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qí jiù
注音ㄑㄧˊ ㄐㄧㄡˋ
繁體耆舊
年高望重者。
年高望重者。
引《漢書·蕭育傳》:“上以 育 耆舊名臣,乃以三公使車,載 育 入殿中受策。”
唐?杜甫 《憶昔》詩之二:“傷心不忍問耆舊,復(fù)恐初從亂離説。”
元?虞集 《蘇武慢》詞:“空自笑 洛下 書生, 襄陽 耆舊,夢底幾時曾見。”
清?方苞 《白云先生傳》:“當(dāng)是時, 三楚、吳、越 耆舊,多立名義,以文術(shù)相高。”
鄭澤 《壬子秋日作詩奉呈》:“煌煌《邱》與《索》,淵粹惟耆舊。先生守遺經(jīng),清風(fēng)淡儒素。”
年高而有才德的人。
引宋·蘇軾〈送穆越州〉詩:「四朝耆舊冰霜后,兩郡風(fēng)流水石間。」
《儒林外史·第五五回》:「江左煙霞,淮南耆舊,寫入殘編斷腸。」
耆舊,漢語詞匯。
拼音:qí jiù
釋義:年高望重者。
1.1936年11月2日晚間,民國耆舊、北洋要人段祺瑞在上海宏恩醫(yī)院辭世。
2.都御史吳廷舉聯(lián)合諸王及耆舊大臣表示堅決阻止張、桂入京,世宗無奈只得聽從,但張、桂已在途中,又分別上疏,稱“禮官懼臣等面質(zhì),故先為此術(shù),求遂其私”。