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桓
詞語解釋
烏桓
亦作“烏丸”。
引證解釋
亦作“烏丸”。古時北方少數民族名。原是 東胡族 的一支, 西漢?初被 匈奴 擊敗,遷移到 烏桓山,因以為名。 漢?建安 十二年 曹操 破 烏桓,徙萬馀落至中原,其勢遂衰。見《漢書·匈奴傳下》、《后漢書·烏桓傳》。后世詩文中亦泛指北方少數民族或其居住地。
引南朝?陳 徐陵 《武皇帝作相時與北齊廣稜城主書》:“庸、蜀、氐、羌 之兵, 烏丸 百虜之騎,以此眾戰,誰能御之?”
元?張昱 《白翎雀歌》:“烏桓 城下白翎雀,雄鳴雌隨求飲啄。”
明?王清 《塞上感懷》詩:“夢回絶域 烏桓 地,戰罷空山 敕勒 營?!?/span>
國語辭典
烏桓
我國古代民族之一。本屬東胡,漢初匈奴冒頓滅其國,余眾退保烏桓山(今熱河省境內)?,因以為號。漢獻帝建安年間,徙居內地,與漢人融化。見《后漢書·卷九〇·烏桓鮮卑傳·烏桓傳》。也作「烏丸」。
分字解釋
※ "烏桓"的意思解釋、烏桓是什么意思由CNDU漢語詞典查詞提供。
烏桓造句
1.黃口小兒,只不過因為是宗室,年未弱冠,就被陛下授予代郡太守一職,還讓他領護烏桓校尉,封漢昌亭侯。
2.食不厭精膾不厭細,將以往的那些大塊肉做成薄片或者串成肉串,然后或烤,或煮,不論那樣做法,都讓烏桓人大開眼界,當然也是給鮮于輔好好的上了一課。
3.曹公兵強將勇,足智多謀,擒呂布于下邳,摧袁紹于官渡,逐劉備于隴右,破烏桓于白登,梟除蕩定者,不可勝計。
4.朝廷之所以再次派他到幽州去,是因為前中山相張純、前泰山太守張舉與烏桓大人丘力居聯盟發動叛亂,在青、徐、幽、冀四州大肆搶掠。
5.見于《后漢書》卷九十《烏桓鮮卑列傳》:種眾日多,田畜射獵不足給食,檀石槐乃自徇行,見烏集秦水廣從數百里,水停不流,其中有魚,不能得之。
6.真是個天真的丫頭,用力的將她抱緊,烏桓真的不敢想象,若是憐兒跟著蘇雅歌入了宮,那他要如何才能見到這個可愛窩心的傻丫頭呢?“烏桓,我說的對不對啊?”。
7.張純又指使烏桓番王帥步騎五萬,攻入青、冀二州,攻破清河、平原,殺害吏民。
8.烏桓軍統領見勢不妙,大聲呼喊,組織手下軍兵從薄弱處突圍,還沒等烏桓人找到薄弱處,太史慈一串連珠箭將對方統領射落馬下。
9.將軍,張純此人詭變多端,這批烏桓人恐怕是作引我軍出擊之用,請將軍三思而后行。
10.張羽趁勢追殺,奪取烏桓馬匹、輜重無數,蘇仆延、烏延見大勢已去,顧不上收攏兵馬,混亂中躲過趙云等人的圍追堵截。
11.公孫大人,上月與烏桓一戰損失幾何?春耕的麥可是及時種下了?今秋的糧食能否支撐到明年秋收?襄平城中的世家大族可是安分守己,對大人可是百依百順?
12.臣聽說曹操去年在征討烏桓得勝班師回朝之后,就命人在鄴城征發3萬民工挖掘了一個大大的玄武湖用來訓練水師。
13.曹操定冀州、征烏桓時,劉表不敢聽從劉備的建議乘機去襲擊曹操的后盤,致使曹操避免了兩面作戰之憂,在客觀上為曹操取得北方戰爭的勝利提供了有利條件。
14.然今烏桓人皆不見蹤影,想必是聞得我大軍,望風而走,當會聚眾以抵我軍。
15.在白狼山(今遼寧喀喇沁左翼蒙古自治縣東境白鹿山)殲滅烏桓主力和袁尚、袁熙殘余勢力,斬蹋頓及名王以下10余人,俘虜20余萬人(參見白狼山之戰)。
16.秦漢時期的黑龍江地區,有鮮卑、烏桓、橐離、夫余、挹婁等少數民族及微少漢人。
17.218年,曹彰受封為北中郎將,行驍騎將軍征討烏桓,又降服遼東鮮卑大人軻比能。
18.面對遼東軍層次分明、有主有次的配合,蘇仆延、烏延所統領的三萬軍兵全線崩盤,敗局已定的情況下,烏桓軍撒開雙腿,朝自家遼西城方向潰逃。
19.贏要贏得瀟灑曹操在翦除袁紹以后,一鼓作氣,平定烏桓,肅清殘寇,招徠賢才,拓邊安民。
相關詞語
- yī zhàng wū一丈烏
- sān xiě chéng wū三寫成烏
- sān huán三桓
- sān zú wū三足烏
- bù dào wū jiāng bù jìn tóu不到烏江不盡頭
- bù dào wū jiāng bù kěn xiū不到烏江不肯休
- bù dào wū jiāng xīn bù sǐ不到烏江心不死
- dōng tù xī wū東兔西烏
- dān wū丹烏
- yì wū bīng義烏兵
- wū qī bā zāo烏七八糟
- wū sī烏絲
- wū sī lán烏絲欄
- wū sī lán烏絲闌
- wū wán烏丸
- wū zhī cí xióng烏之雌雄
- wū wū烏烏
- wū wū wǔ烏烏武
- wū hū烏乎
- wū yún烏云
- wū yún yā dǐng烏云壓頂
- wū liàng烏亮
- wū guāng烏光
- wū kè lán烏克蘭
- wū kè lán rén烏克蘭人
- wū tù烏兔
- wū lán fū烏蘭夫
- wū zī bié kè rén烏茲別克人
- wū zī bié kè sī tǎn烏茲別克斯坦
- wū jǐ烏幾
- wū là chì烏剌赤
- wū kē烏匼
- wū lú bān烏盧班
- wū yā yā烏壓壓
- wū dié ní烏疊泥
- wū tái烏臺
- wū tái shǐ jūn烏臺使君
- wū tái kè烏臺客
- wū tái jiù àn烏臺舊案
- wū hào烏號
- wū hé烏合
- wū yuán烏員
- wū hū烏呼
- wū yān烏咽
- wū bǔ烏哺
- wū zhuó烏啄
- wū tí烏啼
- wū tí yǐn烏啼引
- wū huì烏喙
- wū zhòu烏噣
- wū yuán烏圓
- wū lěi烏壘
- wū tā cài烏塌菜
- wū yè tí烏夜啼
- wū tiān hēi dì烏天黑地
- wū tóu烏頭
- wū tóu yūn烏頭暈
- wū niáng烏娘
- wū sūn烏孫
- wū sūn gōng zhǔ烏孫公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