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sòng xiāng gōng
注音ㄙㄨㄥˋ ㄒ一ㄤ ㄍㄨㄥ
1.楚成王親自起兵救鄭攻宋,宋襄公聞訊回師,宋楚大戰一觸即發。
2.宋國人都責備宋襄公,而宋襄公卻說,君子不傷害已經受傷的人,不擒捉頭發花白的人;古代作戰,不憑借險要地勢,我們不能進攻沒擺開陣勢的敵人。
3.宋襄公是公元前七世紀春秋時代宋國的國君.
4.中國古代的宋襄公是個戰爭中迂腐的典型,但也是一個試圖提出戰爭道德(如“不殺已降、不擒二毛”之類)的先行者。
5.我們不是宋襄公,不要那種**式的仁義道德.
6.其實,自矜仁義的宋襄公是一個兇狠殘忍的偽君子。
7.到了冬季,宋襄公和楚成王在泓水邊大戰,楚軍渡河時目夷就建議可以乘機攻打,宋襄公不聽。
8.宋襄公在平定齊國君位之亂后,野心迅速膨脹起來。
9.宋襄公與楚國會盟的目的很明確,他不像齊桓公那樣,要“尊王攘夷”,更不是想當楚國的盟主,他是要結交楚國,以威服諸侯,達到稱霸中原的目的。
10.宋襄公指揮打仗,“不擊半渡”,“不擒二毛”,即不俘獲頭發花白的敵人,實在是“**式的仁義道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