。
4.那時,學校宣傳隊排演了好多節(jié)目,有大合唱、小組唱、舞蹈、詩朗誦、對口詞等,當然少不了“三句半”。
5.他是搞創(chuàng)作的,編節(jié)目,搞些小演唱、對口詞、三句半、相聲、評書等曲藝節(jié)目。
6.什么單出頭,拉場戲,三句半,對口詞,還有相聲,這些全都是老沈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